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29351|回复: 84

[时尚生活] 【组图】“洋漂族”:在武汉生活的外国人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13 11: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正在高举复兴大旗的武汉,其兼容并包的开放姿态,吸引了源源不断的外国人前来学习和工作。有些老外甚至亲身经历了武汉近些年的发展变化,见证这个城市的腾飞,成为名副其实的“洋漂族”。图为:武昌汉街时常能看到外国人的身影。


      据省外侨办2017年5月报告,目前湖北省常住外国人1.9万。其中,自2012年以来,在汉常住外籍人士已由过去不足万人达到目前的1.7万人,临时来汉外籍人员达18万余人。图为:武汉街头正在聊天的外国友人。




      这些外国人主要来自法国、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其中以法国人居多。他们不远万里来汉求学、工作,有些人早已融入了当地,甚至在归国多年后因难以割舍武汉,又再次回到这里。图为:晚上,在武昌黄鹂路中餐馆用餐的外国人家庭。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13 11:5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tyy1122 于 2017-6-13 11:55 编辑


俄罗斯人尼古拉耶夫·弗拉基米尔来汉快1年,现任武汉冰龙国际冰球俱乐部冰球学校校长。老头执教30余年,是俄罗斯冰球界响当当的功勋教练,他的学生当中有7人现在在NHL(北美职业冰球联盟)打球,在KHL(大陆冰球联赛)的学生更是数不胜数。图为:工作中的尼古拉耶夫·弗拉基米尔。



在中国生活最大的问题就是语言障碍。尼古拉耶夫·弗拉基米尔为了能和家长、孩子顺畅沟通,他拼命学中文,在家中冰箱、电视柜和墙上贴满了中俄文对照的单词字条。现在,他已经会说“厉害”“太棒了”“聪明”“我爱你”等中文。图为:工作中的尼古拉耶夫·弗拉基米尔。


来汉快一年,老头对武汉最直观印象是:实在太大!面积是莫斯科几倍!平时,老头除在俱乐部旗下2家冰场任教外,还在江夏一国际学校推广冰球。老头始终觉得武汉没有自己的冰球队是种遗憾,他想为武汉带出冠军球队来。自从老头来汉,许多城市的学员都慕名而来。图为:老头喜欢小孩,常亲自帮孩子穿戴训练用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13 11:5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tyy1122 于 2017-6-13 12:02 编辑


日本人柏田佑治从新日铁被派遣到武汉工作已近2年。39岁的他是名剑道痴迷者,练习剑道有30年,拥有剑道六段。柏田忙完本职工作后,都会利用休息时间到武汉乃至全国剑道馆任教讲学,拥趸甚众。一名武汉炼道社学员说自己从柏田身上看到了此前中国从未有过的剑道打法。图为:正在观察学员训练的柏田。


柏田说武汉跟家乡大阪很像,人们说话声音大,性格较急。因此,他能够很快适应这里。他现在孤身一人在汉,一年到头只会回家四次,有时他也会很想念自己的家人。来武汉这么久,柏田还是未能适应武汉的饮食习惯。不过好在武汉的日本料理店越来越多,从而解决了他的饮食之忧。图为:柏田正在为学员讲解剑道要领。


柏田通过和学员相处慢慢了解武汉,和日本的朋友聊天常提及江城,他觉得地铁让武汉变得很现代化。柏田去过其它城市,他觉得武汉还有不足,“跟上海比,城市不够整洁;和成都比,人容易急”。现在,柏田把掌握的剑道要领倾囊相授,他希望武汉的剑道可以早日参加世界级比赛。图为:课后,柏田获学员赠送花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13 11:5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tyy1122 于 2017-6-13 12:06 编辑


法国人古洛门来汉近6年,能说口流利中文。他在汉读研究生时认识了中国女朋友,后来“转正”成武汉女婿。在汉生活多年,不吃辣的他喜欢上武汉口味。为融入当地,古洛门还学会了打麻将。“外国人和中国人做朋友不容易,语言和文化差异较大,打麻将可拉近人与人的关系。”古说。图为:古洛门和他的“坐骑”。


古洛门来前对武汉并不了解,由于交换学校仅武汉大学和兰州大学,他便选了武汉。“太热了,武汉的夏天受不了,暑假都回国呆着。”“武汉人一开始接触觉得有点凶,接触多了就会发现他们很真实,开心就开心,生气就生气,和法国人不一样!”谈及武汉,古滔滔不绝。图为:毕业合影,幽默的古洛门逗得学生直乐。


“武汉还是很有意思的,每天不一样,很多高楼拔地而起,车越来越多,感觉越来越先进。不过,很多老房子都被拆了,有时候应该适当保护那些传统小区。”在他看来,传统小区的历史厚重感也是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魅力,他希望在建设的时候能注意环境保护。图为:白皮肤、深邃眼窝让古洛门在人群中很显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13 11: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tyy1122 于 2017-6-13 12:08 编辑


戴维·威尔莫茨是名资深“洋漂”,来汉已17年。他出生于比利时农家,来中国前在布鲁塞尔当护士。2000年,他作为国际合作项目的专家来汉从事防艾培训等工作,后被湖北授予编钟奖。他还有个身份——前比利时传奇球星,现科特迪瓦国家队主教练马克·威尔莫茨的弟弟。图为:戴维在汉口开了家酒吧。


戴维来前费尽心思想了解武汉但都无功而返。最后,他在图书馆里看到了两页关于武汉的资料。在汉生活17年,戴维早变成了“老武汉”,能不靠导航出门。在和外国朋友聊天时,戴维特别维护江城 。他常带外国朋友深入了解武汉,连许多本地人都不曾去的黄鹤楼,他前后去了17次。图为:戴维在地铁上与朋友畅谈。


戴维打心底喜欢老武汉,他说那时的武汉有人情味,有很多传统特色。不过,他也看到了武汉近几年的努力。“城市越来越国际范儿,生活更加便捷,老实说空气比刚来时好!”戴维说。作为球迷,戴维很关注武汉草根足球,他还亲自赞助了支武汉足球队。图为:在场边观看自己所赞助球队比赛的戴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13 11: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tyy1122 于 2017-6-13 12:12 编辑


外国“美人鱼”表演是武汉东湖海洋世界最叫座的节目,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海盗船剧场就被游客围得水泄不通。每当五颜六色的美人鱼伴随气泡出现,在水中伸展婀娜身姿时,观众都会不由地为之感叹喝彩,小孩子更是喜欢的手舞足蹈……图为:小孩们是“美人鱼”忠实粉丝。


这群外国“美人鱼”来自于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三国,年龄都在17岁至23岁之间,来汉之前都有着丰富的表演经验,有些甚至还是专业的花样游泳运动员。图为:表演完后的“美人鱼”(从右至左:克柳科娃·叶卡捷琳娜、玛杰拉·波丽娜、哈尔佐娃·达利娅、瓦斯特列佐娃·维多利亚)


23岁的哈尔佐娃·达利娅来自哈萨克斯坦,这次是她第二次来汉。2016年,她曾在武汉工作过一年。她觉得武汉是一个很友好的城市,但有一点让她觉得很尴尬,就是出门的时候总有人不停的对着她们拍照,让她和朋友感觉有点不适应。达利娅非常喜欢武汉,她计划这次工作完后再回武汉读书学习中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13 11:5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tyy1122 于 2017-6-13 12:16 编辑


21岁的乌克兰女孩玛杰拉·波丽娜头一次来武汉,她觉得这里所有的一切都很新奇。由于长时间离家在异国打拼,波丽娜说自己很想念家乡乌克兰,想念自己的家人。每当这时候,她便通过手机短信跟家人聊天来缓解思乡之愁。图为:表演完后,想家的波丽娜一个人坐在门外,用手机跟家人聊天。


34岁的万吉·戈弗雷来自乌干达,是当地大学讲师。今年通过中国-乌干达教育培训项目到武汉接受培训。他此前只有到上海旅行的经历。来汉前,乌干达的朋友跟他说武汉是个大乡镇,但抵汉后,他才发现武汉原来是座国际大都市。图为:万吉正在接受中方教师培训。(通讯员 郭磊 供图)


虽然来武汉的时间短,但万吉说他能够很快适应这里。“武汉非常舒适,人很友好,像在家一样。”万吉说。因为乌当地教学条件很落后,万吉决心要把在武汉学到的先进教学方法引进回国,同时也将在汉的所见所闻告之当地人民。图为:万吉正在给同伴“补课”。(通讯员 郭磊 供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13 11:5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tyy1122 于 2017-6-13 12:25 编辑


谈及对武汉的印象,万吉为武汉的高速发展而感叹。“经济繁华,交通非常发达,这是我家乡目前无法比拟的。”不过,万吉也遇到了问题——语言不通导致交流困难。他希望武汉能有更多的人说英语,更加国际化。图为:万吉正在跟着中方老师学习。(通讯员 郭磊 供图)


库特夫妇来自美国阿拉斯加,2016年受武汉城市职业学院要求来校任教。他俩是对热爱旅行的背包客,非常喜欢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传统乡村的民风民俗。在武汉任教期间,夫妇俩一起游历了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收集了许多传统的中国民俗工艺品。图为:库特夫妇旅游时的自拍照。


库特夫妇刚来时因不会中文闹了很多笑话。有次,凯瑟琳误把皮蛋当鸡蛋买了,被丈夫吃掉,担心的她深夜找人询问吃皮蛋会不会中毒。现在丈夫爱上了皮蛋,而凯瑟琳则跨不过心理坎儿,她觉得皮蛋是黑暗料理。图为:凯瑟琳展示收藏的工艺品,她最喜欢在汉买的音乐盒(图中圆木盒)。生日时,她一口气买了三个。


库特夫妇来汉时间短,一切还在适应中。他们说武汉就像宣传的口号一样——每天不一样。“武汉很大,夏天很热...的士速度很快,司机不爱系安全带...武汉也很好,人热情,交通便利...”夫妇俩你一言我一语拼凑出了对武汉的印象。图为:为了招待学生和朋友,夫妇俩买来中英对照的家常菜谱钻研中式菜肴。


这些生活在武汉的外国人也像中国人一样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便捷,在他们的手机里装满了中国本土的应用软件。“在比利时,人们还在炫耀可以用VISA卡支付,殊不知在中国,人们直接用手机支付!”戴维说。图为:许多外国人已经完全适应了中国的新生活,他们的手机里都装满了中国的应用软件。



随着来汉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政府也在加紧出台更多措施来为他们服务。开设中部首个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窗口,简化《外国人工作许可证》来鄂工作办证手续等措施,让这些“洋漂族”打心底认可了武汉这座江湖城市。图为:徐东的一家超市内,一名外国顾客正在借助手机翻译软件寻找自己想买的物品。



在汉生活多年,“洋漂族”也在为城市贡献一臂之力。现在,戴维的西餐馆已成外国人献爱心根据地。从2008年至2016年,戴维和朋友为艾滋病孤儿募集了80多万元教育金。同时,他还不断把武汉推介给外国人。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已成为了武汉与世界交流的民间促进者之一。图为:戴维的酒吧已成在汉外国人大本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3 11:51: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留学生居多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3 13: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确实和大阪很像 市井气息浓厚 不拘小节 看起来有些乱糟糟的但很繁华 讲话的语气方面也确实跟关西腔有些相似之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3 13: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在高举复兴大旗的武汉,其兼容并包的开放姿态,吸引了源源不断的外国人前来学习和工作。有些老外甚至亲身经历了武汉近些年的发展变化,见证这个城市的腾飞,成为名副其实的“洋漂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3 13: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显示好慢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3 13: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打不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3 13:2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的“歪果仁”挺多的,不光有留学生,外教,还有各外资企业驻汉的工作人员,还有传教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3 13: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藏龙卧虎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19 16:30 , Processed in 0.087861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