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考报导:
7月23日,2025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赛迪顾问发布2025赛迪百强县市榜单,湖北8地上榜,其中:仙桃(52位)、大冶(53位)、宜都(62位)、潜江(71位)、枣阳(73位)、枝江(77位)、汉川(82位)、天门(99位)。
榜单显示,百强县市中,东部地区占67席,中部地区占18席,西部地区占12席,东北地区占3席。湖北入围数量居中部第一、全国第四,仅次于江苏(25个)、浙江(15个)、山东(12个)。湖北此次进入全国百强县市的数量和去年持平,也是连续第4年有8地上榜。相较去年,今年入围的8个百强县市中有4个县市的名次均有所提升。仙桃、大冶分别前进两位,仙桃排序52,大冶排序53;枣阳排序前进一位,排序73;天门排序前进一位,排序99。
■ 百强县市仙桃9年上升34个名次
7月22日,仙桃高新区工匠派电动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内,一辆红色SC01小跑车格外吸睛。它造型别致、线条流畅,车身低矮贴地,阳光下车漆泛着灵动的光泽,散发着青春气息。
2023年9月,在小米战略投资的引荐下,工匠派总部经济项目落户仙桃高新区。短短一年多,企业加速布局新能源超跑个性化定制工厂、交付体验中心等业态,SC01小跑车一经亮相,便收获上千台订单,累计意向客户突破1万人。
像工匠派一样,越来越多的小米生态链企业落户仙桃。汉米科技、宝宇激光、工匠派、一数科技、华科玄天飞车等17家小米生态链企业加速布局仙桃高新区。电动滑板车、洗衣机等“仙桃造”小米系列产品不断走向市场。
仙桃市是武汉都市圈重要成员,素有中国非织造布产业名城、中国黄鳝之都、亚洲体操之乡的美誉。近年来,仙桃市积极融入武汉都市圈,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7年至2022年,仙桃市经济规模连年实现突破,地区生产总值先后跨越700亿元、800亿元、900亿元、1000亿元4个关口。2022年,仙桃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13.14亿元,首次迈上千亿元台阶。2023年,仙桃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014亿元,位列全国县域城市第55名。2024年,仙桃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100亿元大关,达到1125.13亿元,实现百亿增量目标。
2017年,仙桃市时隔13年重返全国县域经济百强,位居86位;此后,连续8年争先进位,9年内上升34个名次。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仙桃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7%,居全省第七。
■ 大冶连续8年获评“中国工业百强县市”
原材料冲压、机床加工、表面处理、组装……8月1日上午,大冶湖高新区大冶湖电子信息产业园,度边电子科技(黄石)有限公司流水线上,经过一系列流程,一块块平板电脑外壳很快下线。该公司是一家生产精密金属构件的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产品广泛运用于消费电子、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投产3年来,公司营业额节节攀升:2023年2680万元,2024年4000万元,今年上半年5000万元。
大冶湖高新区去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40家以上,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06家,2024年位列全国国家高新区第141位,连续两年排名累计进位22位。
近年来,大冶市在百强县市排名中不断争先进位。2017年,大冶市首次跻身赛迪百强县市榜单,排名全国第82位,2024年上升至第55位,2025年进至第53位。
百强进位的背后,是大冶市竞争力和实力的不断提升。2024年,大冶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1%,首次突破900亿元大关;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同比增长13.7%、12.1%、5.3%。9项强县工程经济指标增速在全省百强县市中稳居第一,经济运行持续保持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如今的大冶市,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2个,连续8年获评“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已形成先进金属材料、高效节能通用设备制造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23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94家、湖北省民营制造业百强企业5家,13家企业入选湖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
大冶市先后入选2022年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工业互联网推动数字化创新领先县(市)”;入选赛迪方略县域经济研究中心《2025新型工业化标杆县》名单。大冶湖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获国家万兆园区试点;大冶市换热器产业集群上榜2025年度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
■ 百强县市竞速冲刺“千亿俱乐部”
据了解,本次评选继续设置“地区生产总值” 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两个指标为核心的“双门槛”,即GDP≥6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亿元。以“量质并重”为基本导向,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指引,以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协同发展为主要路径。从经济实力、发展潜力、智造能力、城镇活力、富裕合力五大维度设置35个指标,对全国县域经济开展综合评价。
地区生产总值是百强县市的“硬指标”,在百强县市榜单中,已有不少县市的GDP已经突破了1000亿元。在武汉都市圈入选的5个县市中,仙桃市已经迈入了“千亿县市”,2024年达1125.13亿元,其余多个城市也已接近1000亿元。其中,潜江市GDP达951.97亿元,汉川市GDP达940.05亿元,大冶市GDP达930.71亿元(含托管区),天门市达785.40亿元。
县域经济GDP突破1000亿元,不仅是经济数字上的突破,更是经济能级的跃升。今年,潜江市提出“千亿突破、百强进位”发展目标,大冶市也提出了“冲刺千亿县市、奋进五十强”的目标,汉川市将2025年定为“千亿目标拼搏冲刺年”,提出了努力实现“全省十强走在前列、全国百强争先进位”的奋斗目标。
武汉都市圈智库联盟秘书长李春洋表示,武汉是中部地区中心城市,依托武汉的产业、市场以及交通等方面的优势,能带动周边县市实现较好的发展,而且离武汉越近,越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县域经济是支撑都市圈发展的基础,虽然武汉都市圈在“千亿县市”中取得了新突破,但离沿海地区还有很大的差距。“希望武汉都市圈有更多的县市紧跟武汉、追赶武汉,通过经济强县、产业兴县,诞生更多‘千亿县市’,助推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助力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