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chemxl

[江城资讯] 2018年12月24日武汉新闻汇总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24 17:04: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山楚仁 发表于 2018-12-24 15:30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12月24日

当日总计划出港:260

那昨天不是达到了290? 这个要顶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4 17: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湖拍的好看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4 17:07: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湖晚上真是美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4 17:13: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湖上的灯如项链一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4 17: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领取福利领取福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4 17: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chemxl 发表于 2018-12-24 16:11
明年正式投入使用!天河机场新年推出智能交管新措施

发布时间:2018-12-23 21:01:30 来源:湖北日报

这方面确实要很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4 17: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湖这几张真漂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4 17:20: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河这个月邮货吞吐量增长还是很给力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4 17: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天都有好消息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4 17:25: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湖绿道确实漂亮 。大气 不浮夸,不浮躁。惬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4 18:03: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想晚上去东湖夜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4 18: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chemxl 发表于 2018-12-24 14:07
好消息!从签约到开工仅33天 长江生态公园在武汉临空港奠基

发布时间:2018-12-23 23:31:46  来源:湖北 ...

29平方公里的长江生态公园有13个武汉园博园、88个中山公园大,府河湿地沿线自然景观一直是武汉待开发的绿色宝地,希望建成后能和东湖绿道一样成为武汉的生态名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4 18: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aini89757 发表于 2018-12-24 20:29
今年,互联网形式非常严峻。
已知,斗鱼预备裁员接近一半,然后上市。
传神,刚刚召开了裁员大会,所有员 ...

本来就有巨大的泡沫,要人人都去干互联网,那其他行业怎么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4 19: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永鼎股份光电子研发基地落户未来科技城
发布时间:2018-12-24来源: 【字体: 大 中 小】
  12月20日,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与武汉未来科技城签约,拟动建永鼎光电子研发基地。
  该项目计划建设以光电子芯片、高速光模块、下一代光通信网络主要无源器件为核心的研发生产基地。
  过去几年,永鼎光电子已逐步构建了从基础器件、上游芯片再到下游系统集成的基本框架。
  随着5G的大规模部署,高速光网络的普及化,永鼎光电子的产品应用市场将十分广阔,对光谷光电子产业集群有着重要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4 19: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



长江日报
4小时前 · 长江日报官方账号
长江日报融媒体12月24日讯即将到来的寒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李四光学院地球科学菁英班大一、大二80余名学子,将分组前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空天信息研究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地球化学研究所等研究所,开启“走进中科院”科教育人主题实践活动。



据了解,自2012年地大招收首批地球科学菁英班学子以来,这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已成为地球科学菁英班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重视实践教学是地大的优良传统与教学特色,不仅博士生,本科生硕士生每年都有大量社会实践。地大已形成了涵盖野外实践教学、校内实验教学、本科生科研训练、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实践育人平台体系。建有周口店、北戴河、秭归三大实习基地,仅周口店野外教学基地就走出了30多位院士。此外,还在全国20多个省区建立了产学研基地70余个。

地大建有19个实验教学中心,306个本科教学实验室,以及“3S技术地学应用基地”“钻探新技术摇篮”“应用地球物理基地”等大学生科研训练平台,让学生深入到油田、矿山、野外地调区域以及企业生产、**机关和事业管理等实践一线,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本科到博士二年级,博士生常珊总共拿到了15万元奖学金。她说,自己当初之所以选择地质专业,是觉得地质专业常年在野外工作,可以游山玩水,而自己不太喜欢坐办公室。就这么误打误撞,她对地质学越来越感兴趣,本科阶段就去了北戴河、周口店等野外实习基地,硕博期间更是远涉重洋,先后在美国南加州大学、法国里尔大学短期学习,还参加过在土耳其安塔利亚举行的放射虫国际会议,做了口头学术报告,发表了多篇SCI论文。

40年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从一所办学规模小、学科专业相对单一的行业高校,发展成为地学类人才培养规模居全球高校首位,地球科学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大学,为我国自然资源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勇攀高峰结硕果

2012年5月19日8时16分,地大登山队4位队员董范、陈晨、德庆欧珠、次仁旦达,成功登上海拔8844.43米的珠穆朗玛峰-----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从珠峰登顶到2016年12月25日抵达南极点,地大登山队历时1756天,“丈量”了地球上12万公里的距离,登上世界七大洲的顶峰,还将足迹延伸至地球的南、北两极,成为世界上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独立组队并完成“7+2”登山科考活动的大学登山队。

在登山队中,一位倔强的武汉丫头陈晨却未能实现自己的“7+2”的梦想,在和队友登顶珠峰和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峰以及北极点后,身患骨癌的父亲不幸辞世,梦想戛然而止。

“勇往直前,不断地攀上人生新的高峰。”陈晨牢记总**的勉励,跨专业攻读地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一边读博一边等待时机完成余下的攀登。

有人说登山之于地大,如同人文之于北大,是融在血脉中的坚守,也是践行于历史中的传承,是地大勇攀高峰的精神。 改革开放40年来,地大人勇攀高峰,不仅仅在高山,也在学术的海洋,在科研的皇冠。

地大在矿产资源勘查、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等领域同样勇攀高峰。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地大参与发现了内蒙古超大型大营铀矿,一举摘掉了中国贫铀的帽子;在西藏发现了超大型铜矿。

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美丽中国”建设,实施“地学长江计划”,为解决长江流域地质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提供科学支撑。作为主要单位参与“嫦娥探月工程”“地球深部探测计划”等国家重大专项研究,在“上天、入地、下海、登极”领域服务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能力不断提高。

积极推进常温常压储氢技术,研制世界首台常温常压氢能汽车,并积极推动氢能汽车产业化。不断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技术转移综合服务市场、中国(武汉)海外科技人才离岸创业中心落户地大,成为国家首批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改革试点单位。

依托地大珠宝学科优势和程寒松教授团队先进技术优势,提出建设“武汉东湖国家级珠宝旅游文化产业基地(简称“中国宝谷”)”建议方案,被列入武汉市“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在《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最新全球大学排名中,地大排名持续前移,2018年位列全球前400强,大陆高校第18名;连续多年入选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跻身全球高校301~400位,大陆地区高校19~31位。地大地球科学学科在《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中位列全球26位,是湖北3个进入ESI全球前30名的学科之一。在第四轮学科评估公布的结果中,学校绝大多数学科排名位次提升,“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学科继续排名全国首位,12个学科跻身全国前30%。

勇攀高峰育俊才

40年来,地大涌现了一大批名师和大家,为祖国和社会培养了包括普光气田发现者马永生在内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奥运主场馆“鸟巢”总工程师李久林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平均每1000名地学类毕业生就产生1名院士,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40年来,地大南迁湖北、定址武汉,办学规模不断扩大。1978年,学校的建筑面积只有9万平方米,共招收887名学生,其中研究生67人,1978在原北京旧校址设立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恢复研究生招生工作。1981年,地大获批8个博士专业学位,开始招收博士生。20世纪80年代后期,地大逐步推进国际化办学,1998年6月,伊朗留学生穆汉默德·内朗德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成为地大第一位外籍博士毕业生。

现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仅教学综合楼一栋大楼就有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已超过140万平方米。地大教师也从40年前的几百人增长到到现在3000余名教职员工。目前,地大在校生26000余人,每年各类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近3000人,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数近400人。学校已拥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个专业学位授予权点。

追求卓越育人文化

24岁的朱煜翔来自云南宣威,明年硕士毕业后准备继续读博。朱煜翔选择的地质学专业岩石学与矿物学、矿床学方向,院士就有多位,还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这样的科研实力和学术氛围,在国内都难找。”朱煜翔说,他对找矿很感兴趣,因为这是国家的需求,现在的能源利用率不高,他想在开采与提炼矿产方面进一步挖潜。

朱煜翔说,在地大的几年,切身体会到了追求卓越育人文化。只要自己有准备,不成才都难。“父母都支持我的选择,觉得自己能干国家需要的事情是一种荣耀。”

2012年4月12日,地大和中国科学院共同携手,在北京签约成立“C2科教战略联盟”,就培养地球科学领域创新人才和拔尖人才,开出了具体“药方”。

2014年,学校启动了“学术卓越计划”,并将其作为学校综合改革的核心。这个计划的目的就是通过改革,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将全校师生的兴奋点、着力点引导到追求学术卓越上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卓越的人才、创造卓越的研究成果、提供卓越的社会服务、传承追求卓越的文化。

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2012年,由地大发起,美国斯坦福大学、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法国巴黎第六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等12所国际知名大学加盟的地球科学国际大学联盟成立,为地大深入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搭建了非常好的平台。

“这里很好,感觉时间过得很快。”来自保加利亚的中文教师黄娜已经在地大丝绸之路学院学习了两个月中文。一脸微笑的黄娜,走在地大校园,神清气爽。此前她顺利通过了汉语四级考试,她希望进修完成后在短时间内能通过汉语六级考试。2016年10月,地大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首批来华留学质量认证。目前,地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签署50余项合作协议,建立16个国际生源基地,学校成为地质矿产环境资源领域“中国**奖学金”国际学生的重要培养基地。目前国际学生人数超过1200人,国别达9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到85%。

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

2017年,地大成为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并提前实现了“建成地球科学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大学”的阶段性办学目标,迈入研究型大学建设新阶段,集中精力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

“办学条件改善,学术卓越、深入推进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教学与科研实践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三融合”一流本科教育体系建设。”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教授看来,这些都是地大改革开放40年来看得见的成就。

行业特色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大在不断提升传统优势学科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同时,整体提升办学水平,闯出了一条中国行业特色高校创新发展、争创一流之路,为国内外高教界提供了具有示范推广价值的“地大模式”。(记者杨佳峰 通讯员胡守庚 陈华文 徐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29 16:08 , Processed in 0.084383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