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2814|回复: 10

[历史文化] 关于广府古城的建造时间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11 01:49:46 来自手机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圣婴泣 于 2019-12-11 09:21 编辑

今天从网上看到,广府古城建造于春秋时期,当时为土城,后来在唐朝元朝皆有增加,到明朝时期开始包砖。也就是说他的夯土城墙里可能有春秋时期的城墙,那么真要是这样,那么广府古城将是中国唯一遗留下来的春秋时期古城,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古城,假如真是这样,那么邯郸将添第一,中国也将添第一。
发表于 2019-12-11 09:38:16 |
这个假如用的好。
发表于 2019-12-11 10:37:32 |
这个假如用的好。然鹅呢?我记得之前去申遗过吧?貌似就没后续了
发表于 2019-12-11 10:45:17 来自手机 |
拓宽过,不是所有都是老城墙,也有可能没有土墙迹象了,明朝筑砖墙时候才扩大到现在的9里13步
发表于 2019-12-11 10:54:25 |
你搞清楚,广府这个名字原先都不是他的名字,原址也不再这个位置, 又何谈春秋呢
发表于 2019-12-11 11:23:30 |
你搞清楚,广府这个名字原先都不是他的名字,原址也不再这个位置, 又何谈春秋呢


现有曲梁国 后有曲梁城,然后有曲梁县,后才曲梁县并入广年县, 曲梁县被跟咱们之前的雪碧**有一拼的王大拿(王莽)曾经改为直梁县, 后恢复曲梁县, 广年县后来移治曲梁县 才有了广府的说法,

曲梁愿意为
捕鱼的竹篓
《诗·小雅·鱼丽》“鱼丽于罶” 毛 传:“罶,曲梁也,寡妇之笱也。

曲梁国,在今鸡泽县西南, 河道为留垒河,


曲周
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封郦商为曲周侯,因滏阳河水绕城而得名、亦有曲梁之周意
曲周之名始有记载。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除国为乡。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置曲周县,治所为今古城营(邱县)


广府古城原为土城, 6里13步,   后扩城为9里13步,县城原无水, 县令引水护城才为水城,

别说春秋城土不好考究, 就那你的小学算数,也该知道,现在的城强里不可能包裹春秋的城墙, 莫非6里=9里。

今之广府,得名于广年县移治,成府于窦建德建夏, 隋朝避讳杨广,遂改为永年,
后为广平府治所 ,直到民国,

说广府城,是因广平府府城, 但他所处的县依然叫永年县,而不是广平县,只是因为广平府驻地才叫广平府城, 广平府管辖9县之地,
包括邯郸县(邯郸老三区和邯郸县)



发表于 2019-12-11 11:37:09 |
广府又称广平府,始筑于隋末,经元明增修而逐渐扩大 规模,是华北地区空间格局,城墙,护城河保存相当完整的一 座历史古城,是中国古代城池营造的典范,已被公布为国家级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其双水环城的古代城 池格局和府县双署,双学(文庙),双武(武庙,武衙门),双庙(城 隍庙)的府县合一的公共空间格局保留至今.

这些都是知识点,请牢记,不要穿越,不要幻想,实事求是才能得到人的尊重
发表于 2019-12-11 11:50:23 来自手机 |
宣传用的别当真,丛台里的夯土层据说鉴定过是战国的
发表于 2019-12-11 11:55:42 |
走丢的孩子 发表于 2019-12-11 11:50
宣传用的别当真,丛台里的夯土层据说鉴定过是战国的

丛台就是大北城的东北角
发表于 2019-12-11 12:05:25 |
  邯郸大北城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区的西半部和西南部。原为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大北城为郭城,其西南的三座品字形小城为宫城。史料记载,宫城在秦汉之际被毁,秦汉时期的遗址在大北城内。

    1970~1972年,对大北城进行了钻探,城墙呈不规则长方形,南北最长4880米,东西最宽3240米。四面城墙分别为:东4800米,西5604米、南3090米、北1820米,周长15314米,面积1382.9万平方米。城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而且高差较大。西北部分地上残迹犹存,东南部城墙和城内遗迹均埋在地下4~9米深处。

    1973年为了解西城墙地下夯土基址与王朗城的关系,对大北城西墙地下墙与地面墙交接处进行解剖,发现大北城地下基址年代较早,为战国基址,王朗城原是大北城西墙的一部分,其上部尤其是东南部是东汉或汉以后增筑修建的。墙址附近发现有东汉墓,说明该墙修筑不久已荒芜成平民墓地。

    城内有丰富的战国汉代遗迹和遗物。大北城的西北角有一座小城,从钻探情况看,小城平面略呈梯形,上宽290米,下宽约400米,南北长约700米,西与“插箭岭”相连。遗址内多为战国至汉代的残瓦,在“插箭岭”东坡发现与王城相同的战国时代的排水槽。从地理位置和遗物来看,“插箭岭”及其东侧小城,应属战国时代的建筑,可能是当时的离宫或官署区,汉代全部或部分沿用。

    大北城西北部的温明殿遗址,夯土台基东西25.5、南北30米,地面以上高2.1米,基础距地表约5米,与汉代文化层相连,附近出土汉代砖瓦等遗物,可能是文献记载的汉赵王如意所建的温明殿。温明殿西约270米处,发现一段南北长约900米的夯土墙,另一段东西长约1280米,与大北城东墙相交后向东延伸。经进一步钻探,东西南北均有城墙,总面积约640万平方米。城址年代大约在西汉晚期到东汉时期。

    大北城西北的“铸箭炉”、“皇姑庙”、“梳妆楼”、“插箭岭”等遗址,紧靠城垣,并相互连接。地下有夯土基址,地表有战国及汉代的遗物。研究者推测战国时期此处为城墙基址,汉代沿用并修建了一些建筑物,东汉时期开始废弃。大北城中部偏东,战国文化层较厚,汉代文化层较薄。在此发现了战国、汉代的烧陶作坊5处,铸铁作坊3处和铸铜、制骨、石器作坊址各1处。此外还有水井和汉代以后的墓葬。

    大北城遗址反映了邯郸自春秋战国至汉代持续繁荣,史料记载秦王政十六年(公元前231年)设邯郸郡,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置赵国,汉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复为邯郸郡,东汉仍为赵国。在大北城中部偏东南有东汉及东晋时代的墓葬,中部有唐至宋元时期的墓葬,说明从东汉开始大北城日渐衰落,由南向北缩小,西晋、南北朝更甚。曹操建都邺城之后,邯郸的政治、经济地位逐渐被其代替,直接导致了大北城的衰落。
发表于 2019-12-13 15:17:58 |
两醉清风 发表于 2019-12-11 11:55
丛台就是大北城的东北角

丛台是明清城墙的东北角
可不是大北城的东北角
大北城的东北角应该在曙光街与联纺路交叉口一带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16 21:30 , Processed in 0.079075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