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星三角

[经济] 株洲市招商引资产经新闻集合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5 13:4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高铁技术助力乌东德史诗级工程,株洲“芯”让柔直有了国产“心”

12月23日,株洲中车时代电气下属半导体公司自主研发的特大容量压接式大功率半导体,在乌东德水电站送电工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助力我国挑战800千伏柔性直流短路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央视新闻直播报道,南方电网乌东德水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大通道进入到投产前的冲刺阶段。23日上午,在广西柳州北换流站,首次挑战成功了800千伏柔性直流遭遇极端情况下的接地短路试验,也就是模拟特高压线路遇到雷电、风筝等短路故障,检验柔性直流自清除故障的能力。

这也是世界上首次进行特高压柔性直流短路试验。其成功意味着我国具备了特高压柔性直流故障自清除能力,可为远距离、高电压、大容量输送电能提供安全保障。

直播中,现场负责人展示了一个“宝贝”,就是柔性直流换流阀最关键的核心部件,由南方电网与中车联合研发。中车时代电气从2011年开始启动该项产品的研发,2015年器件首样研制成功,经过不断迭代改进,优化升级,其性能已达国际主流水平。央视新闻用《打破“卡脖子”难题 柔直“心脏”国产化》为题,来介绍这个株洲企业研发的高科技产品。这项产品的研发成功,也使得我国特高压柔性直流输送电技术站到了世界的制高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6 09: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水塘数字智造产业园项目今日正式动工



12月25日,清水塘数字智造产业园项目正式动工,该项目是继三一石油智能装备研发中心项目、绿地滨江科创园项目,清水塘片区又一重大项目,标志着清水塘片区转型升级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清水塘数字智造产业园项目位于石峰区清水塘生态科技产业新城,清水塘环湖科创园与文旅园之间,总占地面积约599亩,总投资约2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米,其中:改造老厂房5.8万平米,新建厂房6万平米,办公孵化2.8万平米,其他配套用房1.4万平米,地下停车位956个。项目总工期约48个月,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今日开工,计划2022年6月建成;二期工程2022年7月开工,2024年12月竣工。

根据规划,项目将新建及定制园区智能化厂房、办公孵化用房及其他园区配套设施,重点引进软件开发、芯片设计、工业机器人开发、3D打印、智能机床、工业化智能设备等高端智能硬件创新企业,为先进信息技术和工业互联网产业赋能,打造清水塘数字智造产业集聚中心。

清水塘数字智造产业园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核心,依托清水塘老工业基地独特的工业文化,打造一个复合、生态、高效的现代化示范产业园区。产业园将对原有老厂房进行改造,赋予其新的历史使命,为迈向中高端的传统智造企业提供装备智能化、供应链数字化、管理智慧化改造升级的系统服务,助力企业腾飞,缔造更宽广的新技术发展局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6 09: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115个项目开竣工 为发展注入新活力

昨日举行的“产业项目建设年”第五次集中开竣工活动中,115个项目集中开竣工,为“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促投资、育产业的“强引擎”和“加速器”,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1-11月,全市开工重点项目328个、竣工129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68.7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2.5%,同比上升11.6个百分点。此次开竣工的115个重点项目总投资362.9亿元,包括新建项目31个、竣工项目84个,其中产业项目有65个。

在渌口区南洲新区,年产8000吨电气绝缘新材料项目开工。该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主要建设企业研究院、生产车间等,建设工期1年。项目致力于发展关键绝缘材料和绝缘结构技术,实现多种进口产品的国产化。项目建成达产后,年销售收入约5亿元,预计可提供就业岗位200个以上,将有效促进渌口经开区发展升级。

在石峰区清水塘生态科技产业新城,总投资约20亿元的清水塘数字智造产业园项目开工。该项目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核心,依托清水塘老工业基地独特的工业文化,打造现代化示范产业园区,为迈向中高端的传统智造企业提供装备智能化、供应链数字化、管理智慧化改造升级的系统服务。

荷塘区金山科技工业园内,中良电器开关柜制造基地项目和东裕美耐皿制品项目同时开工。中良电器开关柜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计划2021年12月建成投产,建成投产后销售收入可达6亿元,年纳税超过1000万元。东裕美耐皿制品项目总投资约3亿元,计划2021年12月竣工,其生产产品主要包括餐盘、碗具等,以出口为主,预计达产后可年产美耐皿制品3000吨,年纳税额约750万元。

在株洲经开区,盘龙学校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约2.27亿元,计划2021年12月竣工。该项目为公办完全小学,设学位1620个,开办36个教学班。建成后将委托名校管理,为周边居民子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该项目按二星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设,充分体现“两型”特色,建设“两型”“绿色”校园。

一批项目竣工投产。如芦淞区神通光电二期项目,荷塘区中粗碳化钨粉智能生产技术改造项目,石峰区轨道交通部件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渌口区环保型路面新材料生产基地,醴陵市风电项目等。这些项目的竣工投产,也必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6 10: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报:株洲高新区荣获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株洲高新区在扩大对外开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上再创新思路,近期从国家商务部官方获悉,株洲高新区被确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装备制造),是继国家二手车出口试点城市、中非博览会机电洽谈分会场以后的又一“国字号”招牌。本次商务部认定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全国共93个老基地获批,装备制造类仅3个。

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是国家重点扶持和发展的集生产、出口功能于一体的产业集聚体,是发展外向型经济重要平台。株洲高新区将以“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装备制造)”和“湖南机电(机动车)产业外贸基地”为载体,不断强化中车产业链、硬质合金产业链、航空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进出口业务,切实稳定新区外贸基本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6 10: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南省商务厅开展湖南机电产业外贸基地专题会




11月23日,国家商务部和公安部联合批复湖南株洲等20个二手车出口业务试点城市。为进一步推动株洲二手车出口业务工作的开展,12月16日上午,省商务厅周悦带队调研湖南机电(机动车)产业外贸基地。副SZ杨英杰、商务厅加工贸易处楼良金处长、市商务和粮食局、株洲海关、税务局、财政局、公安局、天元区 政 府、嘉德公司等单位负责人参会。

株洲获批国家二手车出口业务试点城市,得到了 株洲市委市ZF的高度重视,阳卫国SZ明确表示:要积极推进二手车出口业务走在全国前列,同时要将它作为株洲稳外贸的重要平台和抓手,来践行和落实“三高四新”重要内容。


周越副厅长等一行实地考察了湖南机电(机动车)产业外贸基地二手车交易情况,听取了市商粮局、嘉德公司等单位针对二手车出口试点工作的进展和汇报。商务厅加工贸易处楼良金处长指出二手车出口业务是国家稳外贸增长的重要举措,同时是湖南省自贸区和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示范区的重要创新内容。省市区要形成联动机制,在政策支持下创新发展,积极推进二手车出口业务工作开展。


省商务厅副厅长周越总结发言,希望株洲能够抓住国家二手车出口业务这个机遇,成为株洲乃至湖南外贸增长极,为株洲以后争取其他平台奠定基础。同时希望试点企业要认真对标产品出口目标国的标准和要求,确保产品出口质量和售后服务体系,加强与非洲国家的业务联系,推进中非经贸合作。此外,株洲市和高新区要拿出贴合实际的二手车产业发展政策,省里也将充分聚集平台资源、政策资源和市场资源,支持企业深耕目标国市场,稳质量、强售后、拓渠道、促发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6 10: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市交警指挥中心有望搬迁至汽博园,2020年12月16日,市人民ZF副SZ、市公安局党委SJ、局长李晓葵组织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机关事务局、高新区管委会、高科集团有关领导先后实地考察了新车管所、株洲市道路交通指挥中心建设选址。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26 11:40: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带动民营经济才是最重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26 11:40: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胡轩服饰,湖南套路衣,这些都是互联网的牛逼人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7 16:4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南株洲新旧动能转换激活“创新基因”释放“磁场效应”

中新网株洲12月27日电 题:湖南株洲新旧动能转换激活“创新基因”释放“磁场效应”

作者 刘曼

喧嚣了60多年后,湖南株洲清水塘老工业区高高耸立的烟囱、鳞次栉比机械轰鸣的化工厂房,终成历史。

随着三一能源装备、绿地滨江科创园、恒和工贸总部等重大项目的进场和快速建设,一座生态科技新城将拔地而起。

“预计明年3月结构封顶,7月正式投产。”三一株洲公司石油装备项目工程经理陈荣介绍,首期厂房约8.4万平方米,主要生产石油装备机械,年产值将达100亿元。


清水塘是国家“一五”“二五”期间重点投资建设的工业基地,15.15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域聚集了261家企业,多以冶炼、化工为主,高峰时期年产值300多亿元,累计上缴利税近500亿元。但“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也让株洲成为“全国十大空气污染城市”。

为践行新发展理念,株洲自2014年起,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响了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攻坚战。截至2018年底,区域内261家企业全部关停退出。与此同时,水泥、钢铁、煤矿、烟花爆竹等过剩老旧产能大规模关停退出。2013年以来,株洲关停了1300多家污染落后企业。

“大搬迁不是污染转移,而是转型升级迎来新发展。”清水塘搬迁改造指挥部综合管理组组长刘吉勇举例说,如湖南昊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搬至株洲攸县高新区后,投资7000多万元用于环保设施建设,园区投资1.5亿元建设污水处理厂和集中供热项目,设备、技术、产品全面升级。

老旧产能退出后,如何承接和补位由此产生的空档?GDP暂时下滑,如何逆势而上实现突围?

株洲这座“火车拖来的城市”,随即强化自身“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特色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三大动力优势,全力打造“中国动力谷”,构建由轨道交通、汽车、航空三大优势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五大新兴产业,陶瓷、服饰两大传统产业等构成的“3+5+2”现代产业体系。

世界首列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投入运行、全球首条智轨营运线正式运行、中车株机建成全球首个轨道交通转向架智能制造车间、国内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唯一的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落户……株洲以产业链思维抓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目前已集聚300多家轨道交通产业企业,形成了全球相对最完备的集轨道交通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和营运维保、物流配套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目前,株洲已是全球首个产值突破1000亿元的轨道交通产业基地。如今,这里生产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70%的“大脑”“心脏”“神经”,轨道交通产品出口全球六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流动的国家名片;同时大力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等动力衍生产业,激活整个产业生态。

在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湖南世鑫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发的某款碳陶制动盘已实现量产并应用到时速350公里高铁动车组上。相比传统材料,碳陶复合材料具有质量轻、韧性好、耐高温、不易磨损等优点。该公司副总经理李鹏涛说,依托动力谷,企业发展也助力轨道产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走进位于株洲市高新区的麦格米特株洲基地生产车间,可见多条生产线同时运行,工人有条不紊地完成电子元件表面贴装。“正两班倒全力赶订单,车间采用的都是智能化设备,日产能达到5万片。”株洲麦格米特电气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胡恒亮介绍,公司拥有智能卫浴电控系统、变频空调转换器、新能源汽车电源等多种产品生产线,且产品都是依托电力电子及相关控制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今年产值预计35亿元左右。

今年上半年,株洲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1016.3亿元,增长8.4%;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17.2亿元,增长8.2%,增幅排名湖南第一。株洲这个老工业城市正从转型升级的强烈阵痛中崭获“新生”。(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27 18:22: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麦格米特确实不错,如果有十来二十个这样的项目,株洲的发展形势立马不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27 20:46: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的。华为的一个总经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8 12:42:38 | 显示全部楼层
12月25日,株洲市四季度集中开工仪式茶陵分会场大晟钢丝项目开工仪式在茶陵经开区二园区举行。谭小勤等领导参加。

大晟钢丝项目位于茶陵经济开发区二园区,总占地面积约52亩,总投资约2亿元,是我市重点项目工程之一,主要生产钢丝绳系列产品,用于电梯、塔吊等,目前是湖南省唯一一家大规模的民营钢丝生产厂家。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量将达到4000吨,年产值可达3亿元,年收入可达8000万元,将进一步壮大茶陵县工业经济实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8 12: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澎湃新动能——株洲市加速新旧动能转换促进高质量发展解码

累计关闭企业2000多家,直接削减工业产值700多亿元。

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城市”等平台积淀乘势而上,株洲把科技创新放在更突出位置,既自力更生又开放集成,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金链,打造创新平台、攻关创新技术、培育创新企业、引进创新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大的科技创新能量。

从全球最大功率电力机车、全国首列中低速商用磁浮列车,到全国首列商用磁浮2.0版列车、时速400公里的永磁牵引电机,再到全球首条智能轨道示范线、世界最大水陆两栖飞机AG600发动机,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相继在株洲问世。光纤陀螺、特种功能靶材、飞机发动机叶片、高端PI膜等技术也领跑全国。

近5年来,株洲建成国省创新平台271家、院士工作站21家,创造11项世界领先技术、91项全国领先技术。

株洲全力部署以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基建”。通过与传统产业的嫁接应用,为产业发展插上“数字化”翅膀,“株洲制造”加速向“株洲智造”转变。

激活新动能——

结构向优向好,现代产业体系完善,发展迈向高质量

12月下旬,位于株洲经开区的国创越摩先进封装项目施工正酣。该项目总投资约26.8亿元,计划2022年3月建成投产,届时将实现5G滤波器国产化封测产线零的突破,吸引上下游优质企业进驻株洲。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年营收逾40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实现产值近百亿元。

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集群,并有望崛起为一个区域经济增长极。“今天的一棵小树苗,将是明天的参天大树。”

株洲深度考量本地产业优势,从更高视野挖掘发展潜力,以产业链为抓手,紧跟定位,全面强链、补链、延链,逐渐构建起丰富的产业链生态,走出一条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高效之路。

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再获新机。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玻璃原片生产企业之一,旗滨集团进军光伏玻璃领域,已形成硅砂、玻璃原片、在线Low-E镀膜节能玻璃等生产、深加工及销售等“一条龙”玻璃产业群体。

陶瓷产业的千年窑火在创新中生生不息。“中国瓷都”醴陵推广自动化、智能化生产,今年新增10条陶瓷自动化生产线、3个省级以上陶瓷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力促陶瓷全产业链转型升级。

老工业“转”出新经济。

位于长株潭融城核心区的株洲经开区、云龙示范区,大数据产业发展势头蓬勃。重点建设的湖南数据湖产业园,以“大数据采集、存储、计算和分析”为技术支撑,将建成立足湖南、辐射全国的大数据存储及大数据生态产业链产业园区。

以产业链思维抓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株洲将“3+5+2”现代产业体系细化为16条具体的产业链,推行链长制、产业协会、企业联合党委“三方发力、三线作战”的联动创新模式。

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高度集中的株洲田心,5公里范围内,“只需喝一杯咖啡的时间,即能找到生产一台电力机车所需的上万个零部件的配套生产企业”。

如此高效的产业链“作业”,为整个产业带来强大的韧性和抗压能力。目前,株洲16条产业链覆盖4000多家企业,年工业产值逼近4000亿元,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2015年以来,中国动力谷10大重点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现代产业在哪里兴起,发展动力就在哪里迸发。”

眼下,株洲轨道交通产业成为全球首个千亿产业集群,航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正在加速迈向千亿目标。中国动力谷已成为中国高端制造竞技世界的新名片,开拓了中国制造新版图。

转型升级,动能转换,株洲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与质的稳步提升协同。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14年的2160.5亿元提升至2019年的3003.1亿元,历经阵痛、重压甚至质疑后,继续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三次产业结构由2014年的7.9∶59.3∶32.8调整为2019年的7.3∶45.2∶47.5。

原载《湖南日报》(2020年12月26日01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8 12: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五”株洲市科技发展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株洲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打破国际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创造世界第一,取得一项又一项世界瞩目的科技成果,成功跻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创新驱动示范市”,实现科技创新量质齐升。

    一、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1、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接近翻番,投入强度领跑全省

“十三五”期间,株洲市积极构建“ZF引导、企业主体、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研发投入机制,全方位鼓励和支持技术研发和创新,促进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稳步增长。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从2015年的44.59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87.44亿元,增长96.1%,年均增长18.3%,年均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6.5和 0.8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居全省第二,占全省总量的11.1%。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从1.91%提高到2.91%,年均提高0.25个百分点。2019年研发投入强度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68和0.93百分点,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



2、企业研发支撑效力明显,研发经费主要来源是企业资金

“十三五”期间,株洲市积极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充分激活企业创新活力,企业研发意愿明显增强,研发投入强度明显提升。2019年末,全市有研发活动的企业607家,比2015年增加369家,增长1.6倍,年均增长26.4%;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由2015年的42.35亿元增加到72.6亿元,增长71.4%,年均增长14.4%,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比重达83%。

工业企业是研发的绝对主体。“十三五”期间,全市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由2015年的42.32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61.56亿元,增长45.5%,年均增长9.8%。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全部企业的84.8%,占全社会的70.4%。工业中,研发投入主要集中在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三个行业,分别占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的40.8%、20.9%和14.4%。与此同时,非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比重逐年上升。“十三五”期间,非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由“十三五”期初的1.1亿元增加到11.02亿元,增长9倍,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比重由2.3%提高到12.6%,提高10.3个百分点。

从经费来源看,企业资金是研发投入的主要来源。“十三五”期间,研发经费支出中企业资金由2015年的36.42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69.6亿元,增长91.1%,年均增长17.6%。企业资金占比由86.1%提高到95.9%,提高9.8个百分点。



3、研发产出成果丰硕,创新转化成效显著

从2017年开始,我市连续三年实施百项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助推企业研发成果转化步伐。一是知识产权数量较快增长。“十三五”期间,株洲市工业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由2015年的3624件增加到2019年的8974件,增长1.5倍,年均增长25.4%。其中已被实施的有效发明专利数由391件增加到6453件,增长15.5倍,年均增长101.6%。已实施有效发明专利占全部有效发明专利比重由10.8%提升到71.9%,提高61.1个百分点。拥有注册商标数由535件增加到1104件,增长1.1倍,年均增长19.9%。发表科技论文由875篇增加到972篇,增长11.1%,年均增长2.7%。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数量由404项增加到469项,增长16.1%。二是新产品开发及销售稳步增长。“十三五”期间,全市新产品开发项目数由2015年的759项增加到2019年的2207项,增长1.9倍,年均增长30.6%。新产品销售收入由603.65亿元增加到655.49亿元,增长8.6%。



4、研发队伍不断壮大,创新平台支撑有力

株洲市实施“院士培养”“顶尖人才引进”“领军人才聚集”等层次分明、支撑有力的人才引进培养体系,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快聚集。“十三五”期间,株洲市企业研发人员由2015年的1.16万人增加到2019年的2.09万人,增长79.6%,年均增长15.8%。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由7612人年增加到12939人年,增长70.0%,年均增长14.2%。企业研发机构人员由8945人增加到1.5万人,增长67.8%。其中,博士毕业由133人增加到293人,增加160人;硕士毕业由1719人增加到4224人,增加2505人,机构人员学历和素质明显提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8 12: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此同时,株洲市不断加大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引导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500家,其中国家级43家,省级228家。建成“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功率半导体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与中国科技开发院共建“株洲创新孵化基地”,成立了7个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13家;搭建“株洲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潇湘要素市场株洲分市场”,引入30多家专业服务机构开展“线上线下”科技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2 15:55 , Processed in 0.057001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