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3699|回复: 4

[城市建设] 禅城将历史建筑纳入城市规划 传承活化岭南文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16 23: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禅城区“探历史风韵·品老城建筑”系列活动本月启动,“最佛山·品禅韵”市民徒步行、声读古建——历史街区导赏、“2016佛山历史街区保护研讨会”三大子活动将陆续展开。这些活动中,市民、志愿者、专家学者等共同参与,丈量佛山老城,倾听古建故事,思考佛山历史街区和建筑的当代价值。

作为历史文化底蕴最浓、历史文化街区规模最大、历史建筑最密集的中心城区,禅城始终把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的更新、改造、活化,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在佛山建设高品质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的蓝图下,为城市注入文化内涵,也赋予历史建筑更丰润的生命力。

过去两年,禅城区首次启动历史建筑的认定、确认、保护、动态监察工作,筛选出首批61处历史建筑。这批建筑见证了岭南历史文化的变迁,是禅城乃至佛山的城市文化名片。

禅城历史建筑保护活化脉络

2014年初禅城区启动首批历史建筑的普查工作,建立近300处的线索库和600处的数据库。

2015年7月禅城区申报的62处建筑有61处通过市政府审批,被认定为市历史建筑。未进入名单的叶生生堂,被纳入保护级别更高的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8月10日禅城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领导小组成立,区长孔海文担任组长,规范化、长效化监管历史建筑保护。

2015年12月15日禅城区发动社会力量招募的20名历史建筑监督员,开展首次集体巡查。

2016年3月21日佛山首部地方法《佛山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正式实施,禅城区的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活化被纳入法治化轨道。

(整理/佛山日报记者何绰瑶)

保护历史建筑延续城市文脉

快子路43号,挥春红,绿叶摇,二层骑楼安静伫立,极少人知道这曾是佛山酿酒业最早的老字号之一“茂隆酒庄”的旧址。

永安路94号,青砖白瓦,灰塑窗花,四层大楼外观如碉堡,与对面熙熙攘攘的东方广场形成强烈对比。曾经,这里是佛山最大最好的酒店——佛山大酒店。

在禅城,还有很多这样“养在深闺人不识”的历史建筑散落在城市角落,被人们逐渐遗忘。甚至,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一些有价值的老建筑被无端拆毁,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历史建筑是城市文脉。在走下时代舞台后,它们仍然坚守一方,成为老街老巷独特的风景线。它们的故事,是几代老佛山人的童年和回忆,是文化导向型城市发展的重要凭依。

去年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城市发展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文化遗产。对于22年前即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佛山来说,如何善待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是城市发展始终绕不开的议题。禅城面积在全市最小,却包含了佛山老城等历史文化底蕴最浓、历史建筑最密集的片区。

2011年和2015年,佛山分别公布第一和第二批历史建筑,其中第二批主要针对禅城区,共61处。可以说,禅城如何保护、更新、活化历史留存,也成为攸关佛山继续焕发历史文化名城魅力的关键。

“何为历史文化名城,何为天下‘四大聚’?佛山需要依靠这些具有历史底蕴的建筑来展示。”广东省非遗专家梁诗裕说。在禅城,历史建筑的保护已成为社会共识,凡涉及老城改造,总少不了专家学者、老佛山的献言献策。

61处历史建筑获“首法”保护

事实上,为推动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活化,禅城已用三年之功。

2014年起,禅城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联合华南理工大学,耗时10个月,首次开展全区历史建筑普查工作。这次普查摸清了家底,确定了每处建筑的基本情况并登记在册,一大批具有保护价值、可反映佛山某一时期历史特征和风貌特色的建筑物、构筑物得到发现,为接下来历史建筑的依法保护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最终,普查中共有61处建筑被认定为禅城区首批历史建筑。它们分布在一镇三街,包括居安里等宅地民居、教子村竺诚霍公祠等坛庙祠堂、陈如岳祖屋等名人故居以及莘葵里等亭台楼阙。随着佛山首部地方法《佛山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这批建筑的保护也被纳入法治化轨道。

除有法律“撑腰”,禅城历史建筑的保护还得到社会多方参与。去年起,禅城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公开招募历史建筑监督员,组织其分镇街分片区巡查全区历史建筑。这些巡查员或是热爱佛山的老街坊,或是对历史建筑感兴趣的学生,更有不少是专业人士。

今年55岁的麦德楷是祖庙片区的历史建筑巡查员之一,每周他都带上“禅城区历史建筑保护监督员”的证件和笔记本,到老街巷里“扫街、入户、拍照”。

先规划后开发打造岭南文化高地

保护历史留存是对市民负责,对历史负责。但是,保护不等于静态孤岛式搁置,历史留存的保护利用,也应当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

“酒香也怕巷子深”,再深厚的文化底蕴,再精彩的历史资源,都务求融入现代精神。整合、包装、推介直至引入社会资本,将是盘活历史文化、丰满文化脉络的“四部曲”。

可以说,活化历史街区和建筑,将其纳入城市规划中整体保护、合理开发,不失为一条让老城重焕生机的路径。为此,禅城区提出,以规划引领,保护禅城区历史底蕴,打造岭南文化高地。

从今年8月起,禅城设立历史名城保护专项经费,以用于开展历史建筑修缮、修测、建档、建库,各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编制,以及第二批历史建筑普查等一系列工作。

同时,为加强老城文脉延续,禅城正在组织编制《祖庙莲升片区城市更新与活化策略研究》,对该地区进行充分深入研究,提出改造更新的策略和路径后再实施改造建设,让老城发展再添活力。

另外,禅城还计划开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今后品字街区、梁园街区、莲华南街区、祖庙东华里街区、任围街区、新安街街区、南风古灶街区、霍氏宗祠街区等全区8个历史街区可望得到保护规划全覆盖。

针对首批认定的历史建筑,禅城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将组织开展相关的测绘、评估及危房鉴定工作,对历史建筑进行测绘归档,形成一房一档案,纳入禅城区城市规划“一张图”平台管理。未来,第二批历史建筑也将纳入该平台,得到实时监控和管理。

文/佛山日报记者何绰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7 16: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洞街算是哪个街区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20 14: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历史文化底蕴最浓、历史文化街区规模最大、历史建筑最密集的中心城区,禅城始终把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的更新、改造、活化,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在佛山建设高品质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的蓝图下,为城市注入文化内涵,也赋予历史建筑更丰润的生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6 19: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Engels 发表于 2016-11-17 16:02
洞街算是哪个街区呢?



这就是古洞街,连接公正路与筷子路,有很多老房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8 17: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禅城是佛山中心城区,也是佛山老城区,在佛山五区里历史文化底蕴最浓、历史文化街区规模最大、历史建筑最密集。昨天,来自省内外的专家、企业负责人等齐聚“名城重构和街区活化·佛山案例”研讨会,为禅城乃至佛山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的未来建言献策。

历史文化如何与现代精神共鸣?活化更新,政府如何与市场互动?面对空心化,历史街区怎样植入产业?这些问题,不只是禅城,更是全国各地都在面临的共性问题。在这场探讨会上,这些问题都被一一探讨。

共识历史文化应与现代精神共鸣

为历史街区、历史建筑注入现代精神,让老城重焕生机,几乎成为所有专家的共识。

尽管强调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要,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副系主任冯江却并不赞同“原状保护,不能改动”的观点,他认为,在“反拆除”底线下,在符合规划要求前提下,历史建筑可以进行适当改造。

“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冯江说,只要把握好分寸,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完全可以从此消彼长的天平两端,变为共生共赢的关系。

这一观点,在佛山不乏正反例证。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杨俭波所在的城乡研究团队,对佛山城市研究深入多年。他说,禅城目前有8个历史街区,其中老城区有6个。在实际调查中,其实禅城历史街区的现状并不太好,面临着多重内部压力和外部竞争。

其研究团队走访了老城区中的众多菜市场,包括莲花市场、南堤市场、普君市场等,结果发现老城区的菜价全城最低,说明生活在这个片区的居民整体生活收入低,街区僵化不动,缺乏发展逻辑。

对历史街区空心化问题,佛山市政协常委、西元艺术文化创意中心董事长谢伟松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与现代城市产业发展不相适应。要让历史街区焕发新的生命力,必须让历史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嫁接,为历史街区赋予现代时尚功能。

这几年,佛山在历史街区、历史建筑活化方面其实也多有探索,不乏岭南新天地等范例。对此,多位专家表示肯定。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朱雪梅表示,在历史建筑的保护中,不能像僵化的博物馆一样管理,一定要利用起来,有的维持原来功能,有的注入新的功能,在使用过程中得到活态保护。

她认为,只要抓住核心点,历史街区改造和城市进展并不冲突。在改造的过程中,要抓住不变的两点,就是核心价值和底线控制。核心价值包括这里的文化、生态、人、传承的文化、留住原住民、保持可持续性等;底线控制包括空间格局、街巷肌理、风貌形态等。

命题活化更新,政府如何与市场互动

历史街区发展一定要变,但在变化的过程中,政府如何处理与市场的关系?

朱雪梅认为,在过去,我们已经拆了很多城,荒了很多村,废了很多厂。中国成为全球城镇化速率最快的国家,土木工程建设量最大,很多地方开发强度失控,名城保护不容乐观。

她直言,三旧改造中,很多城市都付出了代价。佛山作为三旧改造的实践地,在改造过程中,利益驱动明显,也付出了一定代价。一些历史街区人去楼空、产业缺失、衰落严重,“空心化”成为不争事实。

杨俭波则分析,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与土地使用价值、产业结构调整、空间利用效能、文化的传承与延续、环境等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非常复杂。如果历史街区规划做得范围宽,规划细,从规划部门讲是好事,但和城市发展的更新目标会和保护的目标形成矛盾。

这一观点,也得到其他专家认同。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环艺教研室主任周彝馨认为,政府更应该从一种宏观的角度去考量,站在更高的格局、从大的环境去对历史街区进行保育、活化、更新。

具体实施中,她建议政府可以就历史街区如何保护、如何活化划定一条“红线”,这条红线即是“底线”,在这个底线范围之内充分调动市民、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博采众长。

“有时候政府规划做的越细,在实施过程中可发挥的空间就越小,容易被限制死。建议政府可以给一些指导,但不需要完全主导控制,给民间一些机会去创造。”她举例说,比如对于一条街区的商铺大门,政府不需要规划要求全部商铺的大门全部千篇一律一个模样。

深圳雅克兰德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文媛认为,历史文化是有一定的延续性的,由政府或民间倡议启动的开发不应该是由静态的规划来规定,应该是不断更新,不断修正的。她建议政府要长期跟踪,对街区进行长期培育。

出路历史街区发展亟待植入产业

面对禅城历史街区现状,朱雪梅建议,历史街区改造一定要注入产业,让这个地方的年轻人就地就业,在这块土地的发展中,得到有尊严的生活,让这里有人文底气又有未来。历史街区不能靠老人守,年轻人能传承,历史街区就有希望。

杨俭波也认为,产业、市场相对开放的通商环境是历史街区改造中始终要关注的。街区无论什么,一定植入产业,维持一个大的市场空间,这样街区才有发展的后劲和可持续性。但是,在引入产业,实施改造过程中,政府部门要有小政府的概念,定框架、规则,找可控的大资本,用合同、协议、法规等管控资本。这样在改造的过程中,才有可能把保护街区落到实处。

但是,引入产业,是否就意味着历史街区的文化底蕴,只能起到提升产业文化附加值的作用?谢伟松并不这么认为。

他说,许多的地方的历史文化街区在改造之后,反而成为了商业的陪衬,一些改造后的历史街区,往往只是出租给餐馆等场所运营,历史街区背后的文化产业价值,却没有得到重视,导致历史文化出现碎片化趋势。

他建议,佛山应当围绕东平河和汾江河,打造文化走廊。“比如在东平河沿岸,可以沿线串联起南风古灶、贝丘遗址、佛山新城等区域。”谢伟松认为,通过这样一条走廊,可以让来佛山的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让更多人感受佛山的城市文化。

众说

活化街区需敬畏历史文化

在下午开展的“众说我城”高端沙龙上,近二十位专家、学者紧扣“名城重构,街区活化”的话题,结合佛山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工作展开热烈讨论。

禅城区副区长渠铮表示,禅城区发展到今天,已面临城市重构的问题,“在城市重构上,涉及到精神层面、文化层面的重构。要让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重新焕发活力,我们需要重新思索这项工作未来怎么走,将过去精神层面所坍塌的一部分补起来。”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环艺教研室主任周彝馨指出,历史建筑是物理形态的存在,但佛山在这方面的文化结合还做得不够。“物质方面非常注重,非物质文化方面的有点跟不上,没有双轨一起走。很多东西把躯壳保存下来了,里面的内容没了或者替换了。”周彝馨指出,基础工作者必须先理清历史建筑的价值,在清晰认识其非物质文化价值的前提下,再来考虑内在东西的更新和替换。

对此,佛山市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局总规划师刘宏也表示认同。“你可以不了解历史,也可以不懂文化,但你不得不尊重它。为了成就新的荣耀而亵渎了过去,以牟利为目的的保护都是伪命题。”刘宏表示,“相对于广州、其他地区,佛山的岭南文化还是有区别的。在城市规划工作中一定要尽力去寻找、挖掘。对文化理解不能肤浅随便地做几个轴、做几个符号。”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梁诗裕表示,在急剧的城市发展过程中,一些曾经很繁华的街区难以避免地面临自然衰落的现象。在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上,功能要不要转变,原住民要不要留下,是不能回避的问题。“作为土生土长的佛山人,在这方面有很深体会。我认为老城区的改造,原居民留不留,不能一概而论。应该根据当地当时以及片区要怎么发展而进行课题研究。”

禅城区规划局常务副局长侯庆涛表示,新时期新时代,在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中,首先是需要心怀敬畏,要摸清其独一无二的遗传密码。希望通过“探历史风韵·品老城建筑”系列活动的举办,唤醒广大市民对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的回忆,另一方面希望引起广大社会关注,历史街区历史建筑要与城市发展同步,不能被落下。

声音

系列活动很好地搭建了平台

禅城区规划局常务副局长侯庆涛:“探历史风韵·品老城建筑”系列活动的举办,能唤醒广大市民对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的回忆,另一方面引起广大社会关注。本次活动已经完全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的,很好地搭建了平台:

一方面,徒步活动引起了热烈反响,近千名市民报名,市民在参与的过程中唤醒了对城市的记忆。另一方面,今日的研讨会通过专家的角度,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对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利用。

专家简介

冯江: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副系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与文化学术委员会委员。

朱雪梅: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中国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

杨俭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佛山市首批社会科学专家库成员,广州南方城市研究院、佛山岭南文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谢伟松:现任佛山市西元艺术文化创意中心董事长,佛山市政协常委。先后任佛山南风古灶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主任。

周彝馨: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博士,建筑学副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吴文媛:深圳雅克兰德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首席规划师,低冲击发展中国研究与行动小组召集人。

访谈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副系主任冯江:

“保护与利用:从天平两端到共生共赢”

冯江认为,佛山的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现状的特点与城市的发展有很大关系。“在走访时,我们发现这里有很多祠堂,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被改造成苏维埃式的大礼堂。此外,这里还有很多产业建筑。今天,佛山商业化的建筑多一些,而像那种出作品的建筑比旧时少了。”

在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工作上,冯江认为,以往“保护”与“利用”在人们眼中犹如天平的两端。“人们对于历史建筑普遍存在顾虑,认为历史建筑和文物一样强调原状保护,不能改动,不能用于经营。其实,历史建筑的底线是反拆除,在符合规划要求的前提下,历史建筑可以进行适当的改造。”冯江还指出,消极的保护也是一种破坏。

“案例是很常见的,如今很多历史建筑因过度强调‘冻结式’的保护而被闲置了,不能实现很好的呼吸。因为缺乏检修,白蚁进来了、房顶漏水又没有人检修,造成的破坏更大。过度强调‘保护’的这种想法在当今已不合时宜,更多的应是在活化利用中为两者找到适当的分寸,达到共生共赢的局面。”

冯江表示,对历史文化街区来说,人们以前强调它们是文化资本,而在操作过程中应不应该添加商业价值,是值得商榷的。

“历史文化街区里面,建筑密度可超过60%多,容积率可达到2.0甚至2.5,这已经能让条件适合的老城支持商业运作了。”冯江表示,如今电商发展快,很多实体店在关门,但体验式的街区为人们提供了虚拟世界无法提供的体验,具有优势。我认为我们可以改变一下“被保护了就不能被好好利用的”观点,不去拒绝两者之间共生共赢的机会。

此外,冯江还指出,如今佛山许多文化街区的活化都存在被套上“岭南”两个字的现象。他认为,许多人都有岭南情结,但在这过程中要避免营造成一个脸谱化、简化的岭南印象。

“过去的人在发展的时候可能不是简易地按照岭南的思路去盖房子的,更多是在考虑气候、邻里关系、材料便利程度、舆论和规则等共同作用下,反而创造出了‘岭南’。但如今我们刻意地去‘岭南’,让岭南脸谱化,就会让人觉得单调,反而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冯江强调,主体的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它让我们看到不同的人呈现出的生活气息从而形成活力:“由此,在活化的过程中,方式的重要性有时候会超过样式的重要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27 16:32 , Processed in 0.085504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