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RickBlaine

[经济论道] 中国大陆12寸晶圆厂分布 武汉新芯产能最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18 12: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加油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8 12:3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油搞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8 13: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8 13: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OFweek电子工程网讯:在国家政策刺激下,2016年各地纷纷传出加码存储芯片的声音:北京有紫光集团宣布300亿美元做存储器,武汉有武汉新芯准备耗资240亿美元打造国家级存储器基地,合肥放言要打造IC之都,福建晋华也在跃跃欲试。
  众声喧嚷中,随着今年下半年长江存储的正式成立,武汉新芯与紫光集团走到了一起。合流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它们的合流又对整个存储产业的发展意味着什么?中国到底该怎样发展存储?清华大学微电子研究所所长魏少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做存储器芯片不能四面开花,一定要集中力量办大事。紫光与武汉新芯能够走到一起,关键在于紫光的掌舵者赵伟国和武汉新芯的管理层都意识到,只有合起来成功的概率才是最高的。同时,发展存储器产业一定要遵循市场规律,要淡化“政府主导”的思路,谁的市场能力强,就由谁来主导。
  魏少军预计,10年之后,中国自有存储器规模应该力争达到250亿美元,在国际上做到四分天下有其一,在国内占据半壁江山。
  中国存储产业现状如何?在全球市场中处于怎样的位置?
  魏少军: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一家专业的存储器企业。国内一些企业譬如兆易创新有一些自己的存储器产品,但主要集中在特殊领域。从主流市场来看,中国的存储器芯片基本是空白。我们每年进口大概将近500亿美元的存储器。
  全球来看,存储市场已经发展多年,是一个相当成熟的产业。目前,基本上形成了东芝、三星、美光、闪迪、海力士五家厂商鼎立的格局。具体来看,在DRAM领域,韩国厂商占主导地位,占有约75%的市场份额;其次是美国厂商,约占20%的市场份额;还有5%是在台湾生产的。NAND Flash领域,韩国占了50%,美国占到百分之二十几,日本还有一些。
  中国在PC领域曾经做过自己的处理器,譬如典型代表龙芯,现在看来结果并不理想。在全球存储产业如此成熟的情况下,中国再做自己的存储,会不会沦为又一个“龙芯”?
  魏少军: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事情,需将存储器和CPU产业分开来看,它们的产业属性不一样。CPU需要很强的生态环境支持,即便你的CPU做得很好,没有软件在上面跑,别人也不会用你的。存储器则不一样,存储器不存在复杂的生态环境的问题,只要你的产品做得跟别人一样好或能超过别人,市场就会买单。所以存储器是可以发展的。
  中国现在要去发展存储器产业,到底具备什么条件?
  魏少军:中国现在大力发展存储器芯片,我认为是有机会的。一是中国的市场很大。目前这轮存储器市场的增长点主要是互联网公司的数据中心。在DRAM方面,随着技术的进步,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增长,所需的内存越来越大,比如今天的服务器内存可能100G就好了,未来可能需要200G、300G,而数据中心服务器一建就是十几万台、几十万台,对DRAM的需求非常大。在数据存储方面,数据中心的存储需求逐渐从硬盘转向NAND Flash,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机会。二是存储技术处于升级换代的时期,譬如DRAM的工艺制程走到20nm左右以后发展速度会放缓,闪存NAND Flash从二维转向三维,也给了我们机会。三是存储器芯片产业走到今天,对资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从投资角度来看,投资规模大概要几百亿美元,且要持续多年地投入,能继续投这么多钱的企业也不多了。中国的企业有钱去做这些事。


中国目前在存储领域的技术积累有多少?
  魏少军:在主流技术上,我们有一些储备,比如紫光国芯收购的西安华芯,在DRAM的设计上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曾经给台湾的半导体存储器公司做过不少设计服务。应该说,我们在存储芯片的设计技术上有了相当的积累,但在工艺上还没有经验。我个人觉得,我们现在的技术水平和国际水平有差距,但经过努力差距可以慢慢缩小。三五年内坚持研发,应该能够有突破。
  存储是非常依赖核心技术的领域,以中国目前的存储技术积累,还有发展机会吗?若引进国外技术,技术可能从哪里来?
  魏少军:技术不会永远高歌猛进,比如DRAM可能走到十几纳米就将停滞下来,在别人发展放缓的时间窗口里,我们可以一步步追赶。同时,在原有的技术之外,新技术会不断涌现,就像盖房子,你可以用砖,也可以用木头、竹子、钢材,关键在于技术上能否找到合适的路径去做这件事。现在,市场已经开始涌现许多新型存储器,譬如英特尔的X-Point等。中国的存储器企业或许可以从新技术上切入。
  整体来说,中国的存储技术一方面是依靠自身不断地研发提升设计、工艺水平,一方面是采取开放的态度,跟别人合作。可能有些国际企业不愿意合作,但在巨大的市场诱惑下,总有人会尝试合作。我觉得半导体是开放的市场,任何企业封闭到最后肯定是做不成的。近十年来,技术的发展从来都是开放的,手机、操作系统包括ARM都开放了。大家都持开放心态的情况下,如果哪些在国际上占据优势的企业不愿开放合作,最后就只能把自己憋死。
  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时点来发展存储?中国存储产业以前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
  魏少军:本世纪初,随着18号文件发布,中国曾经迎来过一轮集成电路发展高峰。我们很多人很乐观,政府也很乐观。政府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形式来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可实际上是做不到的。市场配置资源的想法本身是对的,但是我们的企业当时没有能力来这样做。许多企业长期亏损,哪有钱去继续投资存储器呢?到了2012年,回过头来看,我们认为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过程中,市场机制是缺失的,需要政府出手引导。
  政府出手并不是说政府去亲自操刀,而是给了社会资本信心,引导社会资本向半导体行业投资。如果15年前我们就能集中力量去做存储,现在的情况肯定不同。问题是,在过去15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对集成电路,尤其是对存储器,没有大规模的投入。半导体行业,首先得有钱,没钱就建不了厂。要建存储器芯片工厂,少则几十亿美元,多则上百亿美元,这么多钱,谁投?如果说2014年,没有《纲要》的出现,没有大基金成立,没有全社会的关注和热情,谁会投这么多钱呢?
  产业政策明确之后,各地都想发展存储,譬如福建晋华、安徽合肥、武汉新芯、紫光。最近随着长江存储的成立,武汉新芯与紫光走到了一起。它们为何走到一起?你怎么看这种转变?
  魏少军:国家有了明确目标,要把存储做起来,但没有说怎么做。大家都意识到这个事情的战略意义,赵伟国想做,武汉新芯想做,合肥想做,晋华也想做,这是自然现象。



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大家都在不断思考:这边一个存储器,那边一个存储器,势必形成竞争,而且都是低水平地重复,是不是合起来做会好一点?紫光和武汉新芯能走到一起,我觉得这是大家在不断探索中形成的共识:做存储器四面开花是不可能的,一定是集中资源、人力、财力去做。在这个过程中,紫光很开放,武汉新芯也很开放,即便武汉新芯3月份宣布了投资240亿美元建存储基地,也愿意和紫光合作。之所以这样,关键在于紫光的掌舵者赵伟国和武汉新芯的管理层都意识到,只有合起来成功的概率才是最高的。
  长江存储成立之后,你觉得是武汉主导还是赵伟国主导比较好?
  魏少军:相对而言,武汉新芯做存储器具备更多的条件,但是主要由地方政府主导。我们觉得,做存储器一定要遵循市场的规律,要淡化“政府主导”的思路。
  长江存储成立之后,我们希望由市场主导,就是说谁的市场能力强,谁来主导。武汉方面和赵伟国两者之间,赵伟国更加市场化,我肯定希望赵伟国来主导。但是,随着产业的发展,未来是不是有第三家参与者更加市场化?
  做存储的架子搭起来之后,下一步可能会怎么走?预计中国存储未来的市场地位如何?
  魏少军:存储架子搭起来之后,首先得做出有竞争力的产品,然后是形成良性循环,再就是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我认为瞄准的产品一定是跟互联网大数据相关的,BAT等互联网公司对存储器有大量需求,国内又有信息安全的要求,抓住这个市场已经足够大了。至于先做3D NAND还是DRAM,要看哪个技术条件更成熟。从技术上看,3D NAND不需要走到20nm去,40nm可以做,32层也可以用用,相对容易,也是新兴产业。DRAM则可以慢慢走。
  我预计,10年之后,中国自有存储器规模应该力争达到250亿美元,在国际上做到四分天下有其一,在国内占据半壁江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8 13: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他人做嫁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8 13: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背后有国家 就是不一样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8 13:47: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湖开发区威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8 14:4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的量最大 技术水平也最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8 19:2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aoyiluwang 于 2016-10-18 21:08 编辑

大家说下,长江存储成功了,其资产规模和全球影响力能否超越华为?
大家可以好好讨论下。
我的想法:2025年长江存储超华为,斗鱼和腾讯平起平坐,航天产业超越深圳的大疆创维中兴等公司,武汉碳金融交易所全国第三水准,仅次于沪深交易所。这样武汉就有了超越深圳的资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8 19:29:01 | 显示全部楼层
baoyiluwang 发表于 2016-10-18 19:25
大家说下,长江存储成功了,其资产规模和全球影响力能否超越华为?
大家可以好好讨论下。
我的想法:2025 ...

斗鱼怎么可能和腾讯平起平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8 19:40:05 | 显示全部楼层
baoyiluwang 发表于 2016-10-18 19:25
大家说下,长江存储成功了,其资产规模和全球影响力能否超越华为?
大家可以好好讨论下。
我的想法:2025 ...

个人认为长江存储估计搞不过,华为产品系列太多太广,15年销售额将近4000亿,长江存储产品太单一,25年销售额能上2000亿就不错了;斗鱼与腾讯平起平坐根本不可能;航天产业超大疆应该错错有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8 19:40:48 | 显示全部楼层
baoyiluwang 发表于 2016-10-18 19:25
大家说下,长江存储成功了,其资产规模和全球影响力能否超越华为?
大家可以好好讨论下。
我的想法:2025 ...

斗鱼和腾讯平起平坐?这个不可能,武汉离深圳远着呢,2025.不可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8 19: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7nm制程才是关键之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8 19:54:38 | 显示全部楼层
baoyiluwang 发表于 2016-10-18 19:25
大家说下,长江存储成功了,其资产规模和全球影响力能否超越华为?
大家可以好好讨论下。
我的想法:2025 ...

长江存储就算成功了,如果没有扩大业务范围,和华为不可同日而语。斗鱼就更别提了,现在基本就是腾讯系的。航天产业有市场,但很长一段时间内容量小。武汉要和深圳竞争,短期很有难度,别的不说,人家有企业税优势,远期看,可以期待在下个产业革命的时候,光谷能崛起两三家武汉自己的超级企业,现在是蛰伏酝酿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8 20: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archiversss 发表于 2016-10-18 19:54
长江存储就算成功了,如果没有扩大业务范围,和华为不可同日而语。斗鱼就更别提了,现在基本就是腾讯系的 ...

对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武汉和深圳在税收上没什么影响吧,只要是被认定为高新技术的企业,企业所得税一律减半按15%税率征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29 09:33 , Processed in 0.087750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