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注册论坛的时间不长,一直潜水学习中。出于对家乡的热爱,首次发一长帖。
自从年初官方发布挤水通告,以及随后对18年增速目标的调低,坛子里很多朋友都对天津过去的发展和未来表示了极大的失望和悲观。爱之深责之切,人之常情。但个人认为,对天津前些年的发展成绩不可一味抹杀,对天津的未来也不急于盲目悲观。
首先,大家都清楚前些年天津经济的高速发展,多年增长速度在全国名列前茅,甚至有些年高居增速榜首,即便确有水分,即便是靠固投大项目拉动,即便结构不合理,但经济高速增长应是毋庸置疑的,从我个人而言,收入待遇也得到了显著提高。那些年我还不知此论坛,也不知当时大家是如何讨论评价的。也是从那时开始,网络舆论上才有了所谓的“津黑”。在以前改革开放的前期,也就是天津失落的那十年,根本没有人谈论天津的经济,因为暮气沉沉,黑都没有人黑。所以,不能因为现在面临的窘境,而全盘抹杀天津前期发展的努力。当然,如果高速发展时期天津的主政人不是那谁和那谁,那么天津的情况会更好,也不会出现如今这种尴尬的局面。
其次,诚然天津目前的问题很多,比如说让人恼火的地铁建设速度,人才人口流失的危机,产业结构转型加上环保关停带来的的剧痛,等等等等,这些都不应该被掩盖,大家就应该多讨论多分析,让问题彻底摆在桌面上,这样才有助于解决问题。但是即便有这些问题困难,我仍然觉得不至于对天津的未来盲目悲观,毕竟天津市的经济体量和产业基础还是大块头的,地理位置是优越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以及人口数量还是位于全国前列的。经济在未来转型几年可能会陷于低增长,但是绝不会停滞甚或像沈阳那样出现衰退的局面。
最后,我想说天津不要对标京沪,不要动辄就和北京上海去比较。这不是为自己找面子,故意去跟不好的比。
在没有行政力量的干预下,经济中心城市的形成是和地理位置息息相关的。上海扼守着长江的出海口,广州有珠江的出海口,而天津有着海河水系的出海口。民国时期是天津最为鼎盛的时期,但也只是中国第二大城市,而第一永远是上海。原因很简单,长江水系是中国最大最重要的黄金水道,其承载的经济运量要大大超过海河水系。所以我一直认为上海是天然的中国经济中心。
至于北京,我认同坛子里一位朋友的观点。它是首都,有权利调配全国的资源,它不是北方的一座城市,而是游离于北方经济之外的一座孤岛,不能用简单的经济理论去分析。
所以个人觉得,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要向兄弟城市学习的话,胆子大就对标广州,平实一点就先向杭州、成都这样级别的城市学习比较一下发展经验,共同进步。上海是天津永远无法完全比肩的,国家不迁都,赶上北京也只是美好的奢望。
个人学识浅陋,皮毛之见写了这么多字,还望各位朋友不要见笑。
PS:顺便说一句,大家都说天津收入低,可每次我看什么各类消费统计数据,比如说餐饮消费,出国旅游,淘宝购物统计之类的数据,天津也都排在相对靠前的位置啊。如果收入排名很低,这些消费类排名又相对靠前,这不是矛盾吗?迷惑中。我周围的朋友月薪都在万元左右,最低的也在六千多,跟京沪可能无法比,但是放眼全国,我觉得收入水平还不能算低吧。上次坐公交车,车厢里贴着公交公司招司机的启事,写明月薪也是6000,我觉得这薪金水平还可以吧。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