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anson908

[经济论道] 2025年武汉产业经济城建新闻综合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电网今年首破1700万千瓦高负荷 较去年提前20天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4日20:57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记者黄磊、通讯员王欣、李月媛、实习生陈雨扬、陈奕博)7月3日起,武汉接连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局地气温升至 39℃以上。7月4日12时39分,武汉电网最大负荷达1704.8万千瓦,同比增长26.48%,相较于去年同水平负荷提前了20天。

面对持续增长的高温高负荷,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坚决扛牢电力保供首要责任,加快迎峰度夏重点电网工程建设进度,提前预测强化调度管控,深化主网设备运维管控等一系列措施,坚持不间断供电、迅速恢复供电原则,确保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全力打赢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攻坚战。

7月3日中午12时,在武汉市蔡甸区玉贤街道附近,国网武汉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分公司工作人员王继杨、厉建昊登上220千伏玉梧线2号塔,以不断电“带电作业”的方式安装分流线,处理导线节点发热。经过全程45分钟的紧张抢修,节点温度从90℃降至44℃,意味着风险解除。

7月前,针对夏季高温和线路重负荷的特点,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精心组织线路运检工作,在开展输电线路接点测温工作,针对重载线路、历史测温异常接点开展一轮接点红外普测工作。

国网武汉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分公司副总经理任广林说:“伴随武汉第一波高温天气来临,线路负荷加重,我们将增加线路巡检频率,让隐患问题第一时间发现和解决,尽量采取带电作业方式处置各类缺陷,全力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可靠供电。”

据悉,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目前严格执行迎峰度夏期间值班制度,24小时不间断监控电网负荷和设备运行监控情况,超前谋划编制2025年武汉电网主网迎峰度夏运行方案,提前修订完善变电站“一站一案”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强化设备巡视维护保障,确保应急抢修能第一时间高效响应。

全力打赢迎峰度夏保供攻坚战,不仅关乎经济社会发展,更是守护民生“清凉度”的关键。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多措并举,一方面提速建设500千伏东新变电站等一批重要电网工程,为城市运行注入源源不断动能;另一方面,在中心城区着力打造“零计划停电示范区”,实现电网检修用户“零感知”。同时优化虚拟电厂负荷管理机制,联合政*府部门出台充换电设施分时电价政策,提升供电可靠性和负荷精益管理,满足市民用电需要。

电力服务方面,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组织专班,全面梳理用户电源及运行方式,利用电力大数据全面监控用户负荷,及时进行隐患预警,通过网格化24小时服务快速响应,及时上门解决用电问题,筑牢可靠供电、应急电源和快速应急处置“三道防线”,稳稳守护万家灯火的清凉夏夜。

面对新一轮高温酷暑天气,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将密切关注天气情况,优化调整电网运行方式,广大干部员工24小时应急值班值守,在全市设置应急队伍95支、抢修人员1000余人、应急发电车41台随时待命,确保一旦出现突发情况迅速响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省设立100亿元人形机器人产业投资母基金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4日19:09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记者张爱虎、通讯员姚佳)7月4日从省财政厅获悉,该厅依托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支持长江证券牵头设立的湖北省人形机器人产业投资母基金,已完成合伙协议签署、工商注册和首期实缴出资,成为《湖北省重构政*府引导基金体系工作方案》印发后成功设立的第一只参股基金。

该基金总规模100亿元,计划分两期组建,首期规模50亿元,其中: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武汉产业基金各认缴20%,长江证券、湖北省科投集团各认缴30%,重点投向人形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相关产业核心领域,包括我省重点发展的人形机器人链主企业及具有核心技术实力的零部件、脑机接口、控制系统、模型算法等战略性、先导性的科技型企业。

设立人形机器人产业投资母基金,是湖北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落子,也是通过资本超前布局,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助力湖北打造全国人形机器人技术策源地、创新孵化器与应用先行区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

在创业投资方面,该基金联动高校科创团队,加速推进重点行业领域科技成果应用转化。依托“政-产-学-研-金”深度融合,联合省内顶尖高校院所,为人形机器人及人工智能项目提供“资本+产业+场景+管理”全方位赋能。重点瞄准实验室突破性技术,提供产业化所需资金、工程化指导及市场资源,显著缩短“技术原型”到“市场爆款”周期,解决转化痛点,构建湖北“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孵化-规模应用”的创新闭环,提升区域科技竞争力。

在产业投资方面,该基金抢占产业发展先机,推动人形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聚焦人形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这一融合AI与高端制造的未来赛道,集中投向链主企业及在具身智能、仿生控制等前沿领域拥有突破性技术的“专精特新”与初创团队。通过重点投资本土及引进链主企业,帮助其扩大产能、提升规模,精准布局核心零部件研发与量产,强链补链延链,提升供应链韧性,加速重大应用场景规模化落地。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从技术突破迈向大规模产业化与集群化,力争在湖北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全产业链生态与世界级产业集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重要产业基地落户武汉,2027年将生产新能源汽车180万辆
第十九届湖北·武汉台湾周于7月4日在武汉开幕。开幕式上,两岸企业家峰会代表为“两岸(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授牌,这是该峰会在大陆授牌的第二家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在当日举行的海峡两岸(武汉)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交流会上,公布了两岸(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的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到2027年,实现汽车总产能达到22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能180万辆。

活动现场

行动计划提出了海峡两岸(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建设的目标任务:聚焦“世界车谷”中心目标,以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为主线,以“双智”建设为引领,着力实现产业规模全国领先、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核心技术实现突破、产业生态要素完备、创新应用勇立潮头五大发展目标,重点打造“‘双智’引领区”“转型示范区”“智造先行区”和“‘数智’集聚区”,成为全国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第一方阵,2035年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

活动现场

根据这一计划,到2027年,基地将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基地汽车总产能达到220万辆的规模,其中新能源汽车产能180万辆;培育不少于3家综合性领军企业、5家细分赛道领军企业,新增台资智能网联汽车及关联企业30家以上,台资企业总产值突破150亿元,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达3000亿元,本地零部件配套率超40%。实现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三电”(电机、电控、电池)系统、车规级芯片、基础软件等核心技术国内领先。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协同发展,形成车路云一体化的“车谷”方案。到2027年,培育3-5家与台资合作的研发机构或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推动10项两岸联合技术攻关项目。

计划勾勒了未来“车谷”的蓝图:将建成全域自动驾驶综合示范区,覆盖出行服务(自动驾驶网约车、公交接驳)、物流(干线物流、末端配送)、环卫消杀等15类场景,实现常态化可持续的商业化运营场景,包括无人驾驶出租车、无人公交、港口无人物流等。

(来源:极目新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前天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2025年7月5日武汉机场楚天情微博数据


进港航班                     330


出港航班                     331


合计                            661

——————————————————-




7月4日(周五),武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客运量(含换乘)为426.57万乘次,其中客流前五名依次为:2号线汉口火车站、2号线江汉路站、4号线武汉火车站、2号线中山公园站、2号线中南路站。




2025年7月6日武汉机场楚天情微博数据


进港航班                     323


出港航班                     322


合计                            645

——————————————————-

7月5日(周六),武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客运量(含换乘)为338.78万乘次,其中客流前五名依次为:2号线汉口火车站、2号线江汉路站、2号线中山公园站、2号线宝通寺站、4号线武汉火车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ttyy1122 发表于 2025-7-5 00:32
今晚央视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杭州是明天(5号)全国唯一气温超过40°的大城市,且为41°。我们湖北38 ...

怕啥,人家天堂警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07: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YW1025 发表于 2025-7-7 05:39
动不动就禁言,谁还去说话。

有时候禁言禁的莫名其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该禁言就得禁言!有些人就是半吊子,只要外地黑武汉、黑湖北的,就甘当传声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睡哈子 发表于 2025-7-7 07:42
怕啥,人家天堂警告

毕竟上有天堂一句名言可以盖过所有缺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气最热的前几名是郑州、上海、杭州等;武汉早已退出前五,应该大力宣传,官方以前的说法是风道建设很成功,顺着这个宣传也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布拉德皮裤 发表于 2025-7-7 09:52
毕竟上有天堂一句名言可以盖过所有缺点

自己洗清白就可,管别人是天堂还是地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2025年7月7日武汉机场楚天情微博数据


进港航班                     331


出港航班                     328


合计                            659

——————————————————-

7月6日(周日),武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客运量(含换乘)为301.27万乘次,其中客流前五名依次为:2号线汉口火车站、2号线江汉路站、4号线武汉火车站、2号线宝通寺站、2号线街道口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草原飞沙123 于 2025-7-7 15:04 编辑
巴山楚仁 发表于 2025-1-10 15:30
2024年武汉新建住房成交107281套,面积1225万平方米,接近2023年10.98万套、1268万平方米的水平,初步实现 ...


今天回头看看是不是我们过于乐观了,放弃幻想,接受现实。这个赛道未来就是存量市场,不要在期待增量,一点点增量就是好地段的腾挪改造。而且这个数据很多是化债增加的量,而不完全是真正的需求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地自媒体开始反击了
https://mp.weixin.qq.com/s/0uAvBf53BVSSJSwnB1qPO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yoyotwj 发表于 2025-3-24 21:32
很少发言,只说自己的一个经验,我住青山,光谷上班,只能五号线转二号线,高峰期二号线太挤了,体验太差, ...

地铁主要解决的是通勤的便利性,如果这个便利性不在,大家就不会选择了,毕竟牛马们每天赶时间,不可能花大量时间去换乘的。我住汉口,经常出差,有一次我地铁换乘去了一趟武汉站,从此以后果断放弃地铁去武汉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2: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rapidish2k 发表于 2025-7-7 12:16
本地自媒体开始反击了
https://mp.weixin.qq.com/s/0uAvBf53BVSSJSwnB1qPOA

要是武汉的人口增长率可以保持,做梦都要笑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8 10:48 , Processed in 0.048715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