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声明,本文只是我的推断,并无任何内幕作为佐证。
苏州市长阎立拟任常州市委书记,网上的这则消息一经发出,立刻引起了常州网友和苏州网友的热烈讨论,很多人在猜测此调动将会对常州和苏州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我跟下风,就此也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若要评价阎市长,首先得了解下他的的履历。
1979.09——1984.0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信息与系统专业学习;
1984.07——1987.09,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半导体器件工艺研究实习员(其间:1986.07—1997.07 任中央讲师团山东分团教师);
1987.09——1992.00,电子工业部第十四研究所地面部微波发射助理工程师;
1992.00——1995.01,电子工业部第十四研究所地面部微波发射工程师;
1995.01——1995.03,电子工业部第十四研究所地面部微波发射高级工程师;
1995.03——1996.00,电子工业部第十四研究所所长助理兼办公室副主任;
1996.00——1997.03,电子工业部第十四研究所所长助理兼办公室主任;
1997.03——1999.12,电子工业部第十四研究所副所长;
1999.12——2000.05,信息产业部第十四研究所副所长;
2000.05——2004.11,江苏省信息产业厅厅长、党组书记(其间:2002.03—2003.03 挂职任中国三峡总公司办公室副主任);
2004.11——2005.01,苏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2005.01——,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其间:2007.03—2008.01 中央党校一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2008年1月在苏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苏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通过阎市长的履历可以看出,他应该说是学者型官员。
学者型官员的优势在于精通某个领域的知识,有助于在相应领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质量。同时,学术训练中的科学精神和学术良知可能使他们更注重个人的修养和品德。
但是学者型官员也有着自身的劣势,他们不熟悉政治运行的规则,缺乏把自己的知识转变为决策的政治技能。此外,一些学者型官员很容易把自己的学术习惯带到政治生活中,通过政治权力放大这些习惯的危害。比如,坚持己见变成了“刚愎自用”,思想标新立异变成了“政治冒进”。
上级要求常州要走在江苏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最前列。而常州目前面对的最大问题是产业升级。应上级的要求,常州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集中力量实施科教与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城乡一体化、经济国际化四大战略。而目标就是努力把常州建设成为创新创业城、现代产业城、生态宜居城、和谐幸福城。
在这种形势下,阎立拟任常州市委书记的目的再明白不过了。他本身原是一位学者,对于科技方面有着敏锐的嗅觉,而他同时又在苏州呆了近八年,对于招商引资方面肯定有其独到的见解和能力。而这两大能力应该会对常州集中力量实施科教与人才强市、创新驱动、经济国际化三大战略有相当的帮助。而城市如果发达了,城乡一体化也就水到渠成。
阎市长在苏州市长之位上一干就是八年,却始终难有机会提升。为什么?其实原因也比较明显,首先中国一直以来流行异地升任制,这样可以避免一个官在某地担任时间过长而造成的不少问题;参看各地历任书记,大多如此。其次有经验方面的原因,比如无锡书记和苏州市长竞争苏州书记一职,一般说来无锡书记胜出的概率大,因为做过一把手的和没做过一把手的就是存在差距,无论是能力还是资历方面;俗话说,宁为鸡首毋为牛后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阎市长终于异地转正,虽然常州在经济上比不过苏州,但常州现在还是被省里认为是江苏第一集团的行列的,经济基础较好,也容易做出成绩。故而此举也体现了上级对阎市长的照顾,此处上级的意思是只要你做出了成绩,未来还是很有机会被提拔的。
综上所述,阎市长接任常州市委书记,未来的前景是相当不错的。能不能赢得广大常州人民的支持,能不能得到上级的赞许,现在就看他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和信心了。
2012.2.16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