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2-19 12: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3、“十三五”唐山建设现代化沿海强市的突破口
唐山在“十三五”期间要全面落实中央、省的部署,就必须确保实现“三个领先”“两个翻番”“一个全面建成”“一个基本完成”的发展目标。即,转型发展成效全国领先、质量效益提升幅度全省领先、空气质量改善程度全省领先,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东北亚经济合作的窗口城市、环渤海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主要指标基本完成。为此,必须按照“32239”(打好沿海和京津两张牌、加快发展方式由投入增长型向创新驱动型和资源依赖型向沿海开放拉动两个转变、做大做强沿海县域城市三大经济板块、抓实项目建设等九大增长点)的战略布局,突出抓好以下几个关键。
1.打好“沿海”和“京津”两张牌,着力打造“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窗口城市”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次中心城市,“十三五”期间,唐山市应进一步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机遇,深入实施沿海开放带动战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经济发展由资源内陆型向沿海开放型转变,主动对标沿海先进城市,争取晋级升位,努力把唐山打造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环渤海地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示范区和京津冀东北部的航运中心。在打造沿海经济增长极方面,应坚持港口、港产、港城“三位一体”协调推进,促进沿海经济迅速崛起。以建设世界性综合枢纽大港为目标,统筹三个港区规划,完善集疏运体系建设,形成功能完备、优势互补的港口群;进一步加快曹妃甸铁矿石、煤炭、木材等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推动港口功能转型升级,不断提高集装箱在港口吞吐量中的占比。择优发展临港重化工业,做强做优精品钢材、现代化工、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等重点临港工业,建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环渤海新型工业化基地。加快完善曹妃甸生态城、曹妃甸临港商务区、海港经济开发区等现有城市功能,加速沿海产业集聚、人口聚集,为繁荣沿海经济提供发展保障。在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方面,应严格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精准确定唐山的功能定位,发挥比较优势,主动积极作为,推进与京津合作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重点抓好完善基础设施、聚集发展要素、创新体制机制工作,精准推进平台建设,力争各类平台都达到京津冀区域领先水平。抓紧推动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大型石化产业基地、资源能源储备供应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示范引导效应,精准促进项目落地。遵循主动有为、互利双赢的原则,精准推进合作互动,实现与京津在治理大气污染、交通互联互通和拓展发展空间等方面的合作,在增强人才、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的互动和人文、社会方面的交流,进一步缩短发展差距、提高发展质量、改善发展环境、厚植发展优势、增强自身竞争力。
2.抓住“转型”和“创新”两个发展,着力打造“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
“十三五”期间,唐山应坚持把稳增长放在首位,在稳增长中注重调结构,振兴实体经济,实现稳中求进求好;把调结构作为优先举措,积极推进转型升级,争做“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排头兵。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共同主导、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第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向绿色、高端、集约、高效方向转变,稳步向中高端迈进。通过技术设备升级、产品链条延伸、名牌名品打造、规模档次进阶、两化深度融合发展、鼓励上市融资等手段,改造提升钢铁、建材、化工、能源、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主导产业,再创传统特色产业新优势。第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高端产业规模化发展,做大做强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形成若干个产值超百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起包括钢铁、建材、化工、能源、装备制造和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的“5+5”现代工业体系。第三,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制定实施《服务业振兴赶超计划》,坚持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举,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发展,做大服务业总量规模,打造发展新引擎。第四,提升产业智慧化水平。制定《“互联网+”工业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和《推进“中国制造2025”工作实施方案》,促进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工业各领域深度应用,建设智慧产业基地,强化对经济转型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第五,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坚持把创新驱动战略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目标,全面强化理念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多方培育创新创业主体,拓宽创新创业领域,掀起“精英创业”“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热潮,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增强自主创新动力、自我发展能力和城市核心竞争力。
3.壮大“城市”和“县域”两个经济板块,着力打造“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
按照“京津冀城市群东北部副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十三五”期间,唐山市应瞄准“建设亮丽繁华宜居和谐的现代化沿海强市”的目标,进一步统筹推进城市建设、城市经济、城市管理,不断壮大城市经济和县域经济规模,提高发展质量,努力建设京津冀城市群东北部综合交通运输中心、现代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和公共服务中心。城市经济应坚持统筹推进、多规合一,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的承载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努力建成京津冀区域中心城市。进一步优化完善城市规划,加快构筑起“两核、一轴、多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优化公共服务功能,承办好2016年世园会、中国—中东欧地方领导人峰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按照凤凰新城“瞄准现代”、新华中道高端商贸中心“尽显繁华”、弯道山陶瓷文化城“铭记历史”、南湖生态城“擦亮名片”、唐山湾生态城“转身向海”、芦台—汉沽新城“对接京津”、丰南城郊“观光旅游”的特色定位,打造独具魅力的七大亮点片区,提升城市品位。以发展都市型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为主导,加快丰富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月光经济、会展经济等城市业态。加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在交通、环保、安全、旅游、市政、社区等重点领域核心业务试点应用。积极建设电子政务,提高政府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水平。依托“数字城管”建设,推行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实施绿美亮净畅整治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县域经济应把县城建设经营、园区发展、民营经济、对外开放作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着力点,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支持引导各县(市)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壮大一批现代工业、商贸物流、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特色支柱产业,推进产教城融合,形成集群发展效应,提升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强化服务和政策支持,推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成为县域经济增比进位的中坚力量。始终把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作为重要抓手,吸引集聚更多优质生产要素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