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7578|回复: 21

轨交4号线及支线试运营开通后,苏州轨道交通线网运营里程将达到121公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24 20: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庄文化墙的主题为“窗里窗外”,创意来源于苏州园林的花窗艺术。杭兴微 摄



  记者 徐蕴海
  轨交4号线来了!
  这条即将通车的轨道交通到底长什么样?站台如何设置?主线、支线怎样换乘?站点文化墙有哪些看点?
  昨天,记者从乐桥站出发,参加了轨交4号线的“提前点映”,给这些市民最关心的问题寻找答案。
  乐桥站4号线站台在地下二层,换乘看好方向
  乐桥站的内部构造为地下3层,分东、南、西、北4个站厅,车站同时作为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与4号线的换乘站。其中地下一层(南、北厅)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东、西厅)为4号线站台层,地下三层为1号线站台层。
  需要注意的是,与1号线多数站台为岛式站台不同,乐桥站4号线站台为侧式站台结构。据工作人员介绍,岛式站台是指上、下行轨道分开从两边通过,站台夹在中间形成“岛”;侧式站台的上、下行轨道并排从中间通过,上、下行站台分设在轨道两“侧”。岛式站台在站台的两边都可以停车上下乘客,侧式站台只能在一边停车上下乘客。
  因此,乘客如果从1号线站台行进至4号线站台时,应提前知晓目的地站所需乘坐的方向,并根据车站悬挂导向设施、服务导向贴纸等的指引,选择换乘路线。通常情况下,乘客若需要换乘4号线,可从东、西厅的楼扶梯到达负二层4号线站台。
  红庄站主线、支线同站台平行换乘
  红庄站是此次试乘停车的第一个站点。该站位于东吴南路与越湖路交叉口地下。
  红庄站的一个重要功能是4号线主线与支线的换乘站。简单来说:姑苏区到吴江来回,在红庄都不需要换乘;姑苏区到吴中(木里)来回,都需要在红庄站换乘对面的车;吴中到吴江往返,则需要在红庄站先上楼到站厅,然后走到另一侧的站台候车。
  红庄站最大的亮点是实现了同站台平行换乘。红庄站设有两个岛式站台,一边是往龙道浜方向;另一边是通往同里和木里两个方向。从支线过来的乘客,在红庄站下车后直接在站台对面候车即可前往龙道浜方向;而从龙道浜方向过来的乘客想去往木里方向,在红庄下车后,也是到站台对面等候前往木里方向的列车即可。
  同里站2号口对接古镇游专线
  同里站位于同津大道和甘泉东路交界口地下,开通后同里站将开放1、2、9、10共4个出入口。
  记者看到,2号口外有工作人员正在冒雨修建公交车首末站,竣工后这里将推出该站至同里古镇的旅游专线,届时前往同里古镇游玩的乘客可从同里站2号口出站后换乘专线,预计10分钟不到即可到达相应景点。今后同里站的站厅还将有旅游管理部门设立服务点。
  作为4号线主线的首末站,从龙道浜开行过来的列车到达同里站后,工作人员将进行清客作业,这要求到达车站的乘客及时携带好随身物品下车。
  弹眼落睛的苏州元素:文化墙有看头
  红庄文化墙的主题为“窗里窗外”,创意来源于苏州园林的花窗艺术,采用仿古铜不锈钢和彩色玻璃两种材料排列成花窗图案,转折层叠,通过现代技术与古典元素的融合,展现城市科技发展与文化传承兼容的特色。
  同里站文化艺术墙长16米,高3.2米,主题为“石情画意”。背景画面采用不锈钢UV 转印雕刻技术,展示同里古镇的“一园、二堂、三桥”。
  “一园”指退思园;“二堂”指的是崇本堂和嘉荫堂,是同里古镇最具江南私家建筑风格的两个建筑;“三桥”指的是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古镇有走三桥的习俗。
  画面中景再现了退思园的砖雕门楼。
  前景是5座太湖石峰,玫瑰、黄、绿、琥珀、钴蓝5种颜色的琉璃镶嵌在湖石上,光影流动,熠熠生辉。
  车厢内部更宽大更舒适:“蓝胖子”本领大
  与轨交1、2号线不同的是,为了增加乘客的舒适感,4号线选用B型车中的鼓形车,两侧的侧墙向外各鼓出5厘米,车厢内部的宽度比1、2号线的列车要宽10厘米。
  轨交4号线列车为6辆编组,比1号线多2辆,比2号线多1辆,载客量更大。整列车满载时载客量可达到2034人。
  列车停站后会有24个车门同时开启。车门设置了自动防夹功能,只要检测到有物体被夹住,车门会自动打开20厘米,以防止乘客被夹伤。
  列车的最高速度能达到80km/h,而在最高速时列车也能在205米内安全停稳。
  轨交4号线每节车的车顶装有两个摄像头,整个车厢的情况会在司机室屏幕上实时显示并且存储。
  在每个车门右侧设置了一个紧急解锁装置。在每列车的05、06门的左侧还设置了紧急对讲装置,乘客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打开罩板,按压对讲按钮与司机进行通话。
  每个客室配备3个灭火器,有2个在座椅下部,1个在二位端墙角。
  行车间隔
  6分35秒
  轨交4号线主线高峰上线列车22列,行车间隔为6分35秒;平峰上线列车20列,行车间隔为7分30秒。支线全天平峰上线列车6列,行车间隔7分30秒。周一至周五高峰时段为7:45-9:00、17:00-19:00,周六日高峰时段为11:00-20:40。
  4号线档案
  苏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及支线工程全长52.8km,设站38座,全部为地下线。主线自龙道浜站至同里站,线路全长42km,共设车站31座;支线自红庄站接轨至木里站,线路全长10.8km,共设车站7座(不含接轨站)。
  轨交4号线及支线试运营开通后,苏州轨道交通线网运营里程将达到121公里、运营车站数93座,其中换乘车站4座,分别是广济南路站(1、2号线换乘)、乐桥站(1、4号线换乘)、苏州火车站(2、4号线换乘)和石湖东路站(2、4号线换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4 20: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4号线换乘记得要下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4 20:18: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去看看高大上的红庄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4 20:48:17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州应该规划几个三线甚至四线换乘点,比如火车站,新区一站,古城区一站,湖西,湖东各一站,目前都只有2线换乘,不够霸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4 20:48: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同里站再延伸点到同里古镇多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4 20:50: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轨道交通线网应该加上有轨电车和昆山的那段才完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4 22: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鸡湖王 发表于 2017-3-24 20:48
苏州应该规划几个三线甚至四线换乘点,比如火车站,新区一站,古城区一站,湖西,湖东各一站,目前都只有2 ...

站点很多的换乘站,换乘体验会很差的,比如北京的西直门,2、4跟13号线的换乘简直太痛苦了,得走上10分钟。在线路数量相同的情况下,我觉得两个两线换乘站比一个三线换乘站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5 08:46:12 | 显示全部楼层
5个换乘站吧!红庄不是换乘吗?都独立运营了。怎么老是把4支忘记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5 08:49:10 | 显示全部楼层
线路图还是不肯改,4支用的是紫色,旁边标识是4跟主线一样,搞不懂是在怕点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5 09: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东之吴 发表于 2017-3-25 08:49
线路图还是不肯改,4支用的是紫色,旁边标识是4跟主线一样,搞不懂是在怕点什么?

不是怕。
南京1号线也叫支线这么久,直到后面才叫10号线。
这个没必要玻璃心,也没必要死要面子。
不是什么原则的问题。
苏州的问题是自己改来改去,3-5号线拖了,第三轮也拖了。
这个才是主要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5 09: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rmb服务 发表于 2017-3-25 09:22
不是怕。
南京1号线也叫支线这么久,直到后面才叫10号线。
这个没必要玻璃心,也没必要死要面子。

叫支线不要紧,但你要分开表示的应该直接标4支,既然颜色也区别了。南京1号线南延通了   老百姓都是讲3条线的1.2.1南延,叫的正大光明的,4支同样10公里的线路就应该单独来讲区别开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5 09: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东之吴 发表于 2017-3-25 09:34
叫支线不要紧,但你要分开表示的应该直接标4支,既然颜色也区别了。南京1号线南延通了   老百姓都是讲3条 ...

就是为了多一条线了,这面子要的。
我遇到的南京人可能比较不够聪明,没听他们说南延三条线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5 14: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鸡湖王 发表于 2017-3-24 20:48
苏州应该规划几个三线甚至四线换乘点,比如火车站,新区一站,古城区一站,湖西,湖东各一站,目前都只有2 ...

霸气会害死人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5 14:38: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rmb服务 发表于 2017-3-25 09:22
不是怕。
南京1号线也叫支线这么久,直到后面才叫10号线。
这个没必要玻璃心,也没必要死要面子。

对,从3号线开始都慢了1-2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5 20:18: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去试乘4号线,1号线都要挤爆了……怎还不加密班次啊,人太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9 00:02 , Processed in 0.044226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