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niceGZH

[规划建设] 广东省府成立领 导小组、统筹87亿推进广州建设五大国际医学中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14 21:36:37 | 显示全部楼层
CanLin 发表于 2021-3-14 20:30
第一期第三批就有,你没看到吗?

你看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6 11:51: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103/16/c4945061.html?colID=38&appversion=7400&firstColID=686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7 13: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识城首家三甲医院正式启用!引入黄埔首台手术机器人
2021-03-16 15:33 来源:南方+
3月16日,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黄埔院区正式启用,这是中新广州知识城首家三甲医院。

在启用仪式上,中国护理教育先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开院元勋、首任副院长廖月琴的纪录片《提灯四十载》发布。当天该院区还集结了20余位重磅大咖,倾情放送暖心义诊。

据介绍,黄埔院区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采取延伸式管理、同质化服务、差异化发展策略,设置头颈科、胸科、肝脏外科、胰胆外科、结直肠科、胃外科、泌尿外科、乳腺科、内科、放疗科、鼻咽科、血液肿瘤科、骨与软组织科、微创介入科等科室。

该院区初期开放床位633张,门诊诊室64间,标准化手术室16间(含3间日间门诊手术室),并引入广州黄埔区第一台手术机器人,为更多肿瘤患者诊疗创造最佳条件。2021年预计门诊量可超过30万人次,出院量预计会超过4万人次。

实施黄埔首例达芬奇机器人“主刀”手术

在正式启用前,2月22日,黄埔院区已经开始试运行。

截至2月26日,黄埔院区共接收门急诊病人683例,影像检查526个部位,超声检查101例、介入23例,病理接诊24例、接收标本48例,放疗25例,内镜检查39项,手术22台。并且在试运行开启首日,就进行了17台泌尿外科手术,甚至超越了在越秀院区时的日常手术台数。

就在试运行不久后的3月1日上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埔院区就成功实施首例达芬奇机器人“主刀”的手术。病人75岁,患有前列腺癌,手术不仅切除了癌灶,还成功保留了病人的性神经和控尿神经,术后第一天病人就下床活动了,现顺利康复中。

据介绍,这台手术机器人是国内最先进型号,也是广州黄埔区首台手术机器人,以后黄埔及周边地区的病人可就近享受高端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截至目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是广东省内唯一拥有两台手术机器人的医疗机构,其中一台就在黄埔院区使用。

新建成的黄埔院区机器人手术室为国内独一无二“观摩手术室”,它与普通手术室不同,手术室和主刀医生操作室是分开的,而且有很大的液晶显示屏供年轻医生和进修医生“零距离”观摩学习,主刀医生手术操作的每个细节都可尽收眼底。

中新广州知识城首家三甲医院

作为中新广州知识城首家三甲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埔院区到底有什么来头?

这要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说起,该中新成立于1964年3月,是新中国成立最早的四所肿瘤医院之一。中心是全国规模最大、学术力量最雄厚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肿瘤学基地之一,学科地位、综合实力居全国领先水平。

而黄埔院区是该中心现有的两个院区之一。

黄埔院区拥有用于血液肿瘤临床诊断的实验室和层流无菌病房,打破尚不能开展异基因骨髓移植的局面;此外,还设置观摩教学一体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室、回旋加速器等先进医疗设备,进一步提升中肿在医教研各方面的综合实力。

同时,黄埔院区还将与临近的医疗机构合作开展质子治疗业务,填补华南地区该项医疗业务的空白,更好地满足肿瘤患者的治疗需求。

目前,中肿黄埔院区正在推进建设能满足众多患者的门诊需求的门诊中心和平台科室,为更多肿瘤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的诊疗服务。同时,该院区着力发展日间手术和门诊诊疗新运营模式的探索,最大限度减低患者就医成本。院区内还建有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埔院区实验室(含动物实验中心)、国家新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和后勤服务中心等,并提供公共医疗平台。

黄埔院区以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肿瘤学国家重点学科、国家新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基地为依托,加强基础与临床结合。

其中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埔院区实验室于2019年开始建设,目前已形成近1.3万平米,6个大型综合实验区、1个公共实验区、29间细胞培养室、2间P2实验室的规模,可以容纳28个基础课题组和20个以上的临床研究组共同进行实验研究。


未来,黄埔院区将巩固扩大胸部肿瘤、消化道肿瘤、淋巴瘤和头颈部肿瘤(含鼻咽癌)等优势专科,冲击国际一流水平;扶强乳腺癌、泌尿生殖肿瘤和骨与软组织肿瘤专科,黄埔院区设有前列腺肿瘤病区,力争国内一流;大力开展转化研究,提高科技创新力。

黄埔院区还将建设肿瘤学分子诊断实验室,为抗肿瘤靶向药物的开发、临床应用以及儿童神经母细胞瘤个体化治疗研究等创造条件,实现技术创新;设置包含10项护理专科门诊服务的“护理专科门诊”诊区,构建院外家庭照护管理延伸以及“医护患”三者有机联动的现代医疗体系。

时至今日,位于中新广州知识城南起步区九龙大道的黄埔院区,周边交通和公共服务设施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地铁、公交、快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与院区实现无缝连接,院区西南角即为广州地铁何棠下站D出口,可与市中心、火车站、机场快速往来,方便全国各地患者前来就医。

据介绍,十三五以来,黄埔新建改扩建的医院有9家,新增的三甲医院有5家,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完善。

另据记者现场获悉,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以建设世界顶尖肿瘤中心为目标,开创三院区新格局,除了目前已有的越秀,黄埔院区,天河院区预计2025年建成使用,规划床位1200张,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助推国家肿瘤防控战略的实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7 13: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番禺区妇幼保健院获评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
广州日报发布时间:03-1609:03《广州日报》官方帐号
近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正式发文,番禺区妇幼保健院通过评审,获评为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

番禺区妇幼保健院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和服务等各方面实现提质增效,迎来了提档升级、建设发展的里程碑,标志着番禺区高水平医疗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更好服务全区人民健康。

据了解,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是我国妇幼保健院等级评审的最高等级。三级妇幼保健院等级评审,促进了妇幼保健机构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适应新时期妇幼保健工作的需求。

番禺区妇幼保健院在番禺区委、区**、区卫生健康局的大力支持下,自2011年就将 “创妇幼三甲”提上医院日程。三甲工作日常化,日常工作三甲化,各科室对照三甲评审细则严格按照PDCA逐项逐条落实,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提高持续改进效果,让管理更规范化、制度化、流程化,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和更高标准的服务。

历经九年的积极筹备、一年的全力冲刺,2020年12月29日顺利完成现场评审复核工作,2021年3月9日正式晋级为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为番禺区医疗卫生事业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始建于1965年。1983年,由澳门知名人士何贤先生捐资与**共同新建。1986年,**为纪念何贤先生爱国爱乡善举,将番禺妇幼保健院增加命名为何贤纪念医院。

目前,医院已逐步建立起标准化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涵盖保健与临床多个学科,精心打造一站式妇幼医疗保健特色服务,为辖区妇女儿童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番禺区儿童医院、番禺区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重症儿童救治中心落户医院,承担了区内重症孕产妇及重症儿童新生儿的救治任务,院内近10年无孕产妇死亡,成功救治胎龄26+5周的早产儿和多例超低出生体重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7 14: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WDEFENDER 于 2021-3-17 16:28 编辑

来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广州天河还将迎来国内顶级的肿瘤防治中心



广州天河代表羊城的一张靓丽名片
拥有最繁华的商圈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市第一
汇集多所高等学府

除了CBD,广州天河还将迎来国内顶级的肿瘤防治中心
中大肿瘤防治中心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医院之一
中国肿瘤学专科影响力稳居前三

自然指数居全球癌症中心第七

广州天河还将迎来国内顶级的肿瘤防治中心



全链条、世界一流的癌症中心

4月10日下午,天河区人民政府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共建肿瘤医学科学中心正式签约。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温国辉,副市长黎明、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省卫生健康委主任段宇飞,广州市天河区委书记林道平、区长陈加猛、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校长罗俊,副校长肖海鹏,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全体领导出席签约仪式。

在国内,优质的肿瘤医疗资源成为稀缺的社会供给。作为全国规模最大、学术力量最雄厚、综合实力居全国领先水平的肿瘤专科医疗机构,中肿服务半径覆盖全中国。据官方统计,在广东,中肿的外省居民住院人次长期以来居全省医疗机构首位。
老百姓看病素有“不到中肿不放心”的说法。随着广大民众对肿瘤防治的重视以及我国早诊率的提升,作为国内最具专科影响力的肿瘤医院之一,中肿一直面临着一床难求,发展空间严重不足的瓶颈问题。

而肿瘤医学科学中心的建成将大大缓解院本部“一床难求”,病友们“等等等”,科学研究空间不足,专家们“挤挤挤”的空间局限问题。

据悉,中山大学肿瘤医学科学中心选址于天河智慧城,一期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地上),规划床位1500张,涵盖医疗、医学科研与成果转化、医学教育、社区卫生服务等功能。

越秀区院本部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488张。而预计2020年开业的黄埔院区,总建筑面积10.4万米,开放床位约560张。


届时,中肿三院区总面积将逾48万平米,开放床位数将逾3500张,将名副其实建成亚洲专科布局最全、服务规模最大,诊疗水平最高,综合实力国际一流的肿瘤中心。
“未来的中肿,将通过三院区的协同发展,汇集国内外肿瘤顶尖人才,取得重大突破填补科学空白,引领肿瘤学发展,改变世界指南,改写世界教科书,将中肿打造成服务规模最大、专科布局最全、诊疗水平最高,综合实力达国际一流的肿瘤中心。”——徐瑞华


放射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大肿瘤防治中心拥有亚洲最大的放射治疗中心,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金字塔型人才梯队、世界领先的预约放疗系统、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合力奠定了其在中国放疗界的领先地位。中肿放疗中心日均社会服务量全球第一,放射治疗量逾1000人次/日,精确放疗比例达到97%以上,这个服务量是当之无愧的全球NO.1。

除了拥有亚洲最大的放疗中心,中肿早在2017年便收到国际临床试验最高平台NRG-RTOG的批准函,正式加入NRG-RTOG并成为独立会员,标志着中肿放疗的临床试验纳入国际质控体系,精准放疗有了先进的国际质控认证!患者在这里获得的是国际一流水准的放射治疗服务!

NRG通知书目前,中肿院本部12台直线加速器马力全开,满负荷运转。而随着天河院区规划的20台直线加速器,黄埔院区4台加速器的投入运营,中肿日均治疗量可达到3000人次/天,建成世界NO.1的放疗中心指日可待!

质子治疗系统是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超大型尖端医疗设备。质子放疗可集中剂量,准确瞄准病灶实施照射,就像“定向爆破”一样,准确出击同时不伤及无辜,具有治愈率极高、副作用极小的特点。质子治疗可以显著提升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对发育中的儿童病人的影响,减少次发性癌症的风险,是肿瘤患者的福音。
在2020年即将投入运营的黄埔院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与合作单位已布局1-2台质子治疗仪,目前已进入安装调试阶段。相比于普通的腔镜手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具有更精准、创伤更小、术中出血更少等优势,使得高龄患者和复杂的手术也能通过达芬奇手术进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自2016年1月1日装机开展第一例达芬奇机器人微创手术治疗实体恶性肿瘤以来,截止至2019年2月,已成功为1695例恶性肿瘤病人实施了微创外科治疗。目前,中肿的机器人手术量居全国肿瘤专科医院首位。今年3月,“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中国泌尿外科临床手术教学示范中心”落户中肿!超硬核有没有?PET/MR具有更佳的软组织分辨率和更低的辐射剂量,在神经肿瘤、消化肿瘤、盆腔肿瘤和小儿肿瘤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对接MR引导的放疗系统,将对肿瘤的精准放疗产生重要影响。


届时,中肿将携最先进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技术和PET/MR技术进驻天河。未来,中肿将通过投入更多的资源,培养更多的优秀医生,传播最先进的诊疗手段和理念,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科学研究是人类攻克癌症的出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科技影响力稳居”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肿瘤学)前两位,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癌症防治研究机构之一,现已发展成为集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肿瘤学)、国家新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肿瘤医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研究平台于一身的“癌症研究航空母舰”,在反映全球科研机构高水平论文产出的2017年度自然指数排行榜上,中心位居全球癌症中心第七位。肿瘤医学科学中心规划用于科学研究的总建筑面积逾6万平方米。届时将引进研究学者(PI)150余位,并赋予研究者一流的研究配套设施,让科学家可以心无旁骛进行独立研究。
目前中肿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开展临床研究,所有癌种全覆盖!2018年中肿开展的临床研究覆盖肿瘤所有病种,在研临床研究286项,投入近1亿研究经费。


诊治两广地区高发的鼻咽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是当之无愧的国际领先。在发现鼻咽癌易感位点的基础上,研发了全球第一个发病预警芯片用于筛查早诊。创建了分层治疗策略,8项研究成果被美国NCCN指南采纳。5年生存率提高到了84%。在中肿鼻咽癌基本上成了可治愈的癌症!中肿水平就是世界水平!与此同时,肠癌、肝癌、肺癌、淋巴瘤、食道癌、黑色素瘤、泌尿肿瘤等癌种纷纷刷新世界诊疗指南, 2015~2018三年间中肿共产出45项刷新世界指南的研究!中肿水平就是中国水平!

从参与到引领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中肿为国产原创新药研发提速。中肿徐瑞华院长作为国际PI(主要研究者)牵头PD-1抗体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进行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原研国产新药将在中国、美国、欧洲、日本、韩国注册上市,将极大地惠及中国老百姓。

据悉,中山大学肿瘤医学科学中心预留了3000平米用于社区服务与肿瘤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全周期防控癌症。中肿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肿瘤专科医院,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将工作重心逐步下沉,积极参与并推动我省癌症防控工作。从2012年起设立了专门的预防医学部,2015年广东省癌症中心落户中肿。2016年又主动申请承担了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广州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同时,组织广州市各级疾控中心和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建立起癌症筛查体系。针对广州市40-74岁常住居民开展五大常见癌症的免费联合筛查,以提高常见癌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水平,降低癌症死亡率。

被媒体誉为“抗癌天团”的中肿精英为民众义诊咨询与此同时,中肿将一如既往为广大民众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的防癌体检,精心设置各种个性化防癌体检套餐、健康体检套餐、特色套餐、单病种筛查套餐、患癌风险评估和肿瘤预防保健计划。
“可以预见今天我们与天河区人民政府共建的肿瘤医学科学中心将为肿瘤防治中心带来历史性的发展新机遇,也将为推动广东省乃至全国的防癌事业作出积极贡献。”——中山大学肖海鹏副校长

扎根天河、立足大湾区、面向全球,肿瘤医学科学中心将建设成为集医疗服务、科技创新、人才培训、成果转化于一体的世界顶尖癌症中心,发挥专科特长助推大湾区医疗卫生服务发展,带领广东肿瘤防治走在全国前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7 14: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8 23:3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兴 瑞主持召开广东省政 府常务会议

http://news.southcn.com/gd/conte ... ntent_192225694.htm

会议听取了广东国际呼吸、肾脏病、肿瘤医学中心建设进展情况汇报,研究规划建设广东国际精准医学、心血管医学中心工作,强调要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系统观念,按照“强基层、建高地、登高峰”、构建“顶天立地”医疗卫生大格局的部署要求,对标国内最优水平、对标全球医学前沿,着力提高广东国际医学中心在医用设备配置、高端人才引进、研究平台建设、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并充分利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进信息互联互通,探索远程医疗新模式,推动高端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我省医疗健康事业走在全国前列作出新贡献。

与一楼提到的五大国际医学中心相对应,但好像把“广州国际XX医学中心”变成了“广东国际XX医学中心”,既然把名字变成广东,省府就应该更加尽心尽力支持,特别是资金支持力度方面应该再强化,建成能够代表国家医学水平的国际医学中心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9 23:28:53 | 显示全部楼层
肝损伤降低75%!广东医生这项技术将造福全球患者
南方新闻网
发布时间:03-1910:20南方新闻网官方帐号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晓顺教授团队刚刚完成一台4个小时的无缺血肝移植手术,这是该院第84例无缺血器官移植手术。

“我感到十分震惊,非常荣幸能够观摩此次手术,何教授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德国移植协会前任主 席、世界肝胆胰外科、肝肾胰腺移植领域顶级专家BjornNashan教授略显激动地说道。

无缺血器官移植,是指在不中断器官血流的状态下完成移植全过程,这就可以直接避免因器官缺血所带来的不可逆的损伤。广东专家的这项技术,曾在国际质量创新大赛荣获特等奖。

无缺血肝移植技术相比于传统肝脏移植,有哪些优势?近日,何晓顺团队完成了一项无缺血肝移植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研究团队对68例肝移植手术进行了对照(34组无缺血肝移植,34组传统肝脏移植),结果显示,无缺血肝移植肝损伤的指标降低了75%左右。

何晓顺介绍,这意味着无缺血肝移植技术可以避免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术后患者能迅速康复。同时,这项技术显著降低了肝移植手术风险,保护了受者的心、肺、肾等功能,减少了危及生命的“复流后综合征”的发生。

“目前肝和肾无缺血移植技术都已成功,之后会运用这种技术,进行心肺器官移植研究。”何晓顺说。

目前,国内8个中心已对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进行联合推广,有北京友谊医院、上海仁济医院、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武汉中南医院等知名医院。下一步,“无缺血”技术有望造福全球更多患者。

“我非常看好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的前景,值得在国际上进行推广。”Nashan教授介绍,在德国,很多器官捐献者都是老人,有的捐献供体质量不理想。如果应用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许多边缘性的供体也可以被纳入移植名单,让更多患者获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23 15:3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又有一家三甲医院即将迎来改扩建
来源:金羊网 作者:孙绮曼 穗规资宣 发表时间:2021-03-20 21:55
又有一家三甲医院即将迎来改扩建!位于广州大道北和沙太北路之间的南方医院和南方医科大学将改扩建,通过“拆旧建新”的方式,比现行控规增加33.2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

3月19日,第三届广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地区规划及城市设计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南方医院和南方医科大学控制性详细规划审议通过,规划提出为提升南方医院综合医疗服务水平,南方医院需新增1330个床位,同时南方医科大学将新增2000个学位。

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规划提出新增两条东西向的市政道路,连通广州大道北和沙太北路,同时规划新增4条轨道交通,包括地铁18、26、29号线。

南方医院需新增1330个床位

建设广州肾脏病医学中心


南方医院坐落于白云山东麓,是广州市的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本次改造地块西临广州大道北,东临沙太北路,南临京溪路。与此同时,该地块距离地铁3号线京溪南方医院站仅约250米,对外出行交通便捷。

项目总用地面积50.16公顷,现状总建筑面积102.02万平方米。其中,南方医院地块用地面积15.62公顷,现状总建筑面积39.41万平方米。南方医科大学地块用地面积34.54公顷,现状总建筑面积为62.61万平方米。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本次改扩建是为响应南方医院提升综合医疗服务水平与建设广州肾脏病医学中心的需要。

从综合服务能力方面来看,南方医院现状床位为2225床,而2018年南方医院院本部年门急诊总人数已达325.47万人次,床位需求非常紧张。

根据广州市卫健委相关文件,2020年南方医院规划床位为3555张,共需增加1330床,床均建筑面积为130平方米/床;需保障医疗建筑面积共46.21万平方米;另外,根据现行控规保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南方医院总发展规模约为46.4万平方米。

此外,根据广东省发改委批复,南方医院拟在院本部建设广州肾病医学中心,总建筑面积6.34万平方米,该中心将成为全国唯一的集国家临床医学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一体的肾脏病防治和研究中心。

南方医科大学则需提升教育服务水平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据悉,南方医科大学现有在校学生13100名,根据相关要求,南方医科大学计划新增2000个学位,为提升南方医科大学整体的教育服务水平,共需保障教育科研建筑面积49.88万平方米。

此外,根据现行控规保留教职工住宅及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面积24.94万平方米,南方医科大学中发展规模约为74.82万平方米。同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和类脑研究中心,预计需计容建筑面积约为3万平方米。

“拆旧建新”总建筑面积增加33.2万平方米

将打造医院和学校共享的公共空间


本次改扩建将通过拆旧建新的形式满足办医办学需求。其中,南方医院计划拆除建筑14.18万平方米,主要包括南方大酒店、医学实验楼、病理楼、健康管理中心等;南方医科大学计划拆除建筑10.32万平方米,主要包括教工住宅、后勤办公楼、校办企业、教学楼和实验楼等。保留现状建筑77.52万平方米,其中医院建筑保留25.23万平方米,学校建筑保留52.29万平方米。

根据规划,南方医院地块,医疗卫生用地共11.02公顷,总建筑面积由38.9万平方米调整为51.7万平方米,增加12.8万平方米。容积率为4.696,建筑密度35%,绿地率35%,建筑限高100米。

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将落实1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处公众移动通信5G基站、1处垃圾收集站及1处再生资源回收站。

同时,南方医科大学地块保持教育科研用地、二类居住用地不变。教育科研用地19.52公顷,总建筑面积由32.5万平方米调整为52.9万平方米,增加20.4万平方米,容积率为2.59~2.77,建筑密度30%,绿地率40%,建筑限高80米;二类居住用地7.51公顷,总建面积24.9万平方米,容积率3.323,建筑密度30%,绿地率35%,建筑限高80米。

本项目建筑面积129.54万平方米,比现行控规增加33.2万平方米。近期计划新建建筑面积52.02万平方米。其中,南方医院新建广州肾脏病医学中心6.34万平方米、医疗建筑以及后勤服务建筑20.15万平方米;南方医科大学新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3万平方米、科研教学楼14.13万平方米、社区公共服务设施2.47万平方米、教工住宅5.93万平方米。据悉,教工住宅将按照现状居住建设量“拆一建一”原则复建。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方案还提出以沙河涌为纽带,打造医院和学校共享的公共空间。通过慢行通道,将生态碧道与地块内部公共绿地相联系,形成连贯的开敞空间。

新增两条东西向市政路

停车位将超13700个


从地理位置看,该地块位于繁忙的广州大道北和沙太路之间,交通拥堵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会上不少专家表示,本次规划增加约33万平方米的建设量,会给本已拥堵的周边交通带来更大压力。为此,规划提出多项交通优化措施。

在周边道路优化方面,规划提出四大措施。

①京溪路将由双向4车道拓宽至双向6车道,已开工建设,预计今年完工;

②加快京溪路东、西延线实施,打通华观路西延线,规划预留黄石路-京溪路穿白云山通道,形成东西向贯通通道;

③广州大道北快捷化交通改造二期工程也已开工,预计今年完成。该项目将通过增设掉头位,提前分流广州大道北掉头交通,避免和离开医院的交通量重叠;

④加快沙太路快捷化改造,该项目也已开工,预计2022年完成。

规划还提出新增两条市政道路,开放项目地块2条内部道路的措施,增加交通疏解面,避免从广州大道北一条路进出。其中新增的北侧市政路与医院和学校改造同步实施,南侧沿河涌新增东西向城市支路计划今年8月开通,可连通广州大道北及沙太路,并根据用地条件设置车辆上落客区。同时通过该条路连接体育场的地下社会停车场,减少对周边道路交通的影响,又不影响医院及学校的内部管理。

与此同时,开放医院云山路,取消路内停车,改造为落客区,形成1条超车道、一条落客车道,避免医院交通在广州大道排队;开放学校八一路,提高地块内部交通循环能力。

在轨道交通方面,近期加快推进地铁3号线京溪南方医院地铁站a、b出入口开通,提升慢行+轨道交通服务水平。远期随着项目周边轨道网完善,将提升整体出行环境品质。

根据规划,除了现状地铁3号线外,还有地铁18、26和29号线。

医院内部的交通组织将采取“多首层”立体交通模式。近期门诊楼就诊患者可进入地块南侧公共绿地地下车库,从地下通往北侧外科综合楼后,可从地面步行达到门诊楼;也可以门诊楼下客后,沿河涌道路直接离开院区。远期地下车库建议可连接成地下车行片区,车行从靠近市政路的入口通往各楼地下大堂入口,患者及医护皆可直接从地下大堂通过垂直交通进入地上医疗功能区。

停车方面,在充分考虑周边交通承载能力、地下可建设空间的条件下,根据新增建筑量配置停车泊位。规划在体育场地下新建公共停车场,可容纳1126个公共停车位,供医院和学校使用。

此外,南方医院规划配建5359个停车位,南方医科大学规划配建7227个停车位。这样地块内总共将有超过13700个停车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23 15: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重点实验室落户南沙
http://www.gznsnews.com/index.ph ... atid=8&id=62925

https://mp.weixin.qq.com/s/pkBsqhSTrsGnnNWSbP1XiA
我国首个中医类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广州

3月20日,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学术委 员会会议暨建设规划论证会在广州召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 记余艳红,广东省人民**副省 长李红军出席活动并讲话。

该重点实验室是我国首个中医类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广州中医药大学建设,聚焦中医湿证理论源流与内涵、发病机制与规律、早期预警与干预、临床转化与治疗等4个研究方向,围绕中医湿证与主要慢性病防治过程中的科学问题和共性关键技术,开展系统、规范、深入的全链条研究,所形成的理论方法、技术体系等,将有望为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提供科技支撑。该实验室的建立,与此前已建立的中药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组成我国日臻完善的中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

余艳红指出,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首家中医临床方向国家重点实验室,完善了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填补了中医临床方向国家重点实验室空白。实验室领域特色明显,抓住“证候”这个中医学的重要突破口,为中医理论的创新和重大疾病的疗效提升提供了基础研究支撑。希望实验室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大机遇,聚焦特色、放大优势,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并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做好前瞻谋划,细化目标任务,加快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二是创新管理机制,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抢登科技人才制高点。三是推进多学科融合,集成优势资源开展技术协同攻关,运用前沿技术挖掘中医药精华。四是加强临床研究,形成高质量科学证据,在讲清楚、说明白中医药疗效上取得突破,更好服务人民群众健康。五是推进理论创新,瞄准中医湿证关键科学问题,在传统理论和已有经验上传承创新发展,推动提升中医药临床疗效。

李红军表示,省 委省政 府非常重视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2006年,广东在全国率先启动中医药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强省建设、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广东坚持“建高地、育名医、补短板、强基层、推创新、兴产业、扬文化、保健康”并举,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等,希望实验室紧抓创新发展的机遇和平台,结合省中医院南沙医院、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应急救治中心、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的建设,争创全国领先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广东区域乃至全国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提供科技支撑。

实验室依托建设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党 委书 记张建华表示,学校将会严格遵照实验室建设的相关要求,集全校之力,充分保障实验室建设的人财物等发展所需条件,支持实验室探索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管理模式和制度,建立健全机制体制,加强高水平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引进。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 记余艳红,广东省人民政 府副省 长李红军,广州市人民政 府副市 长黎明,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党 委书 记张建华、校长王省良,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院长陈达灿共同启动实验室建设。

陈可冀院士受聘担任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张伯礼院士、黄璐琦院士、刘良院士受聘担任委员会副主任,姚新生院士、陈凯先院士、陈香美院士、侯凡凡院士、王琦院士、国医大师路志正、国医大师禤国维、国医大师周岱翰,以及王一涛、王喜军、吕玉波、吕爱平、刘建平、陈士林、郜恒骏等受聘担任委员。

科学技术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广东省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链接:
实验室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院长陈达灿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重大慢性病成为全球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因素,是当前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健康挑战。国内外学者对重大慢性病的防治策略,倡导战略前移,重视预防,这与中医“治未病”理念不谋而合。湿证是许多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慢性肾病、免疫相关疾病等)的核心证候,具有起病隐匿、缠绵难愈、累及多脏腑器官的特点。特别是在岭南地区,湿邪是引发多种疾病的高发因素。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以“从湿论治”为指导思想的中医湿证系统性研究,有可能破解重大慢性病防治的系列难题。未来,实验室将努力建设成为立足广东、面向华南、辐射全国的一流中医科研基地,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为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作出贡献。
加强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建设是广东实现中医药强省目标的重要举措,会议同期举行科学院南沙院区规划论证会。据了解,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于2007年依托广东省中医院启动建设,旨在提升科技创新对广东省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省中医院副院长、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卢传坚表示,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为了突破发展瓶颈以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创新发展,在省 委省政 府支持下,科学院将建设南沙院区,研究条件和能力将得到全面提升。科学院以提升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防病治病能力、协同创新能力、成果转化和产业提升能力为导向,构建中医药全链条研究体系,引进前沿技术手段,布局多个功能模块技术平台,形成开放共享的协同创新机制,进一步推动传统中医药自主创新和转化应用,加强协同创新和国际合作,大幅度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23 15:4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国际妇儿医院新选址落子天河智谷
2021-03-22 19:12 来源:大洋网
大洋网讯 建设一家高端的国际妇儿医院,广州已酝酿多年。近日召开的广州市规划委员会上,天河区马鞍山以北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获得通过,国际妇儿医院新选址位于天河智谷中部马鞍山北片区,紧邻车陂涌。医院规划床位数300~350个,建筑面积约6.5万~7.3万平方米。而此前,国际妇儿医院的选址在白云新城中部,紧靠市儿童公园、地铁二号线白云文化广场站。

新选址:天河智谷车陂涌旁完善配套吸引高端人才

根据《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2011~2020年)》,广州将打造成为亚洲一流区域医疗中心,“一带一路”医疗外交重要节点,加快推进社会办高端医疗设施建设,重点提升中医、儿科、妇产、口腔、老年护理、康复等薄弱领域的服务能力。

早在2015年,广州国际妇女儿童医院项目(白云区AB2908规划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就进行公示;2017年7月,《白云新城地区城市设计优化及近期项目(广州妇女儿童医院项目)》规划成果正式公布实施,当时选址位于白云新城中部,紧靠市儿童公园、地铁二号线白云文化广场站,位于云城中一路以北、云城中二路以南,云城西路以东。

本次市规委会上则透露,国际妇儿医院原选址位于白云新城AB2908010地块,由于该地块用于市重大项目建设,国际妇儿医院需另行选址建设。



广州妇儿医院分布图

据悉,广州目前有1家省级、2家市级妇儿医院,区级保健院有13家,相比较其他一线城市,广州市缺乏高端妇儿医疗服务。为落实广州市建设活力全球城市的愿景,高起点对标伦敦、纽约等全球城市核心区,强调高水平对外开放,本次积极引入外资建设国际妇儿医院,有利于完善广州市的国际化的城市功能,有助于广州市打造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

随着广州城市重心的东移,东部区域人口不断增加,对医疗卫生设施的需求也随之增长。根据《广州市天河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天河智谷与天河智慧城的总体定位为“国家级创新平台,协同创新引领区,湾区产业高地”。国际妇儿医院落地天河智谷,是完善智谷高端医疗配套设施,吸引高端人才,建设湾区产业高地的重要支撑。

新医院:规划医院床位数300~350个

按照广州市卫健委医疗设施布局规划,结合土地储备情况,经多方协调,国际妇儿医院新址位于天河智谷马鞍山北部的价值园范围内,用地面积约19400平方米。目前,马鞍山北片区大部分土地已收储结案,清场并平整完毕,国际妇儿医院用地临时用于市交警队事故车停放。

本次规划优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增加医疗卫生用地,用地面积为194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67900平方米,容积率3.5,建筑高度66米,绿地率35%,建筑密度45%;优化道路交通系统,根据医院交通需求,增加支路网密度,将公交首末站调整至医院东南侧,根据现状优化跨车陂涌通道。调整后,医疗卫生用地增加约19400平方米,道路交通用地增加约10652平方米;商业/商务用地减少约19374平方米,其他商务用地减少约3469平方米,水域面积减少6788平方米,绿地率不变,总建筑面积增加约10000平方米。



国际妇儿医院布局于马鞍山北片区中产业服务组团内,紧邻车陂涌。综合研究国内外同类型医院后,本次规划医院床位数300~350个,建筑面积约6.5万~7.3万平方米。交通组织方面,通过合理的场地设计实现地块内人车分离,所有停车需求均在地下车库解决;在门诊入口两侧设置港湾式停靠区,不占用公共道路,保障交通顺畅。设置4个人行出入口(门诊、急诊、住院、医务)和4个车行出入口(病人、医务、污物、后勤)。与此同时,医院地块的基本路网结构不变,调整局部支路网;增加3条支路,提高路网密度。

地块周边划定的公园绿地面积约7.4公顷,可为本地块提供充足的游憩和开敞空间。规划还提出,医院建筑可增加屋顶等立体绿化面积约4800平方米,占总用地面积约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24 16: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组建儿童综合康复研究联合平台 破解特殊儿童康复难题
2021-03-23 21:56 来源:大洋网
大洋网讯 3月22日,广州市儿童综合康复中心举办特殊儿童卫生健康研究、临床诊疗和产学研合作仪式暨儿童综合康复交流会。据悉,广州市儿童综合康复中心将以此为契机,探索组建儿童综合康复研究(服务)联合平台,研讨出台行业标准及相关规范,争做引领行业发展风向标,为全国儿童福利机构的发展提供“广州经验”。

会上,广州市儿童综合康复中心分别与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一康医疗设备实业有限公司为特殊儿童青少年卫生健康与教育研究基地、特殊儿童康复治疗与科研基地、智能物联儿童AI康复机器人产学研合作基地举行揭牌仪式。

同时,还与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进行了横向课题项目“广州市社会福利院儿童综合康复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及应用研究”科研合作启动仪式。科研院校、医疗机构、康复辅具企业的代表就共建科研合作基地,促进儿童综合康复产学研深度融合进行了主题发言。

合作仪式后,广州市儿童综合康复中心举行“专家工作室”授牌仪式,来自市儿童综合康复中心的11名学科带头人从领导手中接过牌匾,标志着“专家工作室”正式运行。专家工作室将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创新服务理念与方法,为残疾儿童提供更加优质的综合康复服务。

“专家工作室的学科带头人来自特殊教育、卫生、社工、康复等多个领域,这次通过跟科研院校、高校、人工智能企业等合作,共同提升儿童综合康复工作。”广州市社会福利院(广州市儿童综合康复中心)院长杨杰文表示。此次合作正是借助科研院校、医疗机构及人工智能康复企业在残疾儿童康复方面的科研及技术力量,打通产学研之间的隔膜,尤其要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尖端技术加强科研攻关,与科研院校等共同合作同破解儿康综合康复发展中的难题和瓶颈。

据悉,广州市儿童综合康复中心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探索组建儿童综合康复研究(服务)联合平台,研讨出台行业标准及相关规范,争做引领行业发展风向标,为全国儿童福利机构的发展提供“广州经验”,在致力建成全国儿童福利机构标杆院、示范院,优化全国儿童福利机构区域布局和升级提质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25 11: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大孙逸仙纪念医院海珠新院区启动设计,未来打造六大中心
2021-03-25 08:14 来源:大洋网
大洋网讯 3月24日起,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海珠湾院区(以下简称“海珠新院区”)方案设计及初步设计进行挂网招标。该院区位于海珠区珠江后航道北岸海珠湾片区内,规划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三级甲等医院,目前用地已完成拆迁平整。记者从公布的《设计任务书》了解到,海珠新院区拟重点打造急诊急救中心、妇儿中心、心脏病诊疗中心、肾病诊疗中心、消化病诊疗中心以及肿瘤中心等六大中心。

海珠新院区具体位于广州大道南的东侧、海珠儿童公园的南面,规划新建建筑面积约35.4万㎡,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3.7万㎡,地下建筑面积11.7万㎡。设计为床位数1500床、日门急诊7750人次规模的三甲综合医院。目前用地已完成拆迁平整,范围西至洛溪大桥、南至沥滘振兴大街,北侧、东侧为规划道路。

一期工程拟先行对主要医疗用房——急诊急救、门诊医技、病房综合楼、相应的地下车库、室外配套设施工程等进行建设,一期开放床位不少于1200床。同时,按规划要求对用地东侧、北侧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充分利用西侧代征防护绿地地下空间建设公共停车库。二期工程拟对科研、教学、行政用房及相应的地下车库进行建设。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三个院区示意图)

海珠新院区建筑设计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在保证医疗功能基础上,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在细部的设计上要有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百年文化传承的印记。充分利用周边景观,营造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化医疗中心氛围。体现绿色医院建筑理念,达到绿色院区、星级建筑的标准。建筑要展现现代科技发展,考虑采用装配式建筑、节能建筑等新型建筑技术,充分考虑医院交通和停车条件,考虑地上地下土地综合利用,建成低碳、生态和绿色节能医院。

考虑到未来经营调整和医院发展,要尽量进行标准化设计和预留空间发展接口,便于未来进行扩建与改造。要根据医院特色,实现资源共享与能源高效,构建新型的绿色医院和智慧医院。

设计原则:平疫结合 打造“花园式”医院

《设计任务书》指出:考虑海珠新院区未来需建设成为广东省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危重症救治中心,需要按“平疫结合”原则规划可转换病区建设,兼顾平时与疫情时的医疗服务内容,对发热门诊、感染疾病科病房等建筑设施进行合理规划设计。

在医疗布局上要做到动静分区、洁污分流、上下呼应、内外相连、集分结合、流程便捷的科学布局,以有利于医疗、保障和安全。在建筑布局方面要做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减少人流、物流对患者的影响。各医疗区既相对独立,又内外双通,平常时期能相互联系,非常时期能做到区域隔离,独立应对,便于管控,最大程度的满足医院运行和患者就医需求。

在环境与景观布置方面,充分利用场地内部及建筑空间环境资源,重点突出室外广场、景观轴、垂直绿化、露台空间、屋顶花园等景观绿化设施的设计,赋予各种功能空间以不同的特色,组成“点、线、面”有机结合的立体景观,形成多层次的景致,塑造“花园式”医院。

建设目标:为患者就医提供便利 加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

按照《设计任务书》要求,海珠新院区设计上强调社会服务功能。通过学科建设,为患者实现治疗一体化。按同一学科群布局,在同一院区将相关门诊、检查、医技及影像整合,为患者就医提供便利。如乳腺癌诊疗中心,包括了乳腺外科、内科、放疗科、诊断中心等。


(海珠新院区规划功能分区示意图)

海珠新院区将设置科研楼,扩展科研实验室面积,提高实验室质量,配置高端实验设备及平台,为高尖端的科研平台建设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力争建立国际一流实验室3-5个。

建设精准临床免疫创新中心,建设包括实验动物服务平台、临床免疫应用转化平台、国际合作平台、医学检验检测平台、临床免疫基础研发平台、临床制剂转化研究平台中心在内的“五大平台、一个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26 20: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埔再添三甲中医院!高达25层,增设床位500张!
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 03-25  18:09
《广州日报》官方帐号
新增设床位500张,依据“三级甲等中医院”标准建设,黄埔这一项目助推区域医疗实力再提升。

近日,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黄埔院区内改扩建,将拆除现有院区一期用地范围内医技住院楼与残疾人康复中心的连廊,并在院区一期用地的东南面建设1栋25层的中医医疗技术中心,1栋7层的中药制剂中心,预计2023年6月竣工并投入使用。

新增建筑面积56335㎡,其中地上面积41072㎡,地下面积为15263㎡。

新增设床位500张,新增门急诊量1490人次/日,新增员工714人,新增336个地下机动车位。

为了统一管理,该项目将现有院区医技住院楼内的100张病床搬至本次扩建的中医医疗技术中心,并按照三级甲等的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

现有院区医技住院楼通过布局调整,将现有住院病床所在区域设置为医技、检验、放射影像、住院、消毒供应室等,旧建筑功能重组不在该项目建设范围内。

项目建成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黄埔院区总用地面积仍为37244㎡,一期用地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为78936.6㎡。全院共设床位600张,日均门急诊量2100人次/日,员工总数为900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27 22: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aa228115734 发表于 2021-2-8 13:34
精准医学也可能是孙逸仙医院领衔

很可能是孙逸仙医院,中大精准医学科学中心主任就是二院院长宋尔卫院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26 08:10 , Processed in 0.085990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