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niceGZH

[综合其他] 广州医疗信息专辑(全国三大医疗高地之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10 23:3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南唯一国家级“减重代谢外科全国示范单位”花落这家医院
南方都市报 2024-04-08 14:36
       经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国家卫健委医管所”)专家考核团队严格考核,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被授予“减重代谢外科全国示范单位”(全国11家,华南仅此一家),减重中心主任董志勇代表医院接牌。与此同时,该院减重中心护长陈笑梅,被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减重代谢外科规范化建设与质量提升项目组聘为护理评审专家(全国仅 6 位)
       “荣获国家级‘减重代谢外科全国示范中心’称号,这是国家卫健委医管所对医院的认可,更是对我们中心长期努力和专业精神的认可。”医院减重中心学科带头人王存川教授表示,从2000年开展第一台减重手术以来, 暨大附一院至今完成了近5000例减重手术。“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发挥其在临床研究、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培训方面的优势,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为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加科学、规范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国家卫健委医管所于 2023 年 2 月 18 日启动“减重代谢外科规范化建设与质量提升项目”,旨在构建一个促进中国减重代谢外科领域标准化发展和质量提升服务的体系,以减少或避免肥胖及糖尿病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和负面事件的风险,推动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在减重代谢外科治疗方面达到规范化、科学化和同质化的水准。考核形式是国家卫健委医管所专家组来到全国各地的减重代谢外科进行“减重代谢外科规范化建设与质量提升项目”现场考察审核,专家团队就医疗机构专科设置、手术量及手术类型、外科医师人员梯队、专科护理管理水平、专科诊疗硬件配备、数据库及患者随访、临床路径及标准流程、并发症发生和处理能力、临床科研及教学水平等方面进行实地考察和评分。
       经过严格的考核,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被评为最高级别的“减重代谢外科全国示范单位”,也是整个华南地区仅有的一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10 23:3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扫描几秒,即得眼球三维解剖立体图!“广东首台”落户越秀
南方都市报 2024-04-09 19:41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下称“OCT”)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眼科成像技术,现在被广泛运用于眼科临床,可以及时发现眼底病的蛛丝马迹。
       4月8日下午,中国首批、广东首台蔡司新一代临床型ZEISS CIRRUS HD-OCT 6000 落户广州普瑞眼科医院。据悉,新一代蔡司设备,与上一代OCT设备相比,扫描速度更快、层次更深、分辨率也更为清晰。
       “仅需几秒钟,就可以把眼底玻璃体界面、视盘、视网膜、黄斑等部位的生物学数据测量出来,大大提高了眼科医生在眼前节、视神经、视网膜以及青光眼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跟踪观察方面的诊断效率。”
       普瑞眼科副总院长刘泉介绍,这台新一代OCT设备,大大方便医生在屈光手术前筛选合适的患者,术中准确制导Trans PRK手术切削参数设计,术后密切监测角膜上皮愈合反应,控制术后视觉效果,并可监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拱高数据。
       “该设备能够弥补常规设备检查角膜、前房、房角的不足,图像清晰可见,是一个非接触式、高分辨率的断层生物纤维成像设备,未来在屈光、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疾病的诊断及诊疗方式的选择上可以发挥巨大优势。”眼底内科主任、功能检查科主任罗光伟说。
       据悉,与常规的CT检查相比,由于信号源的不同,OCT没有放射性射线,对眼睛无损伤。有着无创、精准、检查速度快等优点。通过该项检查,医生可以得到眼球的三维解剖立体图,所有眼部问题几乎一扫而尽,尤其是眼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14 22: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团队牵头完成国际研究 实现非小细胞肺癌辅助治疗新突破
2024-04-11 16:14来源:新华社(记者 徐弘毅)
       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团队近期牵头完成一项大型临床研究,首次证实术后辅助靶向药物阿来替尼可有效提高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相比传统辅助化疗,可为患者带来更好生存获益。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
       肺癌致死率高,传统治疗效果差,术后复发概率高,如何提高肺癌术后生存期是国际难题。其中,有一部分患者存在ALK基因融合,其特点为发病年纪较轻,恶性程度偏高,确诊时往往病灶偏大、存在淋巴结转移,且生存预后差。传统的术后辅助化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效果不理想。
       如何能减少复发,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研究者将目光投向ALK靶向药物阿来替尼。2018年8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吴一龙教授联合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113家医学中心,启动了一项针对接受完全切除术且经检测确认ALK融合阳性的IB-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试验,首次比较阿来替尼辅助治疗对比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该研究自2018年8月至2021年12月共纳入了257例患者,其中130例接受2年阿来替尼治疗,127例接受4周期化疗。结果显示,阿来替尼辅助治疗显著降低术后复发风险,相比化疗,阿来替尼减少了76%的复发转移或死亡风险,而且随时间推移,生存获益持续存在;同时,可有效的预防及减少脑转移的出现。研究结果还显示,阿来替尼不良反应轻且可控。
       吴一龙表示,该研究提出的治疗方案,有望使ALK阳性患者从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转化为预后优异的人群。目前,其他靶点的研究也在进行中,旨在为更多肺癌患者带来低毒高效的治疗模式,为患者带来切实的生存获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14 23: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20名香港中医师赴广州进修
2024-04-13 15:37 来源:大洋网
       粤港两地医疗卫生领域交流日益密切,推动两地中医药文化交流、探索高水平中医药人才培养及高水平中西医协作新模式又有新探索。4月12日下午,由广东省中医院、香港医院管理局联合启动的《大湾区进阶中医临床培训计划》培训班在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举行开班仪式。据悉,此次香港医院管理局结合香港中医专科发展需求,从具有8年或以上临床经验的中医师或曾以学员身份参与大湾区中医访问学者计划的中医师择优选派,每届20名,前来广东省中医院进行为期24个月的中西医协作发展方面的进修培训。目前,首批5名香港中医师已经在广东省中医院开展临床工作。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介绍,此前的“大湾区中医访问学者计划”中,广东省中医院已分阶段派出3批包括重症医学科、脑病科、针灸科、肿瘤科、骨伤科等在内的10人次医护人员赴港,在香港医院管理局属下的公立医院开展交流合作。此次来到医院的首批5名香港中医师已经取得了为期两年的内地短期行医的资质,并投入到医院针灸科、神经内科等专科的临床诊疗。省中医院将发挥在中医药疗效、现代医学技术、师资团队等方面的优势,全力为香港培养一批传承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技术专长、具有良好中西医协作临床诊治能力的骨干人才。
       5名香港中医师获内地短期行医资质 担任病区住院医师
       香港医院管理局行政总裁高拔升表示,香港医管局一直按照国家的中医药发展方向,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和广东省中医药局的大力支持下,以“大湾区中医访问学者计划”和今天启动的“大湾区进阶中医临床培训计划”两个合作项目为契机,通过打造中医人才高地、发展中医优势病种、构建香港特色的中西医协作模式等,着力推动香港中医药发展。本次培训首次让香港中医师在大湾区的中医医院以执业中医师身份加入临床团队,担任病区住院医师,在临床工作上获得处方权,直接参与诊疗工作,在科室主任指导下全程负责分管病人的临床诊治,有助于全面提升临床诊疗能力。
       来自东华三院-香港大学中医诊所暨教研中心(中西区)中医师黄惇祺是本次首批5位中医师之一。他目前在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进行培训学习。“目前正在学习中医特色疗法如腹针疗法等,这些在香港比较少用到;同时也在重点增强对现代医学的认识,学习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做好临床工作。此前主要在门诊工作,既没有机会管理住院患者,也很少接触急危重症患者。这次能到病房服务,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黄惇祺说。
       两地中医药交流日趋频密
       据了解,早在2003年,广东省医院便曾应邀派出两位中医师赴港协助抗击“非典”。2022年3月,广东省援港抗疫医疗队赴港支援;2022年9月,在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广东省中医院、香港医院管理局签署合作协议,开展香港中医访问学者计划,赴港人员在香港医院管理局属下的公立医院与当地医务人员共同探索专科病种的中西医协作服务新模式;2024年1月24日,广东省中医院与香港中医医院在香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聚焦中医临床、中医护理、科研创新、中医药研究、人才培养、开院筹备工作和运作机制等,推动大湾区中医药创新和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16 10:46:10 | 显示全部楼层
科教城是广医几院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3 22: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造大湾区医疗高地!广州中医药大学番禺医院建设进入新阶段
2024-04-22 13:26 来源:大洋网
       4月19日,广州中医药大学番禺医院合作共建座谈会在番禺区召开,这标志着广州中医药大学番禺医院建设进入新阶段。
       近年来,广州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分别与番禺区合作共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番禺中心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助产临床学院,有效提升了番禺区的医疗服务水平,满足了群众对高品质医疗服务的需求,推动番禺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双一流”医科大学缘何相中番禺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这些“双一流”大学名校缘何与番禺合作?“合作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广州中医药大学负责人在座谈会上如是说。
        番禺是广州两洋南拓、两江东进、两轴南延战略的重要连接点,是市委、市**重点打造的“智造创新城”。
        数据显示,番禺区人口持续10年增长,增速达到94.9%,排名全市第一。医疗资源丰富,全区共有医疗机构883家,其中三级医院9家,二级医院1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5家,区属三甲、二甲医院数量为全市各区之首。全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医护人员共1.11万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数量15.5%,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56.2%。各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床位7373张,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2.63张。2023年全区各类型医疗机构门急诊总诊疗量为1554.6万人次,同比增长28.1%。
       番禺是区位交通便捷的好地方。时速160公里的“湾区最快地铁”——广州18号线和22号线在番禺中心交汇,广州大学城位于番禺,集聚了12所高校20万师生,是名副其实的湾区“智核”。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均位于广州大学城,尽享地利之便。
       番禺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启动“卫健50计划”,对全区卫生健康系统医疗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共包含34个子项目(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19个),涉及24家医疗卫生单位(医院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家),项目总投资超50亿元。番禺区中医院和何贤纪念医院新综合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何贤纪念医院旧门诊楼一期改造、番禺区慢性疾病防治站整体升级改造顺利完成,番禺区健康管理中心一期改造工程顺利开工并提速推进。同步推进新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易地新建番禺区第五人民医院等项目。目前已推进项目建设40个,涉及13家医院、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打造更高品质健康番禺
       番禺“热辣滚烫”的人气、才(财)气、烟火气吸引三所医学院校与番禺三大医院合作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打造更高品质的健康番禺。当高校与医院携手,又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呢?
       今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番禺中心医院正式挂牌,这标志着番禺区中心进入“医教研管”高质量发展的新里程。“这是一次继往开来、互利共赢、前景广阔的合作。”广州医科大学负责人表示,广州医科大学将充分立足自身优势特色,将学校已有的重大平台和强大的人才队伍、雄厚的技术力量与附属番禺中心医院的有利资源充分结合,全力支持附属番禺中心医院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平台建设、项目申报、医疗服务等工作,促进医院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广州中医药大学与番禺区中医院的合作早在2020年就开始谋划。今年4月19日,当广州中医药大学**一行到番禺区中医院参观调研时,对番禺区中医院的发展给予充分肯定。这年,番禺区中医院搬进了新大楼,床位增加到1200张,通过了三甲中医医院的复审。
       座谈会上,番禺区和广州中医药大学就合作共建广州中医药大学番禺医院以及推动番禺区中医药事业发展进行深入交流。双方将在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推进医院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医院“五个融合”(管理融合、品牌融合、人才融合、技术融合、学科融合),培育临床重点专科带动发展,提高医院医疗水平及运行效率,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知名的现代化三级甲等中医院,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和健康服务。
       该负责人表示,要以“双一流”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来赋能番禺区中医院的建设发展,把番禺区中医院打造成高水平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同时,大学要发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希望和番禺区一起共同推动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为番禺区群众提供高质量中医药医疗和健康服务。
       番禺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番禺区将全力支持并竭尽所能推进广州中医药大学番禺医院项目建设,将区中医院加快打造成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示范引领标杆,提供多样化、高品质的中医医疗服务,同时希望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力支持番禺区中医药发展,助力健康番禺建设,辐射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整体提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28 15:58: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山六院期刊中心新址揭牌,院长吴小剑谈研究型医院建设
南方Plus 2024-04-27 13:31
       4月27日上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下称“中山六院”)期刊中心办公新址在广州国际生物岛正式揭牌,院长吴小剑透露,随着期刊中心落地,医院将在生物岛建设协同创新一体化研发平台,与此处集聚的医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交流合作,加快推进研究型医院建设。
       强化与生物岛科研机构和医药企业互动
       中山六院期刊中心共承办3本胃肠领域相关医学期刊,分别为《中华胃肠外科杂志》、Gastroenterology report和《中华炎性肠病杂志》。其中,两本“中华牌”期刊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医学界在相关学科领域影响最大的杂志
       在胃肠外科领域,国内许多知名专家的创新术式都是在《中华胃肠外科杂志》首发。而创刊于2017年的《中华炎性肠病杂志》,则是我国唯一一本炎症性肠病领域的中文学术期刊。
       与期刊中心新址毗邻的,既有广州国家实验室这样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也有阿斯利康等世界500强企业。此外,岛内还汇聚了生物岛实验室、金域医学等一批科研机构和企业。
       “此次迁址,一方面是为医院腾出更多医疗用地,另一方面是为了借助广州国际生物岛浓厚的科创氛围和开阔的国际视野,创新办刊模式。”吴小剑说,生物医药产业的集聚有助于医院推进成果转化,将期刊中心打造为学术与转化双平台,实现期刊由“书架”向“货架”的转变。
       他透露,目前《中华胃肠外科杂志》正在筹备首届胃肠外科产研创新大赛,面向全国征集该学科创新成果,推动转化落地,最终应用于临床,造福患者。
       建设协同创新一体化研发平台
       随着期刊中心落地,中山六院布局在广州国际生物岛的协同创新一体化研发平台和临床技能培训基地基本成形。
       吴小剑介绍,目前,中山六院人体微生态与老年慢性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型医生创新转化空间、广东省研究型医院学会顺利获批并落地运行,生物医学创新研究院等平台涵盖基因测序、影像学、生化学、微生物组等功能模块,今后将着力打造医药结合、医工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研究与转化结合的医学科研转化孵化基地
,在实践中探索建设研究型医院新路径。
       吴小剑于今年3月底接任中山六院院长。他说,中山六院作为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科研是医院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医院一直以来持续推进“临床—科研—教学”一体化发展。
       去年6月,中山六院牵头联合省内17家有丰富研究型医院建设经验的领军单位,成立广东省研究型医院学会,推动临床医学发展、医学科技创新、学科交叉融合。今年3月,医院入选广州市研究型医院联盟单位。
       “今后,医院将在实践中探索研究型医院建设的新路径,其中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加强‘研究型医生’的培养。”吴小剑说,去年8月“中国医师节”前夕,医院认定首批研究型医生15人;在生物岛临床技能培训基地,医院将开展腹腔镜等技能培训。他表示,医院将进一步加强培养力度,打造一支高层次复合型医生人才队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12 08:39 , Processed in 0.073473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