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2-4 23: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一路,让我再看你一眼(一)
春节过后,五一路拓宽改造工程就要开始,沿街的商铺门面刷上了大大的殷红的拆字。老五一路,该说再见了,让我再看你一眼!
很小很小的时候,五十年代中后期,穿过五一广场,就叫作进城了,可以看到苏联产的嘎斯牌洒水车,副驾伸出手拽着细绳,一路摇响车顶叮咚的铜铃。五一路在五、六、七十年代的楼房数量始终居并州各街之首,建筑风格各具特色,每一栋都默默承载着见证着五一路、太原市,甚至国家的历史,可惜它们没有语言功能。
我们从南向北,抚摸着它们,逐一道来。
南端那个步行天桥,它的历史不算长,八十年代初由市政设计院设计。我的大学同学初出茅庐,独立承担了它的结构设计中力学计算。这位同学是个老三届,记住他的意义不仅仅是这座天桥,还在于我与他78年秋的一次闲聊,他说文革对任何人来说都没有好处,这是我印象中第一次有人公然否定文革。八十年代中期见到他,他从美国探亲回来,挎包里掏出一枝碳素笔给我,很稀罕。没多久,他去了美国,目前是我们班唯一失联的同学。写到这儿,才想起,他的这座桥不知拆不拆?
天桥横跨五一路,四个端口。东北口是五交化大楼,三层。六十年代中期,我和邻居小朋友从这里买来耳机、矿石检波器和单联可变电容,安装矿石收音机,无线电爱好就此起步。许多市民注视着这个商店,从单位抽得自行车、缝纫机号,就等着商店贴出到货公告。我没记错,文革开始后,太原市第一张上街的大字报就贴在五交化商店墙上,是《太原市红卫兵成立宣言》,时间是1966年8月20日。我为什么记得这么清?因为8月18日毛主席在天安门接见红卫兵,第二天省市委在五一广场召开大会庆祝欢呼,第三天,太原红卫兵在五一路、柳巷、钟楼街等市中心地带破四旧,砸旧牌匾、霓虹灯,我去看热闹。五交化商店橱窗上霓虹灯刚被砸烂,便道上满是碎渣,因为它是资产阶级腐朽糜烂的生活方式。这些事印象很深,所以,时间不会有错。
1973年十大以后,沉寂多年的大字报又上了街,五交化大楼又被大字报贴成纸牌楼一般。我刚从四川探亲回来,准备下乡去,到五一路买点日用品,路过五交化楼,见市民围观大字报,也探头看看。那张大字报可没有革命的豪言壮语,竟然胆大包天地披露社会阴暗,甚至说“党的威信正在下降”。时值初冬,不算太冷,我却打了个寒战。围观的人们不同于当年看《红卫兵宣言》,不鼓掌,不呼口号,也无人上前撕掉,面部均无表情。
八十年代初,有个伤残复员军人手摇一辆轮椅车,停在门前圆弧路牙线,拄着双拐进商店。出来发现轮椅车被交警查扣,这伙计问交警“扣人不扣?”要扣车必须连我人一起扣。我还鲜见交警这么为难过。交警一拖车,那老兄抡起拐杖就打,围观的市民鼓掌起哄。我却想起了红卫兵砸霓虹灯时,市民们的激情燃烧;想起了那个阴晦大字报前,市民们的冷漠。
(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