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anson908

[经济论道] 2024年武汉产业经济城建新闻综合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13 11: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9月11日,市委副书记、市长盛阅春会见英国金融科技代表团一行。

盛阅春对英国金融科技代表团一行表示欢迎。他说,武汉是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多重优势叠加,发展态势良好。当前正深入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汉篇章。武汉与英国交流合作基础良好、前景广阔,希望以此次代表团来访为契机,携手推动经贸投资、商务交流、科技创新、教育文化等领域广泛交流合作,实现共赢发展、造福两地人民。我们将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竭诚为企业在汉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约翰·麦克莱恩等代表团企业家表示,武汉科教资源丰富,区位得天独厚,产业实力雄厚,高质量发展令人印象深刻,希望双方在科技创新、商贸金融、人文艺术、教育、旅游等领域深化合作,增进民间友好交流,实现互利共赢。

副市长汪元程参加会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13 16: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whxlb 发表于 2024-9-12 21:46
怎么没有三峡集团

没申报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13 16:22: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那个说火车站只用建两台的怎么又出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13 16: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法忘怀 发表于 2024-9-13 12:00
武汉站:目前11台20线,需要增加至少5台10线,京广高铁到发+武汉往咸宁南昌方向+武汉往黄石九江方向;
武 ...

请问往哪里加?武汉、汉口这两个主枢纽根本没预留。而且新汉阳和天河本来都是妥协的产物,为了打造天河枢纽,把新汉阳的规模砍了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13 16: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法忘怀 发表于 2024-9-13 12:00
武汉站:目前11台20线,需要增加至少5台10线,京广高铁到发+武汉往咸宁南昌方向+武汉往黄石九江方向;
武 ...


吹这玩意屁用没有,事实是几个站都没线位了

不过倒是希望新洲站京九+武杭交叉的规划能保住,不要犯神经病的走武汉新城那个既有路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13 16:4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高铁站大点小点没什么关系,小点方便,大点气派,叽叽哇哇个啥哦。重点是大项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13 17:00: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luenoah 于 2024-9-13 17:09 编辑
Luc_M 发表于 2024-9-13 16:23
请问往哪里加?武汉、汉口这两个主枢纽根本没预留。而且新汉阳和天河本来都是妥协的产物,为了打造天河枢 ...


你难道认为没有天河沿江正线能进汉阳?短距离两跨汉江根本没可能性  汉阳只有一条正线目前这个规模就是最大了   除非有本事把京广普速也扔汉阳去     所以天河的存在压根就没影响到汉阳     被天天拿来比的南京北站去掉普速场的5台9线  也只有2场 11台21线   汉阳在两场的高铁站里面已经是高规格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13 17: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bluenoah 发表于 2024-9-13 17:00
你难道认为没有天河沿江正线能进汉阳?短距离两跨汉江根本没可能性  汉阳只有一条正线目前这个规模就是 ...

又没说不建天河,只是说为了天河的规模压缩了新汉阳的规模。这两站本来在国铁眼里就是打包一起评估的,你以为国铁是苕,让你湖北武汉花小钱办大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13 17: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东风官宣!未来三年投入超600亿元

来源:长江日报 发布日期:2024-09-13 09:39



9月12日,以“推动北斗规模应用 赋能产业新质发展”为主题的北斗应用大会在汉开幕,会上,东风公司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600亿元打造汽车原创技术策源地,以单北斗高精定位导航为核心技术,投放30款全新乘用车新能源产品、14款商用车新能源基础车型。



2024年9月11日,北斗应用大会暨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第十三届年会在武汉经开区开幕。长江日报记者 胡冬冬 摄


北斗定位导航应用是智能汽车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也是汽车行业实现信息安全、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根据《2024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统计,2023年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的总产值已达5362亿元,其中乘用车自动驾驶达到200亿元;在北斗车载终端市场,按中国汽车市场年均3000万台测算可达150亿元以上。

“智能化仍然是2.0阶段主战场,我们需积极探索‘新业态’‘新模式’,提前做好生态建设规划布局。”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院长杨彦鼎说,所谓“新汽车”,即能够基于数据进行持续自我进化、具有生命力的新物种,并且“新汽车”将成为未来社会最大的母生态。

杨彦鼎透露,东风公司持续推进新能源和智能驾驶两大跃迁行动,年内东风主力乘用车品牌全新车型将实现100%电动化,“十四五”期间,实现L4级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示范应用,并掌握L5级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核心技术。

今年1—8月,东风汽车销售整车158.3万辆,同比增长8.7%,其中东风汽车自主品牌整车销量87.3万辆,同比增长44.8%;东风汽车新能源整车销量53万辆,同比增长108%,展现出转型突破的良好发展态势。

“未来三年,东风公司将投入超600亿元,聚焦新能源智能汽车平台、高效电驱动、汽车芯片、一体化压铸、单北斗高精定位导航应用等领域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杨彦鼎说。

目前,围绕北斗应用技术发展和行业需求,东风汽车已牵头中信科智联、国汽智联等为核心的多家单位、高校、形成产学研合作,加快北斗规模化应用在东风汽车落地实现。

“在技术路径方面,东风汽车旗下自主品牌乘用车和商用车已全面满足北斗信号识别要求。下一阶段,主要进行北斗主用,单北斗的研发,逐步实现满足智能化要求的定位导航需求。”杨彦鼎表示,作为国际化的东风汽车使用完全自主的北斗技术,更有利于提升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也能够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13 17:10: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广普速扔汉阳去是个好办法,白沙洲铁路桥保持4线,解放长江大桥,高铁进武昌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13 17:10: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luenoah 于 2024-9-13 17:12 编辑
Luc_M 发表于 2024-9-13 17:05
又没说不建天河,只是说为了天河的规模压缩了新汉阳的规模。这两站本来在国铁眼里就是打包一起评估的,你 ...


你没有场  还要什么规模?你觉得汉阳两场13台24线不够大?还能增?  拜托去看看南京北站去掉第三场的普速场什么规模   两场想搞16台30线完全是做梦   更何况福银还不是八横八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13 17: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bluenoah 发表于 2024-9-13 17:10
你没有场  还要什么规模?你觉得汉阳两场13台24线不够大?还能增?  拜托去看看南京北站去掉第三场的普速 ...

你这不是拿结果反推吗?没有场不能新增?不能预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13 17:13: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Luc_M 发表于 2024-9-13 17:12
你这不是拿结果反推吗?没有场不能新增?不能预留?

你找出来一个除了京广普速外绕以外还能新增的正线能过汉阳的线来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13 17: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bluenoah 发表于 2024-9-13 17:13
你找出来一个除了京广普速外绕以外还能新增的正线能过汉阳的线来先

这又不是我的工作,这是湖北铁路部门和武局需要干的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13 17: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锚定千亿产业规模,“北斗”星点亮武汉“新”

来源:长江日报 发布日期:2024-09-13 09:40



北斗,曾是遥望天空、辨明方向的重要指针。如今,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系统,成为全球导航领域的佼佼者。其中,武汉身影不可忽视。

9月12日,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召开次日,北斗应用大会在武汉经开区举行。全国卫星导航及相关领域的院士专家、行业龙头企业代表齐聚,探讨一个共同的话题——北斗规模化应用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武汉北斗产业科研密度全国领先,在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认为,湖北武汉一直引领全国北斗技术创新和中部北斗产业发展,已形成完整北斗产业链。

北斗产业是国家大力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湖北突破性发展的五大优势产业之一。做好“北斗+”“+北斗”文章,武汉正加快推动北斗规模应用和各行各业深度融合。

“争气”北斗到领先北斗

一个大国一定要有引领性原创性的科学技术




无人驾驶自动驾驶汽车。通讯员李岿 摄


仰望头顶2万至4万公里的太空,中国制造的56颗北斗导航卫星正为全世界用户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

星空浩瀚,探索不止。中国提出目标,2045年前,要在月亮上“安个家”。而支持中国人在月球长期、高密度探测活动的要件之一,就是实时高精度导航定位。

“我们要建设领先世界级月球基地,都需要空间信息的导航、定位、遥感、通信等空间信息产业的发展。”12日,在北斗应用大会现场,81岁的刘经南院士精神矍铄、意气风发。

30年前,中国正式启动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和发展,并命名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刘经南正是专家组成员之一,经历了北斗一代、二代从论证到实施的全过程。

经过30年发展,北斗系统不仅成为中国自主创新技术的代表,更在全球卫星导航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刘经南说:“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个大国,涉及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一定要能自主可控,一定要有引领性、原创性的科学技术,才能步入强国之列。”

曾经,没有北斗导航卫星的我们,连领土岛礁的测量定位都要靠别人的技术。2012年,刘经南带领团队,在湖北省建立国内首个省级区域的北斗地基增强示范系统,推动在全国范围形成了分米级、重点区域厘米级的定位服务能力,打破国外垄断。

如今,武汉科研团队再启征程。深空深海,从月球到海洋……据介绍,刘经南院士团队正在与武汉其他科研团队合作,在海洋构建一个高精度的时空体系,使得深海科技领先世界,助力海洋强国建设。

率先研制出我国首个拥有完整知识产权的卫星精密定轨定位软件、研发出全国首个广域实时精密定位系统……在“北斗”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征程中,武汉贡献了众多领先优势,填补国内空白。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于贤成认为,武汉大学在北斗人才培养应用方面,当之无愧位居全国第一。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军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等知名高校院所,拥有北斗领域“两院”院士占全国1/4强,在测绘、遥感、北斗等领域学科建设国内外领先,导航与定位、地理空间信息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天边北斗到身边北斗

全市公交车北斗应用普及率达99.3%




无人驾驶的拖拉机在北斗导航引领下,驶向“田间”沿着“U”字型路线来回翻耕。周超 摄


清晨,百年江汉关的钟“嘀嗒”作响,“北斗”凝望着苏醒的城市。

2年前,江汉关博物馆就把使用多年的GPS电子钟换成北斗原子钟,30亿年误差不到一秒。

行车道上,上班途中的市民,收到“前方路口红灯倒计时5秒”的导航提醒,这是北斗+交通带来的便利场景。

从天边到身边。早在2013年,武汉在全国率先享受北斗厘米级定位服务。北斗观测数据进入到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的数据中心,再经精细化处理,向车端提供亚米级甚至厘米级的定位精度,这让智能汽车长出了精确感知时间、空间的“神经元”,从封闭场景应用迈向开放道路,让无人驾驶具备可能性。

东风悦享、轻舟智航……在武汉经开区,已有超百台常态化自动驾驶测试及商业化运营车辆,在北斗精准的车道级定位导航下,安全平稳地跑在路上。

从天边到田间。在江汉平原,装配“北斗卫星定位+惯性导航”自动驾驶终端系统的拖拉机,在田间地头划出一条条优美的线条。装有这种北斗智能终端的农业机械,仅湖北现在已经超过3万台(套),精度能够达到厘米级,作业效率大幅提升。

新近发布的《2024中国北斗产业发展指数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涉及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的北斗终端设备应用数量超过2000万台/套。一组组数据令人欣喜——

3379公里,这是武汉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网的智能网联测试道路里程数;

99.3%,这是全市公交车北斗应用普及率;

230万,这是全市2023年装有北斗芯片的智能手机新增数……

武汉依迅北斗时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付诚介绍,就在今年,公司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合作,研发了国内首款14nm北斗高精度授时芯片与模组,其农机自动驾驶和监测终端,目前已覆盖国内10万余台套农机设备。

“我们致力于研发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和产品,实现厘米级定位精度。”武汉梦芯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张正烜介绍,梦芯科技主要从事北斗高精度定位芯片设计,已开拓了北斗在无人系统、车载前装、低轨卫星、能源电力、公安应急、农业水利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科研北斗到产业北斗

智能网联汽车和低空经济离不开北斗




无人机在大悦城附近巡逻。 周超 摄


在位于武汉经开区的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内,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章红平教授跨江而来,担任示范区技术支撑团队专家。

在武大科研团队帮助下,国内最长、可支持L4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化道路,已全面覆盖北斗高精度定位网等相关智能基础设施。

在汉南机场,武汉大学遥感学院正在与东鸿通用航空(湖北)有限公司合作开发“超大城市空域划设数智治理综合服务平台”,企业总经理吴锐刚透露,面对未来低空高密度、海量飞行活动,企业在尝试将空域变成可定标、可量化、可计算、可管理的时空数据空间。当低空经济搭载上时空信息,将助力企业构建立足武汉、面向全国的低空运营网络。

6年前,距离武汉大学西门不到120米的斗转科技园成立。从高校到产业园区,从科研北斗到产业北斗。如今,高校教授们走得越来越“远”,也走得越来越“近”,将北斗带到了新质生产力的一线现场。

北斗应用大会上,东风公司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600亿元打造汽车原创技术策源地,以北斗高精定位导航为核心技术,投放30款全新乘用车新能源产品、14款商用车新能源基础车型。

截至去年底,武汉已形成包括空间段研发、地面段精度及服务、用户段芯片及时空信息服务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未来,还将引导企业开展北斗和5G、高分遥感、惯性导航、高精度视觉、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融合,推动北斗系统在车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北斗已从科研走向大规模应用的新阶段。”对比发达城市,北斗核心产业及关联产业总规模依旧不足。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于贤成认为,武汉要利用后发优势、人才优势“后来居上”。

大会现场,武汉经开区与来自全国的16家北斗领域相关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武汉经开区通用航空及卫星产业园管理办公室主任陈文明表示,智能网联汽车和低空经济,离不开北斗的定位导航的支持。未来,将围绕该产业园发展导航电子设备制造、卫星设备制造等北斗相关产业,向上延伸到北斗芯片的研发制造和软件系统开发,下游向应用系统延伸,中游段继续做大“车路云”一体化覆盖面。

到2025年,武汉计划引育北斗产业领域企业1000家,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锚定这一目标,武汉正加快北斗全产业链发展,提升更多新业态和新模式,聚力打造北斗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9 02:09 , Processed in 0.104783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