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11-18 17: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蜀王府,即明代蜀藩王的府邸,位于今四川成都的四川科技馆、天府广场一带,始建于1385年。1378年,明太祖朱元璋册封7岁的儿子朱椿为“蜀王”,镇守明朝西南地区。3年后,朱元璋派景川侯曹震等人赴成都主持营建宏伟华丽的蜀王府,也就是成都老百姓口中的“皇城”。
1390年,蜀王府宣告竣工。
1644年,张献忠率农民军攻入成都,蜀末王朱至澍跳井而死。张献忠在蜀王府自称大西王,并以蜀王府为西王府,1646年,张献忠在撤离成都前焚烧了蜀王府,蜀王府部分建筑被烧毁。
1659年,清朝军队攻占成都,将蜀王府设为贡院。
1917年和1932年两次军阀混战,使蜀王府遭到极大破坏,该地方也逐渐废弃,成为市场,但并未毁灭。
【蜀王府】遗址旧照
【蜀王府】遗址旧照(4)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得“皇城”彻底走向消亡。
1967年,四川省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和众多的群众决定拆毁老皇城,修建所谓的“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展览馆”(简称万展馆,今天的展览馆),并在馆前塑造巨型的毛主席全身像。
1968年,为准备庆祝新中国建立20周年,四川省革命委员会与成都军区共同决定,在市中心广场修建毛泽东主席塑像和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为此,市人民政府迁出驻地,全部拆除贡院(旧皇城)仅剩下的南城门及其后面的明远楼,致公堂古建筑和部分旧房。
同年11月,劳动大军开入皇城,仅仅用了两个星期就将这个见证了成都一千年历史风雨的古建筑群夷为平地,其手法粗暴,能打烂的全用石捶砸得粉碎,不能的一律用炸药解决。
1969年,皇城门楼、“明远楼”、“致公堂”等最后的古建筑被拆除。
1970年,“皇城”的护城河“金河”、“御河”被填平用以修筑地下防空工事。而在老皇城原址上修筑的,则是“毛泽东思想万岁展览馆”(今天的四川科技馆)和巨型毛主席塑像。
这座蜀王府规模雄伟,是明代藩王府中最富丽的一座,北起东西御河,南到红照壁,东至东华门,西达西华门,周长2500多米,面积38公顷多,其建筑可与北京故宫比美。整幢建筑坐北朝南,处处殿阁楼台、金碧辉煌。中轴线上的建筑主要有承运门、承运殿、端礼殿、昭明殿等。庄严的正门点缀着乐亭、表柱、三桥、石狮等皇家建筑,令人感到肃杀之气。接着是蜀王府的心脏——承运殿,该殿为蜀王理政之处,用西南名贵的楠木制成。北面有用楠木制造的蜀王宝座。再后就是蜀王居住之处,其中的“菊井秋香”被誉为成都八大景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