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anson908

[江城资讯] 2020年7月6日(周一)武汉新闻汇总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6 11:52:46 | 显示全部楼层
Luc_M 发表于 2020-7-6 09:43
本地媒体不用洗,一点共情力都没有

本次疫情就是面镜子,某些本地媒体是什么货色一目了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6 12: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昨天、前天双休新闻贴没人发,补充部分昨天的新闻:

武汉编制“产业地图”明确各区产业定位
完善“3851”产业体系 发力数字经济


来源:长江日报 发布日期:2020-07-05 07:41【 打印 】 【 扫一扫 】 【 字体:大中小  】




第十六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上观众体验5G智能驾驶,该技术用于抢险救灾、矿山、自动驾驶的补充。


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编制全市“产业地图”,明确各区产业定位,推动特色产业统筹招商、集中布局,避免同质化竞争;选择与武汉城市禀赋相匹配的产业,实现产业差异化健康发展。

记者7月4日获悉,我市产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各区产业有特色,编制“产业地图”有基础。

目前,我市正在加速完善“3851”产业体系,打造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3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巩固提升装备制造、钢材及深加工等8个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人工智能、5G等5个新兴前沿产业,加快发展一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我市计划力争用3年时间建成全国数字经济一线城市,大力促进ABCDG(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5G)等新兴业态发展,形成“光芯屏端网云智”产业集群。

统筹产业布局,我市编制“产业地图”明确各区产业定位

据悉,产业地图通过精准的大数据,系统梳理城市产业发展现状,全面反映产业创新资源分布,标识重点企业、龙头企业以及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功能平台、协会联盟等。当前,国内多个城市、区域先后推出相应产业地图。

2019年11月,上海上线《产业地图》,重点聚焦融合性数字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从空间和产业两个维度,形成现状图和未来图,共110多张。打开网站,一目了然。

深圳市也推出了产业空间地图,全市所有的产业园一一列出,产业环境、交通配套、公共服务、生活设施,甚至房租地价,均可以在网站上查到。

广州荔湾区、番禺区也发布了产业地图,通过采集城建国土测量数据,与通信运营商、广电营运商、行业协会、第三方IT等各方信息服务商紧密合作,以及企业自主申报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全面描绘各行业产业分布状况和微观实体地理定位,运用GIS技术对当地企业进行定位、分类、整理以及产业区域分析,使得企业拥有标注精准地理位置和产业的“身份证”。

上海市相关负责人介绍,编制产业地图,一是有利于产业统筹布局,推动产业和区域有序发展、错位竞争;二是有利于弥补产业与空间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更好服务企业投资,为重大项目引进提供指引;三是有利于叠加各类要素、政策资源,营造产业集聚发展的优良环境,打造区域产业品牌。

“产业地图”对产业发展推动作用明显,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编制全市“产业地图”,明确各区产业定位,推动特色产业统筹招商、集中布局,避免同质化竞争;选择与武汉城市禀赋相匹配的产业,实现产业差异化健康发展。

各区产业有特色,五大产业基地夯实全市“产业地图”

编制全市“产业地图”,我市有较好基础。

市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一季度经济数据解读》显示,武汉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制造业城市,涵盖38个工业行业门类,其中,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4个行业产值过千亿。建筑业总产值、“四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均突破万亿。



从产业空间布局来看,我市各区形成特色产业。以五大产业基地为例,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分布在全市不同方向,在东部的东湖高新区,布局了国家存储器基地;在西部临空港经开区,布局了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国家商业航天产业基地在北部的新洲区;国家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在西南部的武汉开发区。大健康产业基地则主要分布在东湖高新区、江夏区等区。

与此同时,我市一些重点产业呈现“多点开花”。

集成电路产业、光电子信息产业、数字产业以东湖开发区、临空港经开区为核心发展区。汽车产业以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江夏区为主要支撑。大健康产业分布在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江夏区、东湖开发区、临空港经开区、长江新城。航空航天产业在新洲区、武汉开发区、临空港经开区都有布局。智能制造及高端装备产业分布更广,在东湖开发区、武汉开发区、临空港经开区、长江新城、青山区、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都有。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主要依托东湖开发区、武汉开发区、青山区、蔡甸区。

加速完善“3851”产业体系,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亮点纷呈

在产业体系建设中,目前,我市正在加速完善“3851”产业体系,打造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巩固提升装备制造、钢材及深加工、食品烟草、能源、家电、石化、纺织服装、建材等8个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商业航天、氢能、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5个新兴前沿产业;加快发展工业设计、检验检测、工程设计、大数据、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等一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今年以来,武汉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亮点纷呈。

光电子信息产业方面,4月30日,武汉与华*为公司签订“关于联合打造鲲鹏生态、发展鲲鹏计算产业”的战略合作协议,同日揭牌长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5月,华工激光研制的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在江铃汽车车间上岗,定位精度可达0.03毫米,堪比绣花针,能实现7天24小时连续稳定运行,首次替代了后者此前购买的进口设备。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方面,6月12日,东风公司技术中心试制车间,国内首款完全自主研发的L4级5G自动驾驶汽车——Sharing-VAN正式量产下线。3天后,武汉宣布,新增武汉开发区和江汉区的82公里公开道路,作为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路段。

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华大基因武汉“火眼”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被复制到沙特等全球多地。6月,全球领先、中国最大的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企业迈瑞医疗在武汉开工全球第二总部。

力争3年建成全国数字经济一线城市,创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在我市产业发展重点中,数字经济被列为突破性发展产业。按照新出台有关方案,计划力争用3年时间建成全国数字经济一线城市。

按照方案,我市大力促进ABCDG(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5G)等新兴业态发展。据悉,我市正在创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今年将新建5G基站5万个以上,实现5G网络武汉市城区室外全覆盖。



今年以来,“光芯屏端网云智”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武汉已建成国内最大的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最大的光纤光缆、光电器件生产基地,在光谷就集聚了100余家5G产业链企业。全球首款128层QLC闪存武汉诞生。TCL武汉华星的国内首条柔性折叠显示屏生产线迈向达产。东风公司量产下线国内首款完全自主研发的L4级5G自动驾驶汽车。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武汉)已识记超4亿工业“身份证”。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等级最高大数据中心将投产。小米武汉总部获批的省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中心已投入运作,前沿技术在汉不断自研下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6 12:06: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ttyy1122 发表于 2020-7-6 11:45
武汉伢王凯用这首歌,唱哭了无数人…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06日10:23 来源:​荆楚网

不敢看,看了要哭,今年让这首歌火遍全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6 12: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本地要创造出一个能在全国有话语权的媒体是很重要的,看看每日经济,红星,第一财经。。。舆论战场不能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6 12:08: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湖水怪 发表于 2020-7-6 09:17
武汉和湖北以前也太佛了,任由北边东边架空武汉,真不知道怎么想的。这次一定要一把补齐。

是被迫的无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6 12: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搭乘5G“快马” 武汉新基建“扬鞭”
生产线更智能了,无人驾驶汽车也上路了


来源:长江日报 发布日期:2020-07-05 07:36【 打印 】 【 扫一扫 】 【 字体:大中小  】



武汉京东5G物流园:年底实现“万物智连”

6月29日,京东物流技术发展部2025实验室负责人者文明告诉记者,目前,武汉京东物流园5G网络覆盖已完成,6个月内将实现“万物智连”。作为人、物、车、建筑、设备高度协同化的综合体,供应链物流园区是最合适5G应用的目标对象。

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园区试点应用已很成熟,复制到武汉的过程并不难,今年年底之前,武汉园区就会看到具体的应用。以北京试点为例,者文明从人、车、货、场等四个方面对记者描述了武汉京东物流5G智能园将要出现的智能景象。

对于“人”来说,通过高清定位和热力监控,仓储人员的监控与调度将更有效率。有了人脸识别技术,仓储人员将实现无感进出,人的异常操作行为可主动识别,实时报警;无人巡检车可在物流园区中进行24小时无死角巡检。

对于“车”来说,几十万平方米的仓储,货车很多,每个园区有几十个月台,北斗系统加上5G网络,有了高清定位和高清地图,园区内也不需要调度员拿着喇叭去喊车,车辆到达数字月台,系统自动识别,不需要调度员跑来跑去。

对于“货”来说,包裹在传送带,如果异常卡住了,5G高清视频可即刻识别。包裹一旦出现破损异常,可按订单号回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一查便知。

对于“场”来说,月台装车或卸车时,包裹是否抛掷过高?一旦操作员有异常举动,场内大喇叭将立马提醒说:“某某同学,你刚才操作违规了。”

者文明介绍,从北京试点效果来看,整个园区安全性大幅提升,各环节异常行为自动识别,包裹完好程度提高,人工减少30%—50%。接下来6个月内,武汉京东物流园区将参照北京园区,尽快实现5G技术与物联网平台的深度融合创新。

汉口水文站:无论江面还是岸上,360度全景监控看得又全又清

随着武汉成为首批5G试点城市,汉口水文站成为长江水文首个使用5G网络服务的水文站点。

去年9月,长江委水文局打造的5G应用场景在汉口水文站试点成功启动。这次试点工作实现了汉口水文站5G信号的全覆盖,改变互联网入网方式,由传统固定宽带升级为5G,网速可达1000Mbps。

5G下的汉口水文站,组网方式得到优化,利用5G通信高速率、低时延的特点,水文监测站可实时采集到数据量更大的水文监测要素,大量计算成果也可快速推送至监测站。

值得一提的是,配合建设的360度全景视频监控系统,能够全景监控栈桥附近2—3公里区域,完全覆盖观测道路及周边所有测验设施,整个江面及两岸均能被监控到。这一系统兼顾了全景和固定点监控,结合5G网络达到了既看得全、又看得清的目的。

目前,汉口水文站5G网络、全景影像、汉口水文站与局机关的高速网络隧道已完成建设。

“5G应用前景广阔,将为长江水文的发展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长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现阶段,要尽快做好分析研究,大胆变革,创新5G在测站在线监测与管理、水文应急监测、视频会商、河道三维测绘及测验协同海量影像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工作方式方法,探索研究具有长江水文特色的大数据服务平台,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进一步满足高效及定制化的社会水文服务需求。

经开·智造2045创新谷:5G无人驾驶汽车可消杀扫地,也可送快递

“您的快递已送达,请凭260473取件。”日前,武汉开发区经开·智造2045创新谷,记者手机上收到一条短信。



东风L4级无人车在汉量产下线,乘客尝鲜体验。

几分钟后,一辆白色的无人配送物流车行驶到路边,在记者面前停下。通过车身触摸屏输入取件码,打开柜子、取出包裹、关上柜门,用时不超过1分钟。随后,无人配送物流车缓缓离去。

据悉,这是由东风汽车开发的无人驾驶智能对点载运平台“Sharing Box”,没有驾驶室、方向盘和座椅,车身就像一个长方形的盒子,两侧布置有相同数量、大小不等的货柜,一共有64格,可同时接受两名用户进行快递收发工作。

“未来,Sharing Box有望实现24小时自动化,可以将快递随时随地送到用户手中,可以最大程度满足客户自定义收发快递需求。”东风技术人员介绍说。

据了解,经过一年多的测试,Sharing Box相关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目前正处在商业运营的前夜。预计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武汉市民就可“尝鲜”。

据悉,经开·智造2045创新谷已经聚集了几十家自动驾驶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正在相继开展无人巡逻车、无人物流车、无人扫地车等数十种应用场景自动驾驶车辆的研发测试,部分产品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未来一两年内就能实现商业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6月12日,国内首款完全自主研发的L4级5G自动驾驶汽车——东风Sharing-VAN在武汉正式量产下线。这一产品使用5G通信技术,在车联网和北斗系统的加持下,还能实现远程遥控驾驶,“遇到紧急状况时,后台可以通过远程遥控接管车辆,时延只有5-6毫秒。”技术人员介绍。

光谷:全国首条5G智能制造生产线正在运转

6月30日,中国信科旗下虹信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基站天线生产线车间,全国首条5G智能制造生产线正在运转。

“我们车间同等产能的4G天线设备生产线需要30名工人协同作业,现在这条5G智能制造生产线上,只需要1人应急处置特殊情况。”相关负责人介绍。



中国信科-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全国首条5G智能制造生产线在正常运转。


就在第二季度,虹信中标中国移动天津公司5G合路器集中采购项目。5G合路器可以将不同频段的2G、3G、4G、5G信号归纳成一路信号进行传输,主要用于5G室分新建和改造、地铁等项目。

在5G产业链上的这家企业,本身也是5G受益者。虹信基站天线生产线车间,一直在运转的全国首条5G智能制造生产线,传送带上的电路板等原料、配件,经过隔离条自动焊接、振子自动上料、振子焊接、视觉检测、印制电路板拼接、天线铆合、性能测试等自动化工序,4分钟后,一件5G基站天线设备出炉。在该厂区,生产效率较改造前提升30%以上。

工作人员介绍:“5G时代,这些机器设备通过5G海量数据互联和交互,有了‘感知’,生产线会变得很‘聪明’。”

“5G将颠覆现有的工厂生产方式。”中国信科有关人士表示,首先表现在车间决策上,目前大家都是听车间主任的,5G时代都由机器说了算,它们结合云计算的超级计算能力进行自主学习和精确判断,可以给出最佳解决方案。

雷神山医院:专家通过5G连线为29个国家600名华人华侨支招

自去年7月武汉同济医院心内科通过5G技术成功实现医联体内远程协同介入手术后,便开启了5G在武汉医疗界的应用。疫情期间,5G技术大展身手,尤其是由中南医院接管的雷神山医院,专家通过5G连线,为欧洲、亚洲的29个国家600名华人华侨远程连线,通过专业讲解帮助他们正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个人防护,减少恐慌情绪。

在3月28日的连线中,近600余名华人华侨争相提问,专家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一一答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主任程真顺教授建议,出现疫情的国家,华人华侨一定要戴好口罩,与他人接触时要保持距离并每天定期自我监测体温,当体温异常或出现呼吸系统的不适时,应立即向医务人员求助。四川华西医院院感专家乔甫提醒,戴好口罩、注意工作场所的消毒和手卫生、减少不必要的人群聚集。由于反响热烈,交流结束时间比原定的增加了20分钟。

程真顺教授表示,5G技术落地湖北,是在新一代通信5G加速度的支持下,“互联网+”智慧医疗成功实现。它将整体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构建有序分级诊疗,助力医联体建设。

湖北省博物馆:5G让文物“活”起来

自1978年出土后,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的曾侯乙编钟只被敲响过三次,能够敲击曾侯乙编钟“变身”2000多年前的“乐师”,成为不少观众的心愿。去年5月,“5G智慧博物馆”在湖北省博物馆亮相,湖北省博物馆针对观众的喜好和需求,特意采集了原件第三次敲击的音乐,并植入了VR游戏。观众戴上VR眼镜,手持两只手柄,通过5G网络可一秒穿越回到战国时期。VR世界里的虚拟画面提供了一个敲击编钟的场景,其中每一口编钟上标注着音符,并提示敲击的顺序和速度,神秘而又充满乐趣。

记者了解到,湖北省博物馆拥有馆藏文物24万余件套,“5G智慧博物馆”对湖北省博物馆进行了线上还原。这款APP改变了传统的文字、图片传播的方式,将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等一批珍贵文物进行了3D仿真,在APP上进行了“毫米级”重现,通过视频、语音讲解、3D文物影像、计算机视觉AR技术,为观众呈现了一套丰富的“掌上展播”。

据介绍,湖北省博物馆不仅实现了5G网络的全场馆覆盖,还通过打造5GAR/VR等“黑科技”,让观众以前所未有的模式亲密接触国宝文物。在曾侯乙展厅,360度全景摄像头置于曾侯乙编钟的展柜内,全方位记录和传输文物“动态”。直播画面投射到手机终端、馆内电视大屏幕等各个端口,供现场游客和足不出户的文物爱好者一睹国宝“真容”。

自2018年11月起,湖北省博物馆与湖北移动开始合作打造“5G智慧博物馆”,下一步,“数字三峡”“楚国车马坑”“乐·兵”等有望逐一与观众见面。中国移动武汉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5G技术极大地增强了智慧博物馆的服务体验。该负责人举例,对文物进行的全方位数据采集,达到了0.03毫米的精度,所采集的数据可以直接运用于3D打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6 12:12: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z0724 发表于 2020-7-6 12:06
武汉本地要创造出一个能在全国有话语权的媒体是很重要的,看看每日经济,红星,第一财经。。。舆论战场不能 ...


别想太多   人家是不限制甚至还能找着黑   我省连别人负面都不能说怎么办得起来    跟热点都没法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6 12: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音号”首次在白天开船


来源:长江日报 发布日期:2020-07-05 07:26【 打印 】 【 扫一扫 】 【 字体:大中小  】






游客在“知音号”上欣赏江景。


7月4日14时30分,“知音号”游轮缓缓离岸,开始了一个小时的“江上漂流”之旅。数百名游客在“知音号”怀旧舞池聆听歌手演唱,登上甲板饱览两江四岸美景。从此,这艘大船不再只穿行于夜色中,在白昼以观光形式带领游客徜徉长江,开启了新玩法。

据悉,“知音号”自2018年6月推出白天场活动,白天停靠在码头供游客观赏体验,共吸引了5万多名游客登船游玩。7月4日起,“知音号”正式推出主题为“摩登时光”的开船版白天场,从前白天静静停靠的游轮鸣笛起航。

长江两岸高楼林立,不少游客在雨中登上“知音号”甲板眺望。市民王女士之前看过《知音号》晚上的演出,这次看到白天开船的消息,便和两个朋友一起来体验。她笑着说:“第一次白天在甲板感受两岸风光,和朋友聊天拍照,很悠闲。尤其是穿过长江二桥桥底时抬头看二桥,感觉蛮刺激。”

古色古香的一层舞厅中,驻唱歌手低声吟唱。游客或环坐在舞池周围,静静聆听,或携手走向舞池中,在音乐声中相伴起舞。还有不少游客在各处坐着,一边轻声交谈,一边欣赏沿途风景。

一楼的舞池、酒吧及顶层甲板,都迎来了不少盛装打扮的游客驻足。“船内光影效果太好了,很适合拍照。”90后武汉市民李子欣和闺蜜身着旗袍,穿梭于复古廊桥、大厅合影留念,“有外地朋友来武汉时,我都会在晚上带他们来‘知音号’看演出。今天第一次白天来,有着和夜景不一样的感受。船内复古的场景、船外城市的风景都是我喜欢的。”

据介绍,“知音号”每周六、周日下午推出“摩登时光”白天场活动,开放入口廊桥、趸船、一层舞池和酒吧、顶层甲板区域。开船时间为14时30分。对65周岁以上的老人,1.2米—1.5米的儿童和残疾人、军人及其他优待群体,白天场还推出了优待票。游客可登录“知音号”官网、官微了解购票详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6 12: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报可以弄个长江都市报,统管长江流域,弄个长江财经,服务长江经济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6 12: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bluenoah 发表于 2020-7-6 12:12
别想太多   人家是不限制甚至还能找着黑   我省连别人负面都不能说怎么办得起来    跟热点都没法跟

在这方面武汉已经吃了太多哑巴亏了,真是希望上面能好好重视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6 12:23: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z0724 发表于 2020-7-6 12:16
在这方面武汉已经吃了太多哑巴亏了,真是希望上面能好好重视一下

本质我们媒体的问题在于这也不让那也不让     这不是媒体本身可以解决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6 12:28:58 | 显示全部楼层
ttyy1122 发表于 2020-7-6 11:45
武汉伢王凯用这首歌,唱哭了无数人…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06日10:23 来源:​荆楚网

听到前两句,整个人安静下来,慢慢的,眼眶没盛住,泪水留下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6 12:31: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asars 于 2020-7-6 12:33 编辑

是谁这么限制武汉的媒体?简直扼杀武汉的发展空间。做政策上的乖乖仔很多时候没好下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6 12: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快下午一点,路上应该都退得差不多了,看小区内涝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6 12:31:32 | 显示全部楼层
george111 发表于 2020-7-6 12:15
长报可以弄个长江都市报,统管长江流域,弄个长江财经,服务长江经济带。

长江日报旗下已经有财经类报刊了。

投资时报创刊于2001年1月1日,前身为武汉公用事业报,周五刊,国内统一刊号CN42——0107,是湖北地区创刊最早的财经类报媒。2013年《投资时报》全新上市,成为以高净值人群、企业投资者和各类财富管理机构、政府投资促进机构等为服务对象的高端财经媒体。每周一在北京出版。

作为一个全国性财经媒体平台,《投资时报》专注于上市公司、金融机构两大领域,通过六年多的积累,逐渐形成了精准、垂直、专业的特点,并构筑出内容、数据、平台三大核心优势。不仅在财经圈具有广泛影响力,还致力于成为移动互联时代财经传媒领域里迭代升级的新物种。


《投资时报》执行总编辑 邓妍


Q:目前,《投资时报》每周的发行量是多少?相较于五六年前发行量有何变化?纸媒这部分业务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情况如何?未来营收重心是否会发生转移?

邓妍:首先感谢邀请我本人参加此次访谈。其实,现在即便是报社与报社之间互相交流,都已很少用发行量数据来衡量一张报纸的影响力了。相比线下,大家谈论更多的,是一家媒体的线上影响力。

新一代科技的变化,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巨大影响。作为一家专注于上市公司、金融机构两大领域的专业性财经媒体机构,我们在日常内容生产过程中,更是几乎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前沿信息技术的快速迭代升级中,实体企业、金融机构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变革与发展。

对媒体人而言,新科技带来的影响还在于,移动互联网快速影响了人们的阅读习惯,摧枯拉朽式的促进着传媒行业的融合发展,并推动了传播生态的迭代升级。


从媒体研究视角看,大概从2013年、2014年始,受益于新媒体平台端最近几年来的发展,不少自媒体乘风而上,获得了飞跃式进步。虽然从属性而言,《投资时报》是一张“纸媒”,与自媒体不同,但实际上,我们也是新媒体平台上扬曲线中的一大受益者。
由于定位垂直、精准,加之转型较早、转身速度很快,《投资时报》的商业模式亦基于自身的核心优势以及专业领域方向做了很大调整,因此这几年整体营收总体稳健。作为一位传媒行业近二十年的观察者,我们也在一直学习、观察、研究未来传媒行业的变革方向,并会基于新趋势,不断调整未来的营收重心,因时而变。




Q:“两微一端”可以说是媒体的标配,《投资时报》虽然“两微”已经齐备,但主要依托的还是网站,是否有计划推出移动客户端?如果有的话预计何时可以上线?如果没有计划的话是出于何种考量呢?

邓妍:《投资时报》尚未推出自身的APP客户端,且在可见的两三年之内,亦无推出APP客户端的计划,这与我们对传播生态的长期研究结果颇有关系。

如果说要对现在的传播生态特征做一些总结,我们认为,具备三个不同以往的特征。

一是平台化特征。

平台化是媒体与客户、受众等外部用户一起,以开放、共享的姿态协同创造价值的模式。传播的平台化特征首先表现为开放性,诸如Google、Facebook等科技公司依托云计算平台等技术优势向媒体公司发展,传统媒体、自媒体及用户在这些平台级媒体上寻求或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其次,表现为融合性,传播的社交属性越来越鲜明,加入关系和场景要素后,内容平台、关系平台及服务平台越来越融合,传播个性化、定制化趋势越来越凸显。

二是移动化特征。

移动化是时间、空间维度变化带来的信息体验场景的变化。“从历史来看,媒介数千年来都是以移动的方式存在——它或者是为四处巡行的人类,或者存于小说手稿或其他书写媒介上”。

三是智能化特征。

传播的智能化大家都有体验,一是以算法为驱动的信息推送,未来可能更讲求人性化体验,更注重以人体实时状态的数据为基础的聚合推送,而不是一推了之,比如,你正忙着工作时,忽然收到一条“吃鸡”的游戏邀请函;二是智能化特征表现在对人类部分脑力劳动的可替代性上,出现进行信息整合发布的“写稿”机器人,传播内容的生产面临新的挑战。未来大数据开发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将不断影响传播,如果各类可穿戴、可植入设备的价格大幅下降,将会带来新的传播模式革命。

作为媒体人,我们喜欢拥抱变化,也会做很多基于“变化”的课题研究。

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不仅改造了传统媒体的存在方式,更重要的是,成为不断推动传播生态演进的新力量。最近几年,不少传统媒体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消失的原因多种多样,疏于管理规范、经费来源受限、组织架构重组进展缓慢、人力资源配置不均衡、产品定位不清晰等,不过它们具有一个共性,就是传统传播渠道的失灵。

这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技术的进步,使得纸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传播渠道失去了传播主渠道的地位。从我们的观察和研究看,在此之后,大多数传统媒体延续惯常思路:将入口级信息平台与垂直型信息服务这两个不同的信息服务汇于一身,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APP新闻客户端等入口级信息平台的建设,每个传统媒体都是一个终端,都是一个信息入口,并且履行着小而全、或是大而全的信息服务。过去所谓的“一报在手,通晓天下”,便是对这种逻辑的描述。

但是,能够像今日头条这种入口级信息平台,一年“传说”中的推广费就达十几个亿的传统媒体,凤毛麟角。没有推广,就没有流量,没有流量,就成了摆设。“一报在手,通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只能是国家级和大鳄级媒体机构才能实现。

因此,在我们看来,聚合类新闻客户端这类的入口级信息平台竞争是一种寡头独占式的竞争,其实际的市场效用将随着排位的递减而呈几何级数的递减,最终,可能只有前几位才能生存。

最近有个中国手机用户使用情况的调查数据:每个手机下载APP客户端的平均数量为23个,其中只有7个会在一星期中被至少点开一次。这也意味着,大量入口级信息平台,尤其是非定向的、大众传播的聚合类新闻APP客户端,可能效果都不佳。所以,基于多方面因素考量,《投资时报》一直未选择推出自己的APP客户端。

相对入口级信息平台而言,我们认为,垂直型信息服务才会是类似《投资时报》这样的财经专业性传播机构迭代升级的突破口。要在垂直型信息服务方面有所突破,有很多工作需要做,比如,对外要解决与入口级信息平台对接的模式;对内要解决自身内容产品模式的升级换代,利用既有平台,把内容生产好、分发好,做好内容供应商的角色。

过去几年来,我们正是围绕这几个方面,锻造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编者按:
搜狐传媒·传媒对话,由搜狐新闻与清博大数据新媒体联合推出,通过与传媒业内人士深度对话,展现传统媒体的坚守、创新、突围的经验。本期对话嘉宾是《投资时报》执行总编辑邓妍。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在《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中,中国经济成就格外亮眼。然而全球经济风起云涌,中国所面临的内外挑战依然挑动着市场的神经。在此背景下,财经资讯在这个信息时代正在成为一种崭新的战略资源,我国的财经媒体也展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预计到2020年行业规模将达百亿。
在财经媒体行业巨大的想象空间中,2013年《投资时报》全新上市。作为一个全国性财经媒体平台,《投资时报》专注于上市公司、金融机构两大领域,通过六年多的积累,逐渐形成了精准、垂直、专业的特点,并构筑出内容、数据、平台三大核心优势。不仅在财经圈具有广泛影响力,还致力于成为移动互联时代财经传媒领域里迭代升级的新物种。今天我们邀请了《投资时报》执行总编辑邓妍,和我们聊一聊中国财经媒体的发展和未来。
《投资时报》执行总编辑 邓妍
Q:目前,《投资时报》每周的发行量是多少?相较于五六年前发行量有何变化?纸媒这部分业务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情况如何?未来营收重心是否会发生转移?
邓妍:首先感谢搜狐邀请我本人参加此次访谈。其实,现在即便是报社与报社之间互相交流,都已很少用发行量数据来衡量一张报纸的影响力了。相比线下,大家谈论更多的,是一家媒体的线上影响力。
新一代科技的变化,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巨大影响。作为一家专注于上市公司、金融机构两大领域的专业性财经媒体机构,我们在日常内容生产过程中,更是几乎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前沿信息技术的快速迭代升级中,实体企业、金融机构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变革与发展。
对媒体人而言,新科技带来的影响还在于,移动互联网快速影响了人们的阅读习惯,摧枯拉朽式的促进着传媒行业的融合发展,并推动了传播生态的迭代升级。

从媒体研究视角看,大概从2013年、2014年始,受益于新媒体平台端最近几年来的发展,不少自媒体乘风而上,获得了飞跃式进步。虽然从属性而言,《投资时报》是一张“纸媒”,与自媒体不同,但实际上,我们也是新媒体平台上扬曲线中的一大受益者。
由于定位垂直、精准,加之转型较早、转身速度很快,《投资时报》的商业模式亦基于自身的核心优势以及专业领域方向做了很大调整,因此这几年整体营收总体稳健。作为一位传媒行业近二十年的观察者,我们也在一直学习、观察、研究未来传媒行业的变革方向,并会基于新趋势,不断调整未来的营收重心,因时而变。
Q:“两微一端”可以说是媒体的标配,《投资时报》虽然“两微”已经齐备,但主要依托的还是网站,是否有计划推出移动客户端?如果有的话预计何时可以上线?如果没有计划的话是出于何种考量呢?
邓妍:《投资时报》尚未推出自身的APP客户端,且在可见的两三年之内,亦无推出APP客户端的计划,这与我们对传播生态的长期研究结果颇有关系。
如果说要对现在的传播生态特征做一些总结,我们认为,具备三个不同以往的特征。
一是平台化特征。
平台化是媒体与客户、受众等外部用户一起,以开放、共享的姿态协同创造价值的模式。传播的平台化特征首先表现为开放性,诸如Google、Facebook等科技公司依托云计算平台等技术优势向媒体公司发展,传统媒体、自媒体及用户在这些平台级媒体上寻求或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其次,表现为融合性,传播的社交属性越来越鲜明,加入关系和场景要素后,内容平台、关系平台及服务平台越来越融合,传播个性化、定制化趋势越来越凸显。
二是移动化特征。
移动化是时间、空间维度变化带来的信息体验场景的变化。“从历史来看,媒介数千年来都是以移动的方式存在——它或者是为四处巡行的人类,或者存于小说手稿或其他书写媒介上”。
三是智能化特征。
传播的智能化大家都有体验,一是以算法为驱动的信息推送,未来可能更讲求人性化体验,更注重以人体实时状态的数据为基础的聚合推送,而不是一推了之,比如,你正忙着工作时,忽然收到一条“吃鸡”的游戏邀请函;二是智能化特征表现在对人类部分脑力劳动的可替代性上,出现进行信息整合发布的“写稿”机器人,传播内容的生产面临新的挑战。未来大数据开发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将不断影响传播,如果各类可穿戴、可植入设备的价格大幅下降,将会带来新的传播模式革命。
作为媒体人,我们喜欢拥抱变化,也会做很多基于“变化”的课题研究。
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不仅改造了传统媒体的存在方式,更重要的是,成为不断推动传播生态演进的新力量。最近几年,不少传统媒体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消失的原因多种多样,疏于管理规范、经费来源受限、组织架构重组进展缓慢、人力资源配置不均衡、产品定位不清晰等,不过它们具有一个共性,就是传统传播渠道的失灵。
这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技术的进步,使得纸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传播渠道失去了传播主渠道的地位。从我们的观察和研究看,在此之后,大多数传统媒体延续惯常思路:将入口级信息平台与垂直型信息服务这两个不同的信息服务汇于一身,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APP新闻客户端等入口级信息平台的建设,每个传统媒体都是一个终端,都是一个信息入口,并且履行着小而全、或是大而全的信息服务。过去所谓的“一报在手,通晓天下”,便是对这种逻辑的描述。
但是,能够像今日头条这种入口级信息平台,一年“传说”中的推广费就达十几个亿的传统媒体,凤毛麟角。没有推广,就没有流量,没有流量,就成了摆设。“一报在手,通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只能是国家级和大鳄级媒体机构才能实现。
因此,在我们看来,聚合类新闻客户端这类的入口级信息平台竞争是一种寡头独占式的竞争,其实际的市场效用将随着排位的递减而呈几何级数的递减,最终,可能只有前几位才能生存。
最近有个中国手机用户使用情况的调查数据:每个手机下载APP客户端的平均数量为23个,其中只有7个会在一星期中被至少点开一次。这也意味着,大量入口级信息平台,尤其是非定向的、大众传播的聚合类新闻APP客户端,可能效果都不佳。所以,基于多方面因素考量,《投资时报》一直未选择推出自己的APP客户端。
相对入口级信息平台而言,我们认为,垂直型信息服务才会是类似《投资时报》这样的财经专业性传播机构迭代升级的突破口。要在垂直型信息服务方面有所突破,有很多工作需要做,比如,对外要解决与入口级信息平台对接的模式;对内要解决自身内容产品模式的升级换代,利用既有平台,把内容生产好、分发好,做好内容供应商的角色。
过去几年来,我们正是围绕这几个方面,锻造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尽管《投资时报》没有自身的APP客户端,但在移动互联网端口的传播,丝毫不逊色。借助十余个入口级信息平台,《投资时报》在新媒体矩阵平台的传播影响力,一直颇具优势。除与各主流网站合作之外,《投资时报》的新媒体矩阵平台涵盖官方微信、官方微博,今日头条号、百度百家号、一点资讯、阿里UC大鱼号、趣头条,以及新浪财经头条、腾讯天天日报、搜狐号、网易号、大风号、雪球号、东方财富号、同花顺号等十余个平台。不仅突破了报纸周出版的时间限制,资讯7X24小时实时更新,新媒体矩阵平台的渠道分发、内容落地能力,亦优势明显。

举例而言,我们在搜狐号上分发的文章,百万级别以上阅读量的非常多。


Q:《投资时报》致力于成为互联网时代最有静气的资讯与思想平台,相较于国内其他财经媒体,《投资时报》的“静气”体现在哪些方面?《投资时报》为了保持这种“静气”做出了哪些努力?

邓妍:“静气”,我想更多的外在体现是一种定力,是我们对专业性财经媒体机构回归内容本源的一份坚持和坚守。

对外介绍时,我常会用六个字来概括《投资时报》的核心优势,“内容、数据、平台”。平台优势,在上一个问题的答复中,已有简单提及。那么,“内容”、“数据”的内核是什么?

其一,内容。过去六年多来,我们一直坚持内容原创,坚持让自己的研究与报道领域专注于金融机构、上市公司两大领域。随着一篇篇扎实的原创内容积累,随着时间的沉淀,我们逐渐因专业性、因深度报道能力、因优质的内容得到大家的信任。

其二,数据。6年前,基于大数据等新技术对传播将会带来革命性影响的判断,在着手《投资时报》转型时,我们同步创建了标点财经研究院作为内容生产的支撑。两者互为犄角,逐步建立起我们独特的内容体系和传播体系。

我们以独立大数据研究为根本,通过对海量数据的纵深研究和深度挖掘,首创了多个权威性榜单,推出了多份重磅的报告、白皮书。过去6年,标点财经研究院与《投资时报》发布了100多份大数据榜单报告,涵盖上市公司、金融机构、金融产品等领域,既有以全部上市公司为样本的综合型报告,也有房地产、基金、银行等细分行业报告。

上市公司领域,每年度的《中国上市公司总经理全样本报告》、《中国上市公司董事长全样本报告》、《中国上市公司董秘全样本报告》共同组成上市公司高管样本“三部曲”。此外,还有年度《A股上市公司并购指南》、《A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排行榜》,反映上市公司群像。

金融机构领域,每年度的《银行业全样本报告》、《中国基金业马拉松大师榜》、《基金资产配置全样本报告》都是不同行业的风向标式巨作。

还有很有特色的,比如每年的就业季薪金指南、互联网金融公司焦虑报告、中国房企缺钱报告、农商行风险榜、城商行利润增速榜等。

这些大数据报告,耗时很长,需大量人力支持才能完成,没有一定的定力,很难想像可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持续生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24 01:17 , Processed in 0.083471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