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3699|回复: 14

[经济论道] “城市阶层”日益固化,所谓“新一线城市”是瞎扯!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10 11:44:18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hendongpan 于 2017-9-10 13:42 编辑

晓博说财经



对于上海来说,最近又获得了三个大的利好:

1、虽然从国内、国际发明专利申请量上看,北京和深圳是中国最活跃的科创中心,但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把上海和北京定位为中国两大“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今年以来,中央各部委纷纷前来跟上海签署协议,“联合共建”。

2、国资委跟上海达成协议,共同推进20个央企重大项目落户上海,总投资额约为2200亿元。

3、“中国信托登记公司”在上海成立,将负责对全国23万亿的信托产品落实登记制度。由此,上海确立了全国信托中心的地位。

这就是上海。它跟其他城市最大的不同是——重大的发展机遇、利好,都是中央送上门来的,基本上不用自己去争取。

享受同样待遇的,还有北京。当然,现在加上了雄安新区。

除此之外,其他城市的发展机遇和利好,都要自己去争取。另外一个例子是自贸区。上海自贸试验区是总理亲自送上门的,此后的第二批、第三批等等,都是打破了头争抢来的。

由此可见,中国的城市分为两种:一是北京、上海、雄安新区,二是其他城市。

其他城市如果细分,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类是:深圳、天津、重庆;

第二类是: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

第三类是:非直辖市、非省会城市、非计划单列市。

也就是说,深圳、天津和重庆也是可以直接获得中央的政策红利的,只是层级不如北京和上海,但超过了其他城市。至于省会城市,则被所在省市区政府所关照,获得超过其他地级市的更多的发展机遇。

我说了半天,只想表达一个意思:由于上述格局多年基本不变,中国城市开始出现了“阶层固化”,城市阶层的“流动性”越来越弱,能逆袭的城市越来越少。

最近几年,有媒体热炒所谓的“新一线城市”。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又在加快落实中心城市的建设,新增了武汉和郑州两个国家中心城市。于是,很多人又在做“城市逆袭的大梦”。其实,这种情况越来越难以实现了。

我的看法是:未来10年,中国城市的“座次”将基本稳定,即便是雄安新区,想在10年里杀入“顶级城市”的行列都非常困难,可能需要20年到30年的努力才行。

考察城市排名,可以搞得非常复杂(比如搞几百个指标),也可以搞得非常简单。说实话,把问题复杂化容易,把问题简单化就需要深刻的洞察力。

我认为,如果用一项指标来观察城市竞争力、发展潜力的变迁,当属“资金总量”莫属。

所谓“资金总量”,学名是“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统计权限在各地央行。央行系统(有超过12.7万人)是垂直管理,所以这个数字摆脱了地方政府的干预。资金总量是城市竞争的综合结果,也是未来竞争的重要动能,所以极具指标价值。

近年来,我率先提出了用“小学生人数”和“资金总量”的变动,来研究城市竞争力,特别是楼市、房价的变化。现在,这两个指标的有效性都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一些知名专家在谈楼市的时候,已经到了“言必称小学生人数”的程度。但“资金总量”的重要性,似乎仍然没有被充分认识。

下面让我们从资金变化的角度,回顾一下2000年到2016年中国城市“座次”的变迁。


注:表中资金单位为“万亿元人民币”,数据来自各地统计局官网。
可以看出,这16年来中国“顶级城市”的最大变化是:

1、2000年的时候,中国顶级城市是“一超三强”,“超”是香港,其资金总量达到了第二位的北京的将近4倍。北上广三个城市比较接近,而广州和深圳之间有一道显著的“坎儿”。所以,当时内地的一线城市是“北上广”,深圳只是强二线城市的“老大”。

2、2000年到2016年这16年里,中国经济经历了“改革开放中心”从珠三角到长三角的转移,环渤海和成渝地区的崛起,以及东北地区的衰落。从12个城市排位的变迁,可以看到这种变化,但整体而言变化不大。尤其是前五名城市的变化不大。

3、前五名里,最大的变化是北京、上海超过了香港,深圳超过了广州。但前五名仍然是这5个城市。而且在第五和第六之间,仍然有显著的鸿沟。换句话说,虽然广州有“滑出一线城市”的趋势,但杭州、重庆、成都、天津这四大强二线城市,仍然跟广州有显著的距离,想在10年里反超仍然困难重重。

4、杭州是当前最耀眼的“强二线城市”,也是所谓的“新一线城市”之首。但通过上述表格可以发现,经过16年的努力,杭州的资金总量排名也只前进了一位而已。其上升的力度,甚至不如重庆和成都。

5、在所谓“新一线城市”的名单里,把杭州这种拥有3.34万亿资金的城市,跟东莞这种只有1.15万亿资金的城市兼收并蓄,一头一尾的真正实力差距达到200%,就可以看出榜单制定者的粗疏。当然,“新一线城市”可以看做是一场成功的营销活动,如果这样理解,就不必较真了。

随着高铁网络带来的“内陆枢纽城市的复兴”,中国城市的“阶层固化”将更加严重。因为“内陆枢纽”就是千百年来行政权力干预出来的,枢纽就是直辖市、省会城市。

展望未来10到20年,一线城市仍将是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也仍将是二线城市。能逆袭的,永远是个案。

而衰退往往是片区式的,比如东北片区的衰落,带动沈阳、大连、长春和哈尔滨四大城市的衰落,这种趋势仍然将维持N年。

我们在投资的时候,要看懂这种趋势——或者说是巨大的惯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7-9-10 11:55:58 |
       地利与人和也很重要。张公督鄂造就武汉今日的基础,明显就是人为的作用大于天赋。当然,张公面对的武汉,基础也不错,汉口早已是国内重要商埠。但是他不主动作为,设立新式学堂,兴办新式工厂,后来的武汉会有民国时的地位?时势重要。但是个人努力一样重要。主动作为不一定立刻见效,但是正如鸡汤文所言,机会会给有准备的人。烧钱十年后,武汉的国家存储器项目落户不也说明这个道理吗?当然了,本文貌似写给投资者,作为逐利者,资本短视是必然,但是作为关心武汉发展的人,不能赞同文中结论。
      加一句,武汉需要资本青睐,但绝不可被动地与资本相处,否则资本的负面属性就会暴露伤人。一定要主动作为。
发表于 2017-9-10 12:01:46 |
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的高地一直都是上海,上海的半导体产业是非常发达的。
发表于 2017-9-10 13:00:06 来自手机 |
与其想怎么逆袭,还不如老老实实的健全产业,加大自由创新力度,增加城市人口
发表于 2017-9-10 13:04:07 来自手机 |
阿猫阿狗都来说财经
发表于 2017-9-10 13:05:22 来自手机 |
说的很有道理
发表于 2017-9-10 13:05:41 来自手机 |
不要老转这种无营养的新闻…
发表于 2017-9-10 13:16:01 |
看上去并不无道理
发表于 2017-9-10 13:19:40 来自手机 |
赞同,二线跟一线差距很大,武汉金融业几乎都是空白,央企国企也是如此,没什么总部经济
发表于 2017-9-10 13:49:13 |
不等不靠不浮躁。
发表于 2017-9-10 13:50:37 |
所以这就是你不努力的原因?
发表于 2017-9-10 14:01:46 |
做到你能做到的最好即可  
发表于 2017-9-10 14:07:33 |
如此看来,最需要努力成效最大的方面就是成为直辖。
发表于 2017-9-10 14:44:04 |
本帖最后由 coconud 于 2017-9-10 14:50 编辑

看到这个消息,我马上想起了武汉申报全国碳交易中心的新闻,如果这个申报成功了,算是对北上的一次小逆袭吧,如果不靠这些特殊利好,武汉很难追上北上的!
但是我刚才搜索相关新闻,有一个方案提出将中心设立在北京和雄安新区,如果真是这样,那武汉又失去一个利好的机会了,悲哀!果然这些涉及国家层面的特殊政策非北上莫属吗?希望湖北的上层能够警惕这些新闻,抓紧申报千万不能松懈!
发表于 2017-9-10 14:46:05 |
siyi7393 发表于 2017-9-10 14:36
我保存的数据显示,在2007年到2011年间武汉的GDP实际增幅在25%左右,在个别年份GDP净增加量值甚至超过广州 ...

我的看法还算乐观的,虽然武汉净增量不如广州,主要原因是广州太强了,不是武汉弱,因为武汉增量虽然下来了,但还是比成都、杭州这些兄弟城市要略大一点的,况且最近武汉招商又强劲起来了,希望一新能让武汉重新逆袭!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14 09:40 , Processed in 0.080225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