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2-18 10:24:19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头条晒图文和评:
24小时便利店早已遍布上海,为啥北京却还是小卖部的天下?原创 DT财经 2017-02-17 15:01
http://www.toutiao.com/a6387968890785235458/
本人出生上海,问题导向的感觉,上海本土创新创意能力较弱,但凡庞大工程、地标工程多系境外或外地人的贡献,本土人只有在边上欣赏的份。看了下面多数评论,觉得上海在实力真正强势的前提下,许多阿拉们嘴巴也很强势得没边无际,五个字“得理不饶人”。这点我认为要不得,比如上海总装大飞机,港口将实现全自动化,俨然已是全球最大港,上海小笼好吃,诸如此类的强项美项,有必要整天价地拿出来与别人没完没了的计较吗?整天价地为已存在的强项,打嘴仗争得“你死我活”吗?看了下面评论,反而北京人保持出奇的安静,反倒我经常观察到北京的媒体,时不时介绍上海的好,这才是真正的至少在精神上文化上的强大,有自信的表现,静静地听,再加上认真的改,就显得做人的伟大。一碰二碰就给人以白眼给人以唾沫星子,甚或开骂,以己之长吐人之“短”,这岂不是《咖啡与大蒜》之争的升级版吗?阿拉上海宁的绅士风度瞬间就荡然无存了。
之后,我稍看了这文,通常自己城市的强和美,只有从他人嘴里说出来,才觉得是模子有腔调。一位本城的所谓大专研究生,花那么大的心思,去研究别城的“不足”,借此歌功自城的“强大”,这样的研究方向,对于本城城规城建的更新改造更上层楼,看来价值不大。我就经常拿香港城市规划建设之长,来类比发现上海这方面的短板,香港即使在上海建造了大量地标、新天地,都不会以此来讥笑上海或上海人,反倒是经常听到阿拉上海已超香港啦,香港已过气了、衰败了、落伍了的声音,不绝于耳的从上海本土人的大嘴巴里传来,虽然,上海中心在大厦的高度方面,目前还站在全国最高处,但是大嘴巴们的一暄腾一戏闹,却极大地拉低了上海海纳百川全球视野的高度。
今多说几话了,作为研究方向,虽不是城规城建系,但既然说到了城市,进入到研究的法眼,就不妨认认真真研究下香港街区马路的景观,给香港荣登全球顶级城市行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再反观上海街区马路的景观,用大数据统计下每个街口和马路上,上海有多少电线的东拉西扯和电杆的东倒西歪,那才是自污染心肺的雾霾之后,又一伤害人视觉,破坏景观美感的最大最多的精神层面的污染源。香港已对此零容忍,电线电杆基本全部入地,进而保持街区马路景观的整洁、清爽、干净、一目了然的状态。上海要在城市第一眼印象超香港,这一课题、这一难题是无可逾越的鸿沟,不来下子个洪荒之力,遇问绕开走,超出几乎无解。另外,北京小车500万,正向600万靠近,上海小车刚300万出头点,加油站可想而知大大少于北京,汽车长长产业链的衍生行业,如4S车洗店、车修店、车饰店、车改店;因此,北京为小车服务的便利店自然要比上海强大完善许多,上海自然大大逊于北京。上海有26万栋老公房(官方数据),北京几乎家家有车有车库,对便利店的需求大不概念,上海居民是少量购买没地囤,许多小车苦于找不到“家”,多半停在其它街面上,北京家家多有车库,车库就是自家天然的便利店,一次购买一星期“大门不出”,有利于埋头创新。这是个人认识不定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