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2-24 09: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坚持交通先行,强化中轴枢纽关键支撑
加快建设大通道。开工建设常泰铁路、盐泰锡常宜铁路,推动淮泰铁路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南沿江城际铁路建设,扩建沪武高速常州段。开工建设丹金高速公路。延伸拓展快速路网。
全面布局大物流。着力推进综合港务区建设,实施奔牛国际机场航站楼改扩建工程,争取开通欧洲全货机航线,加快奔牛铁路物流基地整体提升。加密“常州-上海”集装箱海铁联运班次。
促进区域大循环。更加紧密融入上海大都市圈,更加高效推进苏锡常都市圈建设和锡常泰跨江融合。深入推进文旅消费试点,促进步行街、商圈业态和功能提升,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二)坚持创新引领,激发转型升级第一动力
建强创新载体。加快推进中以常州创新园7.8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65平方公里拓展区规划。高标准打造龙城实验室。争创国家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推动科教城实施“创新之核”升级工程。加快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南航天目湖校区二期、江苏理工学院新校区、常州医学院建设。
壮大创新主体。净增高新技术企业450家,独角兽企业(含潜在)、瞪羚企业分别达30家、450家。新增上市企业16家以上,上市企业总市值突破1万亿元。
集聚创新人才。引进各类人才11万人左右、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30个以上,实现常驻院士零的突破。新建改建人才公寓3万套(间)。
优化创新生态。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件。打造产业资本集聚高地,“龙城金谷”新增入驻机构200家、注册资本200亿元。引育高水平科技服务机构80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