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555|回复: 0

必须也只能支持长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1 22:26:00 | |阅读模式
一篇好文的节选
大概在5年前,我曾率先提出了一个观点:二流直辖市,未来会在竞争中输给经济人口大省的“强省会城市”。



现在看起来,这个预言正在应验。



我喜欢用一个简单粗暴的指标,来观察城市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这就是“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我把它简称为“资金总量”。



它跟我率先提出的“小学生指标”一样,都是“学院派”之外的“野路子”。但这两个指标超级好用,用来解释一个城市的发展趋势和房价,非常有效。



我是2013年末率先撰文,认为深圳已经超过广州的,原因就是深圳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在那一年的年末,历史性的超过了广州(2000年时只有广州的一半)。但社会广泛认同这个观点,是在2017年末,原因是GDP蒙蔽了大家。所以,很多人错过了2015年深圳房价的暴涨。



事实上,2015年至今的这一波楼市上涨,一方面是政策刺激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深圳“价值重估”带动的。在“去库存”政策正式公布之前,深圳房价一枝独秀,已经接近翻倍。而且在2015年末之前的“熊市”里,只有深圳一个城市的房价在涨。



今天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强省会城市的价值发现才刚刚开始,它们中的代表是成都、武汉、郑州,当然还有杭州、南京、长沙、西安、合肥。相比之前,前三个城市更典型(它们都获得了“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省内没有竞争对手,能调动的资源非常雄厚)。



什么是“二流直辖市”?北京和上海之外的直辖市,都是二流直辖市。这样说有点残酷,但事实上就是这么回事。



中央出台利好,首先想到的就是北京和上海,然后是深圳。现在,又多了雄安新区和海南。能给天津、重庆的,就不太多了。至于其他城市,就更少(只能靠自己,或者省里)。



无论是天津还是重庆,跟一个经济、人口大省相比,腹地还是要小很多,能调动的资源也少很多。所以,当“二流直辖市”跟成都、武汉、郑州这类城市竞争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跟一个省竞争。



中国的城市发展,很大程度上靠顶层设计和政策红利。而中央的政策红利首先给谁?当然是“首位度”高的城市。北、上、深占便宜,就是因为首位度高。地方政府看懂了这一点,肯定会全力做大省会城市。



做大省会城市,对于省级政府的官员来说,是一件公私兼济的事情,因为自己的家就在省会城市。所以,每个强省会城市的背后,都站着省委、省政府,而不仅仅是市委、市政府。


当“大成都”、“大郑州”、“大武汉”、“大西安”等纷纷亮相的时候,不仅青岛、宁波、大连、无锡、佛山、温州等传统的明星计划单列市、地级市光芒暗淡,天津、重庆等直辖市也会感到巨大的压力。



事实上,杭州(3.8万亿)、成都(3.6万亿)、南京(3.2万亿)汇聚的“资金总量”,已经把天津(3.0万亿)远远抛开。如果重庆剔除比较偏远的代管市的数据,也已经被杭州、成都超过。



至于武汉(2.5万亿)、郑州(2.1万亿)、西安(2.1万亿)等强省会城市汇聚的“资金总量”,也在快速增长。因为在这些地方,“省”正在被打包装入“市”。



尽快提高省会城市的“首位度”,就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也容易获得中央的政策红包。这就是各地纷纷“做大省会城市”的基本逻辑,也是人口、经济大省的强省会,将战胜二流直辖市的基本逻辑。



因为反面教材就摆在那里,这就是山东。虽然GDP位居第三,但由于力量过于分散,济南成为中国最弱的省会城市,甚至弱于石家庄这个“河北南部”的省会。当国家想给山东发个红包的时候,往往找不到目标:是给青岛还是济南?好像都有点弱。而且山东还有一个麻烦:如果青岛单飞了,怎么办?



而在四川、湖北、河南等省,就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四川就是成都,湖北就是武汉,河南就是郑州。一省一城,省城合一。



或许有人会抱怨:一个省只做大一个城市,这好吗?



告诉你,这不是中国特色,而是世界惯例。在英国、韩国、日本、墨西哥、法国这些中等国家,已经进入了“一国一城”的时代,你根本记不起这些国家的“第二大城市”是哪里。首都通吃一切,人口不断涌向首都大区。中国一个省扶持一个城市,比其他国家公平多了!



人口、经济大省的强省会,最终将拥有挑战一线城市的力量。而它们变得日益强大,也是国家战略的需要。14亿人口的超级大国,需要至少15个全国性的中心城市。



抓住这批正在崛起的中心城市,你就能分享到中国新一轮的财富增长!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29 07:25 , Processed in 0.065714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