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3458|回复: 4

[经济论道] 【界面新闻】从汉正街更新到K11、恒隆广场落地,武汉准备摆脱“大县城”的外...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26 10:37:48 |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2336110.html

标题起得有点标题党,但内容还不错,分析得挺客观

自2017年11月,购物中心K11 Select落地武汉光谷后,陈鉴宇就多了个下班后的新去处。他的办公室位于保利国际中心,与光谷关山大道上的新商场仅一街之隔。

“早晨在附近的东湖边散散步,下班后去商场看个电影、逛一逛。”这就是光谷人最平常的一天。

光谷是武汉的高新区,集中了众多光纤、激电、集成电路等企业,也汇聚了无数的“新武汉人”。2013年从深圳搬来武汉工作后,供职于一家美国半导体制造企业的陈鉴宇说,这座新商场已经成为自己当下的最爱。也许是与周边社区的氛围契合,K11 Select与香港、上海更为艺术化、高端化的K11项目都很不同,它少了点奢华的距离感,反倒多了一点Geek气质。

武汉K11 Select定位时髦和轻奢,除了收录Chloe等奢侈品大牌的买手店ATTOS外,这里还原创性地辟出了Coffee Museum、Zona Fresca、Herb Museum三大主题区,以打造5.4万方的“博物馆零售”体验。同时,它还孵化着许多做手工的门店,因此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而在艺术装置的选择上,《问候》、《看雨》等主题作品都在强调科技互动的体验性,还是全国率先实现全馆LED屏覆盖的购物艺术中心。

K11 Select对于武汉的意义更像是对这座华中城市消费现状的印证。从2010年,K11掌门人郑志刚将上海淮海中路的新世界大厦改为K11 Art Mall起,K11一直是将艺术、商业和人文结合在一起的高端型购物中心。

但作为其旗下强调孵化概念的品牌项目,K11 Select第一站就选择了武汉,则正好反映出了当下本地零售业的特点——追求年轻化。

“武汉还没有一个真正够水平的商场
事实上,武汉的消费市场在过去的近30年间,都更偏向于定位大众或亲民。

入行多年,地产从业者王士安最近爱问人一个问题:“你说IFS长沙都去了,为什么都不来武汉?”IFS是香港九龙仓地产开发的高端综合商业体,在成都已经有4年的运营经验,和大慈寺远洋太古里一起被视作提升当地消费氛围的关键。开业后,成都获封“中国奢侈品第三城”,今年早些时候,IFS也在长沙拉开了帷幕。

新一线城市的战争就是这样无声、激烈,而王士安担忧的是,武汉至今没有一个标杆性的新高端购物中心可以去参与竞争。2014年,恒隆集团主席陈启宗在博鳌论坛上表示:“武汉还没有一个真正够水平的商场。”即使在此前数年,Louis Vuitton、Gucci等一线奢侈品大牌就已经进入武汉,而武汉的百货和购物中心数量众多。

从永旺到凯德,从武汉天地到楚河汉街,从新世界集团到万达集团,商业地产在武汉的布局其实很早、发展迅速。光是2014年和2015年间,武汉购物中心新增供应量已经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购物中心数量也达到45个,其商圈版图已从武胜路、江汉路、中南路等扩张至沌口、东西湖、古田等区域。

若按照人均占有商业面积的标准,武汉已经堪比东京和纽约。

然而,这些项目多为中档型商场或传统百货,引进的品牌也高度撞脸,这导致其受到近年新兴商业趋势的冲击愈加猛烈。受到电商和购物中心崛起的影响,2015年的武汉百货业开始大面积进入转型期,万达百货汉口菱角湖店、SOGO百货等商场面临人流稀少、生意冷清的困境,直至闭店调整。新兴的购物中心却又存在严重同质化的问题。

若以快时尚的店铺数量来反映零售状况,第一太平戴维斯2018年的最新数据显示,武汉总计46家店铺,和排名第一、有199家门店的上海颇有差距,它甚至也被重庆、西安甩在后面,在全国排名第9。

显然,在这场成都、长沙、郑州等中西部省会的比拼中,武汉有些落了后。
武汉本有领跑中西部的资本。

贸易、工业发达、国企集中的武汉于建国后曾在GDP和经济总量上一直领先于另外几个中西部主要省会城市,但1989年后,各地经济结构调整,成都开始反超武汉。近10年来,长沙和成都又依靠娱乐等优势产业成功地打出了城市名片,武汉却一直未能找准定位。

这一问题正干扰着武汉购物中心的运营策略。王士安就注意到,在一次当地购物中心举办的活动上,几个女孩子背着大大的包来参加活动,却始终表现得比较拘束。

“最后也没有Party的感觉。没有成都人的放松,也没有长沙人的爱玩,这个城市得找到自己的那个点。”

鸭脖、樱花、热干面,去评价一座城市,生活方式有时比经济数据更容易打动旁观者。陈鉴宇研究历史,总结下来,觉得武汉是有些可惜的:1858年开放为通商口岸,受到洋务运动的影响,武汉现代化和学习贸易的起点其实很高。加上湖北又重视教育,武汉成为了全国大学生最多的城市,专科质量也好,甚至超过北上广深。

这座兼具书卷气和贸易传统的城市,本特色鲜明、人才济济,因而曾有“东方芝加哥”的称号,一度能和上海媲美——同为通商口岸、同有租界;同样的贸易传统悠久、生意底子深厚;同样的风景怡人、江河穿城而过。

“没想到最后却成了一个破产版的上海。”陈鉴宇对此有些感慨,“长久以来,这座城市并没有像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一样形成自己的商会和诚信文化,一旦当国家政策对它的扶植不够,就不太行了。”

最接近生活的地方,就是武汉
武汉拼命追赶过。

2011年起,它开始在改善基建上发力。时任武汉市委书记的阮成发得了个外号,叫做“满城挖”,还登上了《纽约时报》。《新周刊》因此将它评价为”最着急的城市”,写道:“那一年,武汉晴天尘土飞扬、雨天可供看海。”

路杨正好那时到武汉上大学,下了火车,这位来自江苏的大一新生还以为自己到了个“大县城”。报道那天,他绕了一个多小时的路到了武汉大学门口,看见挖土机正在挖地面,没想一挖就是三年。

地铁到大三后期才修好,空调也是大三才装上的。路杨说:“武汉那么热,我这条命是空调给的。”

在路杨的记忆里,这座城市有很多大型商场,可商场旁边常常就是火锅、烧烤摊。软件工程学院男生寝室楼对面,是2003年开业的群光广场,当时号称“华中第一超级百货”,它和附近被称作“北有中关村,南有广埠屯”的广埠屯电脑城、乐天城等形成了一个热闹的商圈,那里是年轻人们四年中最常去的地方。但最好吃的还属学院背后的炭锅鸡,旁边还有一家家常菜,学生们叫它“国软第三家”,因为正对学校后门的第3号门面。

路杨很喜欢那种烟火气,他说“最接近生活的地方,就是武汉。”数年之后,毕业生们印象最深的还是那点舌头上的味道。以至于到日本四年,路杨还是会偶尔想起那里。

2014年毕业后,他去日本念软件工程硕士和博士。说来也巧,东工大的樱花在日本也极富盛名,这一点和武大一样。只是武大种植的是垂枝樱花和高盆樱花,色彩绚烂,而东工大的是吉野樱花,含苞待放的时候是桃红色,盛开后却会变成清一色的白。

东京就是如此繁华又精致的,但武汉大而市井。年轻人们爱吃摊儿、爱聚会,商场和夜市接踵而立,这种特性也极大地影响着群光广场、新世界百货等当地百货的运营思维。例如群光广场虽然定位中高端,但考虑到周边高校云集,它基本以经营世界名牌潮品为主,快时尚品牌不多,但餐饮比例极大。

路杨所在的大学四年,可以说正是武汉百货业开始走下坡路的几年。到了2015年,群光广场已不算是当地最优的去处,大多数百货出现了初老症状。当光谷万达广场等新百货出现,地铁开通,年轻人们的消遣路线得到了大大的延伸,过多选择则加剧了竞争。

2015年至2017年之间,群光广场等一系列百货一直在换血。通过增加餐饮比例、引入Whoo、Michael Kors、Armani美妆、Love Moschino等多个潮流或武汉首店品牌,它们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努力追上国际化和高端化。但对于许多品牌来说,层出不穷的新项目和频繁的业态调整则增加了它们门店选址的不确定性。

2016年,Balmain撤离了曾经的汉街万达广场,而Loewe则在退出武汉国际广场后,直接选择了离开这座城市.....

数个奢侈品调整它们在武汉原有的门店位置,有的新选址却迟迟没有敲定。除了品牌自己的策略,新兴一代消费者对潮流愈加敏感、消费力也更强,不愿落后一线城市太多,这是武汉整体零售业当下要顺应的主要趋势,但学生多、国企多、科技人才多,武汉的收入水平不算高、且均贫富,这导致了高端日化和时尚品牌在武汉的基底本就不稳。

 楼主| 发表于 2018-7-26 10:38:19 |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发表于 2018-7-26 11:06:02 |
“早晨在附近的东湖边散散步,下班后去商场看个电影、逛一逛。”这就是光谷人最平常的一天。"不好意思原谅我,读到这句话我真的笑出声了。
发表于 2018-7-26 11:13:28 |
扯蛋的文章,看到大县城三个字就烦
发表于 2018-7-26 11:16:49 |
我只要看到这三个字或者类似两个字的表述,一律先封一个月!后面看心情决定解不解!

旁轻贱,犹可驳,人自贱,不可活!有些人大概不知道过去这几年因为这个原因被干掉多少号了吧?!

我的字典里没有此类“调侃”一说,发帖者自重!立此存照!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14 09:02 , Processed in 0.071110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