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2363|回复: 18

[江城资讯] 省政府关于武汉自贸区介绍,PPP交易中心、DHL物流营运结算中心等一批项目正在洽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6 10:01:39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长江大桥 于 2017-6-6 10:18 编辑

自贸区武汉片区
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bei.gov.cn 2017-05-12 08:58:00
来源: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字体:大 中 小】 分享

    一、武汉片区概况
  (一)区域范围
  武汉片区面积70平方公里,位于东湖高新区,也是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域,是湖北自贸区面积最大的板块和最成熟的区域,涵盖了东湖综保区、光谷生物城、未来科技城、光谷中心城、光电子信息产业园、光谷现代服务业园、光谷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七个园区。其中,东湖综保区全部纳入自贸区范围,光谷生物城、未来科技城、光谷中心城、电子信息产业园、光谷现代服务业园、光谷智能制造产业园是部分区域。
  (二)功能定位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中国(湖北)自贸区总体方案,武汉片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际商贸、金融服务、现代物流、检验检测、研发设计、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重点探索复制以贸易便利化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拓展全面对外开放的能力;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重点探索投资体制改革,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推动金融制度创新,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
  (三)发展目标
  经过三到五年的改革探索,对接国际高标准的投资贸易规则体系,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将武汉片区打造成为创新和开放驱动发展先行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区,中部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全球资源与人才融通汇聚的"天下谷"。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进自贸区建设
  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将坚持自主创新示范区与自贸区"双自联动"、创新与开放"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全面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对接省总体方案、对接武汉和光谷特色;与壮大武汉优势产业相结合、与武汉亟需发展提升的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相结合、与学习先期设立的自贸试验区经验相结合,在行政审批与服务、创新创业、科技金融、对外开放等四个方面实施17类改革举措,207项工作事项。
  行政审批与服务方面,实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4类措施共34项事项,今年开展的重点工作:一是在光谷政务服务中心增设自贸区服务专区及涉外服务"单一窗口",实现对内涉外服务一体化;二是升级"智慧光谷"云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服务一体化;三是加快"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政务服务改革,分类实施政务服务立等可取、网上办理和一次办结;四是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用好行政大数据,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创新创业方面,实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转型升级等4类措施共55项事项,今年开展的重点工作:一是出台实施"光谷创新十条",深化科技成果处置、使用和收益三权改革,探索实施科技成果所有权混合所有制;二是发布"光谷创新发展指数",研判创新创业动态;三是促进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打造人才来去自由、落户便利的国际人才自由港;四是实施政策分类服务企业,领军企业"一企一策","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个性化支持,一般企业普惠支持;五是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知识产权保护和运营中心、知识产权法庭,促进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形成知识产权集聚区。
  科技金融方面,实施推进科技金融创新、增强金融服务功能等4类措施共50项事项,今年开展的重点工作:一是建设海创板、武汉票据交易中心和PPP交易中心,发展新型要素交易市场;二是支持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金融新业态;三是开展投贷联动、投保联动和专利保险,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四是建设光谷智慧金融服务平台,打造光谷"资本网店",促进投融资信息对接;五是发布"光谷科技金融指数",提升光谷科技金融影响力。
  对外开放方面,实施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增强内陆国际航运物流服务功能等5类措施共68项事项,今年开展的重点工作:一是探索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降低外资准入门槛;二是开展保税研发、跨境保税备货和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发展贸易新业态;三是实行"综保区网内网外、自贸区区内区外"双重联动,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四是建设外贸外资企业孵化器,发展国际贸易双创社区;五是发挥东湖综保区海关口岸代码优势,加快建设东湖陆港口岸;六是加快"走出去",建立境外投资服务中心,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三、凝神聚力,武汉片区建设稳健起步
  中国(湖北)自贸区获批是武汉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武汉以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谋划并快速启动武汉片区建设工作,自贸区与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力争实现创新和开放"双轮驱动"、创新和创业"双创推动"、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双引拉动"、国际国内和区内区外"双向互动"新突破。
  (一)先行先试取得阶段性成果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自2014年8月以来,东湖高新区开展学习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改革,围绕自贸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和创新、开放"双轮驱动",共启动154项工作事项,形成了百余项制度性成果,初步建立了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框架,政务服务创新走在全国前列、创新创业实现新跨越、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不断深化、外向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市场主体活力迸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为武汉片区建设打下了很好基础。
  (二)自贸区建设全面展开
  一是成立自贸区武汉片区领导小组和武汉片区管理机构。市委书记陈一新任领导小组组长、市长万勇任第一副组长,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全市聚焦聚力建设自贸区。武汉片区管委会与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合署办公,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二是编制武汉片区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编制过程中,深入调研企业需求,广泛征求研究机构、专家学者意见,市区主要领导多次专题研究。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武汉片区实施方案,进行全市动员部署,迅速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市直相关单位和东湖高新区各责任单位。
  三是自贸区建设全面启动。2017年,武汉片区重点开展110项改革探索工作。其中,行政审批与服务20项、创新创业28项、科技金融27项、对外开放35项。部分项目取得初步进展:光谷政务服务中心自贸区专区建成现已开展对外服务。专区围绕自贸区政务特点,再造和优化行政服务流程,建立后台支持系统,国际贸易、国际人才服务"单一窗口";武汉知识产权审判庭近日已在光谷揭牌;促进创新创业,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助推开放发展的扶持政策和措施正在研究制订,光谷"开放十条"新政即将发布;自贸区效应初现,360网络空间安全产业基地、药明康德创新基地等项目签约,PPP交易中心、DHL武汉物流营运结算中心等一批项目正在深入洽谈;去年9月至今年3月,东湖高新区新注册企业7009家,同比增长20.47%
发表于 2017-6-6 10:04:21 |
药明康德创新基地等项目签约?最近生物城消息不多,不知道怎么今年没太大动静
 楼主| 发表于 2017-6-6 10:13:10 |
伯纳乌的云 发表于 2017-6-6 10:04
药明康德创新基地等项目签约?最近生物城消息不多,不知道怎么今年没太大动静

长江云报道 通过营造好的产业环境,资本和龙头企业成为光谷生物城的招商先锋,吸引了新项目群落地;那么,如何激发园区企业二次投资的热情,做大增量呢?

两天前,医疗器械企业奥绿新位于光谷生物城的研发中心正式成立,与此同时,准备新建的四条新生产线也进入筹备阶段。

专注于止血产品研发、生产的龙头企业奥绿新,早在2012年就在武汉建设了生产线,但研发中心却放在了沿海。

2012年,光谷生物城刚刚开园,和奥绿新一样,多数大企业只是把生产、后台放在了园区。而要迈向产业高端,就不能只靠生产,要想办法吸引生物企业的大脑- 研发部门落户。

与其他产业不同的是,生物医药产品的生产,通常在一家企业就能完成,难以形成串联起多个企业的产业链。只有吸引企业,把创新实验室迁移进光谷生物城,让他们的研发和生产部门在园区内“团圆”,才可以获得超额回报。

但是,生物医药的研发投入和风险要高于其它产业,因此,创新平台,创新环境的建设成为光谷生物城的重点工作。在每一家大企业落地之前,“全生命周期”服务就已启动——帮企业做市场调研,协调建厂,直至临床试验、产品上市。虽然奥绿新的研发不在武汉,但光谷生物城为其提供了包括研发在内的全套服务。

贴心服务,想在企业的前面,让企业放心大胆在园区加大投资。而光谷生物城不仅抓共性,营造生物产业发展的大环境,也扶个性,也提供具体企业在发展中的具体需求。比如,帮助协调安翰光电产品定价、华大基因市场拓展、中古集团GMP认证等。

既有产业发展的大环境,又有企业所需的微环境,在生物城扎根光谷7年后,药明康德决定增资48亿元,建设国际医药创新基地。华大基因也启动健康小镇新项目,总投资30亿元。禾元生物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生产基地、盛齐安肿瘤免疫治疗产业基地、明德生物诊断试剂生产基地……一批本土企业,纷纷扩大发展空间。
发表于 2017-6-6 10:19:42 |
大家你追我赶,湖北和武汉,感觉都在不断赶超。
发表于 2017-6-6 10:21:56 |
药明康德从美股退市后一直在忙着收购、融资,谋求尽快在国内上市。基于武汉相关专业极其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较之上海天津等更低的成本,未来估计会有更多的业务转到光谷生物城来,随之贡献一大批中高收入的新武汉人。
 楼主| 发表于 2017-6-6 10:27:10 |
药明康德——华尔街第一次为中国的智慧买单

2017-05-07 20:28:34

创业之谷:有内涵的原创,有态度的声音!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本公众号,更多资讯请查看历史消息。

中国创业者最爱模仿商业模式,喜欢投机取巧,耐不住寂寞,不舍得技术研发投入,也不愿等。所以99%都在商业模式上玩些花样,比拼的就是商业模式,但商业模式的创新极容易复制,这就造成一有风口大家就一窝蜂扑上去,最近大火的共享单车就是一个例子。生物医药是十年磨一剑的创新产业!也是真正的高科技产业。论研发的难易程度,最难的无外乎二:新药和大飞机。一种新药、一款大飞机,其研发投入往往超过十亿美金,耗时十年。
↑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起飞有人会说,芯片的研发更难。诚然,芯片研发也要投入巨额资金,但与新药和大飞机仍不可同日而语。新药与大飞机的研发有一个共同的属性:要保证绝对安全!只要有一丝差错,上市后就有可能夺走无数生命!芯片可以以次充好(譬如某为),出了问题可以召回;但关乎生命的产品容不得半点闪失,绝对的零容忍!生物医药研发的另一个属性是:研发的成功率极低,往往耗时十年、投入十亿美金换来的是一个失败的结果。但一旦成功,在专利保护期内,又会赚得盆满钵满。药明康德是最优秀的中国医药研发企业之一,其总部位于上海,武汉研发基地位于光谷生物城。武汉也是药明康德二次创业的重心,继2010年投资1亿美金建设4万平方米研发大楼,2017年又追投48亿,在光谷生物城建设国际医药创新基地。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是全球医药研发的核心之一。六年前,当药明康德被查士睿华(彼时全球第四大CRO公司)以16亿美元的价格求购时,所有业界人士都认为是一桩好生意;但是这桩交易被查士睿华的股东认为交易不划算而大力反对,最终夭折。时移世易,2015年药明康德在纽交所成功完成退市,彼时市值约33亿美元。2015年5月,药明康德子公司合全药业挂牌新三板,药明康德迈出回归的第一步。2017年1月4日,药明康德旗下三大板块之一的药明生物正式公布赴港上市招股说明书,让此前业界流传已久的上市传闻终于坐实。

↑武汉药明康德研发基地2017年1月,药明康德决定增资48亿元,在武汉光谷生物城建设国际医药创新基地。2017年5月2日,药明康德集团企业明码生物科技(WuXi NextCODE)宣布从获得7500万美元的B轮融资,致力于打造基因组大数据平台。几番动作下来,此前业内关于药明康德将分拆三大业务板块分别上市的路径的猜测逐渐清晰明朗。其主业上市之时,便是中国第一医药股诞生之日。华尔街第一次为中国的智慧买单中国是公认的制造业大国,然而经济学家郎咸平认为,中国只能算是加工业大国。郎教授提出了著名的产业链说。制造业的产业链分七个环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加工、订单处理、仓储运输、批发经营、售后服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通过有意识的主导国际分工,把产业链里面附加值最低的“生产加工”放在中国,而自身通过其他六个环节攫取大量剩余价值。生产加工的利润仅约1%,也就是说99%的利润都被欧美国家攫取,中国沦为欧美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因此中国不是制造业大国,真正的制造业大国是美国、德国、日本等用产业链战争统治世界的国家。

↑生产加工在整个产业链中价值最低富士康的模式可以称为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原厂委托制造)。是受托厂商按来样厂商之需求与授权,所有的设计图等都完全依照来样厂商的设计来进行制造加工,利润极低,基本不需要学历。OEM是标准的只进行生产加工,不参与产品设计。外包行业除了OEM,还有一种模式称为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 合同研究组织)。二者的模式完全相反,OEM只外包生产加工,属于劳动密集型,CRO只外包产品研发,属于智力密集型。富士康属于前者,药明康德属于后者。众所周知,全球医药行业规模大,利润大,历经百年仍是一片蓝海,随着人类对健康的关注,这一行业将永远属于朝阳产业。医药产业在全球500强榜单的数量仅次于IT产业,大名鼎鼎的辉瑞、诺华、罗氏、默克、强生、拜耳、礼来、阿斯利康、吉利德等营业额都在300亿美元以上。医药属于标准的智力密集型产业,一项新药的研发动辄耗时10年左右,研发投入数亿美金。中国有全球最多的高等教育人才,但又没有足够多的研发企业接纳这些人才,这是极大的浪费。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CRO产业应运而生。过去 15 年间,中国的 CRO 公司经历了急速的发展。2000年,药明康德团队只有4人,目前员工已过万,成为中国CRO产业绝对的老大。横空出世的药明康德李革几乎注定是要创办药明康德的。1989 年他从北京大学取得了化学学士学位,是年前往哥伦比亚大学,并于1993年取得博士学位。在李革离开后的许多年中,中国深陷泥沼的经济遭受着产能过剩的困扰,钢铁、水泥早已沦为夕阳产业,然而医药、大健康等新兴产业则严重停滞不前。当回到中国的李革看到成千上万的大学生为了3000块的职位挤得头破血流时,不禁感慨:中国的人才是多么的廉价呀!于是便萌发了创立一家CRO公司的念头,以专门服务于全球的医药研发需求。把全球医药研发产业搬到中国!李革坚信:充足的人才储备加上廉价的人力成本一定能打败世界任何对手。后来的事实证明,李革的确高瞻远瞩,CRO产业在中国顺风顺水,药名康德迅速成为亚太第一的CRO公司。2007年纽约交易所上市,第一次让华尔街为中国的智慧买单!药明康德的成功是必然的,其商业模式可谓简单粗暴:因研发工作是有风险的,成功的概率很低。因此,医药巨头们按国际市场的工资标准雇佣药名康德的全职人力工时(FTE),而药名康德按中国的工资标准付给FTE工资,二者之间具有巨大的利润空间。通常,美国的FTE标准按每月8000美金,中国的FTE标准按每月1000美金,毛利润是800%。只要在中国招1万名FTE,每年就有近5亿利润空间,而在中国招一万名员工轻而易举,中国的化学、医药、生物、医学等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正是药明康德源源不断的印钞机。竞争者一位制药产业的资深咨询师表示,尚没有一家主要竞争对手能够在任何关键领域对药明康德提出挑战。“药明康德与其竞争者的差距正在拉大。药明康德的业务遍布各处,从化学和生物制药,到动物实验,再到临床研究和药物制造,这些关键业务都被药明康德囊括其中。”正所谓孤独求败,其真正的竞争对手大概只有节节攀登的人力成本了。CRO 行业需要大量高学历人才,却因单调乏味的工作导致较高的流动率。随着中国家庭逐渐完成财富积累,越来越少的年轻人愿意从事这种工作。CRO产业要保持持续发展只能通过加薪一条路子,中国FTE的人均工资达到2000美金是必然趋势。而随着中国市场劳动力成本的进一步提升,必然导致CRO产业逐渐向印度、东南亚转移。当然,这是后话。投资↑药明康德子公司:合全药业药明康德手中握有充足的现金,李革的目标是18年后成为另一个华为。想把摊子做大,手握重金的药明康德必然四处投资。成立药明康德基因中心、建立生物制药服务、收购百奇生物、收购明码生物、建立抗体及生物试剂服务、 建立临床研发及注册服务、收购津石杰成公司、成立天津分公司、武汉分公司、常州分公司、无锡分公司、成都分公司。随后又成立了合全药业、药名生物、药名巨诺。最新消息:药明康德已染指电商,成立了专注于化学原料交易的览博网,目标成为医药界的阿里巴巴。收购明码生物、成立药名巨诺更具划时代的意义!这意味着全球最前沿的技术包括CRISPR技术,CAR-T技术正在药明康德如火如荼的进行。困境然而,药明康德面临着一个持续的困境,即如何使其客户相信公司会保护他们的知识产权。在2014年9月一次对公司首席运营官杨青的独家采访中,一位记者提问道:“你们公司的创新举措是否会导致客户的忧虑?”杨先生并未直接回答这一问题,而是将他的企业与另一行业中的领导者进行比较:“阿里巴巴帮助上百万的企业家开立他们的网络店铺,但马云自己并不会运营这些店铺。同样地,我们的商业模式是利用我们的研发平台去支持其他公司的创新活动,这是一种独一无二的贡献。我们对药明康德的目标是,将其打造为一家平台企业,即一个开放和完整的服务平台。”二次创业,目标华为药明康德在2016年提出了“二次创业”的目标:18年以后成为今天的华为,要成为医药行业最高、最宽、最深的技术和能力平台。并确立了企业愿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没有难治的病!去年3月16日,药明康德与华为在深圳签署精准医疗云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结合药明康德子公司明码生物科技在基因组学及精准医疗领域丰富的经验和技术能力,以及华为行业领先的云架构及服务能力,携手在中国打造先进的精准医疗云平台。在内部会议上,李革坦言:华为是我们的目标!作为一家高科技民营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华为昂首跨入世界500强。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华为公司始终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组织长期核心竞争力。在华为,一批批英雄脱颖而出:26岁的郑宝用就已担任公司二把手;27岁的李一男,进公司一年后直线提拔为中研院院长、常务副总裁;许多华为的干部才30岁出头,就已成为全球通信领域颇具权威的技术专家、管理专家。比如,作为华为主持GSM谈判的组长,王海杰于2003年负责与摩托罗拉的谈判。最终结果是摩托罗拉放弃自身的无线产品研发,贴牌生产华为的产品。当时,王海杰年仅32岁,他的谈判对手是摩托罗拉负责GSM研发的总工程师,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科学家。当他得知王海杰的年龄时,不禁黯然并失声痛哭:我进摩托罗拉时你还没出生,我从事无线研发30多年了,却被你们一家做了10年不到的公司超越了。10年之后的王海杰,担任华为上海研究所所长,管理着上万人的研发团队。上面这些杰出的干部代表同样是药明康德呼唤的英雄。李革称:要坚持从成功的实践中选拔干部,坚持“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取于州郡”的结果导向理念。2017年,公司要建立选拔机制,建立我们的人才队伍梯队——我们自己的“英雄池”。我们要充分发挥“英雄池”选拔、培养干部的作用,使优秀的员工找到更适合的岗位,发挥英雄本色!成为世界500强?大健康产业提供了绝佳机会药明康德2016年表现出色,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亿美元,同比2015年增长30%!在整体经济欠佳的背景下,大健康产业的一些数据也是非常激动人心。药明康德面临着一个大健康产业发展前所未有的好时代。2030年中国将有3亿到3.5亿60-65岁的人群,4亿到4.5亿40-45岁的人群,2亿以上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这些人群对健康的认识以及对健康的需求是和原来大不一样的。做一个简单的数字比对,美国今天只有9千万受过高等教育以上的人群,而美国医药健康产业的规模之大超过所有中国人的想象。我们面临的中国大健康产业的机会是非常大的,这个产业的爆点可能很快就会到来。相信未来中国大地上同样能孕育出500强的医药企业!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土豪的公益事业2007年初,药明康德设立了“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每年拿出几百万用于奖励,旨在激励和嘉奖在生命化学领域内做出杰出贡献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该奖项代表了中国生命化学领域的极高荣誉,对于推动国内相关领域的科研创新和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开放资源——提供绝佳的创业平台药名康德目前为医药研发提供一条龙的外包服务,这大大提高了医药研发的效率,也彻底方便了技术人员的创业梦。从传统的化学药到最热的CAR-T,CRISPR,药明康德都可以提供全套的研发服务。如今的技术人员只需要一支笔,一个IDEA,然后借助药名康德的平台,仅需少量启动资金就可以完成创业梦想,这在十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医药初创公司人员搭配为:一个总裁+一个助理。然而市值动辄上亿美金!从生产外包发展到研发外包也是未来产业的一个必然趋势,可以预见,几乎每个行业都将产生一到两个独角兽,你所在的行业准备好了吗?
发表于 2017-6-6 10:34:34 |
长江大桥 发表于 2017-6-6 10:13
长江云报道 通过营造好的产业环境,资本和龙头企业成为光谷生物城的招商先锋,吸引了新项目群落地;那么 ...

去年说的拜耳制药、葛兰素史克不知道怎么样了,要加把劲啊
 楼主| 发表于 2017-6-6 10:38:39 |
伯纳乌的云 发表于 2017-6-6 10:34
去年说的拜耳制药、葛兰素史克不知道怎么样了,要加把劲啊

不清楚,不过稍后明德生物要IPO了。希望顺利过会。
发表于 2017-6-6 10:48:44 |
长江大桥 发表于 2017-6-6 10:38
不清楚,不过稍后明德生物要IPO了。希望顺利过会。

是啊,海特生物刚刚过会,现在看明德生物的了。前几年堰塞湖的时候武汉和湖北IPO数量落后了,但好在生物城不少公司都是很好的储备,相信接下来会有放量
发表于 2017-6-6 10:58:51 |
光谷的芯片+显示+智能终端就差华为手机啦
发表于 2017-6-6 11:02:44 |
自贸区加油!
发表于 2017-6-6 11:33:19 来自手机 |
不光华为,vo,小米若能到武汉利用下联想的空置产能也牛啊,这下排名前四的就齐了
发表于 2017-6-6 12:37:25 |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发表于 2017-6-6 13:57:43 |
为什么还有人把光谷叫关谷
 楼主| 发表于 2017-6-6 20:46:18 |

武汉光谷的“双自联动”制度创新
2017-06-06 15:45 来源: 中国经济报告
  当前,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已经形成“1+3+7”的新格局。从2013年上海自贸区的“一枝独秀”,到2015年广东、福建、天津第二批自贸区获批,再到2017年第三批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7家自贸区同时挂牌。全国11个自贸区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中国11个自贸区,面积从2013年的28.78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1300多平方公里。其中,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面积70平方公里,全域位于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光谷”腹地核心,是单一已知自贸试验片区中最大的一块。在已经挂牌的11个自贸区中,具有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块金字招牌的,仅有上海、深圳、天津和湖北武汉。
  使命再肩,湖北自贸区要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基地,撑起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引领长江经济带。作为核心区块的武汉片区,在多年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以后,又被赋予全新的开放使命与机遇。
  “双自联动”金字招牌力促新兴产业聚集
  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所在地光谷,经过了30年科技与产业浪潮洗礼,在这片土地上,创新发展始终是其主旋律。1988年,东湖高新(600133,股吧)区创建成立。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2001年,获批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2009年,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北京中关村(000931,股吧)和上海张江并列为国家三大自主创新示范区。同时,经过多次托管、扩容,东湖高新区的面积也由最早的24平方公里,扩展到518平方公里。
  2015年,光谷企业总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062亿元,同比增长18%。光电子、现代服务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命健康五大新兴产业以年均两位数的增速成长,彰显未来5-10年的活力。
  截至目前,光谷约有7万家市场主体、5万多家企业、30万创业者,预计2017年,东湖高新区规模企业可吸纳8万人就业。武汉光谷的创新能力大多来自民间。因此,光谷的创新发展之路具有可复制、可推广价值。武汉市虽有多年创新积累,但开放一直是其短板,“双自联动”是开放驱动和创新驱动齐头并进,开放将推动创新进一步深化,创新又能促进企业走出去。
  “双自联动”把握了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两个动力来源,一个是开放,第二是创新。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提出,要推动国家自贸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机结合、联动发展,将“双自联动”作为金字招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向自贸试验区集聚。可以看出,湖北自贸区是通过贸易开放,形成一批新兴的高附加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先行先试的自贸区探索
  自2014年8月启动学习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以来,武汉光谷瞄准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的目标,围绕行政审批与服务、科技创新、科技金融、对外开放四大领域,共启动154项工作事项,形成115项制度性成果,为湖北自贸区以试促批打下基础。
  在行政审批与服务上,光谷成立政务服务局,全面落实一个部门管审批。先后实施了商事登记改革、工商登记“先照后证”改革,出台“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三个清单管理办法;创立企业设立登记一口式、产业项目审批一体化、建设项目审批一条龙“三个一”审批服务模式;创新 “购买服务、帮办服务、免费服务”三个服务方式。
  围绕科技创新,光谷率先实施科技成果“三权”管理改革,出台“黄金十条”、“创业十条”、“互联网+十条”、“对外开放十条”等系列政策,形成了人才、资本、产业等6大政策体系。
  2016年,针对光谷出台了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管理办法,并发行1亿元科技创新券,带动中小企业增加研发投入1.2亿元。获批中部首个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PCT专利申请数超过450件。
  随着创新创业的热潮涌动,光谷逐渐成为全国互联网产业版图的重要一极,中部地区“独角兽”企业的聚集地,其创新创业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海外招才引智成效显著,新增武汉市“城市合伙人”86人;新增国家“千人计划”57人,累计达到326人。
  在科技金融上,出台了“科技金融15条”,获批全国首批投贷联动试点,湖北首家民营银行获批筹建并落户。涉外金融服务体系加速构建,新增融资租赁、股权投资、跨境结算等涉外金融机构20多家。2016年新增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创新型贷款150多亿元。
  持续推动对外开放。2014年,东湖综合保税区建立华中第一个保税展示交易中心,上线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推进通关便利化。在东湖综合保税区实施关检合作“三个一”(即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推行通关无纸化、一体化,实施分送集报、先出区后报关、集中汇总纳税等口岸监管改革,大幅度简化了贸易监管流程。2016年,东湖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货值116.51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46.3亿美元,同比增长33%。
  率先开展“三办”改革试点
  创新创业活力的释放,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行政审批的松绑。武汉正在掀起一场“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的行政审批和服务改革试点。推进“三办”改革,关键是要转变工作理念,从以职能部门审批的“一件事项”为中心,转向以企业和群众办理的“一件事情”为中心,以企业群众办事极致体验为导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效便捷政务服务的新期待。
  从2017年3月起,东湖高新区积极推进“三办”政务服务模式创新,经过反复认真地清理和精简,发布首批378项“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清单。
  同时,细化审批服务事项的子项,让企业和居民好办事。其中,行政审批事项72项(个人审批4项,企业审批68项);政务服务事项306项(个人服务115项,企业服务191项)。这378项审批服务事项,全部配置到“智慧光谷云平台”,并设计编制场景式服务手册,便于企业和居民办事。
  先行试点的东湖高新区推行“三办”改革后,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由以前30天缩短至最快15分钟办结,企业设立时间缩减至1-2个工作日,投资项目审批时间缩短三分之一以上。
  “三办”改革加速自贸区建设
  光谷“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的行政审批和服务改革试点成果,在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实现“无缝对接”,这将给企业和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办事方便。
  针对当下需求较旺的不动产交易登记业务,实施“不限取号、一套资料、一窗受理、两步联办”的一体化办理模式,投入近千万元完成“地理信息大数据建设”和“不动产自助发证系统”开发。
  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档案,提供远程辅导,实现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网上“一键搞定”;实施市场主体登记全程电子化,运用人脸识别技术推出“企业登记信息远程核实系统”,避免股东往返跑;研发“出入境预受理系统”及相关自助服务设备,并将相应自助设备延伸到各街道和园区,有效落实“全城通办”。
  针对企业投资项目审批需要跑多个部门、多次提交材料的困难,设置综合窗口,实行“一窗受理、一窗出件”,实现投资项目报批多件事情“一次办”。实行规划方案会审制度,将互为前置的规划、环保、水务、园林等串联审批改为容缺受理的并联审批。对重大民生项目和城市功能项目,实施“先建后验”、“审验结合”制度。
  下一步,光谷将探索“三办”向“两办”(马上办、网上办)转变,推进政务服务对内涉外、网上网下、审批与服务“三个一体化”,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正在加快突破的,还有自贸区涉外政务服务专区建设。据了解,为了进一步做好外资、外贸、外企、外国人的服务,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正在争取将海关、国检、公安出入境、外国专家局、外汇、人行、工商和国税等部门的涉外审批服务职能进驻自贸区政务服务专区,接入相关部门政务审批系统,实现端口对接、数据共享,做到“一次申报,并联审批,限时办结”。
  “单一窗口”服务升级的背后,是政府监管信息共享的不断推进,内部需要政府各部门打破信息壁垒和部门利益,改变上下能通但左右不通的“蜂窝煤”监管格局。
  四大领域推进17类改革举措
  政务服务改革、创新创业、科技金融、对外开放,在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实施方案中,明确2017年将重点在以上四大领域推进17类改革举措、110项工作事项。
  2017年3月,东湖高新区科创局拟定了《关于支持创新创业发展新经济的政策清单(征求意见稿)》(简称“创新十条”),已经完成了征求意见程序,近期将出台。据了解,新的创新政策将进行科技成果所有权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国有科技型企业开展股权和分红激励。
  2017年,光谷将发布“光谷创新发展指数”,研判创新创业动态;加快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打造知识产权服务集聚区,促进知识产权保护运用。
  在科技金融方面,光谷将建设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海创板”、武汉票据交易中心和PPP交易中心,发展新型要素交易市场;支持中外资银行设立自贸区分、支行或专营机构,重点支持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金融新业态;深入开展投贷联动、投保联动,发展科技保险,推动专利保险试点,创新科技金融产品。
  在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挂牌当日,武汉东湖高新区推出《关于推动国际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又称“开放十条”,设立60亿元专项资金及基金,利用自贸区建设机遇,全面推动光谷国际化。
  在对外开放方面,光谷将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开展保税研发、跨境保税备货和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发展贸易新业态;建设外贸外资企业孵化器,发展国际贸易双创社区;推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宽进严出”监管新模式,推动分类监管,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推进互联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有序开放。
  (作者单位分别为长江日报光谷编辑部、光谷智库)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15 22:41 , Processed in 0.085954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