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4-10 23:25: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心有点蓝 于 2019-4-10 23:34 编辑
上周日,在北京跟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某位教授一起吃了个饭,空军大校,曾参与过好几次民用机场规划审批会。
吃饭的时候我提了苏州机场的事,希望侧面打探一下军方的态度。教授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但他提了三点,很有深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一、他提了芜湖机场的获批。大家可能不知道,芜湖是东部战区两大空军基地之一,驻扎了什么机型就不说了,涉及泄密,但军迷们应该有知道,非常先进的战机。芜湖机场的获批,说明相比过去,空军对民用机场的空域审批已经给予了更大的空间,更有力的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第二,教授提了美国空军的经验,我们目前跟美国空军的最大差距不在战斗机,而是运输机,美军是我们的8到10倍,强大的空运能力极大的支持了美军的全球战略。中国空军也在加快弥补短板。但运输机对机场的要求比较高,美军的经验是常态化的利用民用机场,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利用夜间的时间或者备用跑道来起降运输机,这样交替使用军用民用机场的做法平时可以节约有限的军用机场资源给作战飞机,战时也可以更高效的利用民用机场做紧急动员。这些经验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所以民用机场的布局跟数量也是军方相当关注的,很显然,这些都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与设施。第三,谈到了军民融合,军民融合的最大意义是把有限的军费用在最急需使用的地方,比如新型武器的采购换装,下一代军事技术的开发,信息情报系统的强化,军人待遇的提升,这些都是迫切性很强的用途。相比之下,军港、军用机场、兵站、营房、军用专线这些基础建设也很重要,但投入非常大,所以需要加大军民融合的作用,让更多的民用设施民用技术能做到军民互补,平战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我军的快速发展。所以在这种新思路下,军方会更大的支持地方基础建设,因为这也是军方可利用的资源跟设施,无论是平时还是战时。
教授的三点解读虽然一个字没有提苏州机场,但让我感觉到了新时代我军建设的新思维,更加高效、务实、军中有民,民中有军,这种融合精神似乎又回到了延安时代那种鱼水之情,令人振奋与感动。也让我对苏州机场的未来更加有信心。在这个至上而下,全民为中国梦奋斗的新时代,苏州机场,空域不是问题,建设也不是问题,发展更不是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