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24556|回复: 68

[经济论道] 新华网聚焦武汉发展 今起推出《聚焦“复兴大武汉”》系列报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6 10: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ttyy1122 于 2018-1-7 09:08 编辑

《聚焦“复兴大武汉”》系列之一:方位——长江新城起宏图

新华网 01-0520:21




图为航拍武汉夜景。新华网欧阳小洁摄


       新华网武汉1月5日电(连迅)因为一座新城宏大构思的横空出世,大武汉复兴的乐章开始激越澎湃,旋律明快。在“树立全球未来城市标杆”定位的引领下,武汉翻开由“三镇时代”向“长江时代”跨越的篇章。

      “长江新城”绘制宏图



图为地方媒体刊发的为长江新城起步区范围示意图


       复兴大武汉的梦想,一直萦绕至今。

       曾经“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的历史盛景,曾经“驾乎津门,直逼沪上”的城市荣耀,以及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对武汉成为“东方芝加哥”的畅想,都深深融入到这个城市的血液里。

       近年来,武汉抢抓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等重大国家战略机遇,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在全国副省级城市排名中迈入第一方阵。

       尽管如此,武汉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并无明显领先优势,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复兴之路任重而道远。站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期,武汉亟需为未来数十年的发展线路描画新的蓝图,标定新的方位。

       历史进入新时代。2017年1月22日,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刚刚履新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的陈一新在大会报告中庄严提出,启动规划建设“长江新城”,以超前理念、世界眼光,打造代表城市发展最高成就的展示区、全球未来城市的样板。全面开启复兴大武汉新征程,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

       于是,“长江新城”构想横空出世,如巨石击水,激荡江城。

       一时间,“长江新城”成为网络刷屏热词,关于新城选址和规划建设,也引发全市上下热烈的讨论和激情的畅想。



图为航拍武汉两江交汇。新华社记者熊琦摄


       全球定位突出亮点

       国内以长江来命名新城,武汉首开先河。

       那么,规划建设“长江新城”意义何在?它与大武汉复兴梦想有何内在逻辑?

       履新武汉后,陈一新曾请武汉的官员说一说他们心中武汉最大的亮点是什么。官员们表示,武汉找一个最亮点比较难,但找五六个亮点还是有的。这就是武汉面临的尴尬局面:城市很大,但缺少合力打造的精品,只有高原,没有高峰。

       陈一新认为,“两江交汇、三镇鼎立”,是武汉特有的城市格局。但是,武汉还缺少具有国际影响的城市新区,缺乏代表城市形象的规模化亮点区块,就像天津的滨海新区,上海的浦东新区,广州的珠江新城。为此,武汉已到了规划建设的重要时间节点,需要在三镇之外,建设最亮丽的“第四镇”。

       江汉大学武汉研究院教授甘德安同样认为,近些年武汉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城市建设缺乏起鲜明引领性作用的亮点板块。武汉急需沿长江主轴寻求一个能够承载武汉梦想,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生态资源丰富、环境承载能力强的发展空间。这也是世界城市发展轨迹的自然结果,是现代大城的必然追求。

       根据中央要求,在长江流域,武汉要成为长江经济带的脊梁,发展核心引领作用;在中部地区,武汉要成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在全国,武汉要成为国家中心城市。而武汉的自我定位是:在全球,要成为世界城市发展中的亮点城市。

       在陈一新看来,谋划城市建设要有“一种雄心和决心”。现在干事,要为后面30年打基础。长江新城是复兴大武汉的龙头工程,规划建设长江新城,是百年大计、武汉大业,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长江新城”的规划瞄准的是30年乃至更长的远期目标,太仓促的建成只能是粗制滥造,必须坚持规划一次到位、建设分步实施。“我在任期内只开好头,做好规划、定好标准、划好红线,但功成不必在我。”

       陈一新对长江新城的未来充满信心:“我们既具有后发优势,又有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秉赋,完全可以打造成世界一流宜居城市。”

      “今后,人们在中国看城市,就到武汉来!”



图为朝气蓬勃的武汉。新华网欧阳小洁摄


      “四镇格局”谋篇未来

       在武汉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长江新城建设迈入新阶段。

       2017年7月17日,瞩目已久的长江新城选址终于落子确定。武汉市宣布,长江新城项目落子谌家矶,范围涵盖武湖、谌家矶地区。具体将分三期推进,起步区位于谌家矶——武湖区块,具体方位是东至武湖泵站河,南至长江北岸,西至滠水河、府河,西南至张公堤路,北至江北铁路,约30到5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100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500平方公里。届时将形成“四镇”新格局,再造一个新武汉。

       2017年9月30日上午,武汉长江新城工作委员会、长江新城管理委员会宣布成立。党工委与管委会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长江新城对标雄安新区模式,以深化改革破题开路,以创新驱动引领发展,着力在发展理念、工作思路、方式方法上进行全新的探索和创新,意在激发新城的发展活力。

       在产业发展上,陈一新表示,长江新城谋求的是引领未来发展,敢代表武汉在世界上“叫板”;承载的是“高效产业、高端经济”,不是最好的东西绝不引进来。

       武汉市特别提出,长江新城绝不是传统工业和房地产主导的集聚区,而是瞄准前沿,超前布局,以发展新经济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引擎,构建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高效高新产业集聚区和新民营经济集聚区。

       “建设长江新区,集聚国家战略、传承长江文明、承载武汉使命。长江新城为武汉未来30-50年发展预留了空间,必将为复兴大武汉的宏图伟业插上腾飞的翅膀。”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说。(完)

      (总策划:田建军策划:肖进安、胡诚文字统筹:胡诚)

      (下篇:聚焦“复兴大武汉”系列之二:动能——现代产业壮“引擎”)

评分

8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6 10: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tyy1122 于 2018-1-6 10:18 编辑

《聚焦“复兴大武汉”》系列之二:动能——现代产业壮“引擎”

2018-01-06 08:32:36 来源: 新华网




中国光谷成为湖北武汉高新产业主要汇集地。新华网发 闵任之 摄


  新华网武汉1月6日电(曾伟龙 陈剑)开启复兴梦想,实施赶超战略,夯实发展动能,壮大经济引擎。过去的一年,武汉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高效高新现代产业,抢抓“互联网+”风口,借助全新升级的强大引擎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实现换挡超车。

  作为一个曾长期以钢铁、石化等传统产业为主的重工业城市,截止到“十一五”末期,钢铁、石化、机械制造等传统制造业,仍是武汉的主导产业。2011年,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生物医药3大新兴产业,投资比重仅占37.7%。如今,这3大产业投资比重已超过60%。而从2017年1—10月武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来看,信息技术制造行业增长21.9%,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增长16.1%,生物医药行业增长10.7%。武汉产业提档升级迈入新阶段。

  从追求“高速度”迈向“高质量”,2017年,武汉交出了一份不俗的答卷。

  智能制造优化“新动能”

  光纤光缆、高端数控装备、工业机器人,电子元器件、光通信、集成电路、地球空间信息、航空航天装备……一大批“高大上”的武汉信息化智能制造产业叫响全世界。

  2017年初,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17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中,武汉市“光电子器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和“6代LTPS TFT面板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两个项目入选,这也是2017年湖北省唯一入选的两个项目。加上此前已入选的“光纤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长飞光纤)、“智慧空调数字化工厂建设试点示范”(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航海工程机电设备数字化车间试点示范”(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三个项目,武汉已有5个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占全省的70%以上,在副省级城市中排第4位,高于天津和重庆两个直辖市,以及沈阳、杭州、广州、南京和成都等兄弟城市。

  2017年12月20日,工信部网站公布首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推荐目录,在23家入选企业中,中部有3家上榜,其中湖北独占2席,武汉的华中数控即其中之一。湖北省经信委相关人士介绍,入选工信部推荐目录是一种国家级荣誉,标志着企业在系统解决方案供应能力、智能化方面已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武汉,“中国光谷”

  长飞公司的拉丝车间,这个号称全世界最大的单体拉丝车间,每年产出拉丝3500万公里以上,相当于绕地球近900圈。这里有目前全世界最大200毫米直径的预制棒,和烧制这种预制棒的世界最高水平的拉丝塔。让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庄丹最为骄傲的是,长飞拥有这些高端设备的完全知识产权。2016年年底,长飞被工信部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代表了光纤光缆行业“中国制造”最高水平。

  从一个“技术靠引进的制造工厂”成长为“行业的领军者”、全球第一大光纤和预制棒供应商,长飞光纤在短短时间内书写了一个精彩的中国传奇。

  同样在武汉光谷。一座不起眼的小山头上,远远望去,两根高耸的铁塔直插苍穹,中间一口巨型“大锅”仰望蓝天,十分引入注目。这就是国内最大、华中地区唯一的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也是一个叫光谷北斗的高技术企业所在地。

  这里是一块卧虎藏龙之地。全国与北斗技术相关的院士14位,武汉光谷北斗有7位;武汉光谷北斗申请专利数达140项,名列全国第一;武汉光谷北斗率先在泰国建设北斗产业园,还与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尼泊尔、墨西哥、俄罗斯等国家签订了北斗及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国际科技合作协议,成为中国北斗产业“走出去”的引领者。

  在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中,虚拟现实被列为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设备的关键技术之一。国家“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快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核心技术创新发展”。2016年8月,武汉•中国光谷VR•AR产业联盟正式成立,40余家同行企业抱团发展。2017年10月,光谷VR•AR产业基地落成,行业集聚效应显现。东湖高新区现已集聚湾流科技、秀宝软件、铃空网络、众飞虚实、幻视互动等重点企业近70家,VR•AR产业从业人数近5000余人,行业年销售收入近6.5亿(同比增长50%),上下游产值约15亿元。武汉在VR•AR教育培训、内容制造等方面形成较强竞争优势,已成为我国重要的VR•AR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增长极。

  在有“车都”之称的武汉开发区(汉南区),2017年5月,该区出台《促进产业集聚办法》,推出“黄金30条”,用“真金白银”鼓励先进制造业、现代制造业、总部经济、高新技术产业等发展。东风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吉利亿咖通车联网等一批“下一代汽车”项目相继落户,人工智能科技园、中航宏泰、波音777客机改货机、中建三局绿色产业园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纷至沓来。

  目前,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正在推动“五个转型”,即从传统汽车向下一代汽车转型升级,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从“一车独大”向“多产业支撑”转型升级,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从注重产业发展向建设产城融合新城转型升级。打造世界知名“车都”“机器人之都”“智能家居之都”“通用航空之都”。

  在无人机制造方面,中国第一家以民用无人机系统为主业的公司易瓦特,目前稳居国内工业级无人机前列。易瓦特董事长赵国介绍,易瓦特如今的产品已从单一的无人机系列发展为涵盖七大系列十多个产品,掌控6大核心技术、申请500多项专利、主打产品在多个行业销量第一。同时,易瓦特已不局限于无人机整机制造领域,而是集全系列无人机及核心器件研发与制造、智能存储管理、智能云系统平台、驾驶员培训、行业应用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实力强劲的创新科技企业……

  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武汉高新产业已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


车都武汉,“机器手”智慧舞动现代化流水线。新华网 欧阳小洁 摄


  互联网经济激活“新动能”

  在经历数年被互联网产业边缘化的沉寂之后,奋起直追的湖北武汉正在改写中国互联网版图。

  近年来,以斗鱼TV、卷皮网、盛天网络和宁美国度为代表的“四小龙”,以及安天、青藤云等一批“瞪羚企业”的出现,武汉在中国互联网版图上不再默默无闻。

  2017年上半年,牢牢坐稳直播领域头把交椅的斗鱼再获D轮融资,成为国内第一家迈入D轮的网络直播平台,并已经完全进入盈利状态。2017年12月27日,中国(武汉)互联网产业峰会上,斗鱼一举夺得年度互联网影响力企业。

  除了“光谷四小龙”,近年来,众多互联网企业“第二总部”密集进驻武汉成为现象级趋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武汉已汇聚了小米、海康威视、科大讯飞、摩拜、ofo、小红书、360等20多家知名企业“第二总部”。

  在互联网+汽车领域,光谷涌现出斑马快跑、停哪儿、车来了、依迅电子、光庭科技等一批重点企业。同时,斑马快跑是综合多种车型的互联网约车平台企业,2017年4月获得了6.5亿元投资,跻身湖北互联网“独角兽”企业之列,更是杀进激烈竞争的全国网约车阵营。近期,斑马快跑还完成了对武汉圣龙出租车的并购,这是全国首例网约车并购出租车的成功案例。

  以东湖高新开发区为代表的武汉信息技术产业已初具规模。目前光谷已集聚互联网企业1800余家,已经形成了网络直播、互联网+汽车、互联网教育、网络安全等特色产业,培育了斗鱼网络、安天信息、颂大教育等一大批国内有影响力的互联网企业。武汉正在成为中国互联网第四极。

  生物医药强化“新动能”

  生物医药产业在武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堪称骄傲。

  2017年11月22日,新华社发布消息: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50个新药获国家重大专项。除生物医药外,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还有8个项目获得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立项,400多个二类以上医疗器械产品获批上市。在精准诊疗领域,建设了国家级基因检测产品生产和技术应用示范中心,研发出全国首台二代高通量基因测序仪、全国首台循环肿瘤细胞捕获仪。

  2017年6月,长江产业基金联合汉德资本和人福医药,完成对美国医药细分行业龙头RiteDose公司的收购,引进BFS(吹瓶-灌装-封口)技术在武汉落地。此次并购涉及资金6.05亿美元,是迄今为止湖北企业实施的最大一笔海外并购。

  此外,华大基因、明德生物、耦合医学、汉密顿、璟泓生物、中旗生物、新华扬、科前生物等一批“生物汉军”成长迅速,成为各自领域的排头兵。

  据统计,武汉有8家世界500强企业、28家国内外上市企业入驻,385个国内外高端生物团队引进,12个院士项目在此落地,22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入驻企业已近千家。目前,武汉光谷生物城已辐射全省,形成“一城八园”生物产业发展格局,带动全省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已实现2000亿元的产出规模。

  2017年9月,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2016年国家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综合竞争力50强”,武汉光谷生物城紧随北京中关村和上海张江,综合实力位居第三位。

  当下,武汉正在加快推进生物医药健康产业跨越式发展,尽快形成新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同时,联合医疗服务、大健康产业等一起,合理打造万亿级生物医药健康医疗大产业,形成新增长极。

  (总策划:田建军 策划:肖进安、胡诚 文字统筹:胡诚)

  (下篇:聚焦“复兴大武汉”系列之三:蓄势——招商招才添活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6 10: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tyy1122 于 2018-1-7 10:25 编辑

《聚焦“复兴大武汉”》系列之三:蓄势——招商招才添活力


2018-01-07 09:22:12 来源: 新华网




2017年,武汉一批重大招商项目集中开工(资料图片)


  新华网武汉1月7日电(余凌云)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助推科技成果转化工程……过去的一年,武汉大力引进项目、资金、人才,为经济建设增添活力,为拼搏赶超积蓄动能。

  发展隐忧催生“一号工程”

  近年来,武汉借助中部崛起、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等多项国家战略和改革试点东风,实施工业倍增计划,经济取得迅猛发展,GDP跨入“万亿俱乐部”,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排名中迈入“第一方阵”,成绩引人瞩目。

  然而,亮眼的成绩背后难掩隐忧。

  站在全球视角看,美国相继推出“再工业化”和“选择美国投资计划”,吸引制造业回流,全球招商引资竞争日趋激烈。

  站在全国视角看,各地正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城市间争夺优质资源的竞争趋于白热化。

  “前些年,我市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但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工业投资大幅下滑,重大产业项目储备不足,对今后发展具有潜在的负影响。”武汉市领导清醒地看到发展中的隐忧。

  数据显示,2016年,武汉完成工业投资2117亿元,同比下降16.3%。原因就是在谈新项目、落地建设大项目减少。

  2016年,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经济总量排名中,武汉被成都超越。

  标兵在增多、追兵在逼近。深感“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武汉,有了“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开始奋力拼搏赶超。

  2017年初,招商引资作为武汉赶超发展的“一号工程”,写入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在随后召开的全市招商引资大会上,武汉明确提出“一号工程”五年计划。



陈东升等武汉“招才顾问”、“招才大使”乐助“资智回汉”(资料图片)


  招商规模同级城市第一

  专业队伍招商、企业家队伍招商、投资人队伍招商、校友队伍招商……2017年,武汉“四支招商大军”在全球范围不断扩大“朋友圈”。

  其中,校友队伍被视为武汉招商引资、赶超发展的独特优势和宝贵资源。

  据不完全统计,从武汉各大高校走出的300多万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其中有不少已是行业领军人物和产业精英。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指出,这些校友拥有丰富的资本源、技术源、信息源和人才源,要充分发挥武汉校友资源的特殊作用,将校友招商作为招商引资的新突破口和生力军,实施“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

  一石激起千重浪。武汉校友“朋友圈”立马热闹起来。武汉大学校友、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陈东升,华科大校友、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武汉大学EMBA校友会会长、卓尔集团董事长阎志等知名校友纷纷第一时间回应,表示愿为武汉招商引资助力。

  2017年11月27日,部属高校资智回汉活动在华中师范大学圆满收官。至此,武汉七所部属高校和一所省属高校当年共举办了九场“百万校友资智回汉”活动,依靠校友招商为武汉带来项目投资13014亿元,这个数字占据了全市招商引资签约总额的一半以上。

  如果说“校友招商”是异军突起,聚焦全产业链、城市功能链、创新链的“三链招商”模式则能量巨大。2017年,武汉连续举办了多场新民营经济招商大会、在汉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签约大会、世界500强与全球知名外企招商大会等“系列招商专场”活动,吸引了国内外各种要素资源流入武汉。

  马云、郭广昌、李东升、雷军、孙宏斌、汪潮涌等一大批知名民营企业家纷纷聚焦武汉,形成了“商帮聚汉”效应。小米科技、科大讯飞、摩拜单车、奇虎360等25家民营科技型企业扎堆在武汉设立“第二总部”。仅2017年前10个月,武汉民间投资就已由2016年的负增长10%上升为正增长6.4%,民企招商到位资金占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一半以上。

  2017年,武汉招商成果斐然。据统计,截至2017年12月15日,武汉招商项目签约总额已突破2.5万亿,达到25065亿元,是2016年的6.8倍。实际到位资金7891亿元,增长41.4%,均创历史新高。实际利用外资92.5亿美元,增长13.2%,总量规模跃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江汉大学武汉研究院副院长甘德安受访时评价,从项目结构上看,700多个亿元以上的签约项目主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全产业链进行布局。“这次校友招商引进了陈东升的泰康保险与雷军的小米科技、金山软件、顺为资本等,改善了武汉民营企业的产业格局。”



武汉正成为百万学子心目中的青年之城、梦想之城、创新之城(资料图片)


  留汉新政打动百万学子

  人才是城市的未来。武汉在大力招商引资的同时,同样重视“招才引智”。

  “坐拥‘近水楼台’,不能错失‘得月’先机。”陈一新指出,武汉是全国科教重镇,人才优势突出,人才的数量和水准居全国前列,但由于对人才资源的深度开发还不够,导致很多优秀人才外流。2017年,陈一新亲任武汉市招才引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将“招才引智”列为“一把手工程”。

  2017年3月23日,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上提出“5年留下100万大学生”行动计划,初步制定补贴、公寓配租、供岗、创新创业竞赛等措施吸引大学生留汉。

  同年4月8日,武汉市招才局正式成立,陈东升、雷军等16人为武汉市首批“招才顾问”和“招才大使”。陈一新说:“成立市招才局,有效整合人才职能、政策、资金、项目、力量,集约高效配置资源,加速加力推进招才引智,将为武汉赶超发展提供更为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2017年6月24日,武汉出台《关于支持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的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放宽大学生落户条件,每年建设、筹集50万平方米以上人才公寓,5年让20万大学生住进人才公寓,开发1万个基层岗位,创业享1年免费工位……从安居落户、促进就业、支持创业、高效服务等诸多方面推出一揽子优惠政策,吸引大学毕业生扎根武汉创新创业。

  时隔不到四个月,武汉市又于当年10月11日发布大学生留汉新政升级版,一口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放宽留汉大学毕业生落户试行政策》《关于加强大学毕业生安居保障的实施意见》《武汉市大学毕业生在汉工作指导性最低年薪标准》3份文件。新政提出,打造“门槛最低、手续最简、机制最活”大学生落户政策;未来五年,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达250万平方米,让更多留汉就业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以低于市场价20%买到安居房、以低于市场价20%租到租赁房;发布指导性最低年薪标准,确保大学毕业生留汉工作收入不低于全国主要中心城市平均水平。

  甘德安认为,武汉出台两个低于“20%”的住房政策,率先在全国出台大学毕业生指导性最低年薪标准,抓住了留下人才的两大痛点。

  不断升级的人才新政和实实在在的扶持措施,彰显着武汉市委、市政府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满满诚意,也刺激着广大学子人生规划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的信心和决心。

  2017年,武汉市连续举行校园系列招聘活动20场,走入17所在汉高校和上海、南京、成都等外地知名高校,由3000余家企业提供超10万个工作岗位,进场应聘大学生近10万人。

  25岁的齐远飞是华中师范大学2015届研究生,河南平顶山人,2018年即将毕业的他正在找工作,打算留在武汉发展。“武汉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政策以及大学生零门槛落户等政策,给大学毕业生创业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也增加了武汉这座城市的吸引力。”

  截至2017年12月15日,当年大学毕业生留汉就业创业人数已达28.29万人,是2016年的近2倍。大学毕业生在汉新落户13.2万人,是2016年的近6倍。

  人才争夺战中抢占先机的武汉,为城市的未来发展积蓄了力量。

  政府“红娘”助推成果转化

  除了“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和“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2017年武汉市还部署实施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对接工程”和“海外科创人才来汉发展工程”,合称“四大资智聚汉工程”。武汉紧紧围绕“资”和“智”这两大要素,不断破除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壁垒,双轮驱动,谋求跨越。

  政府当“红娘”,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局”,破解在汉高校院所“才”富转化为财富的对接难题,是2017年武汉的一项创新。陈一新形象比喻为“把科技成果作为‘一把米’,引外地企业到武汉来”。

  陈一新提出,深入探索“大学+”发展新模式,加快构建“大学—产业—市场—政府”四位一体的创新生态系统,积极创立武汉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新体制、新机制、新体系,着力将武汉的科教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和竞争胜势。

  武汉市提出,5年实现在汉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占比达到80%的目标。百日之内,武汉市举办了5场大型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206个项目吸引超过244亿元投资,一大批高科技成果引人关注。

  “武汉市将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同步并举,真正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的本质特征,新主体、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与新的商业模式本质上都是资本与人才结合的产物。按照这条道路走下去,复兴大武汉不是梦。”甘德安说。(完)

  (总策划:田建军 策划:肖进安、胡诚 文字统筹:胡诚)

  (下篇:聚焦“复兴大武汉”系列之四:交通——枢纽复兴畅九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6 10: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tyy1122 于 2018-1-8 11:39 编辑

《聚焦“复兴大武汉”》系列之四:交通——枢纽复兴畅九州


2018-01-08 10:08:31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武汉1月8日电(吴文华)三条城市轨道交通同日运行,三大交通项目扎堆通车、试运营……2017年岁末,武汉交通进入成果密集展示期。

  早在2017年1月,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在参加省人大十二届五次会议武汉代表团审议时,就提出要“重塑五大优势复兴大武汉”,其中就包括发挥九省通衢的优势,加快中部交通枢纽建设。

  复兴大武汉,离不开交通枢纽的打造。

  铁路:构建全国路网中心

  南北向的京广高铁和东西向的沪汉蓉快速客运专线在武汉交汇,形成的高铁“大十字”构架,是目前武汉高铁网络的主骨干。以此为基础向外辐射,武汉已初步形成“米字形”高铁放射状结构。

  打开交通地图,以武汉为圆心的高速铁路网,正分别以不同的到达时间为半径向外扩散,环环相扣。

  半小时交通圈:主要通过武汉“1+8”城际铁路网,覆盖鄂州、孝感、黄石、咸宁、黄冈、仙桃等“1+8”城市圈各主要城市。

  1小时交通圈:主要通过武汉至天门、武汉至仙桃城际铁路以及石武、武广、武九、武西等客专,覆盖天门、仙桃、潜江、襄阳、九江、信阳、岳阳等城市。

  2小时交通圈:主要通过汉宜铁路、合武铁路以及京广、武九等客专,覆盖宜昌及湖北周边的河南、安徽、江西、湖南等省的省会城市。

  3小时交通圈:主要通过合武铁路、京广、武西等客专,覆盖南京、石家庄、西安、韶关等城市。

  4小时交通圈:通过京广、合武、武九等客专,覆盖北京、上海、广州等三大路网性客运中心及杭州、深圳等重要城市。

  5小时交通圈:通过京广、武西、武九、沪汉蓉等客专,覆盖济南、兰州、重庆、成都、贵阳、银川、福州等城市。

  未来,与武汉相关联的高铁大动脉还有两条,即东西向的沿江高铁和南北向的京九高铁,也是国家中长期铁路规划方案中“八横八纵”之一。

  沿江高铁全称为长江高铁沿江通道,线路走向是上海-南京-合肥-武汉-重庆-成都,与现有的沪汉蓉客运专线平行。沿江高铁建成后,沪汉蓉客运专线将改为以货运为主,这意味着,全国高铁线和货运线的大十字架将形成,并在武汉交叉。

  京九高铁与现有的京九铁路(普速列车)平行,是继京广(港)高铁之后,我国又一条连接香港的南北快速客运大通道。京九高铁虽未直接经过武汉,但却途经武汉城市圈,完全可与沪汉蓉、沿江高铁、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轻松相连成网。届时,以武汉为中心将形成京广高铁、京九高铁、沪汉蓉、沿江高铁“二纵二横”为主骨架的“井字形”多点放射的稠密网络,武汉铁路网络中心地位将更加强化。



汉新欧班列让武汉欧洲货畅其流。新华社 肖艺九 摄

  铁路货运方面,“汉新欧”班列为武汉铁路货运带来大发展。常态化开行3年来,“汉新欧”已累计开行701列、6.26万标箱、货值24.7亿美元,辐射欧洲、中亚、西亚等28个国家的60多个城市,班列回程货量、货值及实载率居全国中欧班列首位。

  “汉新欧”班列的开通不仅使“湖北造”进入国际物流大通道,而且班列承运货物中有40%来自华南、东南地区,改变了内陆地区外贸出口依靠沿海地区的“一江春水向东流”格局。武汉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交通枢纽作用更为凸显。

  航空:打造中部门户枢纽

  2017年12月9日,爱派克斯国际物流公司的首架航班从美国芝加哥飞抵武汉,随同而来的是105吨智利车厘子和三文鱼。当月,武汉直飞卢森堡、芝加哥两条国际货运航线的开通,让武汉航空货运状况大为改善。

  近年来,武汉航空国际通达能力大幅提升。2017年1-10月,新开通武汉至悉尼、圣彼得堡、吉隆坡、宿务、西哈努克港等5个航点、7条国际航空航线,恢复5条,武汉国际及地区客货运航空航线达到53条,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分别为226.5万人次、2.1万吨,分别同比增长14.1%、18.1%。国际客运航线及客流量稳居中部第一。

  不过,国际货运能力不足一直是武汉的短板。目前,武汉天河机场全货机航线仅5条,且主要集中于中亚、南亚。相比之下,邻省郑州已开通货运航线34条,在全球前20位货运枢纽机场中已通航15个,基本形成了横跨欧亚美三大经济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枢纽航线网络。武汉国际航空货运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根据武汉交通“十三五”规划,未来几年,武汉民航将继续拓展国际大通道,推进更多国际及地区航线开通。

  2017年8月31日,随着历时四年建成的天河机场T3航站楼投入使用,限制武汉航空发展的最大瓶颈被打破。T3航站楼是目前华中地区面积最大、设施最先进的空港,也是仅次于北京、昆明、重庆机场的、全国第四大单体航站楼,可满足3500万人次旅客吞吐量需求。

  T3航站楼的投入使用为武汉航空腾飞注入了新的动力。2017年12月9日,使用满百日的武汉T3航站楼出入境共75.0661万人次,比天河机场上年同期出入境总人次增长30%,稳居中部首位,武汉航空枢纽地位进一步加强。

  按照规划,武汉将在2020年基本建成中部门户枢纽机场,旅客运输保障能力达到4500万人次,旅客吞吐量及国际地区旅客吞吐量保持中部第一,航线直达五大洲,国际及地区航线达到70条以上。



武汉天河机场迈向中部航空枢纽。李由 摄


  航运:水陆联运做加法

  2011年1月,重庆、武汉和上海明确为长江上游、中游、下游三大航运中心。6年来,武汉新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百万标箱,航线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已成为长江内河重要枢纽港。

  近几年,武汉水路运输环境不断优化,航运企业规模不断壮大。2013年9月,“泸汉台”集装箱快班水运航线正式运营;2014年7月底,武汉至东盟四国(泰国、柬埔寨、越南、老挝)水运航线开通;2015年10月底,武汉至日韩快班水运航线开通;2016年7月,汉江沙洋港开港……武汉远近洋水运航线网络初步形成。武汉港成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出海口”,成为长江中游第一大港。渝、陕、豫、湘等省市内外贸集装箱都将武汉设为目的地港和重要中转港。据统计,2017年1-11月,武汉港完成货物吞吐量9239万吨,预计全年过亿吨。完成集装箱运输123万标箱,同比增长21%,占全省集装箱比重达到81.7%,再一次突破百万标箱。

  此外,汉欧班列从2015年开始逐步与“江海直达”、“东盟四国”水路航线运输形成相互喂给之势。2015年至今,武汉铁水联运区域辐射至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西接“一带”可达西欧、中亚;东进“一路”可抵日韩、东盟,承接全省80%外贸运输任务,铁水联运开始形成市场规模。再加上近些年武汉作为国家高速公路网主枢纽功能进一步增强,形成以武汉为中心的“五环十八射”格局,水运、公路联运也日渐增多,武汉逐渐形成长江内河运输最大的汽车物流集聚分拨中心。

  水陆联运、有机衔接的物流体系,为武汉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提供了竞争力,也为武汉航运中心建设提供了有益探索。



武汉新港助力打造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新华网发 闵任之 摄


  城市交通:连网成环跑出加速度

  2017年12月26日,武汉轨道交通8号线、阳逻线、1号线径河延伸线开通试运营,首次实现“一年开通三条线”。至此,武汉拥有1、2、3、4、6、8、机场线和阳逻线共八条地铁线路,运营里程将达到创纪录的237公里。

  目前,武汉地铁正在同步推进13条地铁线路的建设,总建设里程达到304公里,建设规模仍保持在高位,且居全国前列。



沌口长江大桥串起武汉西四环。新华社发 徐付迪 摄


  2017年12月28日,武汉第九座长江大桥——沌口长江公路大桥顺利通车。同日还有武深高速武汉段通车试运营,武汉阳逻港集装箱铁水联运一期工程试运营暨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开工。

  多项交通项目扎堆通车、试运营,武汉交通进入成果密集展示期。

  地铁和过江通道的密集建设,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十二五”期间,武汉市轨道交通由线成环、通达三镇;快速路网骨架基本建成;过江通道系统加快完善。2016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武汉拥堵排名从2014年的第7位下降到第17位。

  2012年10月,武汉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公交都市”创建示范城市。与2012年相比,目前,武汉常规公交线路增加60.2%,公交车辆增加21.18%,基本覆盖主城区主要公交客流区域。同时,武汉公交“大家庭”也不断增加新成员。2016年12月,武昌火车站至光谷大道16.8公里快速公交(BRT)系统投入运营。2017年7月,武汉有轨电车“车都T1线”正式通车,武汉迈入“有轨电车时代”。这也是华中地区的首条有轨电车线路。BRT、有轨电车为武汉市民出行提供了更多选择,对缓解部分地区交通压力的作用不可小觑。

  目前,武汉市内通行基本形成了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有轨电车、BRT快速公交、水上渡轮等多种交通方式并存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在武汉市内公共交通体系不断发展完善的同时,智慧交通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进行着技术创新和运用。2017年1月,武汉高铁火车站实现“刷脸进站”;3月,武汉地铁有28个车站可用支付宝购票;9月,武汉公交实现全线路支付宝扫码乘车;11月,高铁支持微信支付。目前,武汉3大火车站、5条地铁线路、11个客运站点、8000多台公交车均实现网上购票。武汉市民切实体会到智能交通的发展给出行带来的便利。

  2017年初,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在调研武汉城市交通工作时就指出,未来五年,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开启复兴大武汉的新征程,必须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必须把提升市内畅达能力作为解决“出行难”这一突出民生问题的抓手,形成畅达、高效、舒适、安全的现代交通体系,实现最便捷、最智慧、最便民。要使武汉的畅达水平位居同类城市前列。

  陈一新为武汉谋划部署了三项重点任务:突出“公交优先”,建设世界一流地铁城市,到2021年建成运营400公里以上、“主城联网、新城连通”的轨道交通网络,把轨道交通占公交客运量比例提高到50%,进入世界地铁城市的“第一方阵”;加快完善城市快速路网体系,未来五年全域形成“五环十八射”的快速路网体系,同时加快微循环路网、慢行系统的建设;全面提升城市交通组织能力,全面提升科学管理、精细化管理水平。

  武汉城市交通,正在不断的完善中提高“加速度”。

  (总策划:田建军 策划:肖进安、胡诚 文字统筹:胡诚)

  (下篇:聚焦“复兴大武汉”系列之五:宜居——长江主轴展画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6 10: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tyy1122 于 2018-1-9 09:34 编辑

《聚焦“复兴大武汉”》系列之五:宜居——长江主轴展画卷


2018-01-09 07:43:11 来源: 新华网




长江主轴铺展恢弘画卷 新华社记者熊琦 摄

  新华网武汉1月9日电(张潘)一幅恢弘壮丽的画卷,正以穿城而过的长江为轴,在武汉铺展开来。

  “规划优化武汉长江主轴,打造世界级城市中轴文明景观带”。“长江主轴”概念如同“长江新城”一般声动江城,成为激荡武汉、惊艳世界的世纪构想。

  一个面向世界的窗口

  “如果说武汉是一颗珍珠,长江便是那根串珠之绳。”武汉作家方方曾经这样描述长江之于武汉的意义。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武汉自古又称“江城”,长江黄金水道与汉江交汇,将其分割成了武昌、汉阳、汉口三镇。“两江交汇、三镇鼎立”,是武汉特有的城市格局。

  履新湖北武汉后,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沿江散步。眺望穿城而过的浩浩长江,陈一新想到,这不就是武汉天然的城市中轴线吗?

  纵观世界上伟大的城市,无一不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中轴线。比如,北京的长安街与巴黎的香榭丽谢大道;又如,平行于塞纳河的巴黎、泰晤士河旁的伦敦、哈德逊河畔的纽约、维多利亚港的香港、黄浦江畔的上海……在他看来,城市中轴线是城市的灵魂和主动脉,挺起城市的脊梁,决定着城市空间布局走向,对城市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他每晚研究武汉的城市卫星图、地图等资料,召集规划等相关部门专家集思广益,深入论证武汉长江主轴作为城市中轴的科学性:武汉的人口、建筑、交通、产业整体上是沿长江两岸密集分布的,以长江为主轴,能够串起武汉城市最核心的功能区块,促进商业、交通、文化、休闲等多种功能集成。

  此外,在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武汉长江主轴能成为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典范。

  2017年初,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首次提出“长江主轴”的概念。变“长江天堑”为 “城市靓丽画轴”,引领大武汉由“组团结构”向“中轴结构”发展、向“长江时代”跨越。“规划优化武汉长江主轴,打造世界级城市中轴文明景观带”迅速引发各界广泛关注。

  2017年5月,武汉“长江主轴”概念规划方案正式公开,面向公众征集意见。12月,“长江主轴”远景概念规划出炉。

  按照交通轴、经济轴、文化轴、生态轴、景观轴等“五轴一体”的功能布局和“一年打基础、两年做样板、三年初见效、五年成规模、十年基本建成”的阶段目标任务,未来,长江沿线将成为世界观察武汉的窗口。



“知音号”展现长江靓丽文化名片 新华社记者熊琦 摄


  一条引领发展的“新动脉”

  自然起伏的丘陵缓坡,别具特色的绿化景观,滔滔江水倒映着远处的高楼连绵,这是武汉青山江滩。不久前,青山江滩从全球174个城市中脱颖而出,获得2017年C40城市奖,武汉成为全国唯一获奖的城市。

  通过对沿江堤岸进行立体改造,青山江滩获得“新颜值”。百年土堤变身生态防洪墙,昔日破损狭窄的临江大道也变身为城市景观路。“现在来江滩散步,好像走在电影中哩。”武汉市民对越来越美好的宜居环境发自内心地赞叹。

  绿色是长江主轴最亮的底色。据了解,今年武汉绿化建设投资达到97.38亿元,为历年来投资最高,长江主轴沿线成为投资亮点。沿江10余公里的长江绿道将被装扮成一条绿色“项链”,江滩将集中成片种植观赏性花木,呈现一片花海。

  沿江交通也以绿色为依托,构建4层立体复合交通景观走廊集“车行、轨道、慢行”于一体,每一层都可以看得见江景,四季皆有花香。

  同样广受称赞的还有“知音号”。联结百年武汉文化记忆的“知音号”,自开演以来几乎场场爆满。“‘知音号’是复兴大武汉,打造武汉长江主轴的文化旅游开篇之作。”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教师纪东东说,“既讲述了老武汉故事,又展示了老武汉鼎盛时期的风情风貌,让观众身临其境,产生了激情、浪漫的感受和历史使命感。”

  武汉因水而兴因江而魅,长江水形成了武汉人的城市记忆。规划中的左岸大道、右岸大道,是兼具交通、观景、游憩综合功能的世界级滨水景观大道。两岸江滩公园,则打造生态文明共享体验区。串联长江沿线各具特色的“城市阳台”,构成独一无二的武汉沿江城市阳台体系,将大大提升武汉市民的亲水体验。



武汉江滩沿江织绿 新华社记者熊琦 摄


  一张指向未来的宏伟蓝图

  长江孕育了武汉,也催生了武汉的近代文明。1861年汉口正式对外开埠,成为长江沿线最重要的通商口岸之一。1889年张之洞督鄂,武汉的传统商业优势进一步发挥,在当时几乎可以与上海并驾齐驱。今天,当我们漫步长江边回望历史畅想未来,“长江主轴”托起武汉的梦想蓝图让人振奋。

  规划优化武汉长江主轴,是贯彻落实国家和湖北省发展战略的实际行动,是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的重要抓手,符合当前发展之需、顺应未来发展之势。

  两年内初步完成长江左右岸大道的样板示范段建设工程,同步完成样板示范段周边的城市阳台、长江绿道等项目的建设;五年内,“长江主轴”系统性工程基本完成,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交通轴、经济轴、文化轴、生态轴和景观轴,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显著提升,经济带动作用明显发挥;十年内,“长江主轴”主城段全部建成,并向拓展段延伸,基本建成世界级城市中轴文明景观带。串联起“历史之城”“当代之城”“未来之城”的长江主轴未来将形成全域覆盖的长江经济带“中部脊梁”。

  联合国人居署高级官员布鲁诺·德肯表示,规划优化武汉长江主轴是世界级的眼光和手笔,武汉将成为世界最年轻化、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长江流经的武汉有千万人口,江面又如此之宽阔,依托长江为中轴塑造城市景观,是具有开拓性和创造性的”。

  “一个生龙活虎的人,脊椎骨是主轴;一座非凡的当代之城,主轴立、立四方,轴心活、活无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傅成玉表示,武汉非常值得期待。

  “如果将长江比作一条龙,那么上海是龙头,重庆是龙尾,武汉则是龙身。优化长江主轴将加强武汉在长江流域的作用,如同为长江壮腰。”全国人大代表、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冠军说,在长江上,武汉承东启西,具有特殊区位优势。优化长江主轴是“做足水文章”的要求,将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调动发挥科教与人才等方面的积极因素,推动武汉建设。

  百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寄望武汉成为“东方的芝加哥”。相信随着长江主轴规划的不断完善和推进,武汉比肩欧亚大陆上的那些伟大的城市,未来可期。

  (总策划:田建军 策划:肖进安、胡诚 文字统筹:胡诚)


————————————————————ove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6 10: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媒体造势   这是有大事的前奏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6 10:16: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江新区要下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6 10: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6 10:59: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明长江新城是获得中央认可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6 11:06: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NDS85 发表于 2018-1-6 10:42
武汉在央媒的出镜率好高啊

昨晚新闻联播,习大大新进中央委员中候补委员学习班,新哥出镜2次~
随后长江经济带2周年专题系列节目首篇,武汉又频繁出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6 11: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以前别人踹,现在被人捧。。。。又想起了南方系黑武汉的(武汉,再也回不去的第二故乡),说什么毕业回武汉,再也找不到他读书那时的感觉,在这个野鸡记者心中,武汉就应该是破破烂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6 11: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一定要在城市规划,城建,城市精细化,城市管理,服务上狠下功夫,向沿海城市学习管理,转变服务意识和观念, 彻底改变粗糙的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6 11: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江新区应该快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6 11: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官媒都跟发疯了一样报道武汉,,真有点不适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6 11:5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2018,期待更多好消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19 19:41 , Processed in 0.066983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