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9-13 15:39: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乙八里湖观赛记】 2016-09-10 23:01:54
拿到小邱同学转赠的门票那一刻我在想:多久没到现场观看正式的足球比赛了?十几年?不对,该有20年;也不对,可能都有25年了……记不清楚了,反正时间很长。
刚参加工作落户九江的时候,九江正规的足球比赛还不少。我们学校地处东郊,不通公共汽车,而市体育场在市区,那时候道路不如现在平整顺畅,都是绕七拐八的,步行往来单程估摸个把小时吧。那时也没有即时通讯工具,我都是老早通过报纸获知信息,然后把它记在本本上或刻在脑海中。世上有很多事情是不合情理的,我喜欢看球,却很少踢球,如果上场多是被动凑脚,一旦真的大脚来了,随时把我撤下来。而身边很多同事,他们喜欢踢球,有几个身体棒的几乎天天踢球,却不喜欢看别人比赛。所以,每到市区的体育场看比赛,都是我独自往返。还有一位似乎比我更加热爱比赛的老人,我入职时已经退休的徐声扬老先生。大凡我看的比赛,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也是孤零零一个人。我是坐着看,他是站着看,腋下还夹着一把布的雨伞,因为看台多是空荡荡的,所以他喜欢站在高处,随着比赛的节奏走来走去,还用谁也听不懂的武宁话大声评价,不,应该是责骂,长把雨伞也随之挥舞,惹得大家都回过头看他。我那时20啷当年纪,他已经六十出头,而且我耳闻他是著名的“武宁四大才子”之一,声律学问甚是了得,只是脾气甚大且丑,所以我不敢和他接触,怕冒犯了自找没趣得不偿失。他看我也是面熟,但只是看一眼,并不打招呼,比赛结束自然是各走各路,一同出场,有时候回到校门口还能遇见。
当年看过的比赛,大部分都忘记了,能记起的也是模糊的。印象最深的是第二届足协杯的一场比赛,那时还都是省市区队对省市区队,江西队主场对上海队。上海队有几位大牌,朱有宏、郑彦、秦国荣,最大牌的当然是柳海光。江西队我一个都不知其名,但身边的观众熟知哪几位是九江籍队员,大声喊着他们的小名或绰号,替他们加油。江西队当然不是上海队的对手,上海队砍瓜切菜就把江西队干掉了,这是意料之中的结果,观众并无怨言,反而都很高兴,因为在自己的主场看到了这么多大名鼎鼎的国脚,我也是一样。但这样的高水平的比赛对九江这样的小城市是奢望,体育场上演更多的是本地区的比赛,好像那时候还没有联赛的概念,正规名称叫什么真不记得了。这样的比赛,我们学校都会组成师生联队参加。在我眼里,体育系毕业的经验丰富的老师,加上正在体育系就读的年轻气盛且力壮的学生,这样的队伍成绩一定差不了。但事与愿违,参赛者告诉我的原因是“打不过他们”。九江是个方言混杂区,不少人把“踢足球”称为“打足球”,但这里不是打足球,而是打架或打人。九江土著球员多有畸形的荣誉感,假如我是一个边后卫,你前锋若把我过了,那是极折面子的事情,我不能不放过你,球技不行我就揍人。有一次,我们学校和一个厂矿球队比赛,我方前锋攻入一球,对方不服气,挑衅裁判无果,马上转头来围攻他。此等危急时刻,看台上一个学生球员的哥哥,也是本地的一个牛人,迅速跳下看台,跑到角球处拔起带有长长尖刺的角旗,递给我那同事,才把进攻者逼退,比赛于是不欢而散。所以九江的足球赛,单场最后多以打架结束,夺冠的球队必须兼备踢球和打架的能力,缺一不可。即是因为斗殴太盛,九江市体委干脆不组织比赛了,我也就是从这时开始,被迫中断了这一爱好。然而,即使是中断多年,但九江土著球员骨子里好殴的血脉却没有荡涤干净,到了俱乐部时代的2005年,在11月27日市体育局主办的“川王杯”足球赛决赛中,东方移动队4号队员与清源集团队26号队员发生斗殴,4号队员用脚猛踢已经倒地的26号队员门面,致使其当场休克,后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4号队员被依法判处无期徒刑,赔偿被害人父母近38万元。
关于九江足球,网上有篇题为《关于九江足球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的文章广为传播,其中讲述了九江足球从同文中学时代的崛起,到上个世纪文革时代的辉煌,之后作者却跳过了我熟悉的改开时代,一下子进入到联盛时期,不知何故。
就像中国足球要感谢许家印的恒大队一样,九江乃至江西足球都应感谢严永敏的联盛队。
九江联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创立于1996年,是一家以商贸经营为主业,集商业连锁、旅游投资、绿色农业为一体的综合性民营企业,创始人和董事长叫严永敏。2008年,联盛集团正式成立了九江联盛业余足球俱乐部,2011年获得全国足球业余联赛亚军,2012年更名为江西联盛足球俱乐部,先后以九江市体育中心和江西奥体中心为主场。联盛队今年参加中国足球协会乙级联赛,我今天现场观看的就是和河北精华队淘汰赛中的首场比赛。
这次看球感觉很奇妙。赠票与我的小邱先和同学去了赛场,我稍后孤身一人前往,考虑到堵车等缘故,提前了80分钟。果然,刚刚走到德化路和十里大道交汇处,就看到两车道变成了四车道,还只能一点一点向前挪,到了老九莲公路岔口,我果断右拐,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明智的,其后一路畅通。把车停到静幽的八里湖校区,然后步行去一墙之隔的八里湖体育场。九江的足球基础还是不错,一路上都是大车小车,一路上都是男女老幼,一路上都是高高低低的喇叭声。我从南区入口到D区坐定,草坪上双方橙蓝队员正在热身,看台上几伙啦啦队也正在纠集。我掏出手机在几个群里发了几张现场照片,不一会儿竟得到了亚琴的回复,抬望眼,她一家三口和我同在一个区域,大喜,于是会合。下半场开赛不久,唐煜一家三口也丢下饭碗赶来了。我问亚琴,怎么想到看球,她指指儿子。雅琴的爱人伟华是一位公务员,同时也是一支球队的召集人,每周末都要到市区的学校进行一场比赛。唐煜做学生的时候是队里的前锋,现在虽然公务繁忙上场少了,但关心足球的热度未减。大人们的行为都影响到了下一代,一家人有共同的兴趣,真是令人羡慕。
现场看球,和电视看球感觉迥异。电视看球非常纯粹,除了半场插播的广告,就只是看球。虽然也会受到解说的骚扰,但注意力还是集中的。现场就不一样了。刚进到场内,就要受到鼓声的考验,咚咚咚,每一下都重重敲在心房,久未经历这样的场面,还真要适应一段时间。不过开赛之后就好了,注意力转移了,鼓点依旧,甚至更加急骤,基本不在心上了。说到啦啦队,就不能不提到“九江一号球迷”桂二牛。二牛是亚琴、唐煜同班同学小桂的父亲,我和他十几年前有过接触,有一段时间接触还很频繁,那时候见到他,十有八九能闻到他满身的酒味。关于他的逸闻在九江广有传播,最著名的就是五一九球灾那天,他砸了家里的黑白电视机,转身愤然就要投入长江……所以在九江,不光是球迷,其他人也都知道九江有这么一个痴心于足球的人,不理解的人把他称为疯子,理解的人尊他为牛哥,尊他为领袖。他和上世纪中国第一球迷罗西是同时代的人,只要有中国队的比赛,就有他的身影,不光是在九江,全国各地都能见到,这次国足十二强赛,前不久他就先后转战首尔和沈阳。二牛有他标志性的以红为主的装束,上身赤裸,头戴红色的牛角,脸上身上涂抹着油彩,文字的内容则是与时俱进的。今天他牛角上还是“中国必胜”四个字,这是前两场助威的痕迹,估计二牛是故意展示给大家看的。他的胸前也是四个字,“打回中甲”;背上则是一个大大的“赢”字;手臂上还有文字,没有看清楚。唐煜和二牛及小桂一直有接触,所以下到跟前和他打招呼。之后,二牛又来到我们这里。过了十几年,他已经不认识我了,问我是不是教英语的,待我介绍之后,他马上回忆起来了。唐煜告诉我,二牛已经68岁,奔七的人了。小桂心疼父亲,但又拦不住父亲,经常是自己把父亲送到球场,然后在场外等到比赛结束再接父亲回家。唐煜对此倒不以为然,他说,喜得有这样的爱好,使得二牛很有精神力量,不像他的同龄人已经是正经的老头儿。不过我注意到,二牛现在懂得珍惜体力了。今天比赛的过程中,他大部分时间不在看台上,基本上没有像过去那样的满场飞奔,领头喊口号大多也由他人替代了。二牛是1948年生人,他在10岁左右从国棉一厂开始接触足球的,可以说陪伴了中国足球一辈子,希望我们的国家队和俱乐部队,都不要太辜负了像他这样的一批老球迷。
在我们这个看台,应该是以二牛为核心的啦啦队,他们的队服上印着“牛气冲天”的字样。这支队伍年龄明显老化,我后面几个球迷都是年纪超过我的,前边的年轻球迷看得出是散兵游勇,不属于这个组织。而在我们右侧,有一支服装统一、动作划一的啦啦队,声音洪亮、歌声嘹亮,都是年轻人,后来得知是专程从南昌赶来助威的江西球迷协会、八一球迷协会的球迷。此外,还有长江对岸黄梅农民球迷协会、鄱阳湖东岸彭泽兄弟球迷协会的朋友。对面看台也有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而且和我们学校军训的新生同一个看台,喊口号、拉歌,都显得气势磅礴。还有一些啦啦队,举行联盛五彩缤纷的旗帜,绕场一周。球迷们虽然分属于不同的组织,但他们相互之间还是非常配合,两次起人浪,效果都很好,有一次还延续两周,感染了球场上的所有人。遗憾的是,今天观众还不多,大部分看台是空着的。我看过资料,八里湖体育场可容纳观众37000多人,今天只有球场东西两侧安排了观众,后来广播宣布了人数,4700多人。我听唐煜说场外还有很多无票的观众不能入场,顿时感觉到主办方不够大气。因为所有的门票都是赠送的,很多送出去的门票无人问津,而来到这偏僻的八里湖体育场的,都是热心的球迷,既然场内大片空闲,为什么不让他们有序入场呢。 这是今天除了堵车之外堵心的一件事。
标题是“观赛”,好像一直都在场外转悠。其实,所有的这些人、这些事、这些意识,都是和场内有关的,没有这场比赛,我就不会想到这些旧事,不会见到这些故人。当然,比赛的过程还是要通报的。刚刚开场,河北精华队来势汹汹,短短两分钟就有两次打在门框之内的攻门,所幸场上队长兼守门员温智翔(现场百度的球员名单)及时化解。其后,裁判的几次判罚也非常不利于主队。场面上的战术素养,客队也显得技高一筹。我前面年轻的观众着急跺脚之余,忍不住破口大骂,骂球员,也骂裁判。我和身后那些老年观众,看得只有长吁短叹,不断摇头,心里都做好了输球的准备。好在客队也是乙级水准,学艺不精,临门一脚欠火候,总算熬过了上半场。到了下半场,期初几分钟还是平分秋色,进行到50分钟左右,主队获得角球,机会难得啊上半场主队好像都没有什么定位球,球开到了客队禁区,观众看到的是一片混乱,客队队员解围没有踢远,球正好落到禁区弧前主队队员黄家强脚下,他稍作调整,然后大脚轰门,球进!这一下,场内的气氛点燃了,加油声此起彼伏,烟花耀眼升空,人浪热血沸腾。两队此时本来都有些体力不支,但进球之后,主队一下子打起精神,围着客队球门猛攻,过了十几分钟左右,大概是63分钟终于再有斩获,范志强单刀晃过门将打空门,2比0!客队不得不做出调整,换上了身材高大的35号中锋。这位球员上场之后,客队进攻大有改观,迅速从守势转为攻势,有几个必进之球,多亏温智翔如有神助,高接抵挡……
最终,主队顶住了对手的疯狂反扑,保住了胜果,为下一回合客场作战占得上风。而这样的比赛结果,和今天的各方面接触及其触发的联想,于我这样一个久违现场的球迷来说,也是一个非常美妙的回报。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