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一座近三百年来为中国经济发展贡献颇丰的城市,它一度扛起了中国社会创新变革的大旗,一度成为中国经济产业发展的中流砥柱。今天,它是第二座正式获批的国家中心城市、是第三座由国务院批复建立的创新之区,是京津冀世界城市群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极。所以,面对中国问题,天津理应贡献天津智慧,给出天津思路,明确天津方向,以天津产业结构变革促进中国产业调整,以天津制造业转型升级助力中国制造业腾飞。
近日来,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遭到美国政府全线封杀。消息一出,股市应声跌落,国内科技企业一片哀嚎。灾难背后,不乏少数有识之士敲响振聋发聩的警钟——长期向好的互联网信息市场,仍然难掩“缺芯”的尴尬。大国博弈背后,折射出中国制造业缺乏核心竞争优势的困局。与此同时,作为老牌工业城市的天津,2018年一季度 GDP实际增速仅有1.9%,去产能去库存和环保的双重压力下,折射出一座过去严重依赖高污高耗工业城市的艰难转型路。
从开埠通商到北洋之变,天津方向一直引领中国发展,天津之路虽有坎坷但一片光明。然而自九十年代以来,在中国经济飞速跃升的快车上,天津逐渐迷失了方向,虽经几度调整,仍然深陷迷途,裹足不前。它渴望重回北方经济中心,做强金融产业;也曾觊觎互联网爆发时代巨大的红利。然而回首一瞧,竟连自己的工业结构都已落后于时代潮流。一如我们伟大的祖国,曾长期沉迷于互联网和资本市场制造的繁荣幻象,直至大梦初醒才意识到:工业不够强,科技不够硬,便只能长期受制于人。作为在国际上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超级大国,高端制造业才是立国之本。
4月13日,海南获批自由贸易区,并将优先发展建设自由贸易港;4月21日,《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发布,京津冀一体化战略迎来标志性事件。前者,宣告天津开辟自贸港发展博彩服务业的呼声绝响;后者,则要求天津必须明确自己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服务于一体化全局。随着这届中央政府的整体谋划和强有力推动,中国区域发展布局和城市职能分工日渐清晰。丧失方向的天津在这一大环境下,得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搭乘“中国制造2025”的班车,坚持实体经济本位观。
天津地处渤海湾腹地,拥有中国特大城市里最为辽阔的平原纵深,拥有双城双港和陆路交通枢纽的便利条件,拥有一百余年的工业制造业基础,亦在数年前占据着中国城市工业份额第一的位置。依托本土丰富的高教资源,借助一体化战略中北京(雄安)的科研资源,天津完全可以下好高端制造业这盘棋。而这,正是新的历史形势下赋予天津的定位,亦是一个前途光明的未来。因为,工业制造业并不等于低端,带有高科技附加值的制造业反而更易吸纳资本、人才等一个城市赖以生存的新鲜血液。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制造业做大做强是中国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必由之路。**主席指出,“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在一些工业基础薄弱的新兴城市大力发展互联网等服务业,且鼓乐齐鸣、凯歌高昂之时,作为有着深厚工业底蕴沉淀的老牌城市,天津更应该不为迷惑、认清方向,肩负起“中国制造2025”的重任,努力适应新常态、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水平,为中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贡献天津力量。
中国问题的天津思路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