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4434|回复: 50

[上谷档案] 保定古八景----太行人家出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17 09:38:41 来自手机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ebe 于 2017-8-17 10:14 编辑

保定古八景——藏着的是对这座城的爱意
原创 2017-08-16 李松欣 单车 太行人家
早就听说保定古城有八景,没有认真凝望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保定的古八景, 指的是保定府城内外八处好风景。据清代同治年《清苑县志》记载上谷八景图:市阁凌霄、奎楼应宿、横翠朝晖、莲漪夏艳、东皋春雨、西刹秋涛、鸡水环清、郎峰耸秀。用心观察,必有所得。现在勉强还有两个全景,两个残景:市阁凌霄,鸡水环清(臭臭的护城河)、莲漪夏艳、郎峰耸秀(站在万博也看不到了,雾霾),不论如何,曾经的古城也远不止这八景,每一个景都是沉淀着古城人民对古城沉沉的爱意。
最早出现的“八景”是绘画。以绘画的形式对自然景观加以浓缩,将最能应文人情趣、审美观念的部分凝练、提取出来,吸引人的关注,吸引游众观览,这恐怕是八景画最初始的创作意图之一。保定八景每个词语前边以场地名号,后边以季节变化等等。试想当年古保定的城市风貌——横翠楼所在之处,大慈阁高耸而立,奎星楼列于其中,总督署威严肃穆,莲花池春光旖旎,城外古寺钟声长鸣,行人举步之间莺歌燕舞、草青水碧,东城之外更是花红柳绿、一望无际。且不说登高远眺朗峰竞秀,也不说西城古刹松涛起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8-17 09:39:56 来自手机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8-17 09:40:51 来自手机 |
本帖最后由 hebe 于 2017-8-17 10:16 编辑

单就横翠楼下熙熙攘攘的人群来说,生活在如此美丽的城市之中,就是一种幸福。是百姓对古城深深的厚爱。当文天祥做囚车到达保州(今清苑县)时——府河之泮,太行山下。诗人看到府河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感慨物是人非,江山易主,不胜悲切!写了首《过保定》。
           《过保定诗》
沃野茫茫眼界宽,朔风吹雪晚生寒。一泓鸡水城边过,万仞郎山马上看。
拱极门连云渺渺,香花亭废草漫漫。通衢谁建凌虚阁。留与后人做伟观。     

一首诗里四处保定美景,府河的水,高耸入云的狼牙山,巍峨的北城门,冠冕全城的大慈阁。让我们来品味一下保定古八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8-17 09:41:57 |
   1市阁凌霄
位于保定古城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会处的大慈阁顶高23米,三层重檐,歇山顶式,建筑面积726平方米。由二十八步石阶与平地相接。数百年来,大慈阁一直是冠冕全城的中心景,在保定市叫大悲阁(保定话念gao),是古城的制高点。保定古城的规划和建设者张柔当年建设了佛宇15个,唯独大慈阁符合张柔的心思,形容其金碧烂然,高出空际。清初文人陈正诗咏大慈阁“高阁凌空敞梵筵,丹题碧瓦忆当年。云开夕影含只树,气接星辰动远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8-17 09:42:44 来自手机 |
▲熙熙攘攘的商贩和时尚的红男绿女穿梭其中,感慨充满了人间烟火的气息,曾经的长长的烟袋,换成了女士的纤细的香烟,厚重的长袍马褂被长丝袜、牛仔裤取代,弥漫在大悲阁高耸入云的升腾当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8-17 09:43:53 来自手机 |
(诗词的大意是:大慈阁是一个四望之地,在保定城,看的话呢,就是特别有这种凌云之势。现在虽然高楼很多,是一个制高点。作为一个佛教的道场,丹题碧瓦情系古代,诗人思古幽情和情思结合在一起,正如孟子所云上有古人。黄昏、夕阳、古树、云散之后,疏疏落落的树影。大慈阁特有的气象和星辰相接,可以联系到手可摘星辰,危楼高百尺。和天地、自然沟通交流的状态,大慈阁高古的精神跃然纸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8-17 09:44:29 来自手机 |
平时登阁远眺,可饱览全城风景;战时用,还可作观敌嚓哨之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8-17 09:45:44 来自手机 |
▲保定周围地势平坦,唯此阁地势高峻,十几里处便可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8-17 09:46:17 来自手机 |
▲大慈阁前曾经的小杂院,飘荡着烟火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8-17 09:46:50 来自手机 |
▲不同的年代,不同的角度,拼合而成,时光的流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8-17 09:47:19 来自手机 |
▲金碧辉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8-17 09:47:53 来自手机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8-17 09:48:18 |
本帖最后由 hebe 于 2017-8-17 09:52 编辑

  2横翠朝晖
横翠朝晖,顾名思义的说法应该是古楼横翠与朝霞交相辉映,巍然成景, 据考证,横翠楼是一座鼓楼,建于元代初年,所处位置应该是在总督府以东,钟楼以西。横跨南大街,坐北朝南,筑有高约8米、东西长18米、南北宽12.5米的砖砌矩形楼基,下有一条宽约5米的通道,楼高12米,重檐歇山顶。   
     楼前左右各有一牌坊,左为金台俊彦,右为昭代耆英。朝阳东起,重楼浸染,祥云笼罩,气度巍峨。古代城门上建造的用以高望的楼:世之筑城,必建谯楼。此乃汉之遗风。谯楼者,谓门上为高楼以望也。谯楼内每悬巨钟,昏晓撞击,使臣民闻之而生儆惕之心。天下晨昏钟声,数皆一百零八,而声之缓急、节奏,随方各殊。     
       郭棻写到:“胜迹孤悬古泰州 , 楼名横翠意非浮。晴连海日楼添翠 , 雨逼朝烟翠拥楼。 郡国铜壶犹滴滴 , 将军丝管己悠悠。香风直起来何处 , 知自莲花池上头”。元代刘因横翠楼赋:“觞于此,诵于斯,会宾客于斯。”当年文人墨客,雅聚于此。        
 楼主| 发表于 2017-8-17 09:48:52 来自手机 |
▲俊美的鼓楼,传说康熙御笔的中国第一福字挂在鼓楼上,认真看,是古城永远的遗憾,建国后拆除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8-17 09:50:36 来自手机 |
▲觞于此,诵于斯,会宾客于斯,文人墨客,胜友如云,高朋满座,闻着莲池淡淡的荷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4 02:14 , Processed in 0.085877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