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anson908

[经济论道] 2025年武汉产业经济城建新闻综合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6-3 16: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山楚仁 于 2025-6-3 16:18 编辑
changhe 发表于 2025-6-3 15:45
一个烂话题,扯了几天也没有版主管。这是产业,经济,城建新闻贴。不是高考升学贴。你们要讨论这个话题的可 ...


为什么管?前些天为了防止话题转移,倡议大家不要在这里讨论,多去ZF机关部门留言提意见,结果被一个叫论道竹叶青的给骂了。

昨天MOD也被个别网友骂,我删除并禁言三天。

既然汉版综合帖已经不再是过去以高楼建设和城市建设为主的,就让大家畅所欲言吧。西方的议H不也是天天吵天天反驳对方吗?

不过,对于搞人身攻击的肯定要管理和约束。所谓理不辩不明,争论双方都需要论证,而不是街头谩骂。鲁迅说过: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这里也一样,要提出观点、论证观点,而不是搞人身攻击。

个别网络油子更不能借此机会挑事制造矛盾,看热闹不嫌大。这些也要处理。

既然大家都不愿意仅限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话题了,也就不用在讨论内容上画框框搞限制了。原因很简单:十年前武汉正处于高速发展期,虽然面临很不多不足,但因为大家对前景充满希望和憧憬,所以都能容忍很多不足。

现在,宏观层面都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更不说经历了20年伤筋动骨的武汉了,困难更多,大背景下很难再现十年前的高速发展。所以,大家都焦虑,也不满,自然各种主张和看法就出现了。这也是正常现象。全国全球都对未来感到迷惘,都焦虑啊。所以各种思想都出来了。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3 16:39: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某人跳上跳下的,言论也透露着一股高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3 16:4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招生话题,我也有看法,写了一些,结果因为“敏感词”发不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3 16: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本省重点高校招生,我也有个人看法,就是湖北为了“DA局”,的确做出了很多牺牲。也许楚文化的基因,两湖的人天生就是天下为GONG。所以做大官的湖北佬都是先天下后自家,张居正如此,黄冈的李也如此。湖南的网友也对ZHU不满,说他不为家乡谋福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3 16:5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但其他地方的人做了这个位置,家乡没有不得实惠的。所谓YING帝时期,津门得到GJ层面的投资不亚于浦东开发。至于后来者就不说了。江浙人历代做ZA相的比比皆是,谁不为家乡搞点实惠啊?只是吃相好看,不像某些地方太难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3 16: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去说来还是湖北人太老实,明明自己吃了亏,还喜欢打着肿脸充胖子。最后吃亏的是自己。当然,湖北自然禀赋好,还有点老本,所以这么多年来也就这样过来。但问题是湖北明明做了牺牲却没有落个好,别人并不感谢你,还时不时恶心你。这些人是哪里的,其实稍微有点社会阅历的都知道。比如上海口罩时期疏散出来的在武汉好吃好喝好住,一分钱不花,最后返乡。回过头来骂湖北骂武汉也是某两地的人。关键是坛子里还有人为他们帮腔。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3 16: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说,湖北搞不好、武汉搞不好,就是因为思想不统一、认识五花八门,乱象重生。

川渝人团结、认知统一,虽然成渝之间吵来吵去,但骨子里是一致的,两湖也一样,吵得厉害但文化板块是一样的。但偏偏湖北人、武汉人自己的认识就是不统一。那个所谓的“蒜鸟”其实是最坑害武汉的。因为看似中庸,实则和稀泥,让很多原则被打破了。坛子里不少人对武汉城市管理、交通管理不满,其实就是这种思想做怪。武汉满城挖十多年,城建投资几万亿,为什么始终没有一个城市窗口出现,就是这种思想造成的,就是愿意为别人搞大局,比如牺牲本身重点大学名额去照顾邻省,都不愿意为了本市的大目标牺牲局部利益。CBD多如牛毛却没有一个成功就是典型。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3 16: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思想贯穿武汉人骨子里,所以武汉始终是中游,总是做不到前排,虽然过去杰出的LD提出了“敢为人先”,但更多的武汉人并不明白其中的含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3 16:53: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通过审查,就用字母代替、化整为零发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3 17: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MOD 发表于 2025-6-3 15:45
你们喜欢嘲讽河南人下三滥,你们怕自己不够下三滥。
我看到的事实是,你们是标准的在气人有,笑人无 ...

智商真的很重要,你还是硬气一点点别来了,别尽放炮。
我们做的事情,是拿回来属于湖北武汉自己的,那是一样的?是非不分。既然湖北(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等)每年都财政支持湖北的高校,为什么反而我们是最惨的?你说清楚,你老是回避核心问题标榜自己,玩了这么几天的凡尔赛你累不累,无不无聊。
是你嘲讽河南人下三滥,我们不管他们采用什么手段和方式,我们是要拿回自己的行不行?
还没开始你就要束手束脚,你能不能搞搞清楚自己是谁.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3 17: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estkaka 于 2025-6-3 17:26 编辑

这话题,我说最后一句。

赛博空间取得情绪认同很容易,取得逻辑认同难如夺舍,所以摆出论据把自己的论点讲清楚就行了,

剩下得纯情绪输出在这种地方小众论坛上真心可以蒜鸟,这也是我发图片的初衷,非要阴阳一下就大可不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3 17: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对湖北受了委屈义愤填膺希望讨回公道的人把力量用在该用的地方,不要在这里对坛友进行道德审判,没有任何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3 17: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chenyunh 发表于 2025-6-3 17:03
智商真的很重要,你还是硬气一点点别来了,别尽放炮。
我们做的事情,是拿回来属于湖北武汉自己的,那是 ...

湖北省是唯一一个没有省属211的省份,换来了什么?逐年减少的湖北生源招生名额,北边某省一到高考就开始各种文宣,让出那么多名额还不满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3 17:3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更“重”了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5-06-03 12:03
来源: 上海证券报
【字体: 大中小】


  从汉口开埠后的“东方芝加哥”,到洋务运动中的“汉阳造”;从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众“武字头”,到改革开放初期开风气之先的汉正街;从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到建设中的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地处华夏之“中”,坐拥“天元”之位,武汉历来是“国之重镇”。

  近年来,武汉市明确提出,推动全部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聚力,加快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着力打造全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支撑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典范、超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样板、保障国家发展安全的重要支撑,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

  光电子产业“独树一帜”,人工智能产业连续三年增速超40%,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1.6万家、实现三年翻一番,高端芯片、心肌旋切、北斗通导遥一体化等技术与产品跻身世界领先行列……武汉,这座敢为人先的英雄城市,正以科技创新的磅礴力量、枢纽通衢的关键支撑、国家战略的核心承载,在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

  科创更大 以创新引擎驱动产业裂变

  5月27日,华工科技中央研究院实验室,一组PTC加热器正在进行零下40℃的极寒测试。这个看似普通的汽车零部件,前不久刚拿下欧洲某知名车企全平台加热器项目,订单金额超过1亿美元。

  “以前是市场换技术,现在是技术抢市场!”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说,持续创新,让公司产品实现了“卖全球”。据统计,成立20多年来,华工科技累计创造了70多项“中国第一”。



  华工科技硅光实验室

  科技创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

  拥有92所高校、130多万在校大学生、4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武汉丰富的人才资源和顶尖的科研平台,既是“惟楚有材”的百年传承,也为华工科技等高科技企业的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科教人才“重镇”孕育了科技企业群体。2024年,武汉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1.6万家,实现三年翻一番。

  人才是基础。如何实现“人尽其才”?近年来,武汉持续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成立市委科技委,将科技局更名为科技创新局,把促进产业发展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落脚点,推动形成以大投入、大专项、大转化、大改革、大区域为支撑的“大科创”格局。

  距离华工科技约5公里的九峰山实验室内,100多个实验项目正同时推进,科研人员时刻关注着半导体设备在中试线上的加速“奔跑”。此前,全球首片8英寸硅光薄膜铌酸锂光电集成晶圆在这里下线。

  “我们将继续以更丰富的原创成果和优质资源,支持产业界解决关键工艺难题,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九峰山实验室主任丁琪超表示,未来将更加积极对接国内外产学研资源,加速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投入运营2年多来,九峰山实验室已建成全球化合物半导体产业最先进、规模最大的科研及中试平台。依托实验室“研—测—产”生态体系,聚集了30多家创新型企业在周边落地,铸造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未来图景。

  从40多年前在实验室拉出国内第一根实用光纤,到如今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7500亿元,“独树一帜”的光电子产业,不仅让武汉拥有了一个世界级的产业集群,还形成了一套尊重原创、支持原创的产业培育机制,并涌现出一批经得起风吹浪打,仍牢牢掌握核心技术的行业领军企业——

  面对海外巨头的严密封锁,高德红外每年拿出营业收入的20%左右用于研发,十年磨一剑,搭建起非制冷、制冷型碲镉汞及二类超晶格等三条完全自主可控的国产化芯片生产线,如今已成长为全球红外领域的龙头企业。

  面对关键赛道的“卡脖子”,鼎龙股份主动对标国际巨头,坚持创新赋能,成功研制出抛光垫、高端晶圆光刻机等多款半导体核心材料,成为行业的主流供应商。

  面对国产替代的时代机遇,达梦数据以“核心技术100%自主原创”的硬核实力,打破国际垄断,为能源、金融、医疗、交通等数十个行业打造安全、可靠、灵活的数字底座……

  “光芯屏端网”成为发展新引擎,地区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越两万亿元,科技创新已成为武汉争夺国际产业竞争话语权的底气所在。

  商贸更通 续写新时代“货到汉口活”

  5月30日,武商梦时代超级生活馆内,“出口商品拓内销专区”人头攒动。

  “既给外贸商品提供了销售机会,也进一步丰富了我们的商品品类,效果比我们预期的要好。”武商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4月初,武商集团联合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发布《关于携手应对关税政策挑战的倡议书》,并设立了6个外贸专区点位,主动对接全国200多家外贸企业,引进342个品种。

  和武商集团同步,中百集团也在旗下门店开设了多个“外贸优品专区”,降低企业流通成本,也让消费者“花更少,买更好”。此外,中国石化湖北石油易捷分公司、武汉乐淘互娱科技公司等也积极加入,助力“外贸转内销”。

  面对海外政策的扰动,武汉商贸企业主动出手,既彰显了企业担当,也凸显了武汉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巩固增强新时代“九州通衢”“九州通商”“九州通融”枢纽地位,开创高水平开放新格局的重任与担当。

  ——“九州通衢”优势持续放大。5月24日,一列满载着轻型机械设备、农用车辆、建材等产品的中欧班列从武汉驶向格鲁吉亚,一条跨越里海的国际运输新线路就此打通。曾经“天堑变通途”的铁路节点,如今已形成4至6小时通达国内主要城市群的铁路交通圈。同时,依托天河机场、花湖机场的航空“双枢纽”,以及阳逻港60多条多式联运通道,武汉构建起覆盖省内、通达全国、辐射世界的交通网络,“九州通衢”的优势进一步放大。

  ——“九州通商”辐射不断增强。从明清时期,武汉就是南来北往的商业重镇,一句“货到汉口活”,道出了汉口货物运输集散的便利程度。5月21日,汉口北渔人码头旁的“花湖机场汉口北城市货站”揭牌,让位于鄂州的亚洲最大货运机场与华中最大商贸市场“点对点”接驳。顺丰速运相关负责人介绍,城市货站投运后,挪威三文鱼、东南亚榴莲等生鲜商品可12小时直达武汉,再通过花湖机场覆盖全国的次日达网络分流至终端市场。

  现代物流和商业的深度融合,正续写新时代的“货到汉口活”。

  ——“九州通融”深度链接全球。海关统计显示,今年前4个月,武汉市进出口总值1388.1亿元,同比增长27.5%,占同期湖北省进出口总值的53.2%。在出口的产品中,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超五成,劳密产品出口保持增长。

  今年初,武汉花山港获批临时开放口岸,具备货物等出入境资质。历时3个月准备,首艘货船于5月初驶向了日本门司港。武汉市口岸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花山港就近出海通道,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光电子、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将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融入全球产业链。

  针对重点产业与新兴业态,武汉也推动“光芯屏端网”企业纳入集成电路进口危化品“白名单”,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定制通关方案,并全面推广跨境电商税款担保电子化,探索“中欧班列+保税仓储”进口新模式,开通空运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助力跨境电商、保税加工等新业态蓬勃发展。通过提升通关效率,给企业装上“加速器”,缩短国内、国际市场的时差。

  营商更优 共建“雨林”式生态

  长江、汉江交汇,165条河流纵横交织,166个湖泊如繁星点缀……全长105公里的东湖绿道,串起了武汉市的山、水、园、林、城等绿色空间和人文景观;夜幕下,黄鹤楼的灯光与长江夜景交相辉映;杨泗港桥下,灯光音乐社演绎武汉的现代版浪漫……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携程发布的2025年端午旅游报告显示,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武汉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45%。乘“光谷光子号”空轨,体验“倒挂空中在城市穿行”;坐“萝卜快跑”出租车,感受无人驾驶开向未来;吹着江风吃着小龙虾,坐看无人机在夜空中表演……既感受“热辣江城”的烟火气,也体验“赛博武汉”的朝气与宜居。

  城市有两大主体,一个是居民,另一个是企业。生态环境的“含绿量”,是武汉宜居的底气。而营商环境的“含金量”,则为武汉的宜业提供了坚实保障。

  “小米智能家电工厂提前30天送电成功,项目全面转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5月16日,小米集团大家电部总经理单联瑜发微博称,位于武汉的小米智能家电工厂将在11月投产,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在大型自建智能工厂上完成闭环。

  小米在武汉的投资,往往被演绎成雷军的“衣锦还乡”。然而,从商业的逻辑来看,在小米新工厂10分钟车程内,集结着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等一批产业链核心供应商。这种“产业细胞壁”式布局,极大地提升了供应链效率。

  今年4月底,武汉民营经济发展大会现场,政府与企业家的“对话桌”摆成了一座“创新实验室”——这里既测试营商环境的温度,更校准科技创新的精度。

  “以‘制度创新+技术攻坚’的双螺旋DNA,构建‘热带雨林式’企业生态。”今年4月底,武汉民营经济发展大会现场,政府与企业家的“对话桌”摆成了一座“创新实验室”——这里既测试营商环境的温度,更校准科技创新的精度。

  从软实力维度来看,出台支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创新提出人才评价“不问出身问企业”,大力推行“免申即享”“即申即享”“联审快享”;从硬科技维度来看,实施市级“科技副总”计划、支持民营企业融入“两重”“两新”未来产业先导区等国家重大战略协调等政策双轨并行。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今年5月,美国Zoom视频通信有限公司武汉研发中心在光谷投用。目前公司武汉研发团队约50人,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扩充至数百人。Zoom全球公共政策和政府关系主管乔希·卡尔默(Josh Kallmer)表示,光谷产业集聚效应凸显,为公司提供了丰富的合作机会,期待在此实现公司研发业务的跨越式发展。

  “武汉正大规模推进楚商回乡系列工作,持续擦亮‘楚材聚汉,共建支点’品牌,写好新时代乡情故事。”武汉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武汉正通过探索机制建设“新实践”、搭建联络对接“新平台”、打造宣传推广“新矩阵”等务实举措,为广大楚商在汉投资兴业打造一流平台、提供一流服务。截至目前,武汉市已策划楚商回乡招商活动超200场,签约小鹏汽车、数传集团等楚商、校友投资项目70余个。设立香港经贸合作处,筹建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三大区域联络站点,在京设立首个“楚商之家”,为广大楚商打造优质合作交流平台。

  在产业根基、科创活力、营商土壤的化合反应下,这座曾以“武字头”企业挺起工业脊梁的城市,正以新的发展叙事,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中部崛起的关键支点。

  (来源:上海证券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3 17:3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确实在某些方面牺牲太多,高校教育资源是其一,水资源是其二,当然为了全国一盘棋,湖北作为“牺牲者”的定位,也只能这样了。最过分的是南水北调中线,湖北宣传过什么吗?倒是北边的某市之前在北京挂满了宣传广告“南水北调水源地XX欢迎您”,挺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7 20:33 , Processed in 0.066770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