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7-7 15: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现在的泛海已经转型,房地产根本不是主业,现在重点已经放在金融业。
可以说泛海现在还继续经营房地产的唯一目的,就是要把武汉CBD的规划蓝图实现,为此甚至不惜出售了上海和北京项目。这已经不纯粹是商业蓝图考虑,而是带有理想主义情怀了。
这里有篇文章写得很清晰了:
作为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城市,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泛海作出了巨大努力。一方面,泛海控股凭借着丰富的运营经验与高效的调度能力,积极帮助援助武汉医疗队共战疫情;另一方面,为了有效应对疫情影响,泛海加快推进资产结构和债务结构的优化,在确保武汉CBD复苏重启的同时,多层次加码金融。
战疫情,与武汉“共生”
2020年3月31日上午,浙江省第四批援鄂医疗队的350名成员,圆满完成了他们在武汉的使命,从驻地——位于武汉CBD的武汉汉口泛海喜来登大酒店踏上归途。而在这之前的3月19日,由武汉泛海费尔蒙酒店负责接待的河南新乡和洛阳的医疗团队也圆满完成了支援武汉的任务,踏上了归家凯旋之旅。
曾经,这些“逆行天使”,给已经撑到极限的本地医务人员和绝望的新冠肺炎患者,带来了一道光亮。那时,泛海武汉CBD集结酒店与物业服务,在后方为医护人员筑起温暖的港湾。
据武汉CBD工作人员介绍,从接到指挥部部署的那一刻起,酒店工作人员便开始准备,包括对酒店公共区域、客房再次进行全面、严格的消毒;与ZF相关部门、入驻医疗队伍的负责人进行细致的逐项沟通,落实好安全防疫、用餐安排、人员进出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工作,确保防疫工作万无一失。
而在更早的时间,武汉“抗疫防卫战”打响之时,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就曾通过武汉市慈善总会,向武汉市人民ZF捐赠第一期1000万元资金,用于驰援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同舟共济防控疫情。
与此同时,为了缓解商户的经营压力,帮助武汉经济尽快恢复生机,泛海控股宣布对旗下商业:武汉泛海城市广场一、二期购物中心、泛海生活广场等全体商户施行免除租费一个月政策,即租金、物业费、推广费用等全部减免。
当年,在武汉王家墩机场开始建设武汉中央商务区之时,泛海就与武汉这个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
时至今日,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飞机腾空而起的这片热土上,一座全新的绿色智慧商务区正在拔地而起。这里,既有438米的武汉中心,也有商务氛围浓厚的泛海国际SOHO城,还有集购物中心、酒店、写字楼于一体的泛海城市广场,以及泛海国际居住区等高端生活组团,规划中人均绿地面积更是达到6.5平方米之多。
在武汉CBD的建设中,泛海控股按照环境优先的原则,在细节上力求做到低碳、绿色、智慧、环保,使这里成为了国内首个通过规划环评的CBD。
为全面提升武汉CBD的金融科技水平,泛海控股与深兰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力打造“基础研究-应用研发-产品产业化”三位一体的全国人工智能示范高地。同时,借助泛海控股深厚的金融资源,双方还将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而在更早的时间,泛海控股还与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就合作开展“武汉CBD智慧新城”建设达成共识,推动新城在管理和商业模式上的创新。
目前,已有招商银行、邮储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金融中心、华中互联网金融中心等多家金融机构将区域总部入驻武汉CBD。未来,随着5G互联网的发展,金融总部在CBD聚集又将带来一轮金融产业的乘数效应。
武汉解封后,随着政策力度的倾斜,资产结构更加合理后的泛海也可以轻装上阵。可以预计的是,泛海武汉CBD经过多年的开发和积累,或将成为推动治理创新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新载体。而在未来,结合武汉的经济发展趋势和华中经济引擎的客观地位,泛海无论在金融领域还是武汉CBD都将收获“泛海式经验”。
优化聚焦,提升资产运营效率
武汉CBD高效运营的背后,是泛海控股精简房地产领域投资、加码金融版块的投资逻辑。
3月29日晚,泛海控股连发多则公告披露,拟以12亿美元(约合85亿元人民币)转让位于美国旧金山的相关境外资产。在2019年初,泛海控股还出售了北京泛海国际居住区1号地项目和上海董家渡项目。泛海控股表示,有选择性的出售资产是公司优化聚焦、提升资产运营效率、持续深化落实转型战略的重要举措。
对于泛海存量地产板块中核心资产的武汉项目,尽管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但后疫情时代也不断有超预期的利好消息传来。3月23日,武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发布六项举措,纾困当地地产项目和企业,其中主要包括在预售方面适当放松、提高预售监管资金使用效率等具体措施;4月9日,湖北SWSJ应勇在湖北省召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全省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也提到,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将出台一揽子专项支持政策,支持湖北疫后重振。
在相关政策出台之前,泛海控股就在积极准备。3月25日,深交所消息,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疫情防控债)获深交所受理。
对此,惠誉方面认为,泛海控股预计将通过房地产销售、资产出售、ZF对一级土地开发的补偿款、战略投资者注资、金融机构派息和新增银行授信额度等方式至少募集280亿元资金。
收降债,多方位加码金融板
早在2014年,敏锐察觉到地产行业发展趋势后,泛海就下定决心朝着“金融+地产+投资”的方向发展。
数年来,泛海控股通过一系列运作,不断拿下金融牌照。目前,公司业务已经涵盖了证券、信托、保险、期货、基金、资产管理、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并形成了以民生证券、民生信托、亚太财险为核心的金融布局。
在最新披露的信息显示,泛海控股目前对民生信托持股93.42%,对民生证券持股87.645%,对亚太财险持股51%,对金融子公司保持了较高比例的绝对控股,并且在营收比例上实现了金融“当家”。
2019年度,泛海控股金融板块实现营业收入96.29亿元,同比增长30.18%;实现净利润15.94亿元,同比增长25.26%。野马财经注意到,年报扣非利润4.92亿元,表明虽然出售资产和项目获得了短期收益,但公司的主营业务仍然保持了较强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不卖资产就亏损”的说法并不成立。
在营收构成中,金融板块业务收入占比已达77%,其中证券业务表现最为亮眼,年内实现营业收入26.88亿元,同比增长84.28%,实现净利润 5.3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61.08%,涨幅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旗下民生证券年内IPO保荐企业数量、科创板上市承销保荐收入金额、已报会在审IPO项目数量等指标位居行业前列。也就是说,金融板块已经扛起了泛海的营收大旗。
根据泛海控股2019年报,公司有息负债规模已经从2018年底的约1,102亿元降至2019年底的739亿元,公司累计偿还债务本息300多亿元,资产负债率也由2018年底的86.60%降至2019年底的81.39%。
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的同时,泛海控股也进一步聚焦金融板块。2020年1月13日,泛海控股就发布公告称,经证监会核准,泛海控股的行业分类正式由房地产业门类更新为金融业门类,行业大类为其他金融业。2月,公募基金民生基金也已成功获证监会批准,金融服务链条不断延展。
引战增肌,谋划更大棋局
转型金融业的泛海,在谋划着一场更大的“合力棋局”。
4月2日,泛海控股在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上回答投资者提问时曾表示,公司正在按计划分步推动各金融子公司层面的战略投资者引入工作。
泛海控股曾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民生证券拟实施增资扩股,以非公开发行股份的方式向不超过20名投资者(不包括公司关联方)募集资金合计不超过25亿元。
泛海控股同时披露,具有上海国资背景的企业入股民生证券事宜也正在磋商中,定价拟为1.361元/股,涉及金额不超过40亿元,具体引入主体、交易方式等各要素尚在洽谈中。对此,泛海控股对媒体表示,公司目前持有民生证券约87.65%的股权,股权较为集中。此次增资意在优化民生证券股权结构,并考虑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泛海控股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另一方面,公司也在金融领域继续扩张,为资本市场提供新的想象力。
2月17日,泛海控股发布公告称,中国证监会已核准设立民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信息显示,民生基金注册地位于北京市,注册资本为2亿元人民币,由民生证券全资出资、持股100%,经营范围为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基金销售和中国证监会许可的其他业务。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