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9-16 14: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陶氏家规家训
陶氏一族在繁衍生息中一直注重教育子孙,培育优良门风。古有陶母湛氏“封坛退鲊”,教子谨小慎微,养成廉洁操守;陶侃言传身教,“勤于吏职,恭而近礼,爱好人伦”,教人珍惜光阴:“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陶渊明则留下一些教子诗词和家书,如四言《命子》诗,通过历述陶氏先祖功德、祖辈光荣来激励儿子将来要成为一个有抱负、有作为的人,家书《与子俨等疏》则告诫子孙要和睦,“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要重德修身,以圣贤为榜样,“虽不能尔,至心尚之”。
陶母、陶侃、陶渊明等陶氏先祖的人生事迹、为人品性和思想精神深刻影响着陶氏后裔。从南朝开始,陶氏家族已经对家族历史有了一些简单的记载。五代十国时期,陶渊明的后代陶茂麟曾经编纂过陶氏家谱,但内容比较简略。到了明代万历年间,陶氏形成了相当完备的家谱,也出现了比较完备的家规,后明清两朝又不断修订完善,到光绪年间基本成型。陶氏家规家训现存主要版本有光绪丙午年《浔阳陶氏宗谱》列出的十一条家训和光绪丙戌年《浔阳陶氏宗谱》列有祖训家规二十条,包括诚修身、择交游、守廉洁、孝人子、重天伦、序长幼、诚祭祀、明教化、尚节俭、正伦纪等内容。
陶氏家训的特色在于,以“贤”和“廉”为精髓,把陶母、陶侃、陶渊明等人的思想精神转化为家规家训的具体内容。“不学刁诈之术,不交无益之朋”,继承了陶母结交贤友的主张;“修身不可不诚”、“法度不可不守”,继承了陶母“廉洁奉公、谨守法度”的教导;“昔侃公为刺史时,尚惜分阴,则游惰辈,实不肖之尤”,则把陶侃珍惜光阴、勤勉努力的人生实践转化为对后世子孙的明确规劝。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