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1-15 15: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流动:完善次级走廊与交通网络,支撑高效合作
将节点纳入整体结构,实现多向互动,是都市圈从初级的“点—轴”结构转变为成熟的“网络化”结构的关键。应匹配多节点格局,织密多层次网络,促进各级全球城市与功能节点间多向流动。希望未来上海大都市圈中的城市,像一个个“齿轮”,彼此咬合传动,实现高度一体化。
为此,在七条主要发展廊道基础上,应着力培育南沿江、北沿江、环杭州湾、沪通沪甬、西太湖、常泰等多条次级发展走廊。次级发展走廊是串联功能节点城市的重要纽带。以往因不在区域发展主轴上,这些节点地区以独善其身为主,彼此间联系不强,限制了资源要素的有效配置。随着次级发展走廊的共识共建,多元潜力将被激发。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多层次的区域交通网络,支撑资源要素的多向流动。应破解当前次区域、次级城镇及节点地区交通链接不足问题,以都市圈轨道为重点,覆盖次区域及下位空间层次。应依托多层次交通网络,提升空间组织效能,形成枢纽集聚、节点链接的一体化空间模式。
在协作示范区(区县级)层级,通过共同研究编制规划,落实战略协同区的重点任务与行动,深化一体化项目布局,强化创新、交通、生态、人文跨界建设衔接。应在临沪地区培育6个协作示范区,作为提振郊区发展的重要抓手。包括崇启海、嘉昆太、青吴嘉、松金嘉平、金慈平、沪舟甬。在此基础上,推广协作区跨界合作模式,以各市间合作意愿为基础,在非临沪地区培育4个协作示范区,包括苏锡、锡宜常、吴南、江张等。
在跨界城镇圈(镇级)层级,通过共同研究编制规划,促进城镇圈级服务设施共享、产业功能布局优化,以及基础设施统筹融合。从类型上分为综合发展型、特色提升型、生态主导型三类,分别予以建设引导。综合发展型跨界城镇圈:包括安亭—白鹤—花桥、朱家角—金泽—黎里—西塘—姚庄、枫泾—新浜—嘉善—新埭,徐行—外冈—浏河—陆渡等4个城镇圈。特色提升型城镇圈:包括城东—金港、望亭—黄埭—硕放—鸿山、马山—胡埭—周铁—芳桥—万石—雪堰、金山卫—石化—庵东—崇寿—独山港、洋山—岱西—高亭—小沙、金塘—大榭—梅山—六横等6个城镇圈。生态主导型城镇圈:包括东平—海永—启隆、吕巷—张堰—廊下—广陈—新仓、七都—震泽—桃源—南浔等3个城镇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