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6953|回复: 8

[经济论道] 转载(财新周刊):紫光存储棋局生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25 11:32:49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asus0411 于 2016-10-25 11:37 编辑

紫光存储棋局生变
2016年10月21日 23:43

在发展存储器芯片被确定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清华紫光与武汉新芯的合流能否挑起大梁?

赵伟国曾说,2016年的工作重点是完成旗下上市公司紫光国芯的定增,并启动存储工厂的建设。但现在紫光国芯的定增悬而未决,存储工厂也未见动静。

《财新周刊》 文 | 财新记者 覃敏 图 | 财新记者 万家




  2015年12月的一个寒冬午后,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对财新记者说,2016年的工作重点是完成旗下上市公司紫光国芯(002049.SZ)的定增,并启动存储工厂的建设。十个月过去,2016年已入深秋,紫光国芯的定增悬而未决,存储工厂也未见动静。

  在政策利好下,中国存储产业却风起云涌。各地纷纷传出加码存储芯片的声音,除了紫光集团宣布300亿美元做存储器,武汉有武汉新芯准备耗资240亿美元打造国家级存储器基地,合肥放言要打造IC之都,福建晋华也在跃跃欲试。

  争做存储器的各股力量中,赵伟国及他背后的紫光集团到底算什么?他的存储棋局该怎么走?而从整个国家信息产业来讲,中国到底应不应该和能不能做自己的存储器?

赵伟国的存储野心

  市场知道紫光要做存储,更多地是从一笔传得沸沸扬扬的230亿美元收购交易开始。一位同行笑称:“不管紫光是不是真的想收购美国存储芯片厂商美光,至少通过这件事,全世界都知道紫光要做存储了。”

  2015年7月,《华尔街日报》报道,紫光拟以21美元/股价格收购美光,整体交易规模达230亿美元。市场为之震动。

  美光是全球知名存储厂商,在DRAM、NAND Flash两大主要的存储市场,排名分别为第三、第四。若紫光成功收购美光,不仅能获得先进的存储技术,还能跨越式参与全球存储市场的竞争。但是,美光随后回应称没有收到紫光的收购要约。

  紫光集团内部人士透露:“和美光的事情,不会是空穴来风,但它终究是风。”至今,这笔交易仍被市场惦记,时不时有人会问“合作还有可能吗?”

  财新记者曾问及赵伟国是否会收购类似美光、海力士这样的存储厂商。赵伟国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表示:“不管有没有收购,我肯定要自己建存储工厂。在中国建立起中国资本控制的工厂,这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需要,也是国家的需要。”

  赵伟国去年已经开始筹备建厂。2015年11月,紫光国芯发布公告,计划投资938.27亿元新建存储类芯片工厂。从进度上,该工厂两年内建成,投产一年后完全达产,预计每月存储芯片产能达到12万片。紫光国芯测算,工厂运营期内年均营业收入为353.6亿元,年均利润为87.2亿元,税后投资回收期为6.28年(含建设期两年)。

  按计划,接近1000亿元的建厂投资中,600亿元来自于紫光国芯A股定增,剩下338.27亿元由紫光国芯自筹解决。公告显示,紫光国芯计划以27.04元/股的价格向九名投资对象增发29.6亿股,募集资金800亿元,这里面除了600亿元投入存储芯片工厂,还有37.9亿元用来收购台湾封测厂商力成25%的股权,162亿元用来收购芯片产业链上下游的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800亿元定增方案中,紫光集团旗下西藏紫光国芯、西藏紫光东岳通信、西藏紫光西岳通信、西藏紫光神彩、西藏紫光树人教育、西藏紫光博翊教育六个全资或控股公司将认购694亿元。这些资金最终都需要紫光集团作出安排。

  赵伟国告诉财新记者,目前,紫光国芯800亿元定增“还处于材料完善阶段”。接近证监会的人士告诉财新记者,现在,证监会对定增卡得特别严格,方案通过的难度非常大。

  筹划自建工厂的同时,赵伟国计划以37.9亿元收购台湾存储芯片封测厂商力成25%的股权。此外,他还计划收购台湾封测厂商矽品24.9%的股权、南茂25%的股权。2016年4月底,矽品终止了与紫光集团的入股协议。目前,力成、南茂两起收购案尚在台湾“经济部”投资审议委员会审核中。赵伟国对财新记者称,与台湾相关方面的沟通,是被投资的台湾企业负责, “投不投台湾的封测企业,对我们的存储芯片计划没什么影响”。

  赵伟国为存储芯片找的掌舵者是高启全。今年63岁的高启全在台湾有“DRAM教父”之称,2015年底从台湾存储巨头华亚科董事长、南亚科总经理位置上跳槽紫光。

  华亚科一直是美光的存储芯片代工厂,彼时市场认为高启全可能促成紫光与美光的合作,或者帮助紫光建设并运营存储工厂。但自跳槽紫光以来,高启全十分低调,外界几乎听不到他的声音。

财新记者问及高启全在紫光的工作成果,赵伟国没有具体介绍高启全目前的工作,只称,“高先生一直在推动存储相关工作的进行,我们合作得非常好”。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5 11:33:07 |
本帖最后由 asus0411 于 2016-10-25 11:35 编辑

紫光武汉合流

  2015年7月,发展存储器芯片正式被确定为国家战略。但紫光一开始并不是做存储的“国家队”。

  一位半导体产业资深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在半导体产业发展规划上,业内称为“国家大基金”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和亦庄国投、武汉等地方政府最初是一条线。

  按照最初的设想,在存储领域,将以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为核心,重点给予资金支持。国家大基金总经理丁文武在“2016中国半导体市场年会”上也表示,国家大基金要把存储器项目作为国家战略来推动、实施,首先要在武汉建设存储器项目,投资额度相对比较大。

  3月28日,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正式落户武汉,时任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亲自宣布项目启动。该项目占地约2300亩,计划五年内投资240亿美元,到2020年建成每月30万片的产能,到2030年建成每月100万片的产能。国家大基金、湖北省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国开发展基金、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共同出资作为股东,在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的基础上组建一家存储器公司,作为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实施主体公司。

  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对财新记者介绍,3月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落户武汉时,紫光还在深圳探索发展存储的可能性。两者并未走到一起。

  上述半导体产业资深人士认为,今年上半年,中国市场上有四股力量喊着要做存储器。 除了紫光、武汉,合肥希望与日本DRAM厂商尔必达前社长合作开发存储技术,福建晋华则希望从台湾厂商联电获得存储技术。不过,合肥、晋华做的是DRAM,DRAM市场增长相对缓慢且竞争对手技术成熟,要想做起来非常困难。

  “国家有了明确目标,要把存储做起来,但没有说怎么做。大家都意识到这个事情的战略意义,赵伟国想做,武汉新芯想做,合肥想做,福建也想做,这是自然现象。”清华大学微电子研究所所长魏少军对财新记者说,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大家都在不断思考:这边一个存储器,那边一个存储器,势必形成竞争,而且都是低水平地重复,是不是合起来做会好一点?

  7月26日,长江存储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长江存储)正式成立。注册资金分两期出资,第一期由国家大基金、湖北国芯产业投资基金、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共同出资,第二期由紫光集团、国家大基金共同出资。紫光集团赵伟国任董事长,国家大基金总经理丁文武任副董事长,武汉新芯总裁杨士宁任总经理。武汉新芯将成为长江存储的全资子公司。长江存储以武汉新芯现有的12英寸生产工艺为基础,拓展物联网布局,并以3D NAND为突破点,进军大规模存储器领域。

  长江存储被业内视为中国最主要的两股存储力量合流。

  “清华紫光和武汉新芯能走到一起,我觉得这是大家在不断探索中形成的共识:做存储器四面开花是不可能的,一定是集中资源、人力、财力去做。”魏少军称,在这个过程中,行业专家和国家大基金做了许多工作,“但关键还是在于紫光的掌舵者赵伟国和武汉新芯的管理层都意识到,只有合起来成功的概率才是最高的”。

  顾文军分析,紫光集团、武汉新芯单独去做存储器,都有一定困难。紫光集团缺乏团队、技术和工厂,武汉新芯则是市场化能力、融资能力相对较弱,而且存储需要的资源太多,单靠武汉也很难撑起来,“合在一起,能够整合资源、整合资金,避免内耗”。

  目前,长江存储注册资本189亿元,未公布具体的股东出资额。赵伟国对财新记者介绍,资金的安排是股东们根据相关情况确定的,“紫光控股长江存储”。

  “相对而言,武汉新芯做存储器具备更多的条件,但是主要由地方政府主导。我们觉得,做存储器一定要遵循市场的规律,要淡化‘政府主导’的思路。”魏少军说,“长江存储成立后,我们希望由市场主导,就是说谁的市场能力强谁来主导。武汉方面和赵伟国两者之间,赵伟国更加市场化,我肯定希望清华紫光来主导。”

  “但随着产业的发展,未来是不是有第三家参与者更加市场化?”他又补充道。

  赵伟国认为,现在,清华紫光担负中国存储产业的大旗,已是各方的共识。他将长江存储定位成“紫光的第一存储基地”,清华紫光的管理重点是为长江存储建立市场化的用人、决策、激励机制,同时为长江存储整合国内外的各种资源。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5 11:36:13 |
富人们的持久战

  在赵伟国的规划中,长江存储是清华紫光在存储芯片领域的第一个布局,未来还会有新的布局。赵伟国对财新记者介绍,存储芯片行业存在规模效应,除了在武汉布局30万片的产能,紫光会在国内再选一个地方布局30万片的产能。

  产品层面,赵伟国称,虽然NAND的市场增长、发展都很快,但紫光也会布局部分DRAM产能。“DRAM虽然发展趋缓,但战略上非常重要,中国必须有。”

  现有的长江存储就是在两条腿走路。据《中国电子报》报道,武汉新芯执行副总裁陈少民介绍,如果2020年能够达产30万片/月的产能,则3D NAND安排20万片、DRAM 10万片。

  上述半导体产业资深人士分析,五大存储芯片厂商占到九成市场份额,除了闪迪是与东芝合作,三星、美光、东芝、海力士都是自己设计自己生产。若按紫光计划的60万片产能,紫光不可能是代工模式,因为上游没有厂商能吃得下这样的产能。何况,台湾存储业的经验已经证明代工模式是失败的,譬如华亚科为美光代工,没有积累起自己的核心技术,最终还是被美光收购。

  赵伟国也向财新记者证实,在存储芯片领域,“我们是自己制造,没打算代工”。不过,财新记者了解,目前,武汉新芯的业务主要还是代工,主要客户包括特殊领域的闪存厂商兆易创新。

  紫光打算自己做存储,技术从哪里来?赵伟国称,紫光历来坚持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相结合,“我们能够解决技术问题”。但他并未透露具体的解决方案。

  美国西部数据被业内视为紫光可能合作的技术源。2015年9月,紫光集团宣布与全球第二大硬盘生产商西部数据达成协议,由紫光股份(000938.SZ)旗下香港全资子公司紫光联合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以37.75亿美元买入西部数据15%股权,成为西部数据第一大股东,并获得一个董事席位。之后不到一个月,西部数据即宣布以190亿美元收购全球第三大闪存厂商闪迪(SanDisk)。

  但因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要求审查,紫光股份收购西部数据的交易于2016年2月终止。但双方的合资公司今年9月8日在南京正式成立,总投资3亿美元,注册资本为1.58亿美元,由紫光股份持股51%,西部数据持股49%。

  紫光是否能够借道西部数据获得闪迪的专利和技术?西部数据表示,由于存储芯片等硬件技术需要大量资本投入,未来并不会交由这家合资公司开发。至于未来是否会在硬件方面与紫光集团有进一步的合作,西部数据CEO史蒂夫•米利根告诉财新记者,这首先需要考虑能否为双方公司的股东带来好的投资回报。

  “未来的发展是比较难预测的。”米利根说,“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情况是,我们是美国企业,美国政府在认定我们技术重要性方面有自己的优先考量。 当然,中国政府也有自己的观点。我们需要很好地处理这些情况,才能加强加深我们两家公司的关系。”

  此外,虽然清华紫光收购美光的交易一直飘在空中,但基于高启全在华亚科的关系,一些市场人士仍在憧憬与美光合作。

  顾文军认为,技术领域,国际厂商现在不合作不等于将来不合作。 从当前的存储市场格局来看,美国、韩国占据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但韩国企业相对保守,紫光与美国企业达成技术合作的可能性更大。

  一位野村证券分析师告诉财新记者,市场都在关注清华紫光的存储技术来源。技术越好,成本就越低,若紫光找不到先进的存储技术,别人的产品卖1美元,紫光的产品可能要卖十几美元,而存储又是高度市场化的市场,紫光很难有竞争力。

  魏少军则认为,技术不会永远高歌猛进,比如DRAM可能走到十几纳米就将停滞下来,“在别人发展放缓的时间窗口里,我们可以一步步追赶”。同时他强调,在原有的技术之外,新技术会不断涌现,就像盖房子,你可以用砖,也可以用木头、竹子、钢材,关键在于技术上能否找到合适的路径去做这件事,“现在市场已经开始涌现许多新型存储器,譬如英特尔的X-Point等,中国的存储器企业或许可以从新技术上切入”。

  魏少军介绍,紫光国芯收购的西安华芯,在DRAM的设计上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曾经给台湾的半导体存储器公司做过不少设计服务。“应该说,我们在存储芯片的设计技术上有了相当的积累,但在工艺上还没有经验。三五年内坚持研发,应该能够有突破。”

  技术之外,做存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要建存储器芯片工厂,少则几十亿美元,多则上百亿美元。紫光国芯800亿元定增迟迟未获批的情况下,紫光钱从哪里来?赵伟国称,“我们目前有充裕的现金,也有很多的投资伙伴。在中国目前投资半导体,钱不是问题,核心是要把项目做好、做成功。”

  国家大基金总经理丁文武曾介绍,国家大基金募集了1387.2亿元的资金,同时撬动了地方融资,仅北京、上海、湖北三地的存储芯片产业基金就分别募资300亿、500亿和300亿元。丁文武称,基金运作中,不低于60%的资金将支持芯片制造业。武汉会是今年的重点支持对象。

  魏少军也认为,钱不是大问题,有很多方法可以解决。他最担心的是政府和商业股东是否有足够的耐心,运营过程中遇到困难能否坚持下去。

  “比如上海华虹,15年前就开始做DRAM,做到最后不赚钱,大家就不做了,不做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他提醒到,现在社会资本进入到存储器产业,两三年之后,花了上百亿美元, 可能产品还是没有竞争力, “这个时候,资本的坚持就格外重要,否则就会前功尽弃”。

  顾文军也表示,清华紫光做存储道阻且长,第一步要看与国际厂商的技术合作能否谈成,第二步是能否拿出有竞争力的产品,第三步是产品能不能卖得好、实现盈利。现在,紫光才刚起步,希望赵伟国有雄心更要有恒心,有魄力更要有耐力。

  产业专家普遍认为,中国现在做存储并非没有机会。一是中国的市场很大。目前这轮存储器市场的增长点主要是互联网公司的数据中心。在DRAM方面,随着技术的进步,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增长,所需的内存越来越大,而数据中心服务器一建就是十几万台、几十万台,对DRAM的需求非常大。在数据存储方面,数据中心的存储需求逐渐从硬盘转向NAND Flash,提供了新的机会。

  二是存储技术处于升级换代的时期,譬如DRAM的工艺制程走到20纳米左右后发展速度会放缓,闪存NAND Flash则从二维转向三维。

  三是存储器芯片产业走到今天,对资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从投资角度来看,投资规模大概要几百亿美元,且要持续多年地投入,能继续投这么多钱的企业也不多了——在政府和资本市场的支持下,中国的企业有钱去做这些事。
发表于 2016-10-25 12:38:44 |
标题党?
发表于 2016-10-25 12:44:23 |
习大大的嫡系啊。。赵伟国
发表于 2016-10-25 12:51:36 |
这不是说得很好么,怎么个生变法,就这么回事,合流这个词很好
发表于 2016-10-25 13:06:08 |
看标题吓我一跳,以为又是好事多磨
发表于 2016-10-25 13:58:25 |
加油把武汉存储器基地建好。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14 20:35 , Processed in 0.078895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