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yangyiping2053

[江城资讯] 2021年2月22日(周一)武汉新闻汇总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22 17:02:46 |
楚之游侠 发表于 2021-2-22 16:17
坚定信心干,铆定目标干,甩开膀子干!江夏区部署十大行动吹响重振雄风的号角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 ...

江夏大悦城会在哪里呢
发表于 2021-2-22 17:04:56 |
巴山楚仁 发表于 2021-2-22 15:34
武汉机场楚天情微博数据。

2月22日(周一)

周末天气好,感觉出来玩的人多很多了
发表于 2021-2-22 17:05:38 |
Yamiey 发表于 2021-2-22 17:02
江夏大悦城会在哪里呢

根据江夏区商务局招商和产业规划科说明,永旺意向选址在城市客厅;大悦城意向选址在区财政局对面,中粮肉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的地块。
发表于 2021-2-22 17:06:50 |
希望能够落实1-2个吧
一直在规划,一直在改规划
发表于 2021-2-22 17:11:28 |
东西湖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自然资源和规划各项工作对于促进全区“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意义。
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优化空间规划,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

整体谋划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探索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启动网安二期基本生态控制线调整,同步启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工作,并积极争取市级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的支持。继续推进控规优化工作。加强空间形态管控,编制城市色彩控制导则,强化城市设计。同时针对转型期间部分具有活力的优质工业项目深入研究处置方案,探索在建成区实施产城融合的路径。启动慈惠汉江沿岸产业和空间研究,着力构建自然生态、城水和谐、产业兴旺的滨江空间体系。


(二)强化计划管理,推进产业项目落地

立足区域未来发展,坚持民生优先,强化土地供应精细化管理,优化土地供应结构,科学编制土地储备供应计划,加强项目用地保障。优先保障网安基地二期建设加快跟进京东、海天等招商项目以及走马岭等重点项目土地农转和供应计划,确保项目尽快落地。


(三)加强全程管理,推进节约集约利用

加强和规范土地供应,严格执行土地供应政策,加大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主动与上级主管部门衔接,确保管理符合家的法律法规。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严肃查处、依法处置各类闲置用地。加大对土地节约集约的监督管理与执行力度,全面推进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加强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强化供后开发利用监管,实现节约集约利用的动态监管。


(四)直面问题症结,实施审批流程再造

全面梳理批、征、储、供、用土地管理全流程,围绕“程序规范、环节减少、主动服务、效率提高”的原则实现国有建设用地利用管理流程再造。农用地转用审批要与招商引资项目“精准对接”,减少批而未供数量;新增建设用地土地补偿安置要合法“提前介入”,减少用地纠纷;土地储备机构要重视强化“整理经营”意识,适当引入第三方力量实施经营整理,确保净地政策落实到位;土地公开供应要“精打细算”,避免国有资产损失;土地开发建设上各部门要“各司其职”,依法履职,确保后期监管无死角。


(五)加大处理力度,盘活存量建设用地

深入贯彻落实“增存挂钩”机制,严控增量,大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对2009-2020年的批而未供土地进行深入清理,查清批而未供土地情况,分批次逐地块制定处置方案,全力推进处置工作。


(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全面开展“一网通办”业务,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营商环境改善。利用“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全面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力争标准件实现一窗办结。打造政务特色服务,规范区域测绘管理,优化行政审批后台流程,推进“同城通办”业务,全面开展“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工作,在全市范围内试行“一事联办”,探索“窗口延伸”到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持续加强不动产登记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加快历史遗留“问题房”办证事项推进,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


(七)加强法治建设,提升执法监察效能

积极开展土地例行督察整改,持续加大对违法用地行为打击力度,对新增违法占用耕地建房行为“零容忍”。加强土地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等批后建设管理。立足法治建设,加强政策研究,做好合法性审查,压实基层巡查执法责任,建立健全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执法监察长效机制和执法体系,切实提升执法监察效能。


(八)推进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化城市管理

进一步推进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及时纠错更新数据,逐步开展东西湖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在线执法信息系统和智慧决策综合信息系统、东西湖区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另外,加强政务信息主动公开,对区内规划展示馆进行改造升级并争取尽早对外开放,展现我区规划成果,更好服务我区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推动招商项目快速落地。
发表于 2021-2-22 17:12:05 |
还是江夏领导敢想敢干,18%的目标都提出来了,就看落实了,另外疫苗创收300亿也是一个重要的亮点。如果都有江夏这干劲,那武汉今年增长15%以上都不是问题。
发表于 2021-2-22 17:19:20 |
六家企业落地开工,千亿轨道交通产业正在武汉崛起
招商武汉 昨天


20日下午,黄陂区的武汉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创新基地现场,陕西建机、山河智能、兴冠中智能栈桥三家企业的落地区域已完成场地平整、打桩等工作,5名工人正在修建厂区围挡,工地一侧的企业服务中心也在装修赶工中,争取早日为企业提供服务。



图片目前场地平整工作已基本完成。



施工不间断,“对表”抓进度




一边是工人们争分夺秒抢抓进度,另一边则是工作人员忙碌地对接洽谈企业。在武汉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创新基地规划建设工作指挥部办公室里,工作人员正在聚精会神研究2021年度生产经营计划,“今年还要重点拓展企业20家,产业链招商企业完成签约不少于30家,发掘不少于10家特色企业……”办公室工作人员手拿年度计划表,详细地解说今年的工作任务。



细致的对表,强大的压力,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加快推进武汉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创新基地的建设。“列出项目任务清单,要严格进行‘时间对表’,全力冲刺。”武汉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创新基地规划建设工作指挥部办公室罗仁发说。



根据基地的规划和发展现状,将招商指标、基地建设节点指标等重要计划细化到每个关键时间点。罗仁发介绍,计划今年3月底前完成基地产业规划编制,4月底前完成基地核心区城市设计,6月底前完成启动区控制性规划编制即用地条件,9月份地铁小镇具备开工建设条件……目前,武汉轨道交通产业创新研究院、国家数字建造与安全技术创新中心也正在积极筹建中。



据了解,截至2021年2月18日,武汉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创新基地共对接考察洽谈相关项目企业41家,已有武汉中车长客、武汉中车电牵、中企重科、山河智能、陕西建机、兴冠重智能栈桥6家企业落地开工,其中,已达成投资协议有21家。



图片工人正在修建厂区围挡。



预计2025年其产值将达千亿元




2020年8月,武汉市选址黄陂区建设武汉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12月30日,武汉轨道交通产业创新联盟成立,并召开了第一次全员会议,标志着武汉市轨道交通产业将步入快车道。


根据规划,占地约32平方公里的武汉轨道装备制造产业创新基地按照“一镇五区”进行布局,包括地铁小镇、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区、轨道交通技术研发区、轨道交通维护保养区、轨道交通观光体验区、轨道交通材料生产区。



武汉轨道装备制造产业创新基地落户黄陂不是偶然,此前,黄陂区已初步形成以武汉中车长客轨道车辆装备制造及维修基地为龙头、40多家轨道交通关联企业集聚的产业基础。



除此之外,武汉已拥有一批以铁四院、中铁十一局、中车长客黄陂基地、中车株机江夏基地、中车时代公司、中铁科工、烽火通信为龙头的轨道交通行业优势企业,形成了产、学、研、用一条龙服务,具备发展轨道交通产业的基础优势。



武汉不仅具备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本地化发展潜力,还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预计2025年,武汉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创新基地产值将达千亿元,成为城市新的重要经济增长极,为武汉打造全国经济中心作出更大贡献。
发表于 2021-2-22 17:22:06 |
武汉地铁:起步即冲刺 迎着春光奋力推进


2月19日上午,春日暖阳下,武汉地铁前川线工程建设正酣。在4标段控制性工程天阳路站至腾龙大道站区间施工现场,地铁建设者正在忙碌地进行冠梁、钢支撑施工,为今年5月盾构始发打好基础。





工地在哪里,家就在哪里。武汉地铁集团业主代表舒计步家在山东临沂,已连续3年没回老家过春节。他要管理一个车站、两个区间。项目前期受多种因素影响,施工工期紧、难度大、任务重。春节期间,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和项目工期要求,他自愿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留守武汉就地过年。




截至目前,前川线百泰路站、汤云海站两座车站主体结构已完工巨龙大道站、腾龙大道站、横店站正进行主体结构施工,黄陂广场站、北车基地站等5个车站正在进行围护结构及桩基施工。全线7个高架区间均已开工。
在盾构施工方面,百泰路站至北车基地站区间已双线贯通;百泰路站至黄陂广场站区间、汤云海站至马池站区间、巨龙大道站至汤云海站区间3个区间正在掘进。


人勤春早,时不我待。武汉地铁集团二级项目经理徐锦斌介绍,前川线项目建设工期紧、任务重,从春节期间不停工开始,全线各标段加强日常疫情防控,确保施工安全,制定了详细的施工计划,咬定目标节点不放松,起步即冲刺,确保线路如期建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21-2-22 17:23:58 |
你的头发好长 发表于 2021-2-22 16:26
去年1月影响不大吧,增幅也不高。2月大幅增长如果是建立在去年2月拉垮的前提下,意义也不大。如果财政 ...

你是不知细节才这么说。武汉前几年经济形势好,所以年末都有预留。这也就是1月往往是财政收入金额全年第一高的原因。这样留有余地,冲抵下一年目标任务。攒钱过年的意思,更有夸张的年份,干脆12月中旬暂停办或者通知重点企业延期办税,统统压到1月。而2020年,武汉有3个月几乎没有收入。湖北省内更是有部分地市出现事业单位员工工资延迟发放的窘迫状态。武汉市又为了解决部分企业的困难,给予大批企业税收优惠。整个2020年,武汉财政是偏紧的。也就是说,武汉2020年没有很多结余去放在2021年。所以,2021年这个数据就不太一般了。
发表于 2021-2-22 17:31:24 |
武汉市2021年财政预算报告解读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战疫、战洪、战贫三战叠加,挑战前所未有,斗争艰苦卓绝。在市委市ZF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不畏艰险,克难奋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着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兜牢民生底线,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在此基础上,全市财政收支实现平稳运行。

过去的一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市财政经济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一季度财政收入断崖式下降。面对严峻形势,市委、市ZF统筹部署,大力推进疫后经济重振,财政收入稳定恢复,从6月起全市财政收入企稳回升,当月实现正增长;6月至10月连续5个月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月均实现规模在100亿元以上,回暖显著。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完成2393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30亿元。

过去的一年,按照市委市ZF的部署和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思想,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障民生等重点支出需要,不断改善民生福祉。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07亿元,其中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76%。


全力以赴筹措资金

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疫情突如其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财税部门及时成立防控应急资金保障工作专班,通过调整预算、压减一般性支出、盘活存量、争取上级专项转移支付等方式,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为开展疫情防控提供财力保障。严格疫情防控资金日报制度,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开启应急资金24小时“绿色通道”,实行先预拨后清算、先调度后结算,第一时间将资金拨付到防控一线。

全力加强应对疫情财税政策保障,及时出台疫情防控资金开支、ZF采购、资金结算和税收服务等实施办法,支持免费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提高疫情防控人员待遇、保障医疗防控物资供应、开展社区封控管理;紧急筹集调度资金,支持以最快速度建成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大规模改造87家定点医院和32座方舱医院;落实受疫情影响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政策,支持投放爱心蔬菜包、ZF平价储备肉,最大限度满足市民生活物资需求。

坚持资金保障与资金监管并重,实行“互联网+监管”模式,加强疫情防控资金使用全流程动态监控,确保资金安排科学、分配合规、使用高效;加强疫情防控财税优惠政策解读和服务,确保企业和个人充分享受财税支持政策。



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着力稳住经济基本盘

2020年4月8日,大城“重启”。武汉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勇气和决心,打响经济重振复苏战。

一季度遭受重创,二季度单季打平,三季度强势反弹,武汉重回GDP过万亿城市行列。全市财税部门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的决策部署,落实落细相关政策措施,全力推动复工复产和经济复苏。

助力企业纾困,该减的税减到位,该降的费降到位,全年新增减税降费513.7亿元,减税降费力度全国最大、时间最长、效果显著。通过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有效对冲了疫情影响,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想方设法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输血”,帮助市场主体活下来、留下来、强起来。完善政策性担保和纾困贴息机制,支持设立1000亿元企业纾困贷款资金、20亿元ZF担保基金、20亿元中小微企业风险补偿资金,打通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提供纾困贷款1018亿元,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慢、贵”。新成立的武汉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揭牌即营业,落地就见效。9家融担机构和14家商业银行为3543家小微企业发放担保贷款36亿元。

“财政资金发挥了分担风险和政策兜底作用,消除了银行向企业贷款的后顾之忧。”武汉伊姿奈尔服饰公司负责人说,受疫情影响,其现金流压力一度很大,多亏财政贷款贴息,及时拿到了低息贷款。

为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ZF采购实行八项惠企“硬”举措。推进电子交易平台建设,改“跑来跑去”为“网来网去”,全流程电子化提升采购效率。同时,实现采购意向信息公开,便于供应商提前准备。促进ZF采购公平竞争,规范招标文件领取程序,合理精简事项材料。降低供应商交易成本,线上融资,减轻企业负担。实行预付款制度,保障合同资金安全时效。据统计,我市中小微企业占市级ZF采购规模达到了88.4%。

2020年,围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落实招商引资等激励政策,壮大ZF产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华星光电、5G宏站等新兴产业项目建设,支持成功举办12场重大招商活动,吸引重大项目落户武汉。安排技改补贴,支持99个传统产业项目智能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投入资金63.5亿元,推进全域自主创新,提升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支持国家级创新平台、工业技术研究院和众创孵化机构建设,落实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政策,吸引更多高端要素集聚武汉。深化科技金融融合,帮助319家科技型企业争取到“科保贷”“专利权质押贷款”,全社会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超过2600亿元。

“科技金融相关政策,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武汉航达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大的航空附件维修厂,受疫情影响,其经营周转一度艰难。在市财政、金融等部门帮助下,该公司先后拿到工业投资和技改资金、研发费用补贴等逾2000万元,拿到全额贴息纾困贷款3000万元。

此外,2020年,我市积极引导培育新型消费,持续激发消费潜力,释放内需,促进经济恢复性增长。支持开展“武汉购”、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投放5亿元消费券;落实汽车和家电消费扶持政策,对2.38万台乘用车和18.7万套家电产品给予补贴。支持开展“打卡大武汉”十大活动,免门票开放30家旅游景区。


突出重点领域

保障兜牢兜实民生底线


“ZF过紧日子,让人民过上好日子”,2020年,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优先位置,聚焦人民群众“急愁盼难”问题,持续完善民生保障机制,不断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0年,全市投入资金406.3亿元,支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支持新建“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网点61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321个。支持启动物价联动保障机制,向困难群众发放临时价格补贴,累计救助210.1万人次。支持加快公共租赁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向1.14万户困难家庭发放租赁补贴。坚持持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等保障标准,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830元、680元,在全国同类城市处于前列。

就业优先,向在汉大学生发放就业见习补贴、湖北籍高校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鼓励引导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惠及45.9万人次;支持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训劳动者41.5万人。

致力补齐医疗卫生短板,提升医疗健康保障水平,投入资金205.1亿元推进医疗卫生服务能级提升,加大医疗保险补助力度,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惠及471万人;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按疾病诊断分组付费,促进药价实质性降低;将糖尿病和高血压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在全国率先将网上就医纳入医保支付。

2020年,教育事业是财政优先保障领域,投入293亿元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全市中小学配置红外测温仪等疫情防控设备和物资,向1440所民办学校提供疫情防控补助,支持学校复学复课和正常运行。支持80个中小学改扩建,改善办学条件;发放公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补助资金,惠及18.16万学生;支持80所公益普惠性幼儿园改扩建,新增入园学位1.15万个,缓解入园难。制定疫情期间学生资助办法,完善全学段学生资助政策,累计资助学生23.68万人次。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投入资金38亿元,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落实应对疫情决战脱贫攻坚扶持政策,为1.7万名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发放交通和生活补助,向7.7万名贫困户发放专用消费券。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将建档立卡的2.2万贫困人口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支持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建立ZF采购支持消费扶贫工作机制,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8000多万元。

投入资金53亿元,支持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落实文体惠民政策,保障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等场馆有序恢复开放。支持武汉中心书城、琴台美术馆、社区足球场等文体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水平。支持举办2020年“中国好声音”总决赛、第九届琴台音乐节等活动。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2021年1月2日,武汉市四环线主线贯通,轨道交通8号线二期、11号线三期葛店段同日开通运营,武汉交通出行提档升级。

2020年,投入资金594.5亿元,支持完善城市交通体系,提升城市交通承载力。支持武汉城市圈大通道、武阳高速武汉段、四环线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提升交通辐射功能。支持12号线、16号线、19号线等轨道交通线路加快建设,推进江汉七桥、友谊大道快速路等市政路桥项目建设,建成微循环路102条,打通断头路12条,完善城市路网体系。

投入资金139.4亿元,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严格落实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整治黑臭水体65个,关改搬转化工企业80家,实施重点水域“十年禁渔”,促进长江水生态修复。鼓励钢铁、化工等产业开展清洁能源改造,落实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落实生态公益林和湿地补偿等政策,支持新建绿道134.6公里,建成开放公园114个,造林绿化2.8万亩,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去年夏天,面对严峻的防洪形势,全市紧急调度资金,支持建成重点防洪排涝工程61项、整改防汛安全隐患72处。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投入资金94.9亿元,完善财政支农扶持政策,促进乡村振兴。支持“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支持发展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都市田园综合体、乡村休闲游,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支持11.28万亩高标准农田,加强小型水利设施管护,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完善奖补政策,支持限养区畜禽退养,在1824个村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新、改、续建221个美丽乡村项目。




深化财政改革管理

促进公共财政平稳运行


2020年,牢固树立厉行节约、勤俭节约的思想,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市直部门预算基本支出中的一般性支出一律压减15%以上,部门单位项目支出一律压减20%以上,部门归口管理的专项资金预算一律调减30%以上,2019年及以前年度结转结余资金一律全部收回。全市统筹盘活财政资金167.1亿元,全部用于疫情防控和民生兜底等重点支出。

加强绩效目标管理,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583个项目绩效目标公开评审。组织对农业、科技、城建等领域42个专项资金开展重点评价,涉及资金280亿元。

实行财政资金“一竿子插到底”的直达机制,加强全流程、全链条监控,实现中央拨付资金直达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全市直达资金执行进度位居全省前列。

推广运用ZF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组织实施轨道交通12号线、武昌生态文化长廊等8个PPP项目,总投资572.5亿元,引入社会资本396亿元。

开展公募基金REITs试点工作,申报机场二高速、轨道交通2号线等公募REITs试点项目4个,其中3个项目进入国家发改委审批答辩环节。积极推进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和慈善总会捐赠收入在全国率先使用财政电子票据。

稳步推进预决算等财政信息公开工作,2020年全市ZF财政透明度排名上升一位,位列全国29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第八,居中西部城市第一。



精准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全力支持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第一年。我市财税工作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持续推进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落实ZF过紧日子的要求,切实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助推武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今年财税工作将贯彻市委、市ZF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从五个方面精准发力。


聚力“稳增长”

促进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着力“建链、补链、强链”,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完善招商引资、头部企业培育、分支机构法人化等扶持政策,促进全市重大产业发展规划和重大产业项目实施。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支持实施院士专家引领十大高端产业发展计划,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建设。落实财税激励政策,强化财政金融政策联动,帮助企业活下来、留下来、强起来、多起来。


聚力“惠民生”

促进公共服务得到新提升

支持稳定和扩大就业,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推进健康武汉建设,打造中心城区10分钟、新城区12分钟医疗急救圈,促进防治一体化。完善多渠道资金筹措机制,支持老旧小区改造。积极保障教育文体事业发展,支持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强财政资金保障,确保全市22件惠民实事落实到位。


聚力“补短板”

促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精致农业发展,打造“武汉·中国种都”,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促进“菜篮子”提质扩容。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开展“擦亮小城镇”“村增万树”行动,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支持加强乡村治理。


聚力“强绩效”

促进财政改革迈出新步伐


落实“DZ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的要求,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压减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办大事,加大民生等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财力保障。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坚持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加强重大财政政策效果和项目支出绩效评估,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硬化责任约束,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聚力“防风险”

促进财政监管得到新提高


切实防范ZF债务风险,强化预算执行约束。加大财政监督力度,规范ZF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运作,健全ZF采购监管机制,提高PPP项目和ZF采购运行效率。主动接受人大、ZX和社会监督。


发表于 2021-2-22 19:45:08 |
ybw12345 发表于 2021-2-22 16:55
期待今年年底 的数字 ,一定要让人刮目相看

+1,希望重回第8。
发表于 2021-2-22 19:58:33 |
yaoz661982 发表于 2021-2-22 17:23
你是不知细节才这么说。武汉前几年经济形势好,所以年末都有预留。这也就是1月往往是财政收入金额全年第 ...

明白了,就是说今年1月都是干货。不知道同级别城市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情况。
发表于 2021-2-22 20:00:06 |
睡哈子 发表于 2021-2-22 17:12
还是江夏领导敢想敢干,18%的目标都提出来了,就看落实了,另外疫苗创收300亿也是一个重要的亮点。如果都有 ...

其实看到很多省份都调整了今年的目标,好几个都调整到10以上,如果他们都10以上,去年付增长的湖北没有理由15%以上,18%努力一下真可以
发表于 2021-2-22 20:06:57 |
几乎全品类的结构,真的不是一般的有的。。。太全面了,闷声发财吧。。。
发表于 2021-2-22 21:08:26 来自手机 |
yaoz661982 发表于 2021-2-22 12:03
2021年,武汉有可能出现神话般的增长,2月财政收入就会出现数倍的增长了。2020年1月,留下了2019年的结余。 ...

全年下来,也就基本恢复正常水平吧。疫情影响还是挺大的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29 08:56 , Processed in 0.080871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