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小嗯

杭州高等教育及科研学术发展实况【禁争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6-30 14: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逸雪霁蓝 发表于 2025-6-30 12:21
混淆是你,明“南北榜”案,上北榜的人能力素质相对与普通大众当然精英,而以此说“南北榜”这种分区体系 ...

难怪打的都是中文,一句都看不懂,明朝都来了,那个叫公务员考试,跑错片场了

杭州高等教育不教八股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30 18: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shaoyene 发表于 2025-6-30 14:35
难怪打的都是中文,一句都看不懂,明朝都来了,那个叫公务员考试,跑错片场了

杭州高等教育不教八股文

大众教育首要目标平等、公平优先,精英教育核心目标能力素质优先,基础差别维此。不是什么培养对象能力素质相对远高普通大众就等于精英教育。全是大众教育的不利之一或许是容易产生这种基础性认知偏差,因此现我国也必须发展精英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1 16:5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老百姓对高考怀有如此大的热情,应该很大程度上就是这样混淆“科举”和高考

所以考前降压片应该做科学解释,科举中榜是有了编制给你发米发钱,人家趋之若鹜很容易理解

高考中榜只是显示认知水平到了可以接受高等教育的程度,高等教育本身受苦受难还要掏钱,群众这么热情干嘛,想要编制国家给工资是报考公务员,排错队了
就一个杭儿风的事情

教育公平只体现在一点,想接受教育的人无法获得教育机会,这个显示不公平,实质是供需失衡
高等教育本身应该归类在高端服务业而不是什么事业单位
学生愿意花钱上课,学校提供服务没什么不妥当

尤其是当代社会很多事情办不好,就纯是甲方没文化
潜在的甲方接受良好教育是一个关键环节
不能把这个事情说成是教育不公

你科举不公直接是利益输送的问题

高等教育本质是服务业,本身和考试无关,高考只是测试一下未来要上的课程学生有没有能力学。能力无非强一点弱一点,学多学少
社会上潜在的甲方基本上只要能全勤上上课,都不至于这么无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2 17: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成立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

       6月28日,西湖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携手成立“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并面向全球发布“未来人类十大议题”,聚焦数字心智、太空探索等人类文明演进的重大挑战与突破方向,以中国青年引领全球青年畅想未来、造福人类。研究院融合中国人民大学的人文社科积淀和西湖大学的科学技术优势,重点布局人类起源与演化、数字心智与社会治理、生命健康与伦理挑战、星际文明与存在性风险等十大前沿领域,系统探索人类文明演进的重大议题。研究院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由两校博士生担任执行院长。

       中国人民大学党 委书 记张东刚、校长林尚立,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汤超,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技导报社社长林润华,科技部九司二级巡视员王俊峰等出席,来自国内外高校的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中小学代表、媒体代表参会。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是聚焦未来人类发展前沿议题的跨学科研究平台,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讲席教授汤超出任研究院首任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卿成林、西湖大学博士生郭放担任执行院长,具有青年主导、学科交叉、创新想象、科学预测、全球共研的鲜明特点。

       会上发布“未来人类十大议题”,分别为:人类的起源演化、生命健康与未来形态,数字心智与自我孪生,科学与艺术,存在性风险与未来安全,社会变革与数字治理,价值体系与哲学转型,全球合作与智能共治,多主体决策与复杂冲突,太空探索与星际文明,文明冲突与共生机制。

       “在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这个舞台上,空间无限、畅想无边、创新无止境。”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和西湖大学共建研究院,旨在加强学科交叉和知识融通,汇聚青年智慧、开展前沿探索,开辟全球共研的新赛道;期待研究院当交叉研究的“探索者”,以学术创新力“敢闯敢试、引领未来”,催生颠覆性技术,产出更多“从0到1”的突破。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表示,两校携手共建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突破传统框架、整合全球资源,搭建集研究、交流、科普于一体的平台,吸引海内外青少年站在科技与人文的交汇处畅想未来。

       当日,汤超和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学生项目团队负责人共同启动“未来人类研究平台”。据介绍,该平台为区块链征集发布确权平台,运用区块链技术为知识产权提供不可篡改的保护机制,支持全球青年学者与学生自主发起创新课题,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命科学等领域开展前瞻性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2 17: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著名统计学家佘轶原全职加盟西湖大学|打造数据科学创新高地

       近期,国际知名统计学家佘轶原教授已正式加入西湖大学,担任理学院和理论科学研究院讲席教授。佘轶原教授是美国统计学会会士、数理统计学会会士及国际统计学会当选会员,曾荣获美国国 家科学基金会职业生涯奖。佘轶原是西湖大学引进的首位统计学教授,他的加入将为学校在统计学科的布局增添了关键一环,并将致力于打造西湖大学在数据科学及其交叉领域的研究与人才培养新高地

      佘轶原的研究涵盖高维统计、机器学习、优化技术、大数据分析及稳健统计,综合了理论、计算及应用,属于统计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深度交叉领域。他的学术经历本就横跨多个学科,早年在北京大学接受了数学与计算机方向的系统训练,随后赴美攻读统计学。2008年,佘轶原在统计学顶尖学府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此后任教于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统计系,2018年晋升为正教授,现已全职加盟西湖大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2 20: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携手共进 | 西湖大学与国网浙江电力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2025年07月02日


张弛    公共事务部


6月27日,西湖大学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签订全面深化合作框架协议。

双方将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战略部署,以能源革命与数字革命深度融合为导向,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共同攻克智能电力领域关键技术难题。



西湖大学副校长程建军、国网浙江电力副总经理杨玉强,代表双方签订全面深化合作框架协议。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党委书记董清源;国网浙江电力董事长、党委书记陈安伟,见证签约。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以建设和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是浙江省能源领域的核心企业,下辖11家地市供电公司、20家直属单位和69家县级供电公司,以推动能源电力绿色低碳转型为目标,致力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实现国家“双碳”战略。

国网浙江电力董事长、党委书记陈安伟说,期待以此次合作为新起点,共同打造高质量校企合作的“浙江样板”。面向新型电力系统前沿技术,期待双方围绕智能巡检、智能机器人、系统调度等重点领域,实施更多联合创新项目。同时,双方将建立健全常态化交流机制,并构建校企人才培养的合作机制,探索共建教育实践基地,共同培育更多面向未来发展的高层次电力人才。


国网浙江电力董事长、党委书记陈安伟


西湖大学致力于集聚一流师资、打造一流学科、培育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其中,在人工智能领域已汇聚了20余位顶尖学者,研究领域涵盖智能信息处理基础理论、自主智能系统、智能生物医学电子学、 智能交叉等关键方向。同时建成了高性能计算中心,全面支撑和覆盖西湖大学各项计算相关领域的科研需求。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说,西湖大学也在积极探索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在专注“从0到1”的原始创新突破的同时,也努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的深度融合。此次合作是双方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赋能浙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坚定行动。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


根据协议,双方将遵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创新、互利共赢”的原则,聚焦于人工智能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深度融合,联合开展重大科技攻关、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人才培养交流、共建科研创新平台等,力争取得我国能源转型过程中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重大原创性突破,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3 00: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逸雪霁蓝 发表于 2025-7-2 17:29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成立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

       6月28日,西湖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携手成立“ ...

这个研究院,最好能争取布局到杭州余杭良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3 02: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逸雪霁蓝 发表于 2025-7-2 17:29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成立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

       6月28日,西湖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携手成立“ ...

这个研究项目,可以发起一个大科学计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3 19: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山老妖怪 于 2025-7-4 12:50 编辑
绍兴长生 发表于 2025-7-3 02:58
这个研究项目,可以发起一个大科学计划


别对人民大学抱太大期望,多半是个忽悠。你看这课题,大而空,虚的成分太大。


人大在别的地方是实的真投入,在浙里是搞虚的。选择了近距离的苏州后,在杭不会有多少真投入了。 https://www.ruc.edu.cn/cn/about/news/detail/103831.html   

过高的期望,2005年就高规格上门邀请了,2006年又请,二十多年来合作了啥,什么一带一路啊承接公安厅项目及培训项目等等都是近两年的。感觉在杭州不太会有类似北航那样力度的投入了。https://news.ruc.edu.cn/cn/about/news/detail/103045.html


杭州引进方面,除了继续巩固夯实北航外,还是要多招引北大清华、哈工大、复旦上交西工大这些。当然,北京的好学校较多,北理工、协和医学院、中国农大、北师大、**财经大 、中国石油大、对外经贸大、中国政法大、北外、华北电力大等等,都是非常不错的,值得招引(比如如果对口合作扶持的话,北理工-浙理工,北师大-杭师大,协和医-杭州医学院,央财大-浙财大,华北电力大*-浙水电,北外-杭外,对外经贸大-浙工商,中国农大-浙农林大……,当然,也可单独建中外合作大学)。  另外,杭州要打造国际化都市,国际交往之都,就必须还要在吸引世界名校上下功夫,尤其欧美名校,多建中外合作大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4 18: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山老妖怪 于 2025-7-4 22:58 编辑




2024在浙江招生最低分

东南大学664  =  北航本部664(社会科学实验班)  >  北航杭州校区658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649


2024 C9高校在浙江招生最低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8 21:16: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夏鑫已任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求是特聘教授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近日发布消息称,曾任华为软件工程应用技术首席专家(2021-2025)及实验室主 任(2021-2024)的夏鑫,已任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求是特聘教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8 21:19: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曝宇树科技计划于科创板IPO

据“每日经济新闻”从宇树科技相关投资方获悉,宇树科技后续有计划于科创板IPO(首次公开募股)。
6月20日时,便有消息称宇树科技已于近期完成了C轮融资,由中国移动旗下基金、腾讯、锦秋、阿里、蚂蚁和吉利资本共同领投。此轮融资募资规模约7亿元人民币,融后宇树科技估值达到约120亿元人民币。此次融资或将是宇树IPO前最后一轮融资,上市前再融资的可能性较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8 21:21: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江大河坎 发表于 2025-7-8 21:19
曝宇树科技计划于科创板IPO

据“每日经济新闻”从宇树科技相关投资方获悉,宇树科技后续有计划于科创板I ...

宇树上市的脚步比我想象的更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8 21:24: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深处科技完成近5亿元新一轮融资 加速具身智能产业化布局

近日,“杭州六小龙”之一的杭州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深处科技”)宣布完成近5亿元新一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达晨财智、国新基金等联合领投,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前海母基金、央视融媒体基金、富浙基金、华映资本、物产中大投资等机构跟投,老股东继续加持。

据悉,该轮融资将为云深处科技在技术与产品研发、场景应用与拓展、人才引进与团队建设等方面提供更大动能,进一步巩固其在四足机器人领域的领先地位,并加快其人形机器人、轮足机器人等新产品的商业化落地。

自成立以来,云深处科技始终锚定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及其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精益生产、全球销售与专业服务,在电力巡检、应急救援等B端应用领域已成为行业第一。

对于本轮融资,云深处科技创始人兼CEO朱秋国表示,公司将重点投向四足机器人产线扩建、人形机器人技术研发及高端人才引进。朱秋国表示:“当前全球具身智能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机遇。本轮融资的顺利交割,充分体现了资本市场对云深处技术路线和商业化前景的认可,也标志着公司发展进入规模化量产新阶段。”

领投方达晨财智项目负责人王宇浩表示:“作为全球商用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先行者与领导者,云深处科技从四足机器人领域起步,并陆续拓展至轮足机器人及人形机器人。我们高度认可其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卓越的产品创新能力,并对公司展现出的令人瞩目的商业化进程感到惊喜。”

领投方国新基金相关投资部门负责人表示:“云深处科技在机器人运动控制、多模态感知、自主决策等关键环节具备全栈自研能力,技术成熟度与量产能力在国内领先。我们高度认可云深处科技在场景应用、央国企合作、全栈自研方面的积累。此次投资正是响应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战略,聚焦具身智能和AI应用的重要布局。”

据悉,云深处科技坚持“自主创新+产业落地”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公司深耕行业应用,已率先实现600余个行业项目落地,覆盖电力能源、应急消防、安防巡逻、教育科研、建筑测绘、交通隧道、文化娱乐等领域。

2024年,云深处科技行业级应用产品绝影X30在新加坡国家电网项目中实现落地,并获得中国外交部的高度评价,这是国内第一台在海外电力系统落地应用的行业级四足机器人,也是中国四足机器人在海外行业场景中首次商业化应用。2025年4月份,公司又重磅发布了全球首款专为复杂地形和危险环境设计的行业应用轮足机器人山猫M20,可实现全域作业、突破应用边界。

在全球机器人产业从“技术验证”向“规模化落地”跃迁的关键节点,公司将持续推动技术突破,开拓更多落地场景,助力产业升级,在人工智能与具身智能的浪潮中锻造全球科技变革的中国方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11 11: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计量大学校领 导率团访问英国和塞浦路斯高校,商讨中外合作办学、硕士联合培养等项目

       6月22日至29日,中国计量大学副校长王新庆率团访问英国布鲁内尔大学、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塞浦路斯理工大学、贝鲁特美国大学塞浦路斯分校、塞浦路斯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商讨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硕士联合培养项目、师生互访、科研合作、暑期夏令营等事宜,拓展教师国际科研合作和学生出国深造新契机,签订校际合作框架协议,组织召开海外高层次人才招聘会。人事处处长包福兵、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王鉴棋、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李运堂、计量测试与仪器学院党委书记徐勇、量新学院院长毛成随团出访。

       6月22日上午,代表团抵达英国伦敦。下午在希尔顿伦敦奥林匹亚酒店举行海外高层次人才招聘会,向参会人员介绍学校的发展历程、教学科研人才情况和办学特色,宣讲国家和浙江省层面的人才引进政策,与来自英国利物浦大学、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利兹大学等高校的6位博士和博士后进行了深入交流。与会海外人才表达了进一步关注我校并择机深度访问交流的意愿。

       6月23日上午,代表团访问伦敦布鲁内尔大学(Brunel University of London,BUL)。布鲁内尔大学成立于1966年,是英国一所享有国际声誉的集研究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公立大学,共有学生13,000多名,其中国际学生2,800多人,设计、工程、法律等学科多年来位于英国大学专业排名前十名。布鲁内尔大学副校长Hua Zhao热情接待了代表团,工程、设计与物理科学学院副院长Philip Collins、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系主任Thanos Megaritis、计算机科学系主任Kate Hone、电子与电气工程系教育主管Loana Pisica、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系硕士项目负责人Qingping Yang、全球合作事务副主管Kirsty Smith等参与座谈。王新庆副校长介绍了我校的办学特色并回顾了两校的合作历程。双方紧扣两校“1+1+1”双硕士联合培养项目,就项目实施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研讨,达成了初步共识,拟定2026年春季正式启动该项目。双方还就暑期学生夏令营、科研合作、联合申报项目、共建联合实验室等具体合作事宜进行了深入交流。

       6月23日下午,代表团访问伦敦布鲁内尔大学工程、设计与物理科学学院。副院长Philip Collins介绍了该院开设的硕士项目和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双方探讨了相关学科开展科研合作的领域和方向,Qingping Yang博士参加交流会并陪同代表团实地了解工程专业重点实验室。

       6月24日上午,代表团访问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Anglia Ruskin University, ARU)剑桥校区,商讨两校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事宜。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创办于1858年,是英国著名的综合性公立大学,荣获《2023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年度最佳大学称号,现有学生约23,000名,其中国际学生9,000多人。副校长Mark Norrish热情接待代表团,工程与建筑环境学院院长Mark Tree、工程与建筑环境学院副院长Biniam Ashagre、计算与信息科学学院副院长Jin Zhang等参与座谈。副校长Mark Norrish对代表团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ARU的办学历程和双方合作成果。王新庆副校长介绍了我校基本情况,回顾了十余年来两校合作办学项目取得的成绩,希望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化合作,取得更大的成果。随后,双方就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进行了深入讨论,取得了共识。

       6月24日下午,代表团与副校长Mark Norrish、科学与工程学部常务副部长Yonghong Peng,智慧农业专家Chungui Lu等进行交流,聚焦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人工智能与农业科技、人工智能与金融科技、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等四个核心方向,就两校共建中英人工智能科研与知识转化中心进行深入研讨,取得初步共识。随后,代表团调研了该校重点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和科研设施。

      在剑桥期间,代表团还看望了我校2019届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毕业生马万里,详细了解他在剑桥攻读博士后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征求他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建议,诚邀他学成后回母校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10-21 01:03 , Processed in 0.055148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