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Diabolik

[城建规划]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比赛场馆「巡礼」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7 15:48: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技术雪道(图15)与联系雪道赛时为压雪车与设备转场通道,也是工作人员与运动员的滑行通道。雪道连接各雪道比赛项目的出发点、交通点和索道起始点,将赛区各条雪道连接为一个整体。技术雪道非雪季时作为维护车辆通行道路,其最大坡度为18%,雪道宽度8~10m,最小转弯半径12.5m,总长度10.5km。

15 技术雪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7 15:49: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4  雪道造雪和防风系统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道均处在山体南向坡,为保障本届赛事期间(2022年2月4日-3月13日)雪道质量,延缓融雪速度,所有雪道均为人工造雪,竞赛雪道雪面须制造成为冰状雪以提高雪质硬度,雪质密度须达到590kg/m。竞赛雪道、训练雪道覆雪厚度2m,技术雪道1m。赛区造雪用水采用区外调水与区内调蓄相结合的方式,赛区内设三级蓄水设施,总蓄水量为15~18万m,满足在环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连续三天不间断造雪的需求。针对造雪点的不同高程设三级提升泵房。同时,考虑融雪水的回收与利用,在佛峪口主沟下游设蓄水塘坝,雪道融雪水最终均汇流于此。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冬季山顶区域经常出现强风天气,2019年冬季平均风速最大值为22.6m/s,风向主要为西北风与北风,对造雪存雪、雪道维护、雪道质量造成很大影响。针对上述情况,在受大风影响的雪道区域设置防风栅栏,并根据不同区域风力的强弱和需保护的雪道范围,确定防风栅栏的高度与透风率,通过前期风洞试验模拟及两年实际测试,最终设定栅栏高度在4~8m之间,透风率为50%~70%,防风效果显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7 15:49: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3  建筑设计

3.1  限制条件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位于延庆小海坨山南麓中高海拔区域,各类雪道依山就势,按照竞赛组织要求成链式布置(图16)。建筑空间需要布置在出发区域、结束区域等雪道核心区域相对平缓的场地上,建筑空间形态受到自然山地环境的制约并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设计始终面临着复杂山地条件下用地容量小与赛时场地规模及功能空间需求量大的矛盾。对应2018年平昌冬奥会由旌善高山滑雪中心(Jeongseon Alpine Centre)和龙坪高山滑雪中心(Yongpyong Alpine Centre)两个场馆分别承担高山滑雪的速度和技术项目比赛,两个场馆均设置集散广场,集散广场和结束区两块用地分散布置,集散广场用地主要通过填挖方的方式满足赛时用地需求,用地规模远大于延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

16 小海坨山南麓地形三维数字模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7 15:50: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相比之下,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集散广场和结束区不具备只采用临时设施搭建满足赛时需求的场地容量,必须通过搭建建筑平台,增加场地面积——即采用永久建筑及平台+临时设施相结合的方式(图17)承担赛时功能空间使用需求,同时永久建筑面积要满足赛后运营的容量需求。

17 结束区过程方案模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7 15:51: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3.2  设计策略

日本京都清水寺(Kiyomizu Temple)本堂5)(图18)位于山腰,前端柱阵框架支撑起舞台,如同中国传统山地民居吊脚楼适应水域地形、气候条件等自然环境因素,具备较强的山地适应性。受到传统的建筑形式启发,在此基础上以吊脚——“点触式”的建造方式减少对山体自然地貌的破坏,以平台——“错迭式”的空间布置消化地形高度落差,创造人工场地,满足赛时大量的临时场地的空间需求,化解狭促山地环境下空间容量限制所带来的建设用地少的矛盾,将建筑融于自然山林中,实现场馆设计对自然环境的“弱介入”(图19)。

18 清水寺本堂的山地适应性

19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点触式”建造方式与”错迭式“空间布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7 15:53: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块场地共用的集散广场与竞速结束区接邻C1+B1竞速雪道终点区设置(位于海拔1278m以下的沟谷),建设用地落差高达46m。设计人员与国际滑雪联合会(FIS)专家多次现场踏勘,结合地形条件调整赛道和终点区设施布局,既要满足竞速终点区不低于140m的缓冲长度设置要求,同时还要考虑集散广场的交通服务设施与竞速结束区观众配套设施之间关系。先后经过两次调整,竞速终点区垂直下降102m,水平延伸350m,2017年10月最终方案竞速结束区与集散广场形成垂直方向的错迭布局方式(图20~22),解决了两者之间交通连接难题,而且通过赛道的延长,现场观众可以看到运动员在终点区跳跃场景以及完整的冲线过程(图23~26),延长段还保留了一处独具特色的岩石山体(图27),点出了天然“山石”作为赛道主题场地要素的特征。

20-22 集散广场及竞速结束区布局调整前后对比(20:调整前;21:调整后;22:灰色体块布局为调整前,红色线框为调整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7 15:54: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3 竞速结束区实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7 15:54: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4 竞速结束区赛时效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7 15:55: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5 集散广场及竞速结束区建筑及设施布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7 15:55: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6 集散广场及竞速结束区楼层平面分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7 15:56: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7 B1雪道延长段保留的天然“山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7 15:56: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竞技结束区围绕G1竞技雪道和D2团体赛道合用的缓冲区设置(位于海拔1478m以下的沟坎),自身要承担一部分交通集散功能,同时还要在有限的场地内调和观众看台场地与功能用房布局关系,也是经过多轮布局调整,至2018年6月方确定看台区与功能区平台水平并置的布局方式(图28~31)。

28 竞技结束区实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7 15:57: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9  竞技结束区赛时效果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7 15:58: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30  竞技结束区建筑及设施布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7 15:58: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31  竞技结束区建筑及设施布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28 22:32 , Processed in 0.077077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