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xiongrenhu

[经济资讯] 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30 11:4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圳出品”对标“德国标准” 西门子医疗在深建起世界级磁共振产研基地



2021-03-30 08:12
来源: 深圳特区报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3月30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程)现任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总经理一职的施安(Andreas Schneck),从德国总部调任深圳,比他想象中花了更多时间——去年3月被总部任职以后,施安的签证受疫情影响,耽搁了4个月。直到去年7月,他才顺利踏上深圳的土地。

“尽管来的时间不算长,但我已经喜欢上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施安说。

坐落于南山高新区的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是西门子医疗除德国总部之外全球最大的研发和生产基地,占地面积超过4.6万平方米,拥有惊艳的整机研发和生产实力。目前,该基地已建立起一条完整的产业价值链,引领全球磁共振市场创新发展。

研发生产遵循与德国统一标准

“出自深圳基地的产品,有70%出口海外,发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每3台装机的西门子医疗磁共振整机系统中,就有1台来自深圳。”施安告诉记者,就磁共振业务而言,该公司是西门子医疗全球磁共振运营体系中唯一拥有完整价值链的研发和生产基地。“在深圳,我们遵循与德国统一的研发和生产流程及标准。”

他介绍,这座基地承担了除7T之外的全线西门子医疗磁共振产品的生产,包括具备BioMatrix技术以及最新磁体技术的高端3T磁共振系统,并有多项产品获得世界级设计大奖。

在该公司体验中心,展示着最新的科技和应用,参观者可以一站式体验磁共振、血管造影系统及创新技术,尤其是虚拟现实体验和数字双胞胎展示等,人们可充分领略数字医疗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座基地拥有两套世界领先的L280氦液化装置,可实现氦气重复利用率达100%。为了持续提高生产力,该基地已将数字化设备全面应用于整个生产流程中,打造起“数字化工厂”。

日前,该公司又在深圳发布了全新一代高端1.5T场强的超导磁共振系统MAGNETOM Altea,这是西门子医疗首创的磁共振第五大子系统生命矩阵系统首次应用在1.5T设备上。更快的磁共振扫描速度,可让患者的体验更舒适轻松,让医生使用设备更简单便捷,也让磁共振影像品质更好,更具有诊断价值。

创新环境赋予企业价值

记者了解到,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早在2002年就在中国展开布局,起初是作为西门子医疗的合资公司扎根于深圳,于2011年成为西门子医疗的全资子公司。2013年,西门子医疗加大了在深圳的投资力度,在原有的磁共振业务基础上,增加了临床治疗和医疗电子,以拓展其业务范围。

施安认为,西门子医疗深圳基地的定位完全契合中国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由于该基地除实现高端产品本土化生产外,也与中国本地供应商建立起长期战略伙伴关系,有超过80%的原材料来自于中国供应商,在密切合作发展全球业务的同时,也为中国本土产业价值有效赋能。

“我们希望利用好深圳‘创新之都’这一定位,积极参与创新生态链。未来除了加强工厂本身的数字化转型之外,也会在融资等方面进行一些合作,希望我们在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会有更多动作。”施安在透露该公司未来布局的同时,也对深圳的营商环境作出高度评价。“深圳是一个充满开放活力的城市,除了对企业及高端人才的有力支持之外,这里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和环境对我们来说同样重要。”

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深圳市**运作是高效且具服务性的。“在疫情期间,深圳各级部门先后多次前来公司指导关怀工作,说明企业与**之间有着良好的互动关系,这对包括西门子医疗在内的跨国公司未来在深圳发展非常关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30 17: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第一!20家"深圳券商"秀肌肉,营收净利增速均超30%,总资产达2.22万亿


2021-03-30 17:09 来源: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 作者: 云中鸢
2020年,包括中信证券在内的23家深圳证券公司总营收、总净利均为全国第一。

3月29日,深圳证券业协会发布了深圳证券公司2020年发展情况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深圳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03.7亿元,同比增长31.08%,全国占比24.61%;实现净利润414.23亿元,同比增长33.82%,全国占比26.29%,均居全国第一。23家证券公司中,20家公司实现盈利。

图片

总资产全国第一

“尽管受到疫情影响,深圳23家证券公司各项指标仍位居全国前列,整体实力与京沪并列全国三甲,发展态势总体向好。”深圳证券业协会表示。

首先是资产负债方面,深圳券商2020年年末总资产2.22万亿元,同比增长29.77%,全国占比24.96%;扣除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后的总资产1.82万亿元,同比增长27.76%,均位列全国首位。(本文各项统计指标,均按证券公司母公司财务报表口径统计,相关数据均为未经审计数据。)

截至2020年末,深圳券商净资产5102.61亿元,同比增长21.50%,全国占比20.51%;净资本3707.37亿元,同比增长12.62%。其中,招商证券、国信证券、安信证券、五矿证券、英大证券、第一创业证券各自通过定增、配股等方式,累计实现增资扩股468亿元,资本实力大幅上升。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按照深圳证券业协会的统计口径,中信证券2020年底总资产7783.54亿元,净资产1517.04亿元,全年营业收入316.03亿元,净利润123.43亿元,均居全国第一。这也意味着,仅中信证券一家就贡献了深圳券商总资本的35%,以及净资本的30%。

而中信证券董事长张佑君则在年报中提到,截至2020年末,中信证券总资产达1.0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3.00%,成为国内首家资产规模过万亿元的券商。可见,若按照2020年报的统计口径,中信证券的财务数据更加可观。

深圳证券业协会表示,长期以来,深圳孕育了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型证券公司。辖区“三信一商”(中信、招商、国信、安信)均列行业前列。除中信证券外,招商证券、国信证券各项业务发展均衡,主要经营指标一般位列全国前十,且中信证券国际有限公司2020年营业收入也位居国内券商香港子公司第二。

20家券商实现盈利

数据显示,2020年,深圳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03.7亿元,同比增长31.08%,全国占比24.61%;实现净利润414.23亿元,同比增长33.82%,全国占比26.29%,均居全国第一。23家证券公司中,20家公司实现盈利。

从业务收入结构来看,深圳证券公司的自营业务投资收益是2020年营业收入的第一大来源,占比34.97%;经纪业务净收入占比28.59%,投行业务净收入占比15.71%。

图片

在2020年国内证券市场活跃的背景下,深圳券商经纪业务主要指标国内居首,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全年经纪业务净收入315.54亿元,同比上升61.38%;代理证券交易金额142.38万亿元,同比上升50.67%,代理股票基金交易金额91.88万亿元,同比上升69.93%,均高于全国同比增幅。年末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4047.43亿元,同比增长39.64%;托管证券总市值16.05万亿元,同比上升40.05%。且以上各项指标均居全国首位。

图片

在投行业务方面,深圳券商投行业务直接融资承销金额长期占全国三分之一左右,2020年再融资项目承销金额全国占比超过五成。2020年,深圳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净收入173.37亿元,同比上升41.57%;承做IPO、再融资、债券等各类证券承销项目实现直接融资额4.87万亿元,均居全国首位。从业务结构看,深圳证券公司各类投行业务发展较为均衡,IPO、债券项目主承销金额占主承销总额的比例与全国数据接近,再融资项目占比高于全国。

2020年,深圳券商自营投资收益334.2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9.33%。深圳证券公司2020年末衍生金融资产余额278.83亿元,同比增长207.25%,占全国总量的比重超过五成。资产管理业务受托资金规模33135.36亿元,占全国规模近三成,资产管理业务收入62.62亿元,同比上升10.25%。

信用业务方面,2020年深圳券商融资融券业务实现利息收入220.44亿元;年末融资余额3774.74亿元,同比上升47.13%;融券余额472亿元,同比上升1012%,均高于全国同比增幅。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股票质押风险高位运行,2020年深圳券商加速压缩业务规模,2020年末股票质押回购金额1711.86亿元,同比下降22.1%。

综合实力全面提升

2020年,深圳证券行业合规水平稳步提升、风控能力继续夯实、服务实体经济笃定方向、创新发展大步迈进,各项工作取得全面进步,整体成绩突出,但在外资机构引进、跨境业务发展、公司业务结构以及投行内控等方面还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截至2020年末,深圳券商整体风险覆盖率229.02%,资本杠杆率16.69%,流动性覆盖率197.67%,净稳定资金率144.51%,均显著优于监管标准。2020年证监会分类评价最高级别AA级全国共15家公司,其中深圳有中信证券、招商证券、国信证券、平安证券、安信证券5家公司,数量居全国第一。

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深圳券商全年承做IPO、再融资、债券等各类证券承销项目近1.8万个,实现直接融资额4.87万亿元,其中中信证券、中山证券、国信证券承销家数位列全国前十,中信证券融资金额全国第二,华泰联合证券融资金额全国第三。

为应对疫情冲击,国信证券累计发行超330亿元融资额的疫情防控债券、ABS项目;中信证券服务发行疫情防控债券、ABS项目15个,融资金额近225亿元,有效缓解了疫情给企业带来的资金和经营压力。而为服务“双区建设”,招商证券也发行100亿元规模的“2020年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期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券”,专项用于发放粤港澳大湾区小型微型企业贷款。

图片

根据深圳证监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2月,深圳辖区共有证券公司23家,期货公司14家,基金公司30家,基金子公司18家,证券分支机构563家,期货分支机构85家。截至2021年1月,深圳辖区券商客户资产16.96万亿元,期货公司保证金余额1255.01亿元,基金公司管理公募基金规模4.86万亿元,专户产品规模2.62万亿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30 22:58:36 | 显示全部楼层
3月30日,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英飞凌在深圳正式启动大中华区智能应用能力中心。该能力中心将为华南乃至整个大中华区的客户提供定制化的半导体应用系统解决方案,助力本土客户加速智能应用创新及应用场景的落地。

新智能应用能力中心将聚焦工业级智能设备、智能家居智能汽车和物联网等应用领域,基于多个开发测试平台,充分挖掘如何利用各类功率器件提升工业设备的运行效率、降低空调等家电的能耗、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探索如何利用传感器让家电变得更智能、让汽车行驶更安全,以及如何实现更高水平自动驾驶;同时积极开发基于硬件的安全应用解决方案,为物联网安全保驾护航等。

此外,该能力中心还设立了一个能够提供EMI(电磁干扰)、静电(ESD)及雷击浪涌( Surge)测试的实验室,以帮助客户进一步加快产品研发速度,缩短新产品上市时间。这也是英飞凌在中国大陆自建的第一个能够完成电磁干扰测试、静电测试及雷击浪涌测试的综合性实验室。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首席执行官 Reinhard Ploss表示:“深圳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创新之城。立足深圳,我们能与更多本土客户合作,在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以及物联网等关键领域推动创新。2020年,英飞凌完成了对赛普拉斯的收购,极大地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组合。特别是在物联网应用领域,英飞凌能够提供广泛的解决方案。新智能应用能力中心将助力我们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更好地服务本土客户。很高兴我们在大中华区的发展又成功迈出了重要而坚实的一步。”

英飞凌在深圳开展业务多年,1998年成立第一家办公室,2020年升级成为独立法人实体。英飞凌科技大中华区总裁苏华博士示:“深圳有良好的创新环境,产业链资源丰富,是推动中国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创新引擎。选择深圳,就是在通往未来的路上,树立了一个新地标,开辟了一处新空间,这将助力英飞凌业务更均衡、快速地发展,这是英飞凌运筹帷幄,对接未来的一个创举。”

英飞凌成立于德国,前身是西门子集团的半导体部门,1999年独立,2000年上市。2020年4月,英飞凌正式完成了对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的收购,成功跻身全球十大半导体制造商之一。2020财年(截止9月30日),公司的销售额达85亿欧元。英飞凌1995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在无锡建立首家企业以来,已在中国建立了涵盖研发、生产、销售、市场、技术支持在内的完整产业链。

目前,英飞凌是车用半导体、功率分立器件、MEMS麦克风、安全IC和微控制器等领域排名第一的供应商。新智能应用能力中心的创建,意味着英飞凌将更加贴近本土用户和应用场景,与合作伙伴一起,开展生态圈建设,共同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作创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31 08: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南制造业商潮澎湃

深圳工业展昨开幕,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家企业参展



来源:深圳特区报    2021年03月31日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德群

5大专题展,面积24万平方米,最新工业制造技术和设备,上下游客商面对面对接……昨日,展览规模创新高的2021 ITES深圳国际工业制造技术及设备展览会暨第22届SIMM深圳机械展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火热开幕,吸引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2000家品牌企业到场。目前,这一扎根深圳的知名展会,已成为全球装备制造行业的风向标。

记者注意到,作为国内极具规模和影响力的装备制造领域展会,本届深圳工业展以“聚循环势能·促创新·享新机”为主题,设有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成形机床、机器人及自动化设备、工业零件、电子智能制造等五大专题展,逾千台中大型机床设备特别吸引眼球,众多专业人士和客商纷纷前来。各大展馆客流涌动,数十场专题会议、多场新品发布会、行业专家学者开讲。

显然,中国经济强劲复苏,制造业正呈现蓬勃生机,拥有完整产业链条的华南制造业市场更是春潮澎湃,蕴含巨大市场商机。其中,作为全国制造业第一重镇的深圳,今年前2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3%,比2019年同期增长15.2%,两年平均增长7.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4.6%,两年平均增长6.7%;装备制造相关的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75.5%、48.7%、89.0%,两年平均分别增长9.0%、13.9%和17.5%。

依托深圳及华南雄厚的产业基础,工业零件展区吸引200多家精密加工零件展商,面向航天航空、医疗、5G通讯、半导体、光学、汽车等各行业亮出新技术、新工艺。值得一提的是,集合5亿采购订单的“工业零件采购对接会”在采供对接区火热举办,现场人头攒动,签单热烈。

同时,本届展会联合多方协会、企业力量,打造五大千人行业峰会,聚焦医疗器械、电子智造、电池工业、新能源、模具制造等行业,链通产业上下游,深度剖析市场、技术应用。同期举行的50多场论坛,关注市场趋势、工艺方向、创新应用等前沿技术和风向,为整个行业注入“头脑风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31 08:3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圳打造“永不落幕”国际化展会 今年大型展会将超150场


2021-03-31 08:12
来源: 深圳商报



今年计划举办超过150场大型展会,推“线下+线上”会展新模式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3月31日讯(深圳商报记者 刘琼)3月30日,第22届深圳工业展、第33届国际玩具及教育产品展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两大“重磅级”展览为深圳复展首月“压轴”。

深圳会展业开展首月成绩亮眼。记者从深圳市会议展览业协会了解到。自今年3月4日复展以来,深圳共举办11场展会,展览总面积约为104.25万平方米。与2019年相比,展会次数和展览面积都有极大增长,为2021年深圳会展业实现了良好的开端。

今年深圳大型展会将超150场

3月4日,全食展正式拉开了深圳会展业牛年序幕。随后,深圳相继举行了家居展、婚庆展、智能零售展、化妆品展等共计11场展会。据深圳市会议展览业协会提供的数据:3月展览总面积约为104.25万平方米。其中,深圳会展中心共举办5场展会,展览面积约为31.25万平方米;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共举办6场展会,展览面积约为73万平方米。

近年来,随着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深圳会展业规模连年增长。市商务局服务贸易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9年深圳举行了121场展会,展览面积为395万平方米;2020年深圳会展业受疫情冲击,6月20日才恢复办展,但全年展览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是国内主要会展城市中唯一实现增长的城市。

“2021年,深圳计划有超过150场大型展会,展览面积会超过600万平方米。另外,深圳还计划今年全年参加全国各地的大型展会44场,从而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促进经贸交流合作。”29日,在广东省**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市商务局副局长周明武介绍。

引进高规格国际展会

“今年,我们将多措并举,围绕‘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建设国际会展中心城市目标,推进深圳会展业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市商务局服务贸易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就具体工作而言:一是落实防疫防控要求,确保展会顺利举行,提高展馆的运营和服务水平;二是优化展馆布局。将尽快启动国际会展中心二期的规划和建设,加快完成建设“全球第一大会展中心”;三是优化营商环境。将进一步落实《深圳市加快会展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制订出台促进会展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四是大力发展会议业。积极争取一批高质量会议活动在深圳落地,提升会议业整体水平,实现展览业和会议业两条腿走路。

记者了解到,除了大力培育本土展会,深圳还引进了一批高质量的品牌展会。商展百强名单中的国际重量级超大规模展会“中国国际橡塑展(CHINAPLAS)”由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首次引进,将于今年4月中旬举办,展览面积35万平方米。农业行业盛会“中国国际农产品展览会(CATF)”将于今年11月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首次举办,展览面积预计22万平方米。此类展会将进一步提升深圳会展业的国际化、专业化和品牌化水准。

据深圳市会议展览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国际参展商比例的提升,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展会和UFI会员将实现增长,深圳会展业将有望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

发展“线下+线上”融合的会展新模式

2020年的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催生并促进了线上展会的兴起。云上会展、数字展会、虚拟展会成为业内热议的焦点。去年,深圳更是率先将国际会展业创新发展大会改为线上举行,之后“2020深圳国际智能制造产业成果(线上)交易会”“第十六届云上文博会”等也相继开办。借助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的“东风”,深圳展会纷纷联动线上渠道,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线上展会极大地丰富了展会的形式和内涵,营销数据和客户访问路径的可视化,令线上展会能更好地评估营销效果。”侨交会相关负责人屈慧多次参与广东精品国际贸易数字展览会的工作。她认为,线上展览虽然有很多优势,但线下展会满足的不仅仅是功能需求,还有情感的需求,这是目前线上展会无法替代的。

深圳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线上线下有一个“融合发展”的过程。线上展会因不受时空的限制,当然有其便利性,但展会要办得好,现场的交流、洽谈、磋商更能够满足交易市场各方的需求。“线上+线下”的双融合式发展才是深圳会展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据悉,深圳商务局将继续推动实施《深圳市加快会展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路径,引领深圳会展业智慧化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31 09: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2020年深圳上市公司470家,新增52家


原创界面新闻2021-03-29 09:52:31
记者|戈振伟
3月26日,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了《深圳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21》的前序篇。

上市公司“科技+金融”特征明显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深圳共有上市公司470家,新增上市公司52家,总市值达到16.33万亿元,相当于2020年深圳GDP(27670.24亿元)的5.9倍,较2019年底增加4.12万亿元或33.74%。

从深圳上市公司分布的行业数量来看,信息技术行业企业数量居首,达177家,其次是工业107家和消费行业71家。从2017年至2020年,仅有信息技术行业的上市公司数量出现较为明显的增加,总体占比由2017年底的34.88%增长为37.66%。

从上市公司分布的行业市值来看,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市值为72911.2亿元,占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44.67%,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市值为38151.2亿元,占总市值的23.37%,两者合计占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比重达到68.04%,其他行业上市公司市值占比均不超过10%。

从行业市值变化来看,信息技术市值增加达到20227.50亿元,约占总体市值增加值的一半,消费、工业等行业紧随其后,房地产、公用事业、能源等行业市值出现下降。从行业市值占比来看,消费、工业、医疗保健、信息技术等行业占比有明显提升,金融、房地产、公用事业行业出现一定程度下降。



2020年深圳上市公司470家,新增52家
不难发现,深圳上市公司“科技+金融”的特征明显,深圳经济的发展主要靠“科技+金融”的双轮驱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深圳城市的核心竞争优势所在。同时,近年来逐渐崛起的新消费、大健康产业也为深圳带来了新生动力。

非国有企业仍是深圳上市公司的主体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深圳470家上市公司中实控人为国有资本的共有78家,其中实控人是国务院或央企30家,广东省政府2家,深圳各级政府及事业单位30家,其他地方政府16家。实控人为境内外个人的企业304家,无实控人企业88家。无实控人的上市公司中,国有资本作为第一大股东的公司共有8家,其余80家均为民营资本或外资作为第一大股东。

从上市公司数量来看,央企及国企合计仅占16.60%,而非国有上市公司数量占比达到83.40%,民营上市公司数量相对国有上市公司有明显的数量优势。

从市值来看,央企总市值为10164.05亿元,广东省属国企241.21亿元,深圳市属国企4260.40亿元,其他地方国企1050.19亿元,各类国企上市公司市值合计为15648.16亿元;境内外民企上市公司96536.38亿元,无实控人企业51040.05亿元,无实控人企业第一大股东(以下简称“重要参股”)为各类国资占的上市公司市值合计为35663.03亿元。

从上市公司市值来看,央企及各级别国企合计仅占9.62%,加上各级国资“重要参股”的公司,两者市值合计占比也仅为31.46%,不足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的三分之一。相比之下,境内外个人控股上市公司的占比高达59.12%,这说明深圳的非国有企业构成了深圳上市公司的主体。

民企是助推深圳经济成长的中坚力量。2018年,深圳市政府就出台了《关于以更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四个千亿”措施,即减负降成本1000亿元以上、实现新增银行信贷规模1000亿元以上、实现新增民营企业发债1000亿元以上、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深圳市民营企业平稳发展基金,用实际行动为企业“减负”。

“深圳国资系”的家底如何?

近年来,“深圳国资系”在资本市场动作不断,投资了多家A股上市公司,从入股万科终结宝万之争,驰援恒大,接手荣耀,到148亿入股苏宁易购、与中芯国际投资153亿合作建厂等,“深圳国资系”几乎每一次出手都引发市场关注。

目前,“深圳国资系”主要有4大股权投资平台:深创投(综合性投资平台)、深投控(国有资本投资)、深圳资本(国有资本运营)、鲲鹏资本(战略性基金管理平台)。

据《深圳特区报》,截至2020年底,深圳国资国企资产总额突破4.1万亿元,增长12.3%。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956亿元、利润总额1351亿元、在深纳税41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9%、5.3%、6.8%,大幅高于央企和主要地方国企平均增长水平。

在综合开发研究院的报告中,也重点对“深圳国资系”进行了分析解读。从行业数量分布来看,“深圳国资系”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是工业,达到11家,其次是房地产8家,两者合计占比超过一半。此外,信息技术、消费和公用事业的上市公司分别为6家、3家和2家,前5大行业上市公司合计数达到30家,占比达到86.21%。从行业的市值分布来看,房地产、工业、金融业分列前三位,市值分别为3754.84亿元、1627.88亿元和1311.14亿元,合计占比达到83.19%。



2020年深圳上市公司470家,新增52家
从“深圳国资系”上市公司对城市发挥的功能来看,房地产业、工业、消费、公用事业、能源行业基本都归属“城市建设”或“城市保障”板块,金融业归属“金融投资”板块,信息技术、医疗、材料归属“新兴产业”板块。其中,战略新兴产业板块是“深圳国资系” 未来的潜在爆发点,新增了英飞拓、卫光生物、麦捷科技、力合微、中新赛克等公司。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31 11:5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商务部关注深圳5G赋能数字经济

2021-03-31 07:54
来源: 深圳特区报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3月31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凡)昨天,商务部外贸发展事务局、中兴通讯等多方联合启动5G赋能数字经济系列活动,首期活动的“重头戏”——5G赋能数字经济论坛请来各方大咖,深入交流产业数字化、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的心得与经验。

商务部外贸发展事务局局长吴政平表示,中国数字经济总量和增速均位居世界前列,该系列活动今年将举办4期,这将助推产业数字化,培育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

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主攻方向。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何伟、腾讯工业云首席架构师戴辉等分析,产业数字化是传统产业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实现产出增加、效率提升的过程。

5G龙头企业如何起舞数字经济大潮?中兴通讯执行董事、执行副总裁顾军营表示,中兴通讯将坚持做数字经济“筑路者”,为产业、行业和合作伙伴筑基赋能,努力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注入5G之“心”。该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战略官王翔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中兴通讯没有造车打算,而把汽车电子作为战略级新“赛道”,努力为汽车行业的智能化、网联化提供支撑。中兴已实现用5G工厂生产5G设备,先行验证产业数字化的智能制造路径。此外,其嵌入式操作系统在工业领域已应用超过2亿套,5G方面的专利量位居全球前列。

知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教授魏杰现场指出,应重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实施财政政策要重视2条“警戒线”:赤字率、宏观负债,为“十四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护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31 12: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圳发布18条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发展措施,让港澳居民享受市民待遇




2021-03-31 07:36
来源: 深圳特区报


18“招”让港澳居民享受市民待遇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3月31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崔霞)作为深圳率先落实便利港澳居民政策措施、推进在深圳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民生方面享有“市民待遇”的重要行动,深圳于去年下半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今日通过本报正式全文对外发布。《若干措施》立足“中央要求”“港澳所需”“湾区所向”“深圳所能”,从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学习、就业、创业、生活四方面提出了18条措施。

18条措施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学习、就业、创业、生活

《若干措施》中,学习方面的措施有6条,主要涉及港澳青少年来深交流、义务教育便利、高校奖助学金、深港澳职业教育合作、深港澳教育交流与合作、港澳机构来深办学等。包括:为港澳籍考生中考报名资格审核提供便利;增强港澳籍学生奖学金、助学金支持力度,并接受社会各界捐赠,奖励品学兼优的港澳籍学生;支持本市职业技术学校和培训机构开展针对港澳青年的职业技能培训等。

就业方面的措施有3条,包括:鼓励深圳企业接收港澳学生来深实习见习就业,对符合条件的港澳学生及接收企业,按照有关政策予以补贴;允许首次在深就业并符合条件的港澳居民,按照有关人才政策,享受相应待遇等。

创业方面的措施有4条,包括:将在深创业的法定劳动年龄内的港澳居民纳入自主创业人员范围,享受现行各项创业补贴以及创业扶持政策;依托现有双创示范基地、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等孵化载体,培育一批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推动资源整合、要素整合、政策整合,实现港澳青年来深创业基础设施、制度保障、公共服务供给到位;设立支持港澳青年在深创业方面的基金,对符合条件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项目以股权投资形式给予支持。

生活方面的措施有5条,主要涉及居住证政策、人才住房保障政策、交通优惠、深港澳社会保障合作、打造综合服务平台等。包括:统筹安排一定的人才住房房源,定向配租给经有关部门认可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运营机构,解决符合条件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人才的住房困难问题;参照深圳居民标准享受乘坐市内公共交通设施相关优惠;进一步完善在深就业和生活的港澳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有关政策,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持有居住证的港澳居民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政策;在市、区行政服务大厅设立“港澳居民公共服务引导台”;在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设立港澳专栏等。

政策覆盖港澳居民在深发展全过程各方面

记者从深圳市委大湾区办了解到,《若干措施》在政策覆盖上力争涵盖港澳居民在深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在政策力度上,努力实现港澳居民享有“市民待遇”。比如,进一步支持港澳学生来深实习见习就业、进一步支持港澳青年参加创新创业活动、为来深的港澳居民提供公共交通优惠、进一步推进深港澳社会保障合作等。目的是通过打造全方位、多层次、一站式的综合服务体系,让港澳居民不仅愿意来,更要留得住、发展得好。

值得一提的是,《若干措施》中有不少措施是深圳在国家和省相关政策措施基础上的创新之举,如:增强港澳籍学生奖学金、助学金支持力度,首次在深就业并符合条件的港澳居民按照有关人才政策享受相应待遇等,体现出深圳大力支持推动港澳居民融入“双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责任担当。

《若干措施》引发广泛关注

去年媒体报道《若干措施》出台的消息后,引发广泛关注。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言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香港特区**欢迎深圳推出《若干措施》,特区**一直鼓励青年人放眼大湾区,把握大湾区的发展机遇。这些便利措施将有助香港年轻人把握在深圳学习、就业、创业、生活的机遇。香港特区**会透过各种途径如《驻粤办通讯》、驻粤办微信公众号、驻粤办网站和粤港澳大湾区主题网站等发放有关信息,以助港人了解有关措施。

目前在福田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科技大学蓝海湾孵化港创办生物化学研发企业的香港青年周益俊告诉记者,来深圳创新创业的两年多里,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发展的政策措施越来越完善。“这次的18条措施比较精准,让更多在深发展的港澳居民享受各项创业补贴和创业扶持政策、人才住房保障政策、社会保险政策等,让初期创业企业进一步降低成本,让更多港澳居民愿意来、留下来”,周益俊说,他很期待《若干措施》中提出的“支持港澳青年在深创业方面的基金,对符合条件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项目以股权投资形式给予支持”,这对创新创业企业来说是助力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政策。“优惠政策和便利措施的出台,相信会为香港青年就业提供另一个选择,对吸引港澳青年来深、对我们能聘用更多香港青年人才都有助益。”

今年初刚来深圳创业的香港青年关导告诉记者,《若干措施》中他最关注针对创业方面的措施,“比如孵化器我们已经享受到相关政策了,创业补贴类的政策目前也在积极申请中”,在他所在的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也会把最新的政策措施介绍给入驻的企业,“如果有香港的朋友感兴趣,我可以把这些利好措施介绍给他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31 1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碳市场建设提速,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要来了!将不再建设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2021-03-31 08:37 来源: 期货日报 作者: 齐龑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渐行渐近

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正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中。此前的公开消息显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采用了创新型的“双城”模式——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负责交易,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负责注册登记,全国碳市场将于今年6月底前启动上线交易。

市场建设提速的同时,顶层设计也在加快出台。3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意见的通知。

草案修改稿明确三点内容:

一是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提出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组建方案,报国务院批准。

二是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应当按照本条例和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规定,建设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和交易系统,记录碳排放配额的持有、变更、清缴、注销等信息,提供结算服务,组织开展全国碳排放权集中统一交易。

三是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进行监督管理。

草案修改稿指出,碳排放配额分配包括免费分配和有偿分配两种方式,初期以免费分配为主,根据国家要求适时引入有偿分配,并逐步扩大有偿分配比例。

草案修改稿指出,本条例施行后,不再建设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本条例施行前已经存在的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应当逐步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落地在上海与武汉,深圳应该去争取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31 14:5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科大学术成果接连登上世界顶级期刊,展现科研团队强大研究实力


2021-03-31 14:29
来源: 深圳特区报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3月31日讯 (深圳特区报记者 韩文嘉 通讯员 吴一敏)最近,南科大的学术成果接连登上世界顶级期刊。研究内容涵盖全球环境问题、海洋地壳增生机制、化学物质新合成路径、量子研究、RNA检测技术、金融市场研究等多个领域,展示南科大科研团队的强大研究实力。

3月中旬,《科学》(Science)发表论文“Globally observed trends in mean and extreme river flow attributed to climate change”(基于观测的全球平均和极端径流量演变趋势及其气候变化归因分析),该研究由来自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南方科技大学、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等19家水资源与环境领域国际顶尖团队合作完成。南科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席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刘俊国为该文章共同作者。



该研究在分析了全球7250个观测站的数据后,成功刻画了全球河川径流量变化情况。研究结果可为预测不同情景下河流系统变化等研究提供借鉴与基础,助力河川径流量受气候变化严重影响的地区进行规划,确保其供水安全,为适应气候变化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3月17日,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讲席教授Jason P. Morgan团队携手全球知名的海洋研究机构德国基尔海洋研究中心和瑞士资深地球物理建模公司GeoModelling Solutions的五位国际知名科学家,在《自然》(Nature)发表题为“Extensional Tectonics and Two-stage Crustal Accretion at Oceanic Transform Faults”(《海洋转换断层区域的延伸板块构造以及两阶段海洋地壳增生模式》)的研究论文。研究团队利用最先进的数值模拟,揭示了转换断层处海洋地壳增生的新机制,将板块构造理论中位于大洋中脊的转换断层赋予了新的角色。



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副教授刘言军、前沿与交叉科学研究院研究副教授苏峰育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田颜清课题组合作,在自动调控电致变色智能窗领域取得了研究新进展,相关成果以“Automatic light-adjusting electrochromic device powered by perovskite solar cell”为题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该研究设计并组装了一种新颖的由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驱动的一体化凝胶电致变色器件,这种自供能的电致变色器件能够随着周围光线强度的变化而快速改变自身颜色状态与深浅,从而达到智能调节光线透过的功能。

此外,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席教授郑春苗团队与韩国首尔国立大学教授Sujong Jeong团队合作,以“极端气温对中国茶叶生产影响(Effects of extreme temperature on China's tea production)”为题在国际环境科学领域知名期刊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生物系教授肖波研究团队发现了调节神经元(及其他类型的细胞)中一种全新的线粒体代谢活动的机制,该机制将神经活动与ATP产生过程耦联起来,为神经活动激发能量代谢提供新的诠释。该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Developmental Cell。

而植物与食品研究所教授杜嘉木与合作团队在Plant Cell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披露了在植物开花转变过程中,关键的转录因子CONSTANS (CO)通过其C端CCT结构域调控成花素基因FT转录的分子机制。

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贾铁争课题组和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Kozlowski课题组合作研究成果以“Autocatalytic photoredox Chan-Lam coupling of free diaryl sulfoximines with arylboronic acids”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海洋科学与工程系助理教授李莹团队在环境化学领域取得研究进展,揭示了环保烟花爆竹排放的颗粒物在比传统烟花爆竹少15-65%情况下,仍然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该研究成果以“Ar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Fireworks Really“Green” for Air Quality? A Study from the2019 National Day Fireworks Display in Shenzhen”为题发表在大气学科的自然指数顶级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这一研究详细展示了估算烟花排放的方法,增加了人们对烟花污染的理解,也为研究人员模拟烟花的影响提供了参考,为预报大型烟花汇演的影响以及对可能受影响民众的预警提供了可能。而且,环保烟花既环保(比传统烟花环保)又不“环保”(可以造成很高的污染)的性质也会对各地制定烟花的燃放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研究员王玉成与访问教授、北京大学量子材料中心教授刘雄军合作,从理论上预言了具有扩展但不可热化特征的多体临界相的存在。该研究以“Many-body critical phase: extended and nonthermal”为题,在《物理评论快报》发表。

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研究员王玉成与访问教授、北京大学量子材料中心教授刘雄军合作,从理论上预言了具有扩展但不可热化特征的多体临界相的存在。该研究以“Many-body critical phase: extended and nonthermal”为题,在《物理评论快报》发表。该论文所预言的新多体相将有助于澄清多体遍历相到多体局域相转变的本质,有助于理解热化和本征态热化假说的物理内涵,并促进相互作用无序或准周期系统中的新理论研究。

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教授李闯创课题组发展了温和的Br nsted酸促进的分子内[5+2]环加成反应,并首次发现分子内氢键调控该反应的立体选择性,实现了具有挑战性的新颖甾体天然产物Phomarol的首次不对称全合成。相关成果以“Asymmetric Total Synthesis of Phomarol”为题,在中国化学会旗舰期刊CCS Chemistry发表。该研究为开发新的催化不对称 [5+2]反应提供了重要的思路,也为Phomarol中四氢吡喃环的生成提供了一条新的生源途径。该研究使用的合成方法还可以扩展到其它具有苯并七元环的天然产物的不对称合成,为进一步生物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后继开展创新药物的进一步药物化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金融系助理教授王新杰团队在金融学国际顶级期刊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发表题为“Funding Liquidity Shocks in a Quasi-Experiment: Evidence from the CDS Big Bang”(“资金流动性冲击的一个准实验:来自信用违约互换大爆炸的证据”)的研究论文。论文指出,资金流动性收紧会削弱市场参与者交易的能力,会导致市场流动性减小和市场价格偏离基础面。当市场流动性枯竭时,交易保证金要求升高,交易损失进一步扩大,这会导致流动性螺旋发生。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助理教授朱雷课题组在地球科学领域顶级期刊《地球物理研究通讯》(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发表“Global Significant Changes in Formaldehyde (HCHO) Columns Observed from Space at the Early Stage of the COVID-19 Pandemic”一文,报道了全球甲醛柱浓度在新冠疫情早期的显著性变化及成因。这项研究工作揭示了疫情早期的全球甲醛变化,并定量分析了人类活动对甲醛的重要影响,提供了疫情早期华北地区人为NMVOCs减排的证据。同时该研究还强调了TROPOMI卫星观测对于探索人类排放活动的重要性,为甲醛用于NMVOCs的表征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研究员陈朝宇课题组、物理系副教授刘奇航课题组与物理系副教授刘畅课题组联合研究,发现了“半磁性拓扑绝缘体”这一崭新的物态。相关工作以题为“Half-Magnetic Topological Insulator with magnetization induced Dirac gap at selected surface”发表在顶级物理期刊《物理评论X》(Physical Review X)上。

生物系副教授翟继先团队开发了一种不经过原生质体直接检测植物单细胞核全长转录组测序方法,相关成果以“FlsnRNA-seq: protoplasting-free full-length single-nucleus RNA profiling in plants”为题发表在基因组学领域知名学术杂志Genome biology上。翟继先团队提出基于细胞核测序的全长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方法FlsnRNA-seq(protoplasting-free full-length single-nucleus RNA profiling in plants)。此方法通过结合10x Genomics单细胞测序技术和三代全长Nanopore测序方法实现了单细胞核全长转录组测序。同时利用Illumina测序技术捕获表达丰度信息,并以Nanopore测序技术捕获同源异构体信息,从而最大限度地保留单个细胞核的转录状态。

生物系、植物与食品研究所、广东省植物细胞工厂分子设计重点实验室郭红卫教授课题组和中科院遗传所谢旗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在国际著名期刊PNAS在线发表题为“The RING E3 ligase SDIR1 destabilizes EBF1/EBF2 and modulates the ethylene response to ambient temperature fluctuations in Arabidop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了一个RING-finger结构的E3连接酶SDIR1能够感应环境温度变化,通过介导EBF1/EBF2的泛素化降解而调控不同温度下的乙烯反应以帮助植物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

Nature Nanotechnology以“Optical tweezers beyond refractive index mismatch using highly doped nanoparticles”为题发表了南科大生物医学工程系讲席教授、悉尼科技大学杰出教授金大勇课题组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成果。课题组发现了对低折射率纳米颗粒的光力增强的新机制,首次实现了纳米颗粒在无折射率差环境中的光学捕获。这项成果为细胞内光学操控低折射率的细胞器和研究细胞器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方法。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郑一课题组与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合作,在环境科学领域顶级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发表“Oxidative Stress, Endocrine Disturbance and Immune Interference in Humans Showed Relationships to Serum Bisphenol Concentrations in a Dense Industrial Area”一文,研究报道了典型城市工业区人群血清中双酚类有机污染物的内暴露水平,以及污染物暴露对人体氧化应激、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潜在影响。本研究以普通白领人群为对象,首次系统评估了密集工业区内人群血清中9种BPs的内暴露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31 15:14: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libh 发表于 2021-3-31 12:54
全国碳市场建设提速,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要来了!将不再建设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2021-03-31 08: ...

小渔村又是起了个早,赶了趟晚集?悲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31 15: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宗地块出让!重大医疗器械项目落地深圳大鹏坝光国际生物谷

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 03-31
11:37
《广州日报》官方帐号
3月30日,作为深圳市重大工业项目之一的“蓝韵智能医疗创新产业园”正式完成土地“招拍挂”,大鹏新区与蓝韵实业和蓝韵影像现场签订了产业监管协议,该项目将全面进入建设阶段。同时,这也标志着2021年第一季度大鹏新区重大工业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合计约6.6亿元,分为“智能医疗创新产业园”“影像医疗创新产业园”两部分,计划年内开工并于2023年建成。项目定位为医疗器械产品生产基地,将围绕医疗器械产业链布局,以影像医学、超声医学为技术核心,应用与转化最新医疗器械产品技术,实现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发展,逐步形成技术研发、创新生产相互融合的产业基地。

智能医疗创新产业园位于宗地G15401-1517,土地面积1.46公顷,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项目定位为体外诊断仪器和试剂、呼吸及麻醉机、血液透析仪、家用健康设备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基地,致力于打造中国领先的高科技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厂商,成为全球医疗健康产业最具价值的中国品牌之一。


影像医疗创新产业园位于宗地G15401-1516,土地面积1.6公顷,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项目定位为全球医疗器械医学影像产品研发、生产、培训基地,围绕医疗器械产业链布局,以医学影像为技术核心,带动上下游产业链转化全球最新医疗科技,实现医学影像技术领域形成创新研发、精益生产、产业协同的现代化生物科技园。

生物产业作为大鹏新区的主导产业之一,是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重点发展产业。蓝韵医疗项目的成功落户,为坝光核心启动区的美好蓝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有助于优化大鹏新区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提升深圳市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水平,对深圳国际生物谷生物产业集聚及进一步发展壮大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坝光片区已从基础建设为主转入产业导入、园区运营高质量建设全面发力阶段,致力于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海洋生物科技园区、精准医疗先锋区和全球食品科技原始创新中心,努力构建“新的经济增长极”。

目前,坝光累计完成投资超200亿元,引进储备生物及生命健康产业项目117个。生物家园加快建成,绿岛综合体、坝光文化中心和体育中心等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正加快建设。大鹏新区依托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这一核心引擎,积极推动深圳国家基因库、生命科学产业园和海洋生物产业园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初步形成“一核一库两园多平台”的产业格局,正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打造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轩慧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轩慧

通讯员:杨阳、郭敏玲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冬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31 15: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Register 发表于 2021-3-31 15:14
小渔村又是起了个早,赶了趟晚集?悲哀。。。


好开心啊,等了10年批了个期交所,碳排放交易又被上海、武汉抢走了,连屁都不敢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31 17:3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bh 于 2021-3-31 17:40 编辑

发榜了!深圳风投大出风头,面对疫情逆流而上


2021-03-31 15:49
来源: 深圳特区报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3月31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勇)深圳风投大佬们关注的一个榜单,刚刚张榜了!3月31日,由深圳市投资商会、深圳特区报社、深圳广电集团、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公会、深港投资联盟联合举办的2020中国深圳投资系列榜单正式发布。

该系列榜单包括2020中国深圳创投机构投资排行榜及5个子榜单:投资金额排行榜、投资项目排行榜、创投领袖、明星创投机构、新锐创投领袖。深创投、达晨、东方富海、君盛投资、创东方、松禾资本等知名机构位居创投机构投资排行榜前列。

榜单显示,作为全国创投高地,深圳的风投们去年可谓“大出风头”。面对疫情和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深圳创投机构根据国家战略逆势布局,投资金额和项目数量双双大幅增长。2020年,深圳创投机构的投资金额为692亿元,项目数量为1250个,同比分别增长39%和26%,领先全国。








据分析,这主要是深圳对创投行业大力支持与鼓励,同时深圳创投机构逆势布局投资国家政策鼓励的半导体集成电路等产业;另一方面,深圳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众多产业机构、园区业主纷纷利用自身优势打造主题产业园区,用产业基金投资吸引优质项目入住。从深圳创投的行业分布也可看出,投资方向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新材料、医疗健康等新兴行业。得益于深圳市天使母基金的引导,2020年深圳创投机构在早中期项目的投资数量,尤其是天使期的项目投资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在风险投资大举出手的同时,深圳产业资本也动作频频。

统计调查显示,去年深圳企业对外投资达2901亿元,较上年略有减少,但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投资增长了近10个百分点。从区域看,深圳企业在中山、江门、东莞、惠州等地的投资比例明显上升,表明深企正加速融入大湾区的融合与发展中。


在项目IPO退出方面,2020深圳创投机构所投项目IPO退出为95笔,同比下降了40%。

究其原因,主要是深圳创投机构积极响应国家产业引导方向,近年来主要投资以硬科技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阶段也集中于早中期,这类企业的研发周期较长,需要一定的成长时间。业界相信未来几年深圳创投机构将迎来丰收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31 17:3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鹏鼎控股:2020年度净利润约28.41亿元,同比下降2.84%

每日经济新闻

发布时间: 03-30
21:35
每日经济新闻官方帐号
每经AI快讯,鹏鼎控股(SZ 002938,收盘价:35.33元)3月30日晚间发布年度业绩报告称,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8.41亿元,同比下降2.84%;营业收入约为298.51亿元,同比增长12.16%;基本每股收益盈利1.23元,同比下降3.15%。

2020年半年报显示,鹏鼎控股的主营业务为印制电路板,占营收比例为:100.0%。

鹏鼎控股的董事长是沈庆芳,男,69岁,无其他境外永久居留权,毕业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企业管理系,获学士学位。 鹏鼎控股的总经理是陈章尧,男,54岁,无其他境外永久居留权,毕业于台湾交通大学资讯工程系,获学士学位,后获得台湾大学资讯工程学硕士学位。

“春暖花开 迎接反弹”,这是最新一期《股月奇谈》中“道达茶坊”文章的标题。周二,市场很给面子,各类指数全线上涨,创业板指数大涨1.37%,抱团股走势强劲。很重要的一点是,随着反弹趋势逐渐明朗,市场找到了新的主线,紧盯年报优异、季报预增、分红慷慨的好公司。道达号“个股趋势”提醒:1. 鹏鼎控股近30日内北向资金持股量减少414.64万股,占流通股比例减少1.36%;2. 近30日内无机构对鹏鼎控股进行调研。更多关键信息,请搜索“道达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1 01:59 , Processed in 0.074083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