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武汉两湖隧道工程终于开工了,预计明年5月通车!
原创 龙虾洞主 武汉自由行 2025年05月27日 22:15 湖北
2025年5月,全球最大城市湖底双层隧道的武汉两湖隧道迎来关键工程节点。
两湖隧道工程北起秦园路和东湖路,南接三环线,串联东湖、南湖两大水域,形成平行于珞狮路的南北向快速通道。
受资金协调、技术难度等因素影响,两湖隧道东湖段和南湖段都断断续续的停工和开工多次,现在时隔二年八个月,终于再次重启开工了。
全长约19公里,是国内最长、世界规模最大的城市湖底双层隧道,预计2026年5月全线通车。
建成后,武昌中心城区南北向主干道平均间距将从4-5公里缩短至2公里,水果湖隧道、珞狮南路等拥堵“重灾区”将分流30%以上车流。
工程难度系数大
工程的核心挑战来自东湖段。这里不仅是5A级景区,更暗藏739个溶洞和复杂岩层。
“东湖号”:全球首台搭载常压换刀技术的盾构机,人员无需出舱即可更换刀具,安全效率提升40%。
“功勋号”:突破国内最小转弯半径(600米)极限,成功侧穿地铁8号线、4号线及百余处地下管线,创下同类工程精度纪录。
“争先号”:配备“双通道掘进系统”和“三维地质雷达”,可实时探测前方50米地质状况,破解长距离泥岩地层“结泥饼”难题。
在风光村至省博的3.2公里区间,建设者还首创“钢栈桥+钢平台”洞外注浆工艺,对溶洞区实施“水下围墙”隔离,确保施工零污染东湖水体。
生态环保优先
两湖隧道的建设,展现了武汉“与湖共生”的生态智慧。工程虽永久占湖7万平方米,但通过“占补平衡”原则,在桥梁村、新武东村等地补偿还湖9万平方米,并同步实施清淤、退渔、生态修复,使东湖水域面积净增2万平方米。
施工期间,创新环保措施贯穿全程:
设置19个监测点,实时追踪水温、溶解氧等10项指标,搭配无人机巡航确保东湖水质稳定。
1公里施工区用5米宽PVC围挡隔离,湖面布设2.5公里漂浮湿地,种植美人蕉净化水体。
80万立方米湖底淤泥经固化处理后用于路基填筑,实现资源化利用。
两湖隧道的意义远超交通疏解。
其8个出入口的布局,正带动沿线区域价值重构:
北端秦园路:与公铁隧道无缝衔接,助推长江新区与光谷科创大走廊联动发展。
南端三环线:预留向南延伸接口,未来可直通江夏庙山,破解大学园路拥堵困局。
东湖绿道:释放地面空间后,绿道将真正成环,形成“车行地下、漫步湖边”的文旅新体验。
据预测,隧道通车后,武昌中心城区至光谷通勤时间将缩短至20分钟,沿线土地开发强度预计提升15%,催生千亿级数字经济与生态服务产业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