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8-28 10:2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听取我市文物保护工作情况汇报
如何将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融入城市,并赋予特有的城市韵味?市文物局负责人说,重点抓好六大项目建设,将再现龙城灿烂文化。8月27日,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听取我市文物保护工作情况汇报。
据悉,我市将以大项目引领大投入,大投入带动大发展,通过保护晋阳古城大遗址、建设完善晋祠大景区、打造太山龙泉寺大景区、修复文化街区、挖掘乡村农耕文化、加快太原博物馆建设共六大项目,以点带面,以面连片,再现我市灿烂文化。
在保护晋阳古城大遗址方面,将改善遗址环境,局部展示西城墙。晋阳古城,是太原建城2500年的历史见证。去年以来,我市又发现了宫墙、宫殿、城墙排水口、民居等重要遗迹,并启动了资料整理和出土遗物修复。今后,将加快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实现西城墙的局部展示,改善遗址生存环境,打造集考古研究、遗迹展示、生态修复、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在完善晋祠大景区方面,我市将在国庆前试运营赵梅生美术馆。为延伸晋祠、晋阳、晋文化的脉络,展现唐风晋韵的风貌,形成古祠、古镇、古园林的历史文化景观,我市组织实施了南湖片区改造、游客中心等景区建设项目。其中,赵梅生美术馆将加快建设进度,力争今年10月份开馆试运行。
在打造太山龙泉寺大景区方面,将全面启动整治工程。太山龙泉寺与周边的天龙山石窟、圣寿寺、蒙山大佛、开化寺、龙山童子寺等众多文物古迹,展现着唐代晋阳的佛教盛况。为再现当年盛况,将实施太山景区综合整治工程,提升太山景区的整体品质,形成晋祠、天龙山、太山、蒙山寺庙群,与晋阳古城遗址交相辉映,再现盛唐风貌。目前,工程已完成立项,总投资8408万元,正进行施工和监理招标。
在修复文化街区方面,将重点保护四大街区。9平方公里的明、清府城,是我市历史文化名城的有力支撑,这些文物单位分散于我市老城区,年久失修,居民私搭乱建使得文物损毁严重。整个工程包括26处保护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今后,文庙、崇善寺片区,天主教堂、拱极门片区,文瀛湖、五一路片区,钟楼街、靴巷片区等四大历史街区,将陆续进行重点文物维修保护,让掩藏在垃圾与建筑中的文化遗存,重现自身价值。
在挖掘乡村农耕文化方面,将利用和保护好古城镇、古村落。耕读文明是软实力,我市将加快推进晋源区乡村农耕文化保护工程,该工程包括明太原县城城墙修缮保护和县城复兴工程,总投资6.58亿元。两年来,完成了关帝庙、道台府、棋杆院等7处地标性建筑,启动了明太原县城城墙修缮保护工程,还有17处修复项目正积极实施。此外,我市还将加大青龙古镇、土堂村等古村落保护力度,通过这些工程,还原历史风貌,让农耕文明的乡愁代代相传。
在太原博物馆建设方面,争取年内局部开放试运行。太原博物馆建筑面积6.44万平方米,是我市的地标性文化建筑,也是中部六省省会城市最大的博物馆。目前,博物馆基础建设基本完成,市文物局开始陈列布展,完成了镇馆之宝赵卿墓车马坑的搬迁复原,正进行展品征调、借调、整理、修复,计划年内局部开放试运行,向公众“晒出”馆藏的文物精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