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7170|回复: 20

[鸠兹古韵] 荻港老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1 20: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江南有两个荻港,都是古镇,一在浙江湖州,一在安徽芜湖。芜湖繁昌县的荻港,  风雅地卧在江边上,上达铜陵,下连芜湖,对岸是无为。荻港的自然和人文的荣耀风景,当属板子矶、德胜桥和明清老街。

    荻港老街,沿德胜河南岸一路铺开,起于南桥,先是上街头,过财湾街(财神湾),接中街,擦过德胜桥,然后是下街头,最后抵达江边大王庙。德胜河从铜陵的老山里款款流来,到了荻港,就叫德胜河。老街因河而生,因江而盛,因徽商而富。近邻皖南,江河联通,港湾优良,为明清以降绚烂一时的荻港老街注入了巨大活力。 “傍堤多酒肆,临水半柴门。”透过明代宋棠《初入荻港》的诗句,也可约略遥想荻港老街的前世风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 20:57: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去的荻港老街,路面皆由长方形大青石铺成,严丝合缝,老日子的打磨,让青石板变得温润光洁,青光可鉴。两旁商铺鳞次,密密匝匝,有大小弄子交通。老字号的私人商铺,后来变成了合作商店、供销社、百货分销处等等。大弄子主要有何家弄、老菜市弄,前者通荷花塘,后者通得胜河;小弄子主要有凤凰弄、毛家弄,前者通凤凰山、红星剧场,后者以中医世家毛氏命名,也通得胜河。老街的房子,多为青砖黑瓦飞檐的徽派风格,楼上楼下,前店后坊,庭院深深。槽门,天井,阁楼,回廊,冬瓜梁,马头墙,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尽显传统意蕴,旧时繁华。老街的临河人家,有吊脚楼相连,楼下河水碧青,缓缓流过得胜桥,再融入长江。连接德胜河南北的德胜桥,为三孔弧形古石桥,桥体为青石,桥面为赭石,桥下可行舟,桥上可跑马,桥栏可跳水。傍晚立于桥头,可见不远处的长江夕照,晕染了迤逦而归的白帆,是为古繁昌著名风景“荻浦归帆”。老街上街头的南面人家,背倚青山冲,过马路就是荷花塘。青山冲有桃有杏,有古井,有四合院小学;荷花塘驳岸齐整,凉亭雅致,杨柳依依,捣衣声声,夏日里荷叶密不透风,荷花高举,游鱼可数,蛙声哗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 21: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街的上街头财神湾一带,多是手艺人家,以木匠、篾匠、瓦匠、铁匠和弹花匠为主;中街多大小商铺,特色地摊,也是居民购物和乡下人上街的热闹去处;而下街头则多船家渔民,或是江北移民。老街居民,乡里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大都能叫出姓氏人名、小名绰号,像锅铲子、三根筋、孔大孬子, 不仅亲切,更有故事。小时候我们捧着饭碗,总喜欢沿街串门,忘记了回家。谁家娶媳妇,更是热闹一条街。喜糖从楼上雕花窗子哗哗地洒到街上,像落雨一样,大人孩子都在地上抢得直滚;孩子们跟在新娘子后面,无休无止地齐声高喊:“新娘子,银娘子,屁股后面挂个铃铛子……”以此换来更多的喜糖和快乐。冬天的夜晚,还有邻里互助的轮流打更,防火防盗。打更人三两一道,裹着厚棉袄,踏着老街的积雪,手拿毛竹梆子,一路走来:“哒哒——打更打更啊——哒哒——火烛小心啊——哒哒——老头老奶奶不要呱古经啊——哒哒……”声音由远及近,又由近而远,直到把老街人送进温暖的梦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 21: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街也是商业街。大清早,就有卖元宵的、卖五香豆的沿街吆喝。元宵数唐家的最有名;五香豆是早上现烀的,装在小木桶里,用从荷花塘摘来的新鲜荷叶兜着,飘着淡淡的清香。山里人家也从落花井、古家冲把柴火挑到街上,摆在老街人家门口,等候着早起的居民。夏天的午后,渔民一手牵着头戴银项圈、身背亚葫芦的小毛毛,一手拎着黄篾细眼的竹篮子,沿街叫卖刚从江里起水的虾子。卖江虾是不用带秤的,用蓝边碗一舀,一毛钱或者一毛五一碗,满满的,活蹦乱跳。来老街做买卖的,还有固定的小贩。比如每天早上,都有一个老奶奶从新港坐船到荻港老街,卖的是新港干子,有香干子、臭干子、蒲包干子。正月里,大雪直飘,老街的屋檐下挂着长长的冰溜子,早上起来,老人们用新港臭干子拌自家做的香菜,加上去了衣子的花生米,再浇上小磨麻油,那味道,真是小镇人家的极致口福啊。还有几个芜湖大妈,夏日里每天从芜湖坐船到荻港老街来卖冰棒,她们背着大大的冰棒箱子,一手拎着木支架,一手拎着保温桶,腰背弯成了一张弓,用标准的芜湖话沿街吆喝着:“香蕉冰棒——五分钱一根啊!”  有一回大妈突然更新了广告词:“橘子冰棒——五分钱一根啊!”于是我们小孩子就赶紧找大人要钱,急吼吼地买来尝鲜,结果味道却和香蕉的一模一样,乐得大家哈哈大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 21: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荻港老街的远去,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串联的队伍,沿着老街呼啸而过,看见老房子上龙凤之类的装饰木雕,就用斧子愤怒地砍去;修下水道,垫高街道,又把老街的青石板撬起或填埋,上面全部用水泥混凝土覆盖;老街人家大多拆旧建新,钢筋水泥取代了老前辈留下的砖木小瓦;德胜河被人为改道,举全镇之力挖山填河,昔日河道变脸为水泥新街道;德胜桥被轰然拆毁,据说有人于心不忍,或者出于对古代文化的敬畏,就将一块古老的桥石埋到了当时文化馆的院子里,算是纪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 21: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时代的变迁
留下的是岁月的痕迹
{:5_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 21: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 21: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 21: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 21: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ift 于 2017-3-1 22:49 编辑

荻港老街,原是一张怀旧版的老唱片,演绎不尽的是雨巷、荷塘月色、江河水。

荻港老街,原是一部刻在砖木上的地方志,叙述不完的是徽派民居的典雅,荻浦夕照的温馨。

荻港老街,原是一幅沿江江南版的清明上河图,点染不够的是熙来攘往的勾栏酒肆,风情万种的参差人家。

乡愁是一种病,美丽而忧伤。在那荻花翻飞的江边上,有我回不去的故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 21:3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 21: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 21:4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 22: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的荻港不仅是芜湖首屈一指的经济大镇,而且作为一个千年古镇,荻港的旅游资源也相当丰富,李白、杨万里等历史名人在此留下过足迹,鹊屿江光、荻浦归帆、板子矶、德胜桥、落花井、明清一条街、“渡江第一船”登陆点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文化遗迹是荻港人口若悬河的底气和引以为荣的资本。荻港有山有水、风光旖旎,发展旅游业的地理条件和自然基础得天独厚,是周庄、乌镇、木渎所望尘莫及的。
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先天的优势已经被失误的产业导向和发展规划击打的荡然无存。由于荻港走上了一条开山放炮,大上水泥生产线,疯狂掠夺自然资源的不归路。如今的荻港山河破碎,满目疮痍。

      
荻港的老街分为三段:上街(又叫财湾街)、中街(又叫中心街)、下街(又叫德远街),这三段连起来统称明清一条街或老街。徜徉在德远街上,循着历史的脚印,两层木制小楼仍依稀可见,那被风雨侵蚀的外表诠释出岁月的艰辛。现在,住在老街的住户少之又少,多是一些老年人,偶尔会有一两个孩子雀跃着穿过,他们风一般的英姿会让你从古老中领略出一片生机。由于年久失修或住户外迁,老街道的许多房子破败不堪,粉墙黛瓦似乎已经变成了过眼烟云,在人们的记忆中渐行渐远,给人留下无尽的惋惜和感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 08:36:39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上初中,喜欢到这里的“黑子网吧”还有个老头开的网吧里面玩CS和红警
约上几个伙伴,对战。玩的很开心,现在都是曾经的回忆了
荻港的发展不能说他错,也不能说他对。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荻港四周环山,还真不好说他能发展什么,在当时
不可否认,以破坏自然资源为前提的发展,会有后遗症!
当时我们读书的,天天吃灰,语文老师“陈白云”说的好,在荻港都要少活几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19 06:32 , Processed in 0.050548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