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Diabolik

[城建规划] 最美中轴线!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2-3 20:22: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代:局部调整与完善



明后期与清代继承与延续了北京中轴线整体空间格局,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至1914年间仅对中轴线上的建筑群进行了局部改造与调整(如景山五亭与寿皇殿的修建)。

总体来说,明清时期对城市的改造使中轴线具有对全城的统帅性与完整性,而轴线上的建筑、景观的规模、气势、规整程度均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准。

千步廊《乾隆京城全图》(1750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3 20:22: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国至近代:公众化转变过程



以1914年社稷坛作为中央公园面向公众开放为标志,北京中轴线开启公众化转变历程。

1914至1977年,中轴线上及其两侧的皇家建筑经历了一系列功能调整,原有宫殿、苑囿、坛庙建筑陆续开放,用作博物馆或公园。1977年天安门广场及相关历史建筑群完成扩建,形成以中轴线对称、规模空前且开敞的矩形民众广场,成为了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里程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3 20:23: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代:传统空间序列的回归



1978年至今,北京中轴线的整体历史格局通过一系列城市总体规划、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保护规划等不同层级的城市规划得到保护与延续,中轴传统空间序列得以回归。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3 20:28: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Part.2
价值内涵



北京中轴线作为北京老城严谨对称空间格局的核心,蕴含着元、明、清及现代中国首都城市在城市规划方面的独特匠心。

北京中轴线具有单一方向性,以宫城为基点,居北面南,以整体空间格局充分展现中国从古至今城市规划建设对于礼仪与秩序的尊崇。其严谨的规划布局完整地展现了《周礼·考工记》所描绘的中国古代理想王城范式,“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宫苑居中、居前(居南),民廛居后(居北),太庙与社稷坛两组礼仪祭祀建筑分布于轴线两侧。

北京中轴线以“中”对称的布局与设计方法体现“择中而居”的理念,将帝王“不重不威”的政治主张、儒家所主张的“居中不偏”的伦理思想与“美善交汇”的传统审美取向相融合,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政治、伦理和美学价值。北京中轴线更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象征着控制整个国家山水格局的宏观轴线,成为国家礼仪秩序的物质缩影。

北京中轴线选址独具匠心,将轴线的建筑景观与历史水系密切联系,体现出古代战国时期典籍《管子》“因天材,就地利”的都城规划原则,更体现出中国古人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认识。而作为一组规模空前、气势恢宏的城市轴线建筑群,北京中轴线又以模数化比例关系构成富于韵律的平面布局、建筑形制设计严格的等级性、对称建筑的规划格局与建筑形态的同构与变化、建筑色彩的强烈对比、对景与框景等视觉景观设计手法的运用,塑造出具有强烈层次性与秩序性的建筑景观形态。

北京中轴线以一系列历史道路串联起多元的城市空间:居于核心位置的朝堂宫苑(景山、故宫)和国家纪念性建筑(天安门广场及相关历史建筑群),左右两侧的坛庙建筑(太庙、社稷坛、天坛、先农坛),位于重要节点和端点的报时设施(钟楼、鼓楼)与城门建筑(天安门、正阳门及箭楼、永定门历史地标)。它将庄严的国家性场所与居民生活的日常空间巧妙地组织起来,为延续至今的国家礼仪文化传统,及业已消逝的城市管理方式提供了有力的物质见证。

北京中轴线曾经是、并且仍将是随着北京城的发展而不断延续与变化的。历史中尽管受到政权更替,及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影响,中轴线上及其两侧建筑群所在的部分历史区域经历了变迁与改造,但中轴线作为一个整体的城市空间序列始终保持有真实性与完整性,并对北京城市发展发挥着持续的影响力,是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在各个时代始终得到尊重和保护。北京中轴线既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历史见证,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活的载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3 20:29: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Part.3
面向未来



01
申遗相关规划工作

北京中轴线目前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相关规划工作全方面同步开展,不仅正在编制申遗文本、保护管理规划,还开展了专项立法、城市设计导则、综合整治计划、三年行动计划等提升中轴线保护管理水平、指导申遗保护整治实施项目的重要工作。



02
不断延伸的轴线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和城市建设理念的转变,为封建皇权服务的功能定位不再适用于新时期的城市中轴线,但中轴线这一城市建设核心理念仍然贯彻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之中。至今,中轴线已生长成为市域城市布局的主轴,这条7.8公里长的中轴线,将向北延伸至燕山山脉,向南延伸至北京新机场和永定河水系,形成更为精彩壮丽的城市整体景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3 20:30: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03
展望未来

750余年来,北京中轴线见证着中华文化亘古纵横、汤汤不息。申遗在即,相信在规划指引下,北京将以科学的态度和坚定的决心有序实施中轴线遗产的保护与整治工作,将中华文明的坚守、传承呈现给全世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22 04:49: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轴线风采 | 中轴线,北京历史文化的承载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遐想:假如没有中轴线,会有我们现在看到的北京城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从北京的建城设计来说,是先有的中轴线,后有的北京城。梁思成先生曾由衷地赞叹:“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

北京中轴线全长约7.8公里,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贯穿北京城区的中心,是北京城的空间规划之轴和文化之轴,更是北京这座城市的灵魂线、生命线。她历经700余年风雨,无论朝代更迭、无论历史变迁,始终作为城市灵魂和中国历史文化的象征与北京城和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她像一首凝固的诗,抑扬着起伏的华章; 她像一首无声的交响乐,每个景观即是跳动的音符,一层层叠进,进入高潮,又渐入尾声;她更像一幅壮美绮丽、无与伦比的宏博画卷,迈过一座座高峰,以井然有序的庄严大气华丽收场。

传承利用好中轴线这份独一无二的历史遗产,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即日起,“北京东城”微信公众号、“北京东城”App开设“ 中轴线风采”专栏,探访中轴线上景观古建的“前世今生”,深度挖掘中轴线的文化内涵。

中轴线是中国古代都城建筑格局的突出体现,不管是夏商的偃师,还是秦汉的长安城、汉魏的洛阳、隋唐时的长安,直至北京的燕下都、金中都、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一直发展到1949年后的北京城建设,都没有离开以一条轴线为中心对称的格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22 04:57: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轴线是北京历史演变中的生命线



记得小时候曾猜过一个谜语:“四四方方一座城,里面住着百万兵”,可见,四四方方的对称城池一直就是中国城市的规范建制,元大都的平面图所表现的也正是这样的“四四方方”,而其中最有特色的便是贯穿都城的中心轴线。北京城几经改扩建,虽然这“四四方方”略有变化,但一条贯穿北京南北的中轴线却一直存在,它就像北京城的命脉,伴随并见证了北京城市格局的变迁。

中轴线的最初确立是在元朝建设都城时,将积水潭东北岸的一点设为中心,这里还曾有“中心之台”石碑,《析津志辑佚》中有记载:“中心台,在中心阁西十五步。其台方幅一亩,以墙缭绕。正南有石碑,刻曰:中心之台,寔都中东、南、西、北四方之中也。”中心台是元大都的规划中心点,确定了北京都城的中心位置,在中国古代的都城建设史上,是一个辉煌的里程碑。同时都城建设也以此为中心向南北延伸,形成了北京城的中轴线,只是宫城的实际中轴线却向东偏离了这一中轴线的最北端,正对着的是中心台向东15步的中心阁,由此为轴线的最北端,贯穿宫城至元大都城的最南端丽正门。这条中轴线继承了前代中轴线的建设理念,也为此后明清时期北京中轴线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基础。

明代永乐朝迁都北京,在元大都旧址上营建宫殿。而且以中心阁所在位置建鼓楼,其北建钟楼,形成了现在人们所见到的北京中轴线上的最北端——钟鼓楼。由于整个都城南移的原因,使明北京城南的丽正门(明正统年间改名为正阳门)南移,中轴线的南端也就向南延伸了。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朝廷拟在都城外修建廓城,虽因经费原因,只修建了南面一部分,但却使北京的中轴线又向南延伸到永定门,一条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保留至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22 04:58: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战乱、自然坍塌和城市发展中的道路改建,北京的城墙大多已不复存在,但北面的钟鼓楼一直坚守,确定着中轴线的最北端。然而,1957年永定门城楼被彻底拆除后,北京中轴线处于不完整状态,也成为北京旧城无法弥补的缺憾。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促成了永定门城楼的复建。作为北京实施“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规划”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中轴线景观整治最主要的工程,2004年3月永定门城楼复建工程开始。2005年9月复建工程全部竣工,消失了半个世纪的永定门城楼,重新屹立在北京中轴线的南端,一条北京中轴线又完整地呈现在北京城市版图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22 04:59: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条中轴线上,从北到南分布着鼓楼大街、地安门大街、千步廊、前门大街、永定门内大街,这些街名是北京人再熟悉不过的了。尤其是前门大街到永定门内大街,是明清两朝皇帝不论是去郊外,或到天坛祭祀,都会经过,故称之为御道,这已经被南中轴路改造中发现的200米石板路证实。前门大街也是极为热闹的繁华街市。自明朝扩建了外城以后,这里便成了北京城里的寸土寸金之地,人来货往,商贾云集,热热闹闹地延续了几百年。前人描写前门商业繁华的盛况时这样写到:“五色迷离眼欲盲,万方货物列纵横。举头天不分晴晦,路窄人皆接踵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22 05:04: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轴线是一曲用建筑演绎的华美乐章



明北京城完善了7.8公里长南北中轴线,永定门、正阳门……一直到钟鼓楼,建筑一座接着一座,不偏不倚,坐北朝南居于中轴线上,有路、有街、有合围空间、有楼、有桥、还有宫殿。随时代更替这些建筑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标志性的建筑一直都雄居于此。

在中轴路的最南端,是北京城的标志性建筑——永定门。它是在“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筑重城,包京城之南”时修建的七门之一。嘉靖四十一年(1562),永定等七门添筑瓮城。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重新修复了受战乱破坏的永定门城楼,不仅提升了城楼的规制,还增建了箭楼。至此,永定门成为前有箭楼,后有城楼,中间是瓮城的一组完整建筑。城楼为三层,顶起脊,廊面宽七间,通高26米;箭楼有箭窗二层,每层七孔,面宽12.8米;瓮城宽阔,成为外城七门中是最大、最重要的城门。但这组建筑已于1949年以后陆续拆除。现在屹立在中轴路最南端的永定门城楼是2004年9月复建的,它以1937年的永定门城楼实测图为基础,遵循“原汁原味”的修缮原则,根据20世纪初对永定门测绘的数据和图样,在原来的位置、按照原来的形制、原来的结构、使用原来的工艺、采用原级别的材料施工,使其保持了永定门城楼的原有风貌。巧合的是,2003年在先农坛古建博物馆门口的一棵古柏树下,发现了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始建永定门时的石匾原件,上面楷书的“永定门”三字苍劲有力。复建后,永定门洞上方所嵌“永定门”石匾就是依此仿刻的。永定门城楼的复建为全长7.8公里的中轴线画上了完美的一笔。
(图:先农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22 05:07: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正阳门,元大都时称之为丽正门。它既是明清皇帝出入内城与紫禁城的专用通道,也是最平民化的地方,因为在中轴线上,只有这里有俗名,老百姓管这里叫做“前门”,它是正阳门城楼、箭楼、瓮城、正阳桥、五牌楼的总称,所谓“四门三桥五牌楼”就是这组建筑的形象描述。明正统元年(1436)十月,“率军夫数万人修京师九门城楼”。工程从正统二年开工,至正统四年(1439)四月竣工。在“京师九门”中,正阳门与其他九门一样修建了城楼、箭楼、石桥、牌楼等,但其规制最高,占据着京城九门之首的地位,成为北京城的标志。如果把北京城比作八臂哪吒,前门就是“哪吒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22 05:08: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正阳门的重要地理位置,使得它也饱受磨难,曾多次毁于大火,又多次被修复。据史料记载,较大的几次火灾有,明万历三十八年(1601年)箭楼失火,从傍晚一直烧到次日辰时;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箭楼失火。最大的一次火灾,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之变时,义和团在前门大栅栏火烧了专卖洋药的老德记药房,这把火,不仅毁了大栅栏一条街,也秧及到了前门箭楼。同年,八国联军向北京发起了猛烈进攻,慈禧太后仓皇出逃,联军在天坛里架起了大炮,向前门楼子轰击,轰塌了箭楼和城楼,八国联军攻进了北京城。直到一年后,清ZF与侵略者签订了《辛丑条约》,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才得以回京。但被烧毁的前门实在有碍观瞻,不得已,当时的直隶总督府用银万两,请棚匠用杉篙、苇席,再绕以彩绸,在城楼和箭楼上搭起了彩子,以充门面。据《梦蕉亭杂记》载:“庚子京师拳匪之乱,正阳门城楼化为灰烬。辛丑两宫回銮有期,余奉命承修跸路工程,以规制崇闳,段向外洋办木料,一时不能兴工。不得已,命厂商先搭席棚。以五色绸绫,一切如门楼之式。以备驾到时,藉壮观瞻。”迫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在这段记录中,把正阳门被毁归于“京师拳匪之乱”是有背史实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22 05:11: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轴线上的门也是重要的建筑组成部分,除了因城市道路扩建需要而消失的中华门和地安门、北上门外,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坤宁门、天一门、顺贞门、神武门都属于宫城(紫禁城),是皇家的专属。
(图:地安门外大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22 05:14: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门始建于明代,当时称为“大明门”,上有门联“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说明进了这道门就是皇帝居住的地方了。大明门后是天街,也就是被老百姓称作“棋盘街”的ZF办公地。清朝入主北京后,这座门改称“大清门”,民国时又改为“中华门”,1957年修天安门广场时被拆除。

天安门是皇城的正门,也称为国门,明时称为承天门,即“承天之门”,清改称“天安门”,意为“天安之门”,表现为“奉天承运”“受命于天”“内和外安”。每当皇帝颁诏,都要从这里送出,所以才有了戏出里那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1949年以后,天安门成为全中国人民向往的地方,每当国家有重大庆典,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在这里与人民共同庆祝,阅兵式、各行各业的成果展示花车在天安门前行进,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威。

在都城的规制中历来就有“天子五门”之说,明代五门为大明门、承天门、端门、午门和太和门,清五门为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和乾清门。比较有意思的是午门的建筑,它正中开三门,两侧各有一门,从南面望过去是三个方形的门洞,而从北面看午门又是五个圆形的门洞,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明三暗五”和“方圆结合”手法的巧妙运用。午门城台上的城楼是九开间的大殿,与城台五个门洞形成了“九五之尊”的格局。如燕翅一般的两翼各有廊庑13间,有人说这象征着“十三太保”。常听戏剧里说的“推出午门斩首”并不是在午门外或午门外的广场斩首,而是到皇城外斩首。

因为午门的特殊建筑格局,让它获得了另一个称呼——“午门燕翅楼”,2015年10月向社会开放后,利用楼上空间办了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展。2019年,作为“故宫过大年”系列活动之一,这里举办了以“祈福迎祥、祭祖行孝、敦亲睦族、勤政亲贤、游艺行乐、欢天喜地”为主题的展览,既可以登上燕翅楼了解清代宫廷过年习俗,还可以沿宫城的城墙一直走到神武门,领略皇宫全貌。

神武门,明代这个门称作“玄武门”,与午门的燕翅楼形成了南朱雀、北玄武的中国传统建筑格局。清朝时为避讳“玄烨”而改为“神武门”。这座门也可以看作是后宫之门,一切后宫之事均走此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29 23:14 , Processed in 0.082713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