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独墅湖的汉子 于 2021-12-13 04:02 编辑
关于这个帖子的起因,是之前我参与了关于“关于2号线、4号线、7号线延伸线”帖子的讨论。大家都希望轨道交通可以遍及苏州,让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但是目前的情况,以苏州的城市能级,想要通过地铁的形式让苏州镇镇通肯定是不切实际的,尤其目前GJ对地铁的审批越来越严格。
地铁也确实是一个吞金怪兽,苏州的地铁建设,目前以纯地下线路为主,1公里的造价肯定超过5亿,后期的运营成本也很高。
所以我想藉此来讨论一下,在苏州发展中低运量轨道交通的可能性。
--------------------------------------------------------------------------------------------------------------------------------------------------------------
目前苏州轨道交通除开地铁以外,就是苏州高新区曾经准备大力发展的现代低地板有轨电车项目,还借此引进了中车集团。
但是在建设完有轨电车T1、T2以及T1延长线以后,新区就暂停了后续的有轨电车建设,曾经庞大的有轨电车网线也就只存在于规划图中了。
新区的有轨电车可以说,遇到了目前国内所有新建设有轨电车的共同问题,因为线路规划不合理导致的客流偏低和占用路权。
社会上对于有轨电车的大部分吐槽,也集中在占用路权、劳民伤财上面。当然,我觉得应该分开看待,对于开车出行的人来说,路权当然是服务于汽车最优。
如果有轨电车占用的路权,能够服务到更多数人,那我们应该叫好,所以我认为有轨电车最大的问题,应该归结在线路规划上。
苏州有轨电车公司的运营还是很不错的,通过几次提速,T1、T2的旅速都超过了30km/h,在全国范围内领先。运营时间和间隔时间也非常不错。
有轨电车T2线更进一步建设了高架路段,做到了独立路权,同时不影响地面交通。
---------------------------------------------------------------------------------------------------------------------------------------------------------------
如果建设纯高架线路的有轨电车,那有轨电车占用路权、旅速慢的缺点可以完美解决。
有轨电车的建设标准和土建成本又远低于地铁,无需建设庞大的站厅,线路规划和站点规划也更加灵活,甚至因为速度较地铁慢,屏蔽门也可以不必安装。
目前,国内就运营有一条打着有轨电车名义擦边球的“小地铁”——南海新交通
佛山市的南海新交通线采用100%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整条线路为独立路权,首通段总计10座车站,其中地下站4座,地面站1座,高架站5座。
南海新交通的地下段,采用了盾构法,建设标准也向地铁看齐。
可以看到地下站与常见的地铁车站,基本一致。
由于建设标准过高,工期也一再拖延,南海新交通的造价应该属于严重超支了,1公里的造价最后达到了3亿元。
目前GJ对轨道交通审批收紧,关于有轨电车的建设标准也更加细致,对造价和平交道口进行了限制,导致目前再建设这种纯高架线路的有轨电车已经没有办法绕开国家fgw了。
-----------------------------------------------------------------------------------------------------------------------------------------------------------------------------------
在这方面还有一个比较好的例子——长春轻轨
南海新交通属于打擦边球,而长春则是以轻轨名义审批下来的,这样的好处就是名正言顺,而轻轨的客运量比有轨电车大的多,所以远期的客运量也有保障。
长春轻轨同样属于C型车,车子的造型和内里和苏州有轨电车相似,只是通过更大的编组来达到更大的运量。
如果你坐过苏州有轨电车的话,看到这个车厢应该感觉很相似。
远郊线路如果采用轻轨,相信批复难度应该会小于地铁,而且采用高架轻轨方案,造价与客运量也可以取得一个折中。另外我相信,如果建设轻轨线路,那对中车苏州也会是一个不错的助力。
-----------------------------------------------------------------------------------------------------------------------------------------------------------------------------------------------------
国内最近运营的单轨线路——芜湖轨道交通
芜湖轨道交通采用的是单轨制式,也是以轻轨的名义批复的,但是建设成本比轻轨更低。因为采用了胶轮系统,所以运行也更加安静、爬坡性能更好。
当然,对比轻轨方案,单轨的后期维护成本更高、运力也不及轻轨车型。尤其苏州本地已引进中车设厂,在车型选择上优先考虑本地生产,且运营比较有经验的轻轨车型更加合适。
------------------------------------------------------------------------------------------------------------------------------------------------------------------------------------------------------
曲线救国方案:
我有一个更加脑洞,但是却也更加容易落地的方案:智轨。
中车智轨现在已经落地吴江,首条线路也已经上路运营。
毫无疑问,目前的吴江智轨示范线,同样面临当年新区有轨电车的困扰,没有独立路权依然是死穴。
但是智轨的优势很大,除开比18米铰链公交更大的客运量、比有轨电车更低的建设成本,智轨现在最大的优势反而来自于审批。新建智轨项目无需上报fgw,而且中车的智轨工厂也落地吴江。
想运用好智轨,同样在于路权,只要能够解决独立路权的问题,那目前对智轨的质疑也同样可以消失。这时候,就要提到国内最有名的BRT之一了。
厦门BRT:建设独立高架来保障路权,深受厦门人民喜爱,在没有地铁的岁月里,厦门BRT的最高客运量甚至突破40w人次。
以苏州目前的情况举例,如7号线南延至旺山路,那横泾、胥口、临湖这个几个镇区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不会有地铁,还有新落户的中医药大学,作为大学和以后围绕大学发展的产业集群来说,交通配套是缺失的。
如果建设高架供智轨运营,那路权和旅速都可以得到保障。甚至可以建设双层高架,2层供智轨使用,顶层则是正常的汽车高架,以苏州的财政和城市建设,这个形式应该没有太大难度。
建设成本则比起地铁低太多,如果是车辆较少,路况较好的路段,智轨可以回到地面行驶,这样甚至可以延申到东山。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