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唐天宝11年(公元752年),李白由庐山取道武昌,并游武昌钓鱼台,写下了<<送黄钟之鄱阳谒张使君序>>,考郁贤皓<<唐刺史考>>,张使君就是郡太守张渐,黄钟造于武昌(鄂州)。这里历史上产铜铁,青铜铸造业十分发达,被誉为“铜镜之乡”。时距1257年之前,李白用他的诗词为鄂州的前生做了个产业广告宣传。近些年,鄂州市委市**很关心注重保护发掘青铜铸造工艺的复兴,并申报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送黄钟之鄱阳谒张使君序>>的序文如下:
“东南之美者有江夏黄公焉。白窃饮风流,,常接谈笑。亦有抗节玉立,光辉炯然。气高时英,辩折天口。道可济物,志栖无垠。鄱阳张公,朝野荣望,爱客接士,即原常舂陵之亚焉。每钦其辞华,悬榻见往。而黄公因访古迹,便从贵游,乃乔装撰行,去国遐陟。诸子衔酒惜别,沾巾分赠,沉醉烟夕,惆怅凉月。天南回以变夏,火西飞而献秋,汀葭飒然,海草微落,夫子行迈,我心若何,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湖水演沔。 最哉是行,共赋武昌钓台篇,以慰别情耳。”
李白在送黄钟之鄱阳谒张使君后,回武昌曾二度游玩武昌钓鱼台,一时兴趣盎然写了一首诗<<送客归吴>>:
江树秋雨歇,酒尽一帆飞。
路历波涛处,家唯坐卧归。
岛花开灼灼,汀柳细依依。
别后无余事, 还应扫石矶。
诗人眼中的‘‘江树,汀柳,岛花”,今日难觅踪迹,可能就是现在樊口附近芦洲之处吧.
伟大诗人李白游武昌,与酒为友,与诗作伴,一路举杯一路歌,在武昌送别朋友储邕居然是举杯送别难以饮,足可见李白对待朋友心之诚意之笃,衔杯未倾都是情,<<送储邕之武昌>>诗:
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
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
送尔难为别,衔杯惜未倾。
湖连张乐地,山逐汛舟行。
诺谓楚人重,诗传谢眺清。
沧浪吾有曲,寄入棹歌声。
李白在武昌不仅游过钓鱼台,还游过观音阁下的蟠龙矶,说起观音阁,它是万里长江第一阁。成名晚于蟠龙矶,‘蟠龙晓渡’是武昌十大美景之一。李白在武昌江边的黄龙矶南的冶楼之上,设宴旧友杨执戟,一边叙旧一边赏楼下江景,离愁,惜别的感伤和着美酒盈绕心头,举杯写下了<<楚江黄龙矶南宴杨执戟冶楼>>诗:
五月分五洲,碧山对青楼。
故人杨执戟,春赏楚江流。
一见醉漂月,三杯歌棹讴。
桂枝攀不尽,他日更相求。
这首诗既是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更是对武昌美景的讴歌,碧山应是今鄂州城西之西山,早在三国时期,吴王孙权在此地建都,西山上还有吴王议政殿,避暑宫等遗址景点,现已是湖北省级风景区,是古三国重要历史旅游精品路线。
李白在鄂州留下了许多桧炙人口的嘉话和逸事,也将鄂州古时历史景点写进了他一生醉爱的诗篇之中。在李白寄居鄂州的时间里,他先后游过钓台,黄龙矶,南楼(鼓楼),西山等著名历史景点,也可以说在千年之前,李白就为鄂州是优秀历史文化名城作了个形象代言人。李白陪宋中丞南楼夜饮,真可谓一醉方休,他对武昌酒还真是情有独钟,每首诗里都能尝到酒味,闻到酒香,是无酒不成诗,有诗必有酒。还<<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
清景南楼夜,风流在武昌。
庾公爱秋月,乘兴坐胡床。
龙笛吟寒水,天河落晓霜。
我心还不浅,怀古醉余觞。
李白在鄂州留下了千年历史足音,写下了‘‘峨峨楚山,浩浩汉水。黄金之车,大吴天子。武昌鼎据,实为帝里”辉煌诗篇。时光如‘‘春赏楚江流”之水,千年后的大吴帝里-----鄂州,翻开了历史新篇章,鄂州市委市**为民承诺十件实事之一,就是修建沿江观光带兴建观音阁公园,开辟100位历史名人在鄂州石雕文化长廊,伟大的诗人李白收录其中,他随他的千年诗歌与鄂州日月同辉,伴着鄂州滚滚历史进程中永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