导 航
楼主: 五湖泛舟

[经济] 合肥市上市公司资料汇总(持续更新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 00: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维也纳的小马扎 发表于 2023-11-1 17:47
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二期出手,390亿联合增资长鑫新桥!
《科创板日报》10月31日讯(记者 陈美)时隔2个月 ...

长鑫存储也是合肥招商引资的明星企业,前景值得期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4 23:31: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五湖泛舟 于 2023-11-4 23:36 编辑

■上市企业“城市战争”:谁跑在最前列?■


上市企业,是一个地方资本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体现。

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是资本观察城市的重要切口,代表的是资金对于城市企业与产业的认可度,可视为衡量城市经济含金量的参考指标之一。

过去10年,A股上市企业从2534家跃升到5300多家,境外市场还有上千家内地上市企业,这些企业分布在200多个地市中。

从市值来看,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全国共有9家企业市值破万亿,148家企业市值超千亿,其中腾讯以2.6万亿位居榜首,贵州茅台、工商银行、阿里巴巴、中国石油跻身前五。



从产业来看,10年来,电子、互联网、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产业上市公司数量大幅增长,而房地产、钢铁、采掘等传统行业则停步不前。

显然,越是率先布局新兴产业的城市,越能在上市公司的城市竞争中走在前列。

这是过去10年上市企业最多的城市及其变迁情况:



仅看A股市场,虽说几乎每个地市都不乏上市企业存在,但超过100家的可谓凤毛麟角,一共只有10个。

北京(465)、上海(432)、深圳(423)、杭州(225)、苏州(216)、广州(154)、南京(123)、无锡(119)、成都(116)、宁波(116)。

可以看到,10大城市上市企业占了全国的45%,而京沪深三足鼎立,占了全国的1/4左右,竞争力可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经济总量居前的城市,上市军团却不凸显。

GDP跃居全国第四的重庆,排在10名之外。在上市公司层面不仅远低于广州杭州苏州,甚至不及成都无锡等地,凸显了新兴产业的不足。

这在代表新兴产业的科创板上体现的尤为明显,截至2023年10月,重庆只有3家科创板上市企业,而深圳多达42家,成都也有17家。

泉州也是如此,排名在30名之外。跻身万亿俱乐部,泉州GDP超过了同省的厦门,但上市企业数量不及厦门的1/3,也与其以纺织鞋服、建材家居为主的传统产业结构有关。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超过广州,无锡超过成都武汉等强省会,绍兴超过重庆,嘉兴也超过西安与济南,东部沿海地市本身的综合竞争力可见一斑。

当然,这还没算上境外上市公司。如果加上港股和美股等上市企业,北京上海双双超过700家,深圳超过550家,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

由于数据可得性,多数城市都未披露境外上市企业数据,我们仍以A股市场为例,过去10年,哪些城市增长最快?

可以看到,上市企业增长最多的五个城市分别是北京、深圳、上海、苏州、杭州,分别增加248家、240家、228家、152家、147家。

与之对比,沈阳、大连、哈尔滨、兰州、泉州、南宁、长春、昆明等地,上市企业增幅仅为50%乃至更低,远远跑输大盘。

然而,在10年前,无论沈阳大连等东北城市,还是昆明太原等中西部省会,上市企业与青岛、东莞等万亿城市都有一争之力。

但10多年过去,多数城市却停滞不前。大连仅从23家增加到30家,沈阳从19家增加到28家,太原从16家增加到19家,南宁从10家增加到15家……

上市公司数量增长乏力的背后,要么是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只有一两家大型龙头企业,而未能形成群星环绕的产业集群。

要么是传统产业优势不再,而新兴产业未能跟上脚步,从而在企业竞争中被抛在了后面。

选自:国民经略

作者:凯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6 00: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鹏又出大招▲

作者:谭伊妮

来源:盐财经



10月24日晚,一年一度的“1024小鹏品牌科技日”在小鹏汽车广州智造基地举行。

这是小鹏汽车连续第五年举办科技日,虽然活动仅一个多小时就结束了,但全程干货满满,不仅展示了小鹏MPV车型X9,还发布了智能驾驶、飞行汽车和智能机器人等三大领域的九项科技成果。


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

智能驾驶是本次发布会的重头戏。众所周知,小鹏汽车自动驾驶此前的灵魂人物吴新宙已于今年8月离职,奔赴美国加盟英伟达,他的离开,也让外界对小鹏智能驾驶业务能否持续领跑产生了担忧。

但从昨晚发布的科技成果来看,这一担心似乎并无必要。接任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业务的负责人李力耘首次亮相,在活动上介绍了小鹏智驾的最高功能——全场景智能驾驶辅助系统XNGP,小鹏称其为“实现无人驾驶前,辅助驾驶的终极产品形态”。

自2022年9月发布以来,XNGP迅速迭代,迄今已率先在北上广深佛等5个城市落地城市领航驾驶。李力耘指出,XNGP系统包含两种可服务城区内智驾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包括覆盖整座城市范围的导航辅助驾驶——“城市导航辅助驾驶”功能和定制化服务于用户通勤及高频路线的“AI代驾”功能。

前者能随着开放城市范围的扩大,逐步覆盖全国;而后者能根据用户需求生成路线,让每个人的高频路线全程好用,实现“全国都能开”和“全程都能开”。


“AI代驾”功能

关于智驾的整体目标,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说:“我们的目标是2024年年内,XNGP在全国所有主要城市路网全部都覆盖,同时在2024年年内,我们也会把NGP这个技术覆盖到欧洲以及更多国家,让更多全球用户看到中国非常领先的智能驾驶技术。”

除了NGP,何小鹏还相继介绍了Pro版车型智驾能力升级、面向全场景智驾的终极架构XBrain小鹏第五代智能座舱系统XOS天玑、AI大模型应用、首个驾舱融合的车载计算中心、下一代电驱系统和国内唯一量产前后一体压铸技术等科技成果。

智能驾驶之外,小鹏汽车还首次公开了两套充满科幻感的飞行汽车概念方案——陆空一体式飞行汽车和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



陆空一体式飞行汽车在前两年公布的造型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优化,拥有超跑造型,旋翼、机臂等飞行系统可完全折叠、收纳进车内,实现在陆地和飞行场景间切换,不过目前只是一个概念,何小鹏也介绍其研发在车体的轻量化上遭遇了极大困难,计划在 2024 年实现量产落地。

而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的设计是陆行体搭载飞行体,飞行体与陆行体自动分离/结合,陆行体可给飞行体补能。简而言之就是一辆汽车里塞了一架飞行汽车,汽车可以为飞行汽车补能。据小鹏汇天产品规划负责人高昊潼介绍,车辆为飞行体补能一次的时间约为 30-40 分钟。

不过,“陆地航母”目前在科技日上展示的造型并非最终版本,小鹏汽车还在针对其进行优化。

在飞行汽车这一“科技狠活”之外,小鹏汽车还展示了其自研的双足机器人。从视频来看,这款机器人不仅拥有高稳定性的行走能力,甚至可以驾驶平衡车,类人手臂也相当灵活,可以完成抽出抽纸、倒水等动作。



何小鹏表示,未来双足机器人将应用XNGP、XEEA电子电气架构、XPower、XGPT灵犀大模型、XOS等与智能汽车同源技术,率先尝试服务于工厂生产及销售服务等场景。

科技日上,何小鹏还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我希望等我老了以后,机器人可以和我一起打掼蛋的同时还能照料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6 23: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五湖泛舟 于 2023-11-7 06:25 编辑

●万亿城市最新排位:济南超合肥,泉州超福州,天津宁波青岛“混战”●



作者:程晓玲

来源:城市进化论



截至目前,全国24座万亿GDP城市三季报全部出炉。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913027亿元,其中“万亿俱乐部”占全国比重接近四成。

从经济总量看,城市排位赛竞争激烈,不少城市实现赶超易位,比如同为省会城市的济南、合肥携手超过南通,福州却被泉州反超。与此同时,天津、宁波、青岛三城“混战”,争当经济十强城市“守门员”,其中青岛与宁波的差距已缩小至48亿元。



从经济增速来看,前三季度共有13个万亿城市跑赢全国5.2%的平均增速,成都以6.7%的成绩领跑。与去年同期相比,成都经济增量在1100亿元以上,超过经济总量排名在前的广州和苏州。

此外,郑州、济南、合肥的经济增速也均在6%以上,排名靠前。还有11城不及全国平均线,东莞以2%的增速,继续垫底万亿城市。

城市格局加速洗牌,每一次攻守易位都与城市发展动能与后劲密切相关。从细分数据看,领先城市的动能何来?距离年终“交卷”已不足60天,进入冲刺期,“失速者”能否逆袭突围?


1
成都领跑,杭州冲刺“两万亿”


作为“金字塔”塔尖成员,GDP前十强城市在今年展现出极强的复苏力,已连续两个季度交替领跑万亿俱乐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和前三季度,上海、成都分别以9.7%、6.7%的GDP增速位列24城之首。

回顾以往,这种现象并不多见。毕竟,城市经济体量越大、增长难度越高,相比之下,万亿俱乐部尾部梯队往往更容易诞生增速“黑马”。

正是凭借这一增势,成都缩短与“经济第六城”苏州的GDP差距,并进一步拉开领先杭州的优势。

具体来看,成都前三季度GDP实际增速、名义增速均位列万亿城市第一。其中,服务业和社会消费表现尤其亮眼:第三产业增加值10737.0亿元,增长8.3%,增速居万亿城市第一。

这当中,接触性服务业加快复苏,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16.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13.0%。



与此同时,前三季度,成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68.2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排名万亿城市第二。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5911.5亿元,增长7.8%;餐饮收入1356.7亿元,增长25.3%。升级类消费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63.1%。

不仅服务消费积极向好,当地公布的另一组数据也反映出空前的市场活力——前三季度成都新登记市场主体47.8万户,净增涉税市场主体增长95.6%。

向来以“三产”见长的杭州也迎来历史性突破:

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10090亿元,增长7.8%,增速仅次于成都、居万亿城市第二。这也是杭州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服务业占GDP比重达69.9%。

眼下,杭州已进入冲刺全国第八座“两万亿城市”的关键期。就在几天前,杭州召开全市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高调喊出“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标杆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会消费方面,杭州前三季度社消零总额5473亿元,同比增长4.7%,这一增速不仅在24个万亿城市中排名靠后,也未达到其年初定下的5%预期目标。



按照当地的说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虽然是观察消费的主要指标,但也不能代表消费形势的全貌。从整个浙江来看,消费结构中服务消费占比都在不断增加,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侧重于反映实物商品的消费,没有包括餐饮服务以外的其他服务消费。


2
天津宁波青岛三城“混战”

各地消费加快复苏的同时,外贸也在逐步回稳。不过,主要城市之间仍呈现分化趋势。

前三季度,上海、北京、杭州等7个万亿城市进出口总额实现正增长。其中,广州进出口总额8153.5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位列24城之首。深圳、青岛均跑出7.3%的增速,并列第二。



从分项数据来看,广州、深圳出口总额分别增长17.7%、18.5%,使其在进口负增长的情况下依然实现进出口总额的高增长。青岛则进口总额增速达13.7%,明显高于出口增速(2.5%),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主要动力。

近年青岛外贸增势迅猛,很大程度上与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有关。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青岛原油进口1543.2万吨,增加33.8%,占进口总值的19.9%。

去年,青岛就凭借7.4%的高增速完成进出口总额9117.2亿元,反超天津晋级全国第九。今年以来,青岛外贸增势持续,无疑增添了其冲击“北方经济第二城”的信心。

天津的另一位追赶者——外贸强市宁波,也在加速“回血”。今年前三季度,宁波进出口总额达到9551.05亿元,增速降幅收窄至-0.6%。这也使其以30亿元左右的微弱优势领先东莞,自今年一季度实现反超以来,继续守住外贸第五城的位置。

如果从经济总量来看,天津、宁波、青岛的经济排名相连,依次居于全国的第11-13位。今年前三季度,天津、宁波、青岛GDP分别为12252.61亿元、11817.3亿元、11769.11亿元,分别增长4.6%、5.7%、6%。

三城“混战”,且战况逐渐胶着——青岛今年前三季度GDP与宁波的差距只剩48亿元,与天津的差距则进一步缩小到约483亿元。

而在去年同期,青岛与宁波之间的经济差距182亿元,与天津的差距则高达872亿元。进一步考虑到青岛去年四季度GDP增量只有71亿的表现,今年四季度如果能延续三季度的增长势头,青岛有望进一步缩小跟前两者的差距。

相比之下,西安、郑州、长沙等中西部城市进出口降幅仍在两位数以上。其中西安、郑州前三季度进出口增速分别为-19.9%、-13.8%,排名垫底。

究其原因,与沿海地区相比,中西部城市外贸结构较为单一、对于龙头企业的倚重程度更深,适应和规避地缘政治等外部因素带来的调整时间也就更长。


3
济南合肥上位,东莞继续垫底

不过,凭借工业的强劲增势对冲外贸缺口,郑州在三季度依然跑出了6.5%经济增速,居万亿城市第二位。也因此,郑州GDP首次在前三季度突破万亿大关,达10435.9亿元。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郑州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达9.1%,在万亿城市中排名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9%,居万亿城市第三。同时,郑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6%,在九大国家中心城市、中部六省会中均排名第一。



从整体上看,工业表现对“万亿俱乐部”尾部城市的影响更为突出。

比如,今年上半年,合肥一举反超泉州、济南、福州,排名全国第19位,成为万亿城市中位次进步最大的一个。不过,彼时济南GDP与合肥仅差0.8亿元,且规上工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均高于合肥,被认为下半年有很大概率实现反超。

眼下前三季度数据公布,济南、合肥GDP都跑出了较高经济增速——分别为6.2%、6.1%,分列万亿城市第三、第四位。最终,济南经济总量以近11亿元的优势在三季度反超合肥。

具体来看,济南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8.1%,仅次于郑州排名第二;规上工业增加值高达12.9%,居万亿城市第一。相比之下,合肥上述两项指标分别为7.6%、9.3%,略低于济南,但放在24个万亿城市中也处于领先水平。得益于工业的强力带动,济南、合肥前三季度经济总量均赶超南通。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泉州。今年一季度,泉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0.4%,是万亿俱乐部成员中降幅最多的一个,泉州也成为彼时GDP唯一负增长的万亿城市。到前三季度,泉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7%)成功转正,但仍在万亿城市中排名靠后。

在最擅长的工业领域持续失速,也让泉州在与省会城市福州的经济总量竞逐中优势减弱。相比上半年,泉州尽管在前三季度实现了对福州GDP的反超,但相比去年同期,二者差距已从近600亿元缩至不到200亿元,福州仍有很大概率再次在年末“扳回”局面。

再看东莞,其前三季度GDP8118.72亿元,增速2%。不仅经济总量和增速均在万亿城市中倒数第一,还掉队明显——除东莞外,其余23个万亿城市增速均在4%以上。前三季度,东莞占比最大的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488.59亿元、同比下降0.3%,规上工业增加值3769.87亿元、同比下降3.6%,增速双双垫底万亿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总体来看,东莞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呈现逐月向上的态势。就其第一大支柱产业、也被视为东莞经济“晴雨表”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而言,9月当月增速已恢复至9.3%,有望带动工业经济整体企稳回升。

差距之下,年末承压冲刺仍需加速加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8 23:18: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五湖泛舟 于 2023-11-8 23:45 编辑

★一场运动会里的“合肥智慧”★



来源:城市研究室

前不久,《南方日报》以“三问合肥”为题,掀起了全国关于“合肥模式”的探讨:

10年,G D P增长213%的增幅,一举跻身“特 大 城市”……

《2022年度中国城市活力报告》也发现,合肥是 新一 线城市中近3年常驻人口增长率最大的城市,增幅达到13.30%,人口活力排名第一。

新产业产值的增速年均增长19.2%,也是全 国 第 一。

合肥不是一个得天时地利的城市,自然与历史资源并不丰富。

此时却正在成为中部地区最耀眼的新星。

在杭州亚运会落幕后,第一场全 国 综合赛事“第五届全 国智力运动会”(以下简称“五 智 会”)紧接着就在合肥盛大开幕,全国顶尖高手云集合肥,“最 强 大 脑”齐聚庐州。

合肥,究竟凭什么?

01
合肥有智

全球中小企业联盟全球zhuxi克里斯蒂安·武尔夫说:

“每次来到合肥,都给我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合肥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发展成就令世人惊叹。”

在现在很多财经观察学者的眼里,合肥聚力“芯屏汽合”、“急终生智”打造产业地标,用“以投带引”、“国
资 领投”的模式,成功撬动了显示屏产业、半导体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

合肥天鹅湖畔  请横屏观看



“芯屏汽合”的整体招商引资,让时下最热门的新能源和芯片半导体企业,在合肥开出了花朵。

“急终生智”的产业规划,也让合肥锚定未来,在城市应急安全、智能终端产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迸发出了惊人的活力。

今年前三季度,包括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在内的“合肥新三样”合计出口303.7亿元,增长高达26.4%。

这些产业形成了强大的经济合力,助力合肥成为中部城市最耀眼的新星。

城市的战略高度决定了城市的发展深度,每一次机遇的把握,创新的飞跃,都酝酿着改变未来的可能。

近十年来,合肥的高铁、地铁、公路等现代化的交通基础系统日趋完善。同时还拥有现代化的国际机场,方便与国内外其他城市快速往来。

这些年,合肥大力发展其他产业的同时,体育文化产业也是焕然一新,不但城市基础设施大大提升,更是成功举办过多场国际、国内大型体育赛事,如合肥马拉松、环巢湖全国自行车赛等。

其中合肥马拉松,更是被誉为马拉松界的“黑马”,以历时最短的纪录,获得了“国际金标”、“国内金牌”双金赛事的殊荣,这同样也是“合肥速度”。



合肥为什么能?

我们在研究城市发展的同时,合肥正在举办“五智会”,深研它,意外发现它藏有合肥在产业布局上的独家方法论。

02
合肥生智

五智会比赛规模、参赛人数创历史新高,合肥智慧体育博览会创最大展出面积、最多参展企业的历史纪录,高峰论坛更是众多大咖云集,畅谈发展……

合肥到底是怎么把这场盛会的价值最大化,掀起新的一波“赛事+产业”的高潮呢?

不得不承认,如何让传统体育赛事更多地拉动城市经济增长,一直以来是一道难题。

我们不妨看看合肥在“五智会”上做出的突破和创新。



其中最核心的一条就是:跳出智运会看智运,跳出智运会办智运。

此次五智会的举办与合肥“科里科气”的城市气质十分相符。

在顶层设计上,合肥以赛事承办为契机,以产业布局为高瓴,抓住一切机会拉动经济;在中间承接环节,细致策划各个项目的落地;在群众参与方面,最大程度促进体育文化普及,完善赛事体系构建,为相关产业发展奠定根基,具体的方法论就是:

一,做足细节文章,大力发展展会经济。

在开幕前,有关部门就已经在大街小巷投放“五智会”的宣传画面,营造赛事氛围。

本次赛事,有共计全国各地52个代表团(队)、100多家企业、众多媒体、数万人参与大赛,如何让参赛人员有好的体验?

合肥进行精细化的统筹安排,根据实际情况,为参赛者安排接站、食宿、交通等一系列的细心服务,最大程度缓解参赛者的车马之劳。

为方便参赛者,赛事组还特别设置了摆渡车循环接送。



远方的客人到底是过客,还是流动的宣传窗口?

合肥用细节给出了温暖,给出了答案。

2023年,合肥已经先后开展了世界制造业大会、国际园林博览会、新能源汽车展等大型展会,每一次都让来宾刮目相看、举手称赞。

合肥已然是“会展新星之城”。



二,不是就赛办赛,而是以赛布产。

以智引智、以智创新、以智生财,是合肥城市发展的战略表征,也是本次五智会的亮点特色。

借助本次“五智会”机会,合肥还同起炉灶,举办了精彩纷呈的“2023中国·合肥智慧体育博览会”(以下简称“智博会”)。

今年的智博会展出面积达到2万平方米,300余参展品牌,为历届之最。

人工智能机器人下棋、用新一代认知智能大模型写赛事新闻……这些新奇的展示,引得不少参观者啧啧称奇。



合肥还意识到,智力的碰撞不仅仅是比赛,更是产业科技最佳展现舞台。

赛事期间,合肥邀请了棋牌专家,人工智能企业代表等众多专家学者,围绕“AI与智力运动”等主题进行主旨发言和观点讨论。

通过这次AI及智力运动研讨论坛,进一步促进了行业交流,同时筑巢引凤,吸引了更多的科技企业关注。

大赛期间的线上云展平台,各企业可实现云洽谈、云展示、云对接,有100余家的近千款产品在会展上线,极大提升智博会整体丰富度。

数万名参与者拉动了合肥的服务业消费,数百家企业拉动了合肥产业融合升级。

一场会展的热闹不仅仅是形式,更在这种春风化雨的氛围内,滋养了合肥的经济之魂。



三,让赛事有参与,让产业有根基。

此次 “五智会”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让比赛不再是特定群体智力比拼,而是赛事搭台,经济唱戏。

任何赛事的意义,都离不开群众的支持,有了群众的基础,也就有了产业的根基。

合肥提前一个多月,就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五进”活动,让围棋、象棋、国际象棋、桥牌、五子棋、国际跳棋等智力运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农村。

到赛事开启,“五进”活动已成功举办30多场,启动各类市级智力运动赛事约20场,吸引近3万人参与,百万人关注。



9月25日,合肥还上线“智运火炬,全民接力”的网上火炬传递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代表团、智力运动爱好者踊跃参与,30余万用户参与成为五智会线上火炬手,为大会加油助力。

以智创新,不停留在智,也不局限于“五棋一牌”。

在这基础上,赛事组还拓展了电子竞技、无人机、魔方、记忆等各类创新型智力运动,每一项新增赛事的背后,都是一种行业的导入,资源的接洽,经济的碰撞。



通过赛事经济的设计,合肥的体育产业与文旅商贸实现了融合式的发展。

除了专业选手的竞赛,本次大赛还别出心裁地利用网络,开展了线上大众公开赛,让爱好者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参与,最终把赛事的参与总人数从往届的几千人,一下子拉到了380万人!

创下了新的赛事纪录。

从个体到群体,从整合到融合。

一场体育盛会,提升了合肥的城市活力、形象,惠及了广大市民,更促进了产业融合。

这座古老而新兴的城市,正在绽放耀眼的光彩。



五智会围棋比赛

03
合肥创智

回到最初《南方日报》的问题:

究竟什么是“合肥模式”?“合肥模式”如何引领这座城市蝶变?

其实,“合肥模式”的内在基因和底层逻辑,就是以科技为支撑、创新为动力、智慧为内涵,去带动产业发展。



办好一个赛,搞活一座城。”多方协作,将智力赛事的价值链变得更长。相关赛事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经济体量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大到强。

基于合肥的志存高远和脚踏实地,在这一湖翡翠之地,我们仿佛已经看见了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雏形。

智汇合肥,弈彩绽放。希望合肥未来能打造更多的创新标杆,为中国城市的突围发展,贡献新的智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9 09:4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要想真正融入长三角的水平,芜湖至少要达到南昌gdp规模。滁州达到襄阳、宜昌规模gdp,安庆、马鞍山达到赣州水平。合肥再前进到前十五、十六名左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1 14: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calvin123 发表于 2023-11-9 09:48
安徽要想真正融入长三角的水平,芜湖至少要达到南昌gdp规模。滁州达到襄阳、宜昌规模gdp,安庆、马鞍山达到 ...

这些目标……哪怕实现其中的一项,都非常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1 14:3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锡,一座制造业名城的“开放血脉”◆

作者:陈莹

来源:南风窗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到行动,从愿景到现实,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提供了中国方案,成为公认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发展外贸和吸引外资,无疑是当下中国城市对外开放领域的重要命题。无锡,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今年1-8月,外贸进出口总额654.8亿美元,规模稳居江苏省第二位,实际使用外资35.3亿美元,同比增长17.6%,增速江苏全省第一。”

“去年,无锡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2009.4亿元,同比增长14.2%。今年1-8月,无锡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总额997.6亿元,同比增长5%,出口产品已全部涵盖64个国家。”

这是无锡的成绩单。


无锡城市景观

作为中国的制造业重镇,无锡的经济数据不但在于数量和质量,更在于它对全球市场的连接特征——这座城市,依然充当着中国实体经济与外商,与外资重要连接器的作用。这一点尤其重要。

无锡是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的摇篮,是“苏南模式”的发祥地。事实上,现在的无锡越来越成为了对外开放的高地。

放到更长的时间轴上观察,无锡的开放有历史基因,同时也受到企业家精神与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开放的大好格局,是各种力量综合努力的结果。

这一点,在当下非常具有参考意义。

01

市场力量,来自全球

锡山区无锡一棉纺织集团的企业百年展示厅内,放置着一台“1920”年份的纺机。这台穿越百年的纺机继承自一棉集团的前身——申新第三纺织厂。1919年,著名民族工业实业家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荒凉的梁清溪畔建起了申新三厂。

工厂建立伊始,来自英国、美国的纺织设备,带来了那个时代的“超级生产力”——纱锭50000枚、布机500台、电机3200千瓦、轧花机80台,可年产棉纱3万余件、棉布30万匹,在国内规模无二、同业瞩目。


1919年荣宗敬、荣德生创办的申新三厂(图源:无锡政协)

这种开放的品质和对生产力变革的敏感,也在日后深深影响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与事。

20世纪80年代,随着城市大中型企业在经济体制改革中逐步增强活力,乡镇企业发展面临挑战。生存和停产的抉择之下,有胆识的乡镇企业家们把目光转向了国际市场——改产外贸产品,从内销走向外贸,实现出口创汇。

无锡再次走到变革前沿。

全国棉纺织行业第一个来料加工补偿贸易项目——由无锡一棉与香港黄浦江纺织有限公司开展的来料加工补偿贸易;江苏省乡镇企业中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江南模塑公司;中国农民在境外投资兴办的第一家合资企业——耀锡有限公司……当无锡企业开始学会利用全球范围内优质资源要素的同时,这座城市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

历经时代变迁,当初的申新三厂成为了现在的无锡一棉,而乡镇企业经过股份制改革后,成为了红豆集团、阳光集团、海澜集团等大企业集团。


位于无锡锡山经济开发区的无锡一棉新厂园区(图源:无锡政协)

但蔓延生根、向外生长拓展的顽强生命力仍然在。如今,它们正在成为无锡对外开放的重要先行者。

一棉集团、阳光集团、金茂集团在埃塞俄比亚陆续建成投产纺织项目,非洲大陆形成了无锡纺织服装产业集聚。通用股份在泰国、柬埔寨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工厂,成为国内为数不多拥有海外双基地的轮胎企业,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拓展海外市场。此外,确成股份、江阴爱贝施等也在泰国开展了轮胎及新材料项目。模塑科技、吉兴汽车零部件在美国、墨西哥等地开展汽车零部件项目,为无锡新材料以及汽车零部件等产业的全球化布局打下基础。

红豆集团联合中柬企业共同开发建设西港特区,在满足自身境外设厂需要的同时,吸引中外企业入驻,为走出去企业搭建集群式投资贸易平台。西港特区从一个无水、无电、无路、无网的荒滩,发展成为如今拥有来自中国、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的175家企业、创造就业岗位近3万个的国际化标准工业园区。


西港特区(图源:红豆集团官网)

萨科特新能源科技、新亚安全用品等传统外贸企业,借着新型数字贸易的创新活力和增长韧性,抓住跨境电商新机遇,从设计、研发到生产、销售,不断延伸产业链布局,在传统贸易的“红海”中寻求跨境电商“蓝海”突破。

药明生物、雅迪控股等无锡境外上市企业借助境外资本市场,不断加快全球化业务布局。萝贝电动车、臻和生物等7家企业正在证监会备案拟赴美股、港股上市,走到发达的国际资本市场融资。中国故事,加上国际资本市场的背书,新时代的无锡企业一开始就是国际化的。

除了资本,更有对全球先进技术的追求。比如,锡产微芯以22.3亿美元并购安谱隆荷兰有限公司,完成了2022年全国最大的一笔半导体并购交易。锡产微芯也正是通过这样的并购整合逐步打造了半导体IDM商业模式,成长为覆盖“芯片设计-制造-封测-模组产品”全产业链生态的无锡集成电路核心企业。



无锡的企业和企业家很清楚,分工是工业文明的基础、交换是商业文明的本质。只有放在更宏大的全球市场背景下,在不同经济区域之间进行资源要素交换,才能催生更多的增量财富,实现持续的增长和创新。

02

寻找伙伴,全球“追风”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开始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部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进行转移。这阵“风”也为当时乡镇工业红火、已是华东经济重镇的无锡吹来了众多“洋客”,尤其是日资、韩资、欧美资本。

无锡研判趋势,找准招引重点,并在一众城市都将廉价土地与劳动力、交通便利、市场潜力等作为吸引点时,找到了自身更为突出的比较优势—产业基础,成功吸引了电子信息、精密机械、轻工等领域的外资项目落地,形成了著名的“日资高地”“韩资板块”“欧美组团”。

近几年,受地缘政治等各种外部因素影响,全球产业链重组,国际上刮起新一阵产业转移的“风”。这一次,无锡也是行动迅速的“捕风者”。

日资、韩资、欧美资本的“风”仍然在吹,并带来了新变化:无锡开始结合全球产业布局向“近岸化”“短链化”背景以及自身建设“465”现代产业体系目标,与日本、韩国、欧洲国家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电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产业领域,加强产业链对接合作,通过外引内育补足产业链关键节点缺位,提升整体竞争力。

最新的合作就可以看到这样的新动向:日本夏普显示科技与无锡市政府在无锡设立销售总部、加快建设研发中心达成共识,并将瞄准Nano—LED、元宇宙等新赛道谋求更多合作。

韩国LS集团在建设无锡产业园二期项目外,还计划围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领域与无锡开展更多合作。

今年七月刚刚揭牌启动的全国第一家“中法合作示范区”——中法(无锡)产业合作园,将重点放在了先进制造、科技研发、绿色低碳等领域的合作上。

也有来自“一带一路”沿线中东地区吹来的“风”。

中东国家曾依靠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积累了巨量的财富。但在“减碳”目标、国际局势等一众因素影响下,中东国家正向多元化经济转型,尤其注重以投资为核心手段,吸引全球的科技企业和创新资本赋能本土,最终实现国民财富的长期保值。

对于无锡而言,这是一个已经开启的机会窗口。无锡正在打造产融结合典范城市,引入股权投资基金等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而新能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无锡擅长的产业亦是中东致力于产业升级的方向。显然,这些产业基础对任何全球性投资者来说,都极具吸引力。

“我们与国际资源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嫁接,而不是单向的招商引资。把中东的基金引到无锡来,把无锡的产业引到中东去。”无锡市金融局局长顾伟告诉《南风窗》记者。



中阿产能合作示范园(图源:无锡发布)

合作已然开始:中东资本走向无锡,锡山-Oros投资基金、亚洲(惠山)创新成长QFLP基金、中东(滨湖)数字经济发展QFLP基金、中东(经开)美元母基金等一大批合作项目签约落地;无锡制造亦走到中东,无锡龙道博特汽车轮胎制造基地项目,作为中阿产能合作示范园的首个入园项目,致力于在阿联酋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端轮胎制造工厂.......

“一带一路”的“风”也为无锡外贸吹来了新机遇。作为传统外贸大市,无锡拥有机电、纺织服装、新能源等外贸拳头产品,深耕欧盟、东盟、日韩等市场,外贸规模已连续多年名列中国外贸百强城市前15名,去年进出口总额突破1100亿美元,位列全国地级市第3位。

要进一步增强无锡外贸韧性,市场多元化发展是关键所在,“一带一路”恰能提供开拓中亚、中东等新兴市场的机遇。而无锡也为本地企业开拓“一带一路”市场提供多样助力。


2022年8月,中欧班列“江苏号”无锡—连云港—乌兹别克斯坦班列开通(图源:连云港发布)

主动链接中欧班列、畅通外贸通道。去年8月,中欧班列“江苏号”无锡—连云港—乌兹别克斯坦班列开通,无锡成为江苏首个开行中欧班列接续班列的试点城市。这些拥有倍数级带货能力的“钢铁驼队”,让无锡本地企业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国际物流供应链服务,将产品送出国门,直奔“一带一路”。

抢占跨境电商外贸新业态。9月28日,无锡召开了一场重要会议——全市外贸工作会议暨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这是无锡多年来首次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举行全市外贸工作会议,也是首次对跨境电商发展召开全市会议。

无锡将以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为引领,推进一带一路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并在江苏省内率先启动“跨境电商+产业带”培育计划,探索“一板块一特色”品牌出海行动,打造江阴纺织服装、宜兴紫砂、锡山电动车、惠山汽车及零部件、滨湖高端精密智造、梁溪服务商和宠物经济、新吴时尚家纺及全链服务、经开文化艺术品等跨境电商产业带。


无锡城市景观

故事还将继续,无锡在顶层设计上下足功夫:搭建“1+N+1”招商工作架构——以无锡市招商护商工作领导小组为“1”的核心,各板块和开发区、相关部门、市属国企平台作为“N”的多元主体,市投促中心为“1”的执行保障,跨区域协作引导招商资源的高效配置和集约发展;同时,织起“10+N”全球招商网络——搭建覆盖海外重点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重点城市的境内外招商网络体系,挖掘所在国别和地区跨国公司投资布局项目信息,从而让全球优质资源向无锡汇集。

可以形象地说,无锡的国际招商引资不但专业化,更是规模化和创新化的,效率奇高。

03

跨越山海,万里如晤

“确定投资地点、合作伙伴时,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心与心的距离。”在中国日本商会副会长小原正达看来,“心与心的距离”不仅是人文相亲的世代友好,也是合作发展中十分的用心和十足的诚意。

这事实上揭示了外商投资的一种新趋势:理性的“商投”之外,还有感性的“情投”。无锡很早就有了这样的理念与意识。

1986年5月,无锡市政府请来日本ABC音乐出版公司会长山田广作和著名诗人、作曲家中山大三郎到无锡旅游,并希望他们回去之后创作一首歌曲来拉动无锡旅游业。回到日本后,中山大三郎创作了《无锡旅情》,并由著名歌手尾行大作进行演唱。


《无锡旅情》 演唱:尾形大作,作曲:中山大三郎

这首歌,在日本六家电视台播放半年之久,唱片发行量突破100万张,还登上了年底红白歌会的舞台,风靡日本全境。

许多日本企业家也正是通过这首歌有了“无锡情怀”,选择到无锡投资兴业。今年5月,在东京举办的无锡(东京)经贸文化合作交流会现场,当“坐上火车,驶向太湖畔,水乡无锡”熟悉的旋律响起,全场合唱。

再如樱花。从上世纪30年代,鼋头渚当时的“园主”、曾在日本留学的无锡士绅杨翰西在长春桥两旁的湖堤上种下了第一批樱花树,到八十年代开展“中日樱花友谊林”民间友好活动,樱花与无锡有着莫大缘分,也是当时对日招商的一张“人文牌”。


无锡鼋头渚长春桥樱花

如今,樱花已经成为无锡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每年3月底4月初,太湖鼋头渚景区樱花盛放时,无锡都会举办”樱花节“。这之中有着一批特殊的游客——应无锡市政府之邀前来参加“樱花节”的外资企业以及驻华机构代表。

还有“水”。头枕运河、怀抱太湖、背靠长江,溪流、清泉点缀其间,水塑造了无锡城市的形态与气质,也影响着无锡人的世界观与精神。

今年2月23日,无锡在澳门举行“双湾融合•共创未来”无锡—澳门合作发展交流会暨无锡金融雅集第三季(港澳专场)。走出无锡的第一站选在澳门,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澳门也与水有缘,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


“双湾融合•共创未来”无锡—澳门合作发展交流会暨无锡金融雅集第三季(港澳专场)(图源:无锡经开发布)

8月8日至12日,无锡经贸代表团在英国伦敦进行经贸文化交流活动时,也选择以“水”拉近两座城市“心与心的距离”。活动开始前一天,英国最著名、历史最悠久的报纸之一《泰晤士报》刊登了题为《长江上的名城:有丰厚底蕴,更有光明未来》的整版文章。

唯有真诚,可以跨越山海。

今年以来,无锡多次组团赴境外开展推介交流——2月,赴粤港澳大湾区开展“双湾融合共创未来”系列活动;5月,赴新加坡、韩国、日本开展经贸文化交流和招商对接系列活动;8月,再赴英国、沙特、阿联酋进行投资交流、考察拜访活动。

紧锣密鼓地赴境外招商,一为“稳故”,拜访已在无锡投资的“老朋友”,在相关领域既有合作基础上挖潜更多新合作;二为“拓新”,牵手更多“新朋友”,扩大“朋友圈”。

无锡的用心与诚意,来自于这座城市的每一位招商工作者,来自于城市的方方面面。


无锡高新区(大湾区)创新中心(图源:无锡高新区在线)

913位政府服务企业专员、1071位联络员组成的外企服务工作专班,构建“24小时不打烊、360度无死角”的招商护商工作体系;276条全产业配套政策支持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企业转型升级,20条优惠政策专门服务外资企业和外贸进出口企业,一网通办、一次认证、一站办结;高品质的国际医院、国际学校、国际社区,国际化生活配套让这里生活更宜居.......

也正因此,外商对无锡有着极强的投资粘性。据无锡市商务局副局长袁开坤介绍,在无锡的存量外资企业,现在正通过增资扩股利润再投以及总部化、基地化发展等方式继续“加码”无锡。

位于惠山区的意大利威埃姆集团拿出了这些年的部分投资利润,收购了当地的一家制造业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此外,公司还计划启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建设,加快推进无锡基地“工厂总部化”进程。


位于惠山区的意大利威埃姆集团(图源:无锡惠山发布)

1993年就投资无锡的阿斯利康,30年来在无锡先后建成生产、物流、销售、区域总部、创新中心。尤其是2020年建立的阿斯利康无锡I•Campus生命科学园,更是政企合作构建全球化生命科学生态圈的典范。今年,园区也将正式启动三期建设。

回顾无锡一路走来的开放故事,我们不难发现,无锡发展能够脱颖而出,是一件必然的事情:将城市发展融入世界格局,发挥企业家的主体地位,用一流的公共服务拉近与世界“心与心的距离”,才能真正在风云变幻的时代,吸引全球顶级的生产要素,长期为我所用。

无锡的开放故事,远远没有结束。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实习生谢可洋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1 23: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疯狂小杨哥,合肥制造■

记者:闫俊文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合肥在这场流量盛宴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包括广为人知的“合肥模式”。


来源:视觉中国

位于合肥高新区的三只羊直播基地,戒备森严,保安西装革履,表情严肃认真地检查每一个进入基地的人,包括查看通行码、询问来访意图等。黑色的轿车不断进出,“大部分是政府视察,如果你想要进去,最好是通过政府的人介绍。”一位保安说。

来自安徽六安农村的张庆杨,是这个占地3000平方米直播基地的主人。即便在合肥,也没人知道张庆杨是谁,但说到“疯狂小杨哥”,所有人都会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原来他叫这个名字!”

在抖音,“疯狂小杨哥”拥有1.2亿粉丝,也就是说,差不多每10个中国人,就有1个人关注了他。公开资料显示,小杨哥出生于1995年。2015年,他注册了名为“疯狂小杨哥”的快手账号,成为一名短视频创作达人。

命运的齿轮在2018年加速转动。那一年,小杨哥转战抖音,迅速成为炙手可热的头部达人,到2022年3月,小杨哥粉丝达到7000万,超过刘德华、陈赫等明星,成为抖音粉丝量最多的个人账号,坐上“抖音一哥”宝座。

小杨哥还有一个哥哥,叫张开杨,抖音网名“疯狂大杨哥”,拥有1212万粉丝。兄弟俩这几年以“一亿元买下一栋楼”“年纳税2亿”“一个月发工资就要5000万”频上热搜。


来源:视觉中国

2021年3月,小杨哥成立三只羊网络公司,主要经营娱乐直播、短视频内容商业化、电商及店铺运营、整合营销等业务。短短两年时间,三只羊从合肥跑到了沈阳、杭州、南京、北京、广州等多地,仅在大本营合肥,就拥有三只羊集团东部中心、三只羊直播基地与建设中的三只羊全球总部。此外,他们还计划打造助农直播基地。



爆红的小杨哥,已然成为合肥的另一张名片,频频登上合肥各类新闻的头条。10月10日,合肥市瑶海区投资促进中心公布官方数据显示,三只羊网络2022年直播带货产值超过100亿元,经营服务收入8.6亿元,纳税2.5亿元;2023年直播带货产值将超过300亿元,经营服务收入可达15亿元,纳税预计超过4.5亿元。

可以说,小杨哥以一己之力让合肥在“风投之城”之外,快速与互联网接轨,攫取流量红利,初步具备了电商之城的风采。

如果用放大镜观察小杨哥现象,会发现,第一,他充分调用了抖音的算法推荐系统,甚至说,他找到了系统“漏洞”;第二,合肥在这场流量盛宴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包括广为人知的“合肥模式”。

01
神秘小杨哥

10月18日,小杨哥出现在沈阳,参加三只羊集团沈阳分公司的开业典礼。当天,他在开业仪式上讲话,台底下坐着为他站台的政府代表。

更为壮观的是现场直播开业典礼的主播们。三四百人的队伍里,人人架着手机,画着浓妆,一边直播三只羊新公司开业,一边口若悬河地卖货。


摄影:闫俊文

大多数的播客抖音粉丝量只有五六千,最高为五六万。一位新入行的主播两个小时就卖出去20多万元的货,赚了3万元的佣金,直播间在线峰值为3万;一位广东地区的面膜代理商在直播间卖出去80万元的货,佣金率为55%。

这些主播们所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直播小杨哥的一举一动,他鞠躬了,他讲话了,他站起来与谁握手了。因为小杨哥的每一个动作,的的确确都会让这些主播们的直播间人气大涨。他们卖力推销手中的面膜、垃圾袋以及其它均价在10元左右的商品。

小杨哥为什么这么红?是天生网感还是平台追捧?

合肥本地生活服务机构大甄探文化传媒负责人虚竹对《中国企业家》表示,作为安徽人,他并不觉得安徽人做网红有多么大的优势,它比不上东北人的幽默与镜头感,也比不上广西人的网络表演欲。

在普通人眼里,安徽经济不算发达,资源也不是很丰富,但安徽人敢想敢拼,比如历史上的徽商,做生意努力诚实,小杨哥作为一个普通人,他身上“平凡”“实诚”的特质吸引了很多三四线城市的人。

翻看小杨哥的早期视频,幽默,接地气,有反转是他的风格。他在快手最早可查的一个视频是他在表演霹雳舞,小杨哥称之为“脱臼系列”,随后几年,他出过整蛊哥哥、坑女友、坑岳父母等视频。

与小杨哥关联最多的就是各种财富故事。

比如在三只羊官网,宣扬最多的故事就是剪辑师的财富故事,小杨哥曾在直播中说,“每个月发五六千万工资是事实,不是假的。线上剪辑师大概是9000多名,这个5000多万大部分是发给这些剪辑师,群体都是一些宝妈、残疾人士,还有一些创业失败、大学刚毕业没找到工作的,一些非常需要帮助的人。他们不仅负责剪辑,还会负责一些客服。”“有很多剪辑师曾经欠一两百万,欠的一屁股债都要离婚了,现在把欠款还了买了房,还挣了一百多万。”
虚竹说,小杨哥拥有1亿多粉丝,但直播频次很低,这导致它的流量没有充分变现,这让剪辑师找到了流量价值。

小杨哥一周直播两场,未来可能只播一场,这种稀缺性本身就是一种内容价值。

上万名剪辑师保证了小杨哥在抖音的充分曝光,抖音推荐系统所关注的“评论、转发、收藏”本质还是以活跃度为核心,小杨哥以另类的方式做到了。

“开播就1万人,这1万人可能都是剪辑师,抖音系统一看,这么多人,肯定要放到流量池推荐啊。”职业打假人王海说。王海曝光过李佳琦、罗永浩、小杨哥等头部主播售假,比如李佳琦直播间的“假”和田玉项链以及小杨哥直播间的“虚标功率”小家电。王海说,直播间的商品之所以比实体店价格低,大概率是特制的阉割版,比如性能阉割。

作为“新王”,小杨哥也未能逃过售假及低俗等“绯闻缠身”的怪圈。

10月27日,小杨哥的徒弟“红绿灯的黄”在带货美妆品牌时,举止怪异,引起部分直播间用户观感不适,掀起一波争议。几天后,“红绿灯的黄”直播间,小杨哥现身力挺这位徒弟。此前小杨哥也曾陷入售假事件。

不过,作为被各方选中的“新王”,小杨哥依然在努力推倒“旧秩序”。

10月25日,小杨哥在直播间抨击“淘宝直播一哥”李佳琦:“他(李佳琦)最便宜的是怎么来的?只有他能卖,导致别人觉得他最便宜,别的主播的低价链接都会被删除。”这造成小杨哥直播间的品牌纷纷被下架。小杨哥直言,要到反垄断局反映相关情况。

02
又是合肥“投”出来的?

小杨哥的崛起,与合肥这座城市密切关联。

起初,合肥对网红的关注主要在薇娅身上。据《中国企业家》了解,薇娅崛起后,合肥市ZF意识到直播电商的巨大潜力,尤其是头部网红能带动整个合肥电商产业的发展。

薇娅曾是合肥押注网红经济的第一人选。

薇娅是合肥庐江人,2020年11月,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与薇娅会谈。2021年4月,薇娅推介了安徽科技创新产品,虞爱华还特地来到薇娅直播间助力。

不过,2021年12月,薇娅因偷税漏税被封。但很快,距离合肥100多公里外的六安,小杨哥进入合肥的视野。参照小杨哥的发展轨迹,他的出现完美契合合肥的需求。

2020年,小杨哥开始抖音直播带货,但当时粉丝数超过4000万的小杨哥单场直播中多款单品销量只有1000多单。

2021年,小杨哥大杨哥开设新公司合肥三只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整合供应链、品控和客服等环节。2022年7月,小杨哥注册了“小杨臻选”商标,上线同名小程序,粉丝可以在小程序中直接下单,小杨哥甚至告诉粉丝,未来可以让粉丝开超市,卖小杨臻选的商品。



“合肥是缺少记忆点的,上海有迪士尼,杭州有西湖,有直播电商,网红其实也是文旅记忆点的一部分,现在人们一提到小杨哥,就会联想到合肥。”合肥一位本地人士说。

合肥以科研和工业实力著称,对京东方、蔚来汽车等明星项目的投资,为其赢得了“风投之城”的美称,但相较于山东淄博的烧烤、贵州的村BA和村超,合肥的“科里科气”少了点烟火气,毕竟,量子力学、高性能计算机、存储芯片距离普通人太遥远。

打造城市记忆点最佳的方式就是打造一个网络记忆坐标,比如一位超级网红,李佳琦、薇娅之于杭州,辛巴之于黑龙江。

按照一位行业人士的说法,合肥给小杨哥的扶持相当多。不论是政策支持还是拿地建楼,都得到了合肥高新区与合肥市层面的大力支持。但与此同时,小杨哥是背KPI的,比如营收与税收要达到一定额度。

“合肥很多国有资本背景的公司都在扶持小杨哥做电商。”该人士说。

据合肥当地媒体报道,2022年,三只羊网络纳税2.5亿元,这是什么概念?当年,2022年合肥50强企业,纳税2亿元以上的有33户企业,三只羊的纳税贡献堪比当地的龙头企业水准。

小杨哥扶持众多带货主播以及切片内容传播、佣金分发的模式,本质上还是追求GMV。这种高GMV的增长故事,是受到地方政府欢迎的,除了税收,还有就业、数字化转型以及产业链的故事。

今年5月5日,合肥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上,三只羊网络董事长卢文庆发言:建成中国(合肥)内容电商产业园,为合肥打造数字文化产业集群贡献力量;通过其数字化生态项目“有家的地方有工作”项目解决2万人的就业问题,五年内帮助4万人年收入增长5万元;打造乡村振兴新模式,未来计划联合省文投在合肥市滨湖新区建设集文旅、民俗、直播为一体的农产品直播电商综合示范园。


来源:视觉中国

今年6月,三只羊网络与安徽省文化投资运营有限责任公司(省文投)签约,在包河区沈福村打造电商助农产业基地,立足合肥市,辐射安徽省,带动全国助农直播行业发展,将沈福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性的项目。

“小杨哥这个基地将在11月中旬开业。”一位合肥当地人士告诉《中国企业家》。《中国企业家》在当地走访发现,2021年,沈福村已经建成了相当规模的文创基地,规划图介绍,这里试图打造包括新匠人、直播电商、网红文化设计等产业业态。

“疯狂小杨哥”以及三只羊集团成了合肥下一个堪比京东方和蔚来汽车的项目。

03
产业链雏形显现

尽管无法与杭州、上海等地相比,但自从小杨哥的崛起之后,合肥政府将网红机构、MCN等纳入投资与扶持范畴,超级头部主播的效应正在显现。

2023年,知名游戏MCN机构小象大鹅落户合肥高新区,这里距离三只羊网络总部不到10公里。

小象大鹅投资1亿元建设了合肥总部,它旗下拥有PDD、芜湖大司马、梦泪、茄子等知名主播。其中,大司马是安徽芜湖人,他颇受芜湖政府重视,2022年1月,大司马当选芜湖政协委员。

安徽小象大鹅内部人士对《中国企业家》表示,因为老板是合肥人,所以当地政府大力招商,终于将此项目落地。为此,合肥高新区投资了安徽小象大鹅约500万元。

“谈的速度很快,差不多半年就落地了,合肥很愿意掏钱来引入这些大的文化企业入驻,我们新做的业务都会以本地为核心,树立合肥标签为核心。”这位人士说。

过去两年,MCN机构和直播电商是合肥市政府和各区政府投资的重点方向之一。相较于西安的大唐不夜城、成都的丰富生活品味、杭州的内容电商之都以及上海的电竞之都,合肥能打的牌不多,舍得花钱算一个。

在某种程度上,合肥市对小杨哥的重视程度影响了下面区县比如高新区对网红机构的追逐,可以说,小象大鹅是借了小杨哥的东风。

“小杨哥招聘了很多网红,员工也扩充到五六千人,以前达人和电商公司都去杭州、上海,都没听过合肥,也不会来,但小杨哥在,大家都会想,要不要来看看。”上述人士说。

与小杨哥“轻内容,重资产(电商)”不同,小象大鹅的风格是“重内容,轻电商”,对于80后和90后的网友而言,无法想象PDD、大司马在直播间卖货的场景,不过,为了适应政府对于电商的渴求,安徽小象大鹅设置了电商一组和电商二组。

“我们内容达人就是做内容,要堆脚本,堆编剧,电商达人一开始就是带货,区分很明确。”上述人士说。他们运营了合肥本地酒水网红“英勇投食手”,在抖音上拥有254万粉丝。

此外,在2023年6月,新东方合肥大楼落成,新东方安徽总部大厦是新东方全国第一座购地自建的总部大厦,也是继北京总部之后的第二座总部大厦。2019年开建,俞敏洪将此大楼定位为总部办公、教育培训、企业展示、配套商业、云端书院等。

随着东方甄选和董宇辉的爆火,董宇辉去哪个城市,哪个城市就会获得流量加持。除了小杨哥,合肥也急需像董宇辉这样的人建立文化坐标。

合肥对“单点公司突破产业链”的做法再熟悉不过,比如合肥通过前期投资京东方,不仅已实现超过200亿元盈利,而且构建了良性发展的产业生态,建立起“沙子—玻璃基板—显示屏—整机”的产业链,按照虞爱华的话说,“既把产业搞起来了,把企业扶持了,又把钱赚回来了”。

这样的产业链造富故事能复制在小杨哥身上吗?

这取决于合肥能不能抓住小杨哥的流量红利,这个红利期很短,或许很快就会过去,或许好几年才能过去。

兜兜转转,又回到了一个核心问题:小杨哥的红利能持续多久?

网红的生命周期只有3年至5年,抖音的流量机制决定了没有永远的头部网红,只有此起彼伏的流量。

切片模式也存在弊病。虚竹说,切片分发,全网都是小杨哥二次剪辑的内容,这并不是原创内容,不管是上传至视频号还是抖音,作为用户,如果反复刷到这些内容,就会反感这个平台,那么平台就会压制剪辑内容的传播。

小杨哥曾多次在直播间提及直播频次的问题,他说,自己并不是“抖音一哥”,自己只是小打小闹,一周卖一次货,卖2000万元,连抖音的前50都进不了,但服务做得很好,服务达人。

根据官网,三只羊网络旗下粉丝超过千万的达人超过10个,合作过的品牌方则有1000个。不仅仅是小杨哥,包括与他绑定的达人、政府与品牌方,都在合力保小杨哥不衰。

但投资的本质是风险,没有人可以稳赚不赔。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合肥日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3 12: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斌,干起招商了▲


作者:刘博

来源:投资界


招商,投资人并不陌生。

原来,李斌还有这样一个身份。

在近日的蔚来智造开放日现场上,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现身,他聊起了蔚来与合肥市的合作时透露一个细节:蔚来创始人李斌还有另一个身份——

合肥市高级招商专员。

这几年,在蔚来的帮助下,已有四五十家公司落地投产合肥,堪称“最牛招商专员”。现场秦力洪开玩笑说:“李斌在合肥市政府的工资甚至要高于在蔚来的工资。”

看着李斌忙起了招商,估计不少投资机构都感同身受。今年以来,不少投资机构都扛起了地方招商任务,而投资人,也仿佛化身成了招商编外人员。

李斌干招商

拉来了老乡王传福

安徽安庆人,李斌与合肥的故事还要从2020年说起。

彼时,刚登陆美股一年多的蔚来市值惨淡,几乎所有投资方都赔得一塌涂地,李斌一度被称为“2019年最惨的人”。随后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蔚来持续亏损,李斌陷入创业以来最难的境地之中。

关于这段往事,李斌曾在央视采访中袒露,其实与合肥合作之前,他曾在18个城市进行合作洽谈,最后只有合肥伸出了援手。双方之间的合作过程十分迅速,2020年1月蔚来和合肥开始正式接触,2月25日就签了框架协议,紧接着4月29日签订股权投资协议。

根据投资协议,蔚来中国获得了来自合肥国资共计70亿元的战略投资,并将总部落户合肥市。正是这笔投资,让蔚来起死回生,随后形势扭转,股价更是飙升数倍,合肥由此被称为“最牛风投城市”。

“合肥是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支持了我们。蔚来就像合肥要帮助的一个‘病人’,在那个关键时机,我们这个‘病人”只需要‘打一针’立马就能好,合肥也这样做了。”本是安徽人的李斌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感慨。

谈及当年投资蔚来的过程,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宏卓曾在央视节目中透露,当时合肥是四条战线同步在开展:第一组织了专业的团队,对蔚来的技术、供应链和市场等进行全方面的研判;第二,高度关注国家的政策导向,给做决策提供一些支撑;第三,委托了专业的机构,通过法务和财务对企业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第四,便是具体投资方跟蔚来进行详细、周密、严谨的商务谈判。

挺过危机的蔚来,也开始反哺——在2021年2月和合肥签订了《深化合作协议》,计划共同打造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在李斌看来,对于一个企业和产业而言,最好的支持就是去打造一个完整的产业集群,因为产业集群会带来人才聚集,产业链、供应链聚集和市场聚集。

随后,李斌也开始频频在公开场合为合肥亲自打call ,“我现在见到每一个人,都要跟他说‘你赶紧来合肥’,我是合肥的义务招商顾问。”

这当中,李斌为比亚迪和合肥牵线的故事为人津津乐道。人民网一篇报道提及,2020年蔚来安徽生产基地落成后,在一次汽车行业大会上,同是安徽老乡的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拉住李斌问道:“你在安徽到底怎么样?”

李斌对王传福介绍了合肥的营商环境,又围绕公司效率提升和经营改善简要说了几个数据,王传福便心里有数。2021年8月,比亚迪在合肥的园区正式破土动工。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了42天。短短10个月后,比亚迪合肥项目第一台整车顺利下线。


史诗级的合影:何小鹏、李斌、雷军、王传福、李想(从左至右)

据《招商引资内参》显示,自合肥引入新能源汽车业务以来,安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到了全国的12%,拥有江淮、蔚来、大众安徽、比亚迪、长安、安凯等一批整车企业,集聚产业链企业500余家。

行至今日,恢复元气的蔚来在今年第三季度,创下季度交付量历史新高55432辆;而49岁的李斌也由一名义务招商顾问,变成合肥高级招商专员,成就一段政企合作的佳话。

VC也成了招商编外人员

《安庆日报》曾对合肥招商团队做过报道,提到合肥市投资促进局有一批数百人的项目招商人员,按照集成电路、软件人工智能等18个重点产业分类,每个人负责研究特定的产业行业,每年有200多天在全国各地寻找各种值得投资的项目。

这一幕跟投资人的状态似曾相识。

想起身边VC朋友调侃,今年仿佛化身成了政府招商编外人员。

当国资LP成为主力军,创投生态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即便不少政府引导基金在返投要求松了绑,但更加关注GP产业落地的能力。毫不夸张地说,只要募集人民币基金,就绕不开引导基金,而拿了引导基金,那就要满足对方的最大诉求——返投,或者说招商。

有IR朋友开玩笑说,看到身边机构准备设立首席返投官,即chief round-trip investment officer(简称CRO),用于监督返投和招商任务。而有的投资机构则划分一个组做招商,内部称为“政府资源部”。

“最近我们设立一个新岗位,专门负责招商和返投落地。”Joyce聊起了机构内部最新的一个变化。

她任职于国内一家知名双币基金的投后部门,去年见面时她还在筹备募集机构的第一支人民币基金,当时刚拜访完华东几家政府引导基金,对方都表现得很大方,但对于Joyce团队的招商期望很大。“项目能落多少产能?能带动多少就业和税收?”拜访完一圈人民币LP,Joyce不断收到这些提问。

数月前,华南某知名创投机构专门开设了一个新岗位招聘——产业赋能高级经理,职位要求很明确:帮助投资机构已投企业产业落地、帮助政府LP招商引资,完成基金返投、产业落地要求。而任职要求则是要有5年以上政府招商、产业落地经验。

悄然间,招商渐渐成为投资机构的一项头等大事。从投资机构到被投公司,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出现在招商的浪潮里。

招商,今年最火一幕

凡此种种,只是当下全国各地拼招商的一缕缩影。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当各地政府招商人员开启出差模式,做推介、访企业、谈合作,主动出击,大湾区成为集体打卡地,甚至带火了各地的驻深办。

而“基金招商”模式席卷,则让我们看到了,全国各地产业基金遍地开花。

记得今年4月,上海也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系列产业投资基金,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和智能终端、绿色低碳、数字经济、元宇宙四个新赛道产业。当中明确提到:重点用于服务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畅通产业投融资渠道。

重庆也令人印象深刻。今年5月,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设立,总规模2000亿元,分两期实施,一期认缴出资800亿元;随后10月,西部(重庆)科学城产业发展母基金发布,总规模300亿元,首期100亿元,其中明确指出给予产业招商基金认缴最高90%、科技创新基金认缴最高50%的政府配资比例,缓解投资机构募资压力。

无独有偶,今年7月,长沙市招商基金正式注册成立,基金规模100亿元。基金的主要目标就是投资对长沙产业发展和区县园区建设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力图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地长沙。

.....

此外,广东、安徽、浙江、江西、湖北也推出聚焦新兴产业的超级基金群。告别以往“撒网式”投资,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开始高度重视“基金招商”的杠杆作用,以更为主动的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随之而来便是招商火爆的现象。在返投机制下,政府引导基金成为招商最有力的枢纽,投资机构和被投企业意外成为这场招商大潮里主角之一。

说到底,这是一场新兴产业争夺大战。

经验表明,一个产业集群,可以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供应链各环节以及创新链相关方企业入驻集聚,从而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而这种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则能带来巨大经济贡献,甚至颠覆当地产业布局,滋养出一个个“万亿城市”。

没有产业难言有未来。这既是一场城市大洗牌,也是一次城市“改命”历史机遇。

当然,没有人愿意成为出局者。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其他公众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3 2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苏超过广东,苏州赢了深圳?●


作者:淡忠奎

来源:城市进化论


科创板最新区域版图

从2018年11月5日宣布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以来,已逾五年。截至2023年11月6日,科创板共有上市公司562家,合计IPO募资金额近9000亿元,总市值逾6万亿元;2022年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净利润、研发投入均突破千亿。

其中,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上市企业均超百家,前者更是占据A股同类上市公司六成份额。从这一维度来看,各地企业在科创板上的表现,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各自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领域、新材料、新能源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产业竞争力的强弱,是衡量区域科创属性的重要参照指标。

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江苏、广东、上海、北京科创板上市企业分别为109家、88家、87家、74家,占据全国六成以上份额,是科创企业最密集的区域。同时,浙江、安徽、山东、四川、湖南、陕西亦超过10家,位居前列。

而从五年发展轨迹来看,哪些区域正趋于掉队?哪些区域又在迎头赶上?哪些城市最具科创支撑力?

数量

苏粤沪京占比超六成,谁在支撑?

从区域分布来看,科创板上市企业共分布在23个省份,也就是说,还有8个省份尚未实现“零”的突破。



江苏、广东、上海、北京科创板上市企业最多,分别为109家、88家、87家、74家,占全国份额六成以上。尤其是江苏、广东两省,2019年至2023年间,每年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都超过两位数,领先优势不断扩大。

浙江位居第五,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达到48家;紧随其后是安徽和山东,科创板上市企业分别达到24家、21家。此外,四川、湖南、陕西及湖北科创板上市企业也在10家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安徽、四川、湖南均是2019年开局“挂零”,但赶超趋势明显。陕西、天津和福建则是较早取得突破,但是之后却逐渐被拉开差距。

更进一步来看,这与核心城市的“科创支撑度”紧密相关。



从全国来看,上海、北京、苏州、深圳、杭州、合肥、广州、成都、南京、无锡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排在全国前十位,而这些城市的强劲支撑也是科创板强省的最大底气。

比如,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6日,苏州、南京、无锡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分别为54家、16家、15家,分别占江苏49.5%、14.7%、13.8%,合计占全省78.0%;深圳、广州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分别为47家、18家,合计占广东全省73.9%。这也反映出,经济强市、产业强市是区域科创板块的主力军。

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教授、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苏州研究中心主任徐天舒对媒体分析,强大的工业基础和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为苏州科创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包括打造“银行+财政”联动、发挥风险补偿资金池兜底作用等。

另外,杭州、合肥、成都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分别为28家、20家、17家,分别占全省58.3%、83.3%、89.5%,是撑起各自省份“科创板军团”的绝对主力。

实际上,科创板具有明确导向性,优先支持符合国家战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企业,而区域高端要素聚集的省会城市在这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亦是支撑区域在科创板取得突破的重要力量。

整体而言,从五年发展轨迹看,各省份科创板上市企业增长轨迹都与核心城市增长态势高度相关。

盈利

最能“赚钱”的,是这三座城市

除了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企业盈利能力也是考量区域科创属性的重要指标。

Wind数据显示,城市科创板上市企业营收规模与企业数量分布基本一致,上海、北京、苏州、深圳高居全国前四,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均在800亿元以上,占据较大市场份额。杭州、合肥营收在200亿元以上,无锡、南京、广州营收在100亿元以上,同样表现较为亮眼。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无锡科创板企业数量排在全国第十位,但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82.96亿元)却超过南京、成都、广州,跃居全国第七位。在无锡的科创板上市企业中,电子信息占据绝对比重,其中芯片领域的佼佼者华润微电子前三季度营收达75亿元,占到无锡全市四成比重。

从净利润维度看,今年前三季度,北京、深圳、苏州科创板上市企业净利润分别为69.08亿元、58.80亿元和54.86亿元,是盈利能力最强的三座城市。在它们的科创板上市企业中,北京在计算机、机械等领域优势突出,深圳和苏州都在电子、医药等领域集中度较高。

具体来看,北京、深圳、苏州目前盈利能力最强的三家企业分别为中国通号、传音控股、阿特斯,前三季度净利润分别达25.66亿元、38.84亿元、28.40亿元。这三家企业分别属于轨道交通控制技术、智能终端设计及生产、光伏领域,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三地产业发展的特色。

此外,西安科创板上市企业在盈利能力上表现亦可圈可点。从企业总量上看,西安虽然仅以11家排在全国第11位,但营收规模(93.15亿元)超过成都,排进全国前十;净利润(15.34亿元)更是超过合肥、南京、成都及广州,排在全国第7位。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503976

这些变化也直观反映出,各地围绕科创板展开的激烈角逐。毕竟,企业上市只是第一步,更为重要的是能够通过持续的创新投入、产品迭代,不断提升企业价值,赢得更大市场份额,从而为当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起到引领作用。

目前,562家科创板企业总市值已经达到6万亿元,体现出市场对于科创板及科创板上市企业的认可和信心。其中,上海遥遥领先,以11月6日收盘价计,上海科创板上市企业总市值达到13859.62亿元,是全国唯一突破万亿的城市。

与此同时,北京科创板企业总市值达到8779.17亿元,是下一个最接近“科创板万亿市值”的城市。除此之外,深圳、苏州科创板上市企业总市值均超过4000亿元,杭州、无锡则在2000亿元上下,将成为下一阶段腰部格局的主要塑造者。

竞逐

“硬科技”比拼,谁创新能力更强?

众所周知,科创板具有明确的“硬科技”属性,而将金融科技、模式创新企业等排除在外。Wind数据显示,在科创板上市企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企业分别为230家、93家、67家、109家、8家、21家、29家,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占比分别达40.9%、19.4%。

当前,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成为实体经济的比拼,科创板上市企业对于城市提升创新实力、尤其是产业竞争力,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309394

以苏州为例,截至目前,苏州共有A股上市公司216家,其中科创板上市企业就达到54家。也就是说,苏州每4家上市企业中,就有1家来自科创板。

据当地媒体报道,上半年苏州有45家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力度超过10%,80%来自科创板。其中,泽璟制药-U研发投入力度高达100%,裕太微-U研发投入力度为90%,国芯科技、山石网科、思瑞浦、纳芯微4家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力度超40%。

这也体现出科创板“苏州板块”对于全市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强劲支撑。一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就像一棵快速成长的树苗,不仅自身潜力巨大,更能够在发展过程中“开枝散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对于科创板企业的带动作用,合肥同样感受颇深。今年以来,合肥新增A股上市公司7家,其中4家都是科创板企业,包括在机器视觉领域深耕多年的埃科光电、国内面板显示驱动芯片领先代工厂晶合集成、专注先进封测领域的颀中科技以及国内高清视频芯片领军者龙迅股份,在“芯屏”等领域的优势更进一步体现。

从2023年科创板企业增量来看,合肥仅次于上海(9家)、深圳(7家)、北京(6家)、苏州(6家),呈现出争先进位的势头。

Wind数据还显示,2022年北京、上海科创板企业研发支出均已接近300亿元,而深圳、苏州都在80亿元以上,杭州、无锡、广州、合肥、成都、南京亦超过20亿元。在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过程中,科创板上市企业的引领作用已经十分明显。



从更大范围来看,近年来,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安徽等地都已陆续出台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行动计划,推动科技型企业上市也是其中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这种背景下,各地围绕科创板的角逐将更趋激烈,而更多创新能力突出的城市将拥有更多的机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5 09: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湖泛舟 发表于 2023-11-11 14:12
这些目标……哪怕实现其中的一项,都非常难

如果这些都达不到的话,就很难提及什么融入长三角了,这是入门的GDP水平,像福建都远超这个水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6 09:44: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万亿城市,也绷不住了★


作者:凯风

来源:国民经略

再不放开,就来不及了。

01
当抢人大战变成“零和博弈”,连经济强市都绷不住了。

日前,浙江宁波市出台新政,从11月24日起,率先试行居住证转户籍制度,在该市城镇地区连续居住并登记满3年持有《浙江省居住证》,就可申请将户口迁入。

与此同时,宁波还全面放开租房落户限制。只要在同一行政区租房满1年,均可申请在租赁房或街道公共集体户落户。

据悉,这是宁波继2018年、2019年、2020年、2022年之后再一次放开落户,离零门槛只有一步之遥。

目前,宁波常住人口为961.8万人,离千万大关只差临门一脚,放开落户,不无最后冲刺的考虑。



如今,在900万人口城市中,汇聚了合肥、南京、佛山、济南、沈阳、温州等一众城市,谁能率先突破万亿,值得关注。

事实上,宁波松绑落户限制,并非没有缘由。

早在今年8月,浙江省出台落户新政,提出除杭州市区外,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且试行全省范围内社保缴纳、居住时间等户籍准入年限累计互认。

这意味着,在整个浙江省,除了杭州市区之外,其他地方都不乏“零门槛落户”的可能,宁波也不例外。

一个常识是,落户门槛的高低,虽然不乏政策层面的限制,但往往也是城市人口竞争力的另类指标。

要知道,京沪迄今为止都未放开落户;而广东放开落户,广州、深圳除外;江苏省取消落户限制,南京、苏州中心城区除外;山东零门槛落户,济南、青岛除外。

而在浙江,“杭州市区”为独一档,宁波着实尴尬了。

毕竟,无论是经济实力、产业竞争力还是行政级别,宁波与杭州都不相上下,都是副省级城市,同为2万亿城市的有力竞争者,更以“杭甬双城记”著称。



原因就出在人口能级上。

杭州是新晋的超大城市。根据日前公布的城市统计年鉴,杭州城区人口首次突破1000万大关,成为长三角继上海之后的第二个超大城市。

就在同一时期,苏州、合肥城区人口也突破500万大关,双双跻身为特大城市。

自此,长三角六雄——上海、苏州、杭州、宁波、南京、合肥,只剩下宁波,别说超大城市,连特大城市也不是。

究其原因,宁波虽然常住人口逼近千万大关,但城区人口只有367万人,仅位列I型大城市,与石家庄、南昌、南宁、兰州等处于同一层级。



与泉州等地类似,宁波下辖6区2县2县级市,4个县域切走了近半人口,导致市区人口不足。

这也成了宁波得以跻身“零门槛落户”城市的原因所在。

02
比宁波更进一步的是泉州。

日前,泉州推出落户新规,取消“中心城区办理房屋备案登记满两年”的限制,只要租赁已登记备案房屋并签订租赁合同,承租人及其直系亲属均可申请落户。

这意味着,泉州落户门槛已经彻底放开。无论有房无房,无论有无大学学历,无论市区还是郊区,哪怕只是租房,都能直接落户。

泉州是万亿GDP城市,也是百强县、百强镇最多的地市之一,但也是目前唯一没有地铁的万亿城市。



泉州没有地铁,与苏州没有机场,一直都是坊间热议的话题,也成了经济强市最大的遗憾。

究其原因,强县弱市的格局,造就了泉州如今的局面。

泉州外围县域强大,晋江、石狮之名无人不知,福建共有7个百强县,5个来自于泉州,囊括了泉州所有的县及县级市。

县域强大,但中心城区就显得相对薄弱,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市区人口规模不足,未能触及地铁建设的最低门槛。

根据规定,地铁建设,需要满足GDP超过3000亿元、市区人口超过300万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300亿元三个要求。

作为经济强市,泉州GDP早已破万亿,而地方财政收入超过500亿元,这两个要求在多年之前就已达成。

唯一的问题就在于人口。

泉州总人口并不少,2022年常住人口达888万人,但市区人口仅为200万人,而城区人口更少。



中心城区人口过少,不仅导致地铁建设长期遇阻,也让泉州始终难以跻身特大城市之列,目前只是II型大城市,与芜湖、南阳处于同一层级。

这也导致在城市能级上,泉州与福州、厦门都拉开了巨大差距。

所以,此番泉州全面取消中心城区落户限制,既有做大总人口规模的考虑,也不乏做强中心城区以提升城市能级的目标。

03
万亿GDP、千万人口,是高能级城市的标配,坊间以“双万城市”相称。

目前,内地共有24个万亿GDP城市,但其中人口突破千万的“双万城市”只有15个,南京、宁波、佛山、合肥、济南、泉州、福州等都不在其列。

无论宁波还是泉州,持续放开落户,都在为跻身“双万城市”积蓄更大能量。

然而,千万人口看似近在咫尺,最少仅有几十万的差距,但要完成这一跨越,越来越难了。



在人口高增长时代,一二线城市年度人口增量动辄数十万,深圳10年之间的人口增量一度超过700万人,相当于一个地级市的大挪移。

然而,当人口大盘见顶,人口竞争变成零和博弈,年度人口增量冠军也不到20万,大多数地市都在零增长边缘徘徊。

所以,即使是900万人口城市,想要完成最后100万人的跨越,也需要5年乃至10年,甚至遥遥无期。

毕竟,人口增长不再是铁律,人口负增长或将成为常态。

要知道,第一个跌出千万俱乐部的城市已经出现了,哈尔滨常住人口从最高峰的1100万左右回落到988万,东北自此再无万亿城市。

而在东北,沈阳、长春常住人口虽然都已超过900万,但按照每年几万人的增量,想要完成1000万的跨越,起码还需要10年以上时间。

即使在长三角,宁波离千万大关只有32万左右的缺口,按照每年7万多人的增量,也需要5年时间。

南京、合肥等地也是如此,人口增长最快的合肥也要3-4年时间。

对于泉州等普通地市来说,千万俱乐部或将遥遥无期。

所以,无论是抢人才还是托楼市,都是难以避开的选择。

当然,放开落户,不等于就能抢到人。在大多数城市,户籍早已形同虚设,失去含金量了。但不放开更不行,相当于在竞争上落后一步。

同样,抢人重要,留人更重要,留得住的才真正属于自己,这正是万亿强市拼命放开落户的原因所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6 22:55:44 | 显示全部楼层
◆给省会升级,又一个“双枢纽”大省出现了?◆


作者:淡忠奎

来源:城市进化论


“双核强心”

同样是“双核”省份,广东、辽宁有的,山东也想有。

近日,山东省政府印发《山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在加快推进青岛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的基础上,强调“努力培育济南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进一步强化核心城市对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引领作用。

就在同一天,山东省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会在济南机场召开。山东省委书记林武表示,要建设和培育青岛、济南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提升其他城市和枢纽港站建设能级,强化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高效衔接,发展壮大枢纽经济,打造东北亚乃至“一带一路”的综合交通枢纽。

要知道,在中共zhongyang、guowuyuan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有20城被列入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按所属省份划分,坐拥双国际枢纽的分别是广东和辽宁,山东只有青岛入列。

如今山东强力扶持省会济南上位,将对“双核”竞速的山东产生何种影响?

1

升级

2021年2月,《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印发,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沈阳、大连、哈尔滨、青岛、厦门、郑州、武汉、海口、昆明、西安、乌鲁木齐等20个城市被列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在“双核”省份中,广东广州、深圳,辽宁沈阳、大连同时获得“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认证,山东省内“双子星”中省会济南却遗憾落选。与之相比,青岛被列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同时青岛港被列为国际枢纽海港,地位十分重要。


图片来源:摄图网501995006

随着新旧动能转换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作为黄河下游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济南的城市地位、交通地位都显著提升,而“努力培育济南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就是一个重要体现。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内陆交通枢纽的重要性也在提升。就像济南本身是京沪线上的重要节点,也是东西交通节点。作为省会城市,它也要承担辐射周边区域的这样一个功能。”

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董彦岭对城叔分析,山东省内分了三大区域,除了胶东片区之外,鲁西等内陆区域也需要一个综合立体交通枢纽来支撑、辐射周边区域。同时,济南作为黄河下游中心城市,也承担着承东启西的枢纽功能,“内陆交通重要节点的枢纽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在这种背景下,《纲要》提出,要构建“济南、青岛两心辐射,临枣济菏一带相连”的经济圈一体化交通网,打造1小时通勤圈,支撑沿黄河、胶东半岛、鲁南三个城市片区联动发展。


图片来源:《山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2035年)》

这也将使得济南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在沿黄河城市片区,将重点以济南为中心,完善济南-德州、济南-滨州(东营)、济南-淄博、济南-莱芜、济南-泰安、济南-聊城6条放射状通道和德州-滨州-淄博-济南(莱芜)-泰安-聊城-德州环形通道,加快构建“环米字形”综合交通运输主骨架。

比如,济南与周边市将实现“高铁双通道”,高速“县县连省会”,打造省会半小时交通圈。与“打造胶东1小时交通圈”的目标相比,济南跟经济圈内城市的通达度,或将优于胶东区域。

“要从空运、海运的角度,青岛的优势非常突出。但要是结合陆路运输,那山东应该没有一个城市像济南这么重要。”董彦岭说。

2

互补

“现在山东高铁网、高速公路网不断完善。济南本就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待郑济高铁贯通后,再加上原本的高铁、高速交通网的优化,使得济南具备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的条件和能力。”

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高福一对城叔表示,这是山东提出“努力培育济南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重要因素。对于全省而言,济南枢纽和青岛枢纽(地位)是一样的,青岛有港口优势,而济南有内陆综合枢纽优势,二者是相互补充的。

根据规划,到2025年,济南“米字型”高铁网基本形成,建成济郑高铁、济莱高铁、黄台联络线,推进济滨高铁、德商高铁,实现省会经济圈市市通高铁。这也将使得济南的枢纽优势进一步强化,要素集散能力通过高铁触达全省。

眼下,“米字型”高铁的关键一笔郑济高铁济南至濮阳段已经进入运行试验阶段,预计将于12月2日开通运营。随着郑济高铁的全线通车,济南到郑州的通运时间将缩短至1.5小时,青岛到郑州有望缩短至最快3.5小时。

在高福一看来,济南通过郑济高铁实现济南都市圈和郑州都市圈的相互贯通发展,对于山东半岛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的对接也将产生很大的支撑作用,就会对我们整体推进黄河下游城市(群)建设提供很好的条件。


图片来源:《山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2035年)》

他认为,黄河流域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同时济南综合交通枢纽和青岛综合交通枢纽优势互补的条件,给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以及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都提供了很好的支撑。

实际上,“市市通高铁”之外,山东还在谋划“市市有机场”。《纲要》提出,到2035年,山东运输机场将达16个,覆盖所有设区市行政中心。这也意味着没有机场的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枣庄,或将迎来重大利好。


图片来源:《山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2035年)》

在山东机场群中,青岛、济南两大核心城市同样勇挑重担,“支持济南机场和青岛机场打造国际枢纽机场”被重点提及。更为重要的是,“适时启动济南、青岛第二机场前期研究”更进一步为济南、青岛打开想象空间。

作为山东首座4F级国际机场,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定位为“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东北亚国际枢纽机场,一期工程规划到2025年,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

而眼下,山东民航史上规模和投入最大的“超级工程”——济南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该工程总投资近700亿元,建成后将成为省内第二座4F机场,能够满足年旅客吞吐量5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2万吨保障需求。

从高铁网、机场群、高速网等维度来看,省会城市济南的枢纽地位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强化,跟青岛一同成为山东半岛城市群一体化的“强核心”。

3

强核

“济南确实有一些自己的的短板。比如相对来说总部经济优势较明显,但是在一些新兴的有护城河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方面还略微弱一些。”

董彦岭认为,未来随着交通节点的建设,应该进一步强化其对腹地的辐射功能,服务于整个经济圈。

对于济南而言,交通枢纽地位已经逐步确立,而发挥省会城市功能更为关键一点在于,如何进一步做大经济体量和产业能级,提升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它的枢纽地位对各种发展要素的集聚,尤其是高端要素、高端产业以及技术资源的聚集,是一个很好的支撑。”高福一说。

今年9月,济南宣布,国内首所空天信息大学获得批准,并正在济南落地筹建。这就是济南高端要素聚集能力显著增强的例子,该大学的筹建预计将带动1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3家省级实验室的发展。

这也使得济南在空天信息产业布局上占得先机。近年来,济南在强省会战略加持下,经济发展不断提速。过去六年,济南连续跨过6个千亿级台阶,2023年更是有望跨过1.3万亿的台阶,经济总量不断提升。

今年前三季度,济南全市生产总值为9229.2亿元,同比增长6.2%。从增速来看,济南高居全国万亿城市第三位,以近11亿元的优势反超合肥,晋级第19位。尤其是,工业增加值增速高达12.9%,居于全国前列。


图片来源:摄图网501623856

显然,这也离不开重大项目的支撑。从今年前三季度来看,济南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达54.4%,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1.8个百分点。这也显示出重大项目投资对全市经济的带动作用。

与此同时,在山东省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会上,林武指出,交通基础设施涉及领域多、任务重,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方向,谋划推进一批重大项目、精品项目,引领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

这也意味着山东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将进入加速期,而“枢纽”地位升级的济南自然也将会分享更多的利好。如济枣高铁重新“激活”、济滨高铁确认通车时间等。

而更为重要的是,济南产业项目亦不断突破。据当地媒体报道,济南从年初就开始的“项目突破年”,狠抓项目建设——

如今,112个省级重点实施类项目投资完成率达到96%,居全省第一,其中省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连续5个月居全省第一。

作为全市四大支柱产业,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总规模已经达1.4万亿元。其中,数字经济占比达47%,居于全国第六位。

这才是济南最硬核的底气。而眼下,各地还在加紧布局年终冲刺的时候,济南就已经开始谋划2024年一季度“开门红”,连续多次召开项目策划会议策划重大项目,备受关注。

这种保持“高位运行”的势头,是济南做强经济圈之“核”的契机,而接下来如何借助优势产业集群推动腹地城市更多的协作,提升产业集群的能级,或许将成为发挥核心城市功能的关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8 23: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2023年最狂的人■


作者:王欣

来源:甲子光年


少年不再狂喷,理想还在狂奔。

一家公司的发展,会有很多变量,时间是其中一种。若给它46个月,会发生什么?

时间啊,它是魔法。

46个月,可以几乎让一家公司的市值涨十倍,它的创始人从而成了全球首富,这是特斯拉的故事。

46个月,也可以几乎让一家企业从高峰一路行至低谷,这是威马的故事。

而46个月,对于理想汽车来说,是一个差生逆袭的故事。

理想汽车用46个月完成50万辆汽车交付,成为首家达成这一目标的中国新势力车企,同时理想汽车还提了一个目标:下一个50万辆,一年内达成。此前,在理想汽车的市值重回300亿美元并升至全国上市车企第二位时,理想汽车CEO李想说:“我们有信心在2024年实现总销量超过BBA。”

后来,李想在微博上公布了下一阶段的计划:“在三款车月交付4万/月完成后,继续挑战下一个更高的难度:整体5万/月,以及理想L7的2万/月。”

2023年,李想不断刷新自己的“理想时刻”,成为了今年汽车圈最得意的CEO。


1.从吊车尾到优等生

“意气风发。”

今年10月刚入职理想汽车的开发工程师Peter向「甲子光年」这样形容李想近期的状态。“某天在北京总部培训,中午用餐时看到想哥和我们一块在员工餐厅刷卡打饭,人很亲切,着装简洁,精气神看起来像个满载而归的战士。”

的确,理想汽车2023年的成绩单,是42岁的李想在这一年收到最好的礼物。

理想汽车曾经是“蔚小理”中的“吊车尾”。在创业早期很长一段时间里,李想因为融资能力差,“没米下锅”而忙得焦头烂额。见了近100家投资机构,却没有一家愿意同他一起继续这个造车梦。再融不到资,公司就要破产了。

2017年,理想汽车计划整体投资50亿元的首款车型SEV还未上市,就因为低速电动车始终没有得到政策方面的明确支持而折戟。2018年,李想确认SEV项目停滞,将投身中大型SUV开发,原本在2018年上市首款产品的计划不得不往后再推一年。

开局并不顺利的理想汽车,在接下来几年却演绎了一场逆袭,在整个新能源汽车赛道都跑出了更快的速度。

从销量来看,理想汽车今年上半年卖出13.9万台车,超过去年全年销量,也超过了蔚来的5.4万辆和小鹏的4.1万辆销量之和。

销量的增长也带动了市值的增长。如今,理想市值达到408亿美元,比蔚来(130亿美元)和小鹏(147亿美元)加起来的市值还要高。截至目前,理想汽车已成为市值仅次于比亚迪、中国市值排名第二的车企。

从创立到现在,理想一共发布过4款产品,除了已停售的理想ONE,还有三款SUV,分别是理想L9、理想L8和理想L7。接下来,理想首款纯电MPV产品MEGA将于今年12月正式发布,明年理想还计划推出四款车型、一辆增程L6以及3款纯电车型。

进入下半年之后,理想汽车的凶猛攻势丝毫不减。近日理想汽车发布第三季度财报,三季度理想营收为346.8亿元,同比大涨271.2%;净利润为28.1亿元,而去年同期,理想的利润还为负数的16.5亿元。理想汽车的毛利率达到22%,超过了同期的特斯拉、比亚迪。理想也成为继比亚迪和特斯拉之后,第三个连续保持季度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对于第四季度的指引,理想预计在第四季度挑战4.5-4.8万的交付量。也就是说,折合到12月,要交付19914-22914辆、对应收入要完成165.1-176.1亿元的目标才能达到。在70分钟的财报会上,李想及其核心管理层的语调中充满信心。

从整个新能源赛道来看,理想汽车也已经成为头部新势力车企中的“第一梯队”。2023年,在30万元以上售价区间里,理想汽车销量已经和雷克萨斯、凯迪拉克等二线豪华品牌拉开了明显差距。所以,李想才会说:“有信心在明年提前挑战BBA在中国区的销量。”

对于曾经的短板智能驾驶,理想汽车也在快速补课弯道超车。联合创始人马东辉透露了自动驾驶相关的最新计划:今年底,理想将向用户提供全场景的NOA能力,同时在明年上半年向用户推送AD Pro 3.0的正式版软件。李想说:“有信心在明年上半年跻身智能驾驶经过市场验证的第一梯队”。

这一切成绩,理想是如何弯道超车的?


2.产品暴君

资深车评人老郭向「甲子光年」提供了一种说法:“这几年接受媒体采访被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三家造车新势力最明显的区别是什么?答案没变过,蔚来有用户,小鹏有技术,而理想有产品。”

老郭说,如果未来再回答这个问题,他敢保证理想的答案不会变,“永远是产品”。

今天,理想汽车用销量证明了自己深谙产品。但是成立之初,理想汽车的增程式汽车产品策略也曾备受质疑。

与普通的电动汽车相比,增程式电动汽车随车携带一个发动机,增加了一个油箱。当电不够时,发动机并不驱动车轮,相当于一个烧油的“充电宝”。很多汽车从业者认为,增程式是一个落后技术。

2020年9月,时任大众汽车中国CEO冯思翰就公开吐槽,“从单车角度来看,增程式电动车具备一定的价值,但从整个国家和地球的角度来说,简直是胡说八道,是最糟糕的方案!”而负责整个大众集团中国研发部门的威德曼则进一步表示:“即使对单车来说,增程式电动车也意义不大,我们在几年前就在研究增程式电动的可行性,现在讨论这个技术已经完全过时了。”

当时,理想汽车几乎是增程式技术的代言人。面对行业质疑声,李想战意十足,公开回应道:“非常愿意与理想ONE尺寸最为接近采用PHEV技术的奥迪Q7 e-tron比较一番,看看在现实生活中谁更环保。”

理想ONE是理想汽车的第一款增程式电动汽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也是唯一一款,是理想汽车“从0-1”阶段的拳头产品。

李想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过去七年的从0-1阶段是“送分题”。李想还有个别名“产品暴君”。

这种自信源于李想对产品独有的判断力。创立了汽车之家的李想对于用户需求有非常精准的把握。基于经验判断,他意识到之后的汽车市场,是买方市场。李想说:“我们会思考真正的中国消费者需要什么?”

当一款增程车可以跑700公里时,李想会率先心动。

时间回到2016年的一天,李想走进了位于北京五元桥的办公室,在白板上写下了一句话:“做大的增程车,面向家庭用户,纯电部分里程覆盖100-150公里。”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在质疑他。可李想不以为然,信念笃定,他认为一个人开着车出去,找充电桩就找充电桩,排队就排队,带着父母,带着孩子出去的时候你再排队,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在用户定位和市场选择上,李想并没有推出一款适合所有用户的产品,更没有进军全部细分市场,他表现出某种克制和边界感,只专注“家庭用户”。


理想汽车的家庭使用场景,来源:理想汽车官网

李想很清醒,一是当时的确囊中羞涩,只具备押注一款车型的财力。二是在一个狭小的中大型SUV领域建立竞争优势,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是一个最实用的产品策略路径。产品线全面开花是头部企业的权利,并不是创业公司的权利。

李想曾说,一个新品牌和他的产品是否真的有价值,可以通过几方面验证:销售愿意卖你的产品;用户愿意买你的产品;以及,很重要的一点,“是对手特别恨你的产品”。

7年前做出精简车型的决策,到底为理想带来了什么?

2020年6月,理想ONE创下了造车新势力全新车型的最快交付10000辆的记录,仅用时6个月;2021年11月,理想交付13485辆理想ONE,这也是起售价超30万的中国品牌车型第一次实现单月交付破万。2022年,理想ONE累计销量为47379辆,在SUV中月销量排名第一,年销量排名第一。

2022年2月,李想在2021年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中强调:“理想汽车完成了从0-1阶段的验证。”

那么,从1-10呢?


3.“组织就是给员工的产品”

如果你关注过李想的一些公开演讲,会发现李想讲的最多的主题就是——组织建设。

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是理想汽车的第一个投资人,并且他连投了七轮。今年,李想对黄明明说过一句话“组织就是给员工的产品,用户产品决定效益,内部组织决定效率”,这句话让黄明明印象深刻。

谈到组织,李想应该最要感谢的人或许是秦致(原汽车之家CEO)。第三次创业成立理想汽车时,秦致第一件事就是帮李想树立了一个体系,后边又梳理了整个组织管理体系。李想说:“真的有用。”

对内,理想目前最新组织架构为,马东辉负责研发/供应群组,李铁负责组织与财经群组,谢炎负责系统与计算群组, 李想本人负责产品与商业群组。

对外的传播,理想计划在接下来的三年中,正式开始全面启动矩阵型组织升级在战略和产品两个横向实体部门基础上,新增商业、供应、流程、组织、财经等五大部门,确保全流程管理质量,向爆款看齐。

对造车新势力来说,组织管理的难度的确很大,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使整个供应链发生很大变化。我们能看到的玩法,已不再拘泥于从原来整车到Tier1、再到Tier2的传统合作模式,汽车行业的商业模式越来越像消费电子、越来越像一款IT产品,它有互联网的部分,有制造业的部分,还有上游下游的部分。

智能化汽车时代下,一个好的公司架构该长什么样子?盖世汽车研究院高级总监王显斌认为:“从产品定义到产品研发、产品生产、产品制造再到最后产品测试,需要企业任何一个经手部门做到非常好的衔接。现在一些公司会把业务部门分为硬件、软件、服务三个职能部门,由不同职能部门将这个项目做闭环的管理。传统车企是以大量开发新车为核心的垂直管理体系,新势力组织架构以直接面向用户的品牌事业群为核心。”

通过建立品牌事业群,依托集团智能和资源平台,经营好每个核心单品,让每个核心单品部门类似一个小公司,这是目前已采用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集成产品开发)流程的绝大多数车企的目的。

李想在去年直言,到了2023年,理想将迈入年收入千亿元级别的阶段,体量的增长就需要更合适的组织架构和流程进行适配。这种组织的复杂程度让李想做出内部变革。

2021年,理想内部成立大产品部,提出2025年卖160万台车。同时开始学习华为,搭建IPD体系。

在中国,IPD之所以名声鼎沸,是因为早期IBM面临危机时,引入了IPD流程才起死回生。华为看IBM尝到了IPD的甜头,花费几亿美金咨询费引入IPD流程。

今年1月,理想汽车开了一次总监会,正式宣布启用IPD,并任命了相关负责人。李想还在产品部做了分享,主题就是为什么学华为、为什么用IPD。

IPD在理想内部后来运行起来,李想发现引入IPD流程后给理想带来的价值,他总结为几点:“第一,把过去理想ONE做爆品的能力复制到了我们所有的车上;第二,供应和产能爬坡的速度非常快,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第三个是我们一个意外的收获,我们开始培养出来大量的有经营意识的人。”

除了IPD,在划分其余矩阵组织的同时,理想对矩阵内部的管理流程也有章程,在未来3年,理想还将逐步落地DSTE(从战略到执行)、IPMS(集成产品营销和销售)、ISC(集成供应链)、BT&IT、LTD、IFS这七个一级流程,形成理想矩阵组织的最小运营闭环。

未来1-10的最大挑战,李想说的仍是组织变革,而组织变革的最大挑战来自于认知。

李想是乔布斯的粉丝,在公开场合从不掩饰对乔布斯和苹果的崇拜。所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想甚至会建议记者,多去看看乔布斯采访,把《乔纳森传》《蒂姆·库克传》和《史蒂夫·乔布斯传》合在一起来看苹果背后的很多思考。

李想会大方在记者面前承认:“最大的挑战还是自己的认知。比如我们第一个阶段,老认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我们是特殊的,那是因为你还没看明白人家。第二个阶段是你出去看了,但你看得不够深,如果你请一些顶级的咨询公司来帮你看,跟你自己看是不一样的。”

理想汽车销售副总裁刘杰也表示,理想汽车不想去仿照其他同行业品牌去做多品牌,但是在产品价位上将来也会涉足20万元区间。理想要成为的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品牌”,而不是“认知主义心理学品牌”。

理想汽车在组织建设上学习过谷歌、字节跳动、华为。但令李想没有想到的是,他所学习的对象——“坚决不造车”的华为,在2023年成为了理想汽车最大的对手。


4.外部危机:从崩溃到平静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理想过去一年与华为竞争的惨状,李想在微博写下的是“崩盘”。

李想公开复盘了理想与问界M7竞争的惨烈:“2022年三季度,问界M7的发布和操盘,直接把理想ONE打残了,我们从来没遇到过这么强的对手,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毫无还手之力。华为的超强能力直接让理想ONE的销售崩盘、提前停产,一个季度就亏损了十几亿,团队都被打残了,我根本就睡不着觉,我们能力实在太差,面对人家很基础的出招就崩溃了,更造成大量奋斗在一线的产品专家离职(很高兴很多同事今年又回来了,我一直觉得很对不起团队)。”

很快,理想就在2022年9月底的雁栖湖战略会上达成一个重要的共识,全面学习华为,学习最先进的企业,且尽快升级为矩阵型组织。理想汽车的管理团队买的华为的公开书籍,每个人都不低于十本。

与华为的竞争延续到了今年,并且还会继续延续下去。今年国庆节之前一周,理想汽车召开战略会。据媒体报道,一是讨论理想汽车未来5-10年的战略方向和落地节奏,二是提到华为,要避其锋芒。此前,理想内部曾按照2025年的市场格局,将比亚迪、华为和特斯拉列为强力对手,比亚迪排在第一位。而今年,这个名字已经换成华为。

几乎没有企业敢直面迎战华为,是造车行业达成的共识。当被问及与华为的竞争时,李想说能与万亿规模的华为成为竞争对手是很幸运的事,“我们内部是这么看华为的,80%是学习,20%是尊重,0抱怨。”

波澜不惊的表态,难掩线下销售暗流涌动的紧张感。

最近,「甲子光年」走访了北京多家理想直营门店,据线下销售人员透露,从10月初起到双十一期间,理想L9降价了3.1万元(2.6万元的优惠+额外5000的官方补贴)。L7和L8还会有额外5000元的保养津贴,也就是说优惠了3.6万元。面对华为问界的强势进攻,理想做出的优惠力度可谓空前。

理想门店销售人员们在回答“问界M7与理想L7有什么区别”时对答如流:“问界M7是油改电”“不是华为直接制造,是东风小康代工制造,华为不造车”“智驾投入靠的是用户量,理想到现在已经有50万个车主,不需要像华为投入那么多钱也可以做到很好用”......

这一场无法回避的战争,让国庆节召开的这场战略会持续了4天,理想高管最终达成共识——花钱。把账面上的700亿现金转化为竞争力,加强投入,稳扎稳打地推进智能驾驶、产品节奏、研发投入、出海战略上。

当然,理想第三季度后做出的降价并没有影响实际的利润。相较小鹏、蔚来的负增长和裁员等内部危机,理想危机还算较小,接下来理想是需要和自己赛跑,全面冲刺。

这包括理想的MEGA能否延续L系列的神话,毕竟,在MEGA即将进入的MPV市场还有比亚迪腾势D9、极氪009、小鹏X9、长城魏牌高山等竞争对手;也包括北京、常州工厂的投产能力能否稳定支持MEGA后续产能;还包括起步较晚的智能驾驶,能不能赶超华为、小鹏和蔚来。


5.李想停止狂喷,理想还需继续狂奔

黄明明前不久去见了李想,“最近一次见李想是在两个月前,9月初,我带同事们去理想总部和李想及团队交流,大概定期就会聚一次。”

他们第一次见面是在二十年前,黄明明还记得李想穿了一件简单朴素的T恤,头发有点长,是一个非常直率的小伙子,说话很直、很冲,语出惊人。

不过仔细听了李想的观点后,黄明明觉得这个小伙子有着非常独特的见解。“第一次见面,李想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能够一针见血地说出和我们当时在互联网圈不一样的看法,这是非共识的定见,非常不一样。”

“今年,我和他交流是否要做一款新产品的时候,他跟我说,在这么好的一个主赛道,任何精力的分散都是犯罪。”黄明明说道。

20年过去了,黄明明依然觉得李想身上本我的性格没有变,说话直击要点,很真实,“第一次见面就觉得这是个真实的人,现在依然是个非常真实的人。唯一变的是,他已经成为世界级的企业家。”

这是投资人眼中的李想,但一个人往往在社会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其得到的评价也是多元的。

理想一位早期员工游奥告诉「甲子光年」:“当时理想在做SEV时,有外部人士已经建议李想放弃做,但是李想不听,依然决定要做,事后看来,早年的他应该要多听取外界建议。”

“抠门!有时还爆粗口。”一位从理想刚刚离职不久的员工小谢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当时因为拍摄需要近距离接触了李想,后来工作人员因为没有把物品位置摆对,李想直接爆粗口大骂。骂完后面色瞬间平和下来,又进入拍摄状态。”

和马斯克很相似的是,李想很会玩儿社交媒体,也很懂“流量密码”,甚至有人专门总结了《理想汽车传播小技巧》。

2021年,40岁的李想,正处于不惑之年。他在微博上对14岁的自己说了一些话,他说自己14岁掌握的方法论至今受用,“人和人之间唯一的差别就是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其余都是骗人的。” 

他也反省,40岁的自己仍然 “口无遮拦、惹是生非、令人讨厌,没有活成别人想要的成熟稳重、心胸宽广、理性客观”的那副模样。

如今的李想有所收敛,比起发表一些狂喷言论,他更倾向反思总结下一阶段的理想该如何继续狂奔。


来源:理想汽车官网

2023年,李想在微博做复盘的时候,他说:很多人都问过我一个问题,理想汽车的驱动力是什么?有的企业是技术驱动,有的企业是价值观驱动,我想大部分人都会认为理想汽车是产品驱动的企业。产品驱动只是一个结果,我们核心的驱动力只有两个字:成长。理想汽车的组织使命是:掌控自己的命运,挑战成长的极限。成长才是我们的驱动力,每一个业务、每一个人才、每一个团队都要成长,不能停下来。

看起来,李想有意识变得更加低调和谦卑。

每个写字的人,都会期待自己的“理想读者”;每个拍电影的人,都会期待自己的“理想观众”;而这位造车新势力的CEO,也还在期待自己最理想状态中的“理想汽车”。

*文中Peter、老郭、小谢、游奥为化名

封面图来源:理想汽车发布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22 12:01 , Processed in 0.091600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