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xiaochuan77

[时讯] 小船之贴:海航被“购物狂”附身!!收购还在继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1-30 00: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海航频吹“暖风”透露未使用授信逾3000亿


      旗下已有7家A股公司停牌的“海航系”,正密集向市场释放“暖意”。

      继供销大集1月24日披露重组标的详情、海越股份获控股股东增持之后,海航集团1月25日通过媒体发声,回应近期旗下公司密集停牌、资金流动性等问题。海航集团运营总裁高建当日对上证报记者表示,集团生产经营情况良好,与金融机构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未使用授信额度逾3000亿元。

      当日晚间,“海航系”旗下另一上市公司天海投资披露2017年业绩预增公告,预计该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加3.95亿元至5.53亿元,同比增加122.92%至172.09%。

      回应流动性传闻

      1月23日,“海航系”旗下A股公司海航创新、海越股份、海航基础股价集体下跌,引发市场对“海航系”资金情况的担忧。25日,海航方面就市场传闻对旗下公司密集停牌、出售资产及资金情况予以回应。

      高建表示,集团下属各参控股上市公司分别基于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需要,申请停牌。截至目前,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良好,与各大金融机构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1月24日,停牌中的供销大集披露重组标的详情,其中包括专业市场类资产和相关资产等。

      对于资金情况,高建坦言,目前宏观层面上央行缩表,进一步去杠杆是监管导向,上述宏观原因导致债券市场利率中枢整体抬升。就不同融资渠道而言,目前海航的融资成本并非最高。

      海航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年中,海航集团资产负债率为59.5%,当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310亿元,同比增长176%。截至2017年6月,海航集团流动比率为1.45,速动比率为1.12。

      另据介绍,2017年,海航集团累计获批银行综合授信超8000亿元,较该年初新增授信规模超1900亿元,未使用授信额度逾3000亿元。

      阐述资产出售逻辑

      在资本市场,“海航系”向来以收购闻名,而近期与之相关的“出售资产”消息不断见诸报端。对此,高建回应称,公司并未频频出售资产。

      他表示,资产出售取决于是否符合未来的发展战略,有些财务投资有了预期收益就有可能出售,有买有卖都是企业调整资产结构的正常行为。“会买会卖才是生意。”高建透露,海航在境内外投资已有整体浮盈。

      海航投资1月25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此前在北交所挂牌出售的嘉丰矿业67%股权及债权项目,已于当日被关联方海航股权摘牌,摘牌价为3500万元。另外,海航投资还披露了新加坡REIT项目进展情况,由于该项目IPO进展极为缓慢,双方经协商终止该合作。

      海航方面还提出,集团正对和主业相关性不大的企业进行清理,所指的主业则是“航空旅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三大产业”。

      或是受上述消息影响,目前仍在交易的“海航系”旗下三家公司——东北电气、海越股份及海航创新在1月25日股价止跌反弹。其中,东北电气当日开盘后不久便被大量买单快速推至涨停板,并维持至当日收盘,成交较此前略有放大,成交额为9802万元,换手率为3.96%。

      (中国证券网 邵好)

      来源腾讯网

http://stock.qq.com/a/20180126/012117.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30 14:3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海航系7家停牌公司5家发布预增公告 运营总裁独家回应澄清传言


      海航集团近期被冲到了风口浪尖,董事局主席陈峰公开表示海航集团因进行了大量的并购出现了流动性问题。与此同时,海航集团旗下多家上市公司近期相继停牌。一时间,市场怀疑上市公司的密集停牌是否与海航集团资金流动性有关。

      1月25日,海航集团运营总裁高建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近期集团下属各参控股上市公司停牌,与集团流动性问题无关。对于市场上关注的海航集团出售资产的问题,高建称,海航集团并未频频出售资产,即便有出售部分资产计划,也是取决于海航业务的发展节奏和需要。

      海航系上市公司供销大集1月24日公布重组内容,上市公司仍聚焦于公司主业,以批发零售及其相关产业链资产为主,这让投资者松了一口气。不仅如此,海航系停牌的7家公司中,已经有5家发布业绩预增公告。

      实际上,这不是海航集团旗下参控股公司第一次停牌重组。2014三季度至2016年初,海航集团下属各参控股上市公司也曾在相对较短期间内先后停牌并实施定增重组等事项,涉及资金超过千亿元。投资人增收,小股东获益,重组增厚了各方的收益。而正是在那两年时间里,海航集团总资产超过万亿元,海航集团冲进世界五百强并每年实现名次大幅提升。

      停牌与流动性无关

      1月24日,供销大集的一则公告,让海航投资者松了一口气。停牌近两月的供销大集公告了此次重大资产重组的具体内容:拟向第三方和关联方购买与公司主业相关的批发零售及产业链相关资产。

      供销大集公告显示,交易方式将涉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视情况进行配套融资。本次筹划的重大资产重组涉及关联交易,将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权发生变更。此外,现有或部分潜在交易对方的相关资产尚在沟通、协商中,公司将根据尽职调查情况及与交易对方的商洽情况进行筛选,最终确定有利于公司发展战略、符合重组资产要求的资产。

      此次供销大集拟交易资产仍聚焦于公司主业,以批发零售及其相关产业链资产为主。

      此次披露的重组方案,正值市场质疑海航系上市公司集中停牌是否与海航集团对外宣称的流动性问题有关。1月中旬,海航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峰对路透社承认公司出现流动性难题,但他乐观认为海航能够解决现金短缺问题,今年将继续获得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的支持。陈峰所称的流动性难题被市场迅速关注,结合海航系上市公司的集中停牌,引发了很多传言。

      虽然此次最早停牌的供销大集率先发布的公告回应了市场的质疑。但市场对于海航系的担忧已经影响到股价。1月22日,海航系个股集体大跌,截止收盘,海越股份、海航基础、海航创新跌停,海航投资、东北电气等公司出现不同程度下跌。

      截止目前,海航系旗下参控股的7家公司已经停牌,除了公布停牌缘由的供销大集,其它公司尚未公布具体原因。公开资料显示,海航目前拥有8家A股上市公司和3家港股公司。也就是说,A股除了海航创新其它7家公司已经全部停牌。

      不过,从这些停牌公司来看,此前已经有5家公司公布2017年业绩的预增预告。其中,海越股份预计2017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5亿元至1.45亿元,同比增加213%至263%;海航基础2017年度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加4.46亿元—8.46亿元,同比增加44.42%—84.26%;渤海金控2017年度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5.5亿元—28亿元,同比增长约12.00%—22.98%;海航投资2017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00万元到2500万元,同比增长102.30%—105.74%。

      1月25日晚间,天海投资也发布公告,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同比将增加8.64亿元到9.55亿元,同比增加475.99%到525.97%。这是海航系第五家停牌公司发布预增公告。

      高建告诉记者,近期集团下属各参控股上市公司停牌,与集团流动性问题无关。海航集团长期以来高度重视下属上市公司的经营发展,对各家上市公司的战略规划均具有清晰的定位。近期,集团下属各参控股上市公司分别基于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向交易所先后申请停牌。在停牌期间,上市公司会根据监管规则及时披露事项进展。

      此前亦曾密集停牌

      2014年下半年至2016年初,海航集团下属各参控股上市公司也曾在相对较短期间内先后停牌并实施重大项目,通过资产整合及募集资金等方式,对后续各上市公司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这8次停牌涉及的投资合计超过1000亿元。

      2014年下半年,凯撒旅游、渤海金控、供销大集和海航投资等四家公司先后停牌,通过定增等方式购买资产,实现公司快速发展。

      其中,凯撒旅游发行股份购买凯撒同盛100%股权,交易价格24亿元,实现凯撒旅行社借壳上市;并且配套募集8亿元用于旅行社相关主营业务发展。渤海金控股权作价38亿元取得全球领先的集装箱租赁公司Cronos控股权。中国供销集团与海航集团成立合资平台公司,通过筛选两方符合条件的优质资产注入平台公司,由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平台公司,交易价格268亿元。海航投资的定增计划由于多种原因终止。

      2015年上半年,渤海金控、海航控股、海航基础更是分别开启百亿级的募资计划。渤海金控通过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160亿元,用于增资和偿还债务。海航控股通过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165.54亿元用于引进37架飞机和收购天津航空48.21%股权。海航基础则发行股份及现金支付方式购买海航实业下属全资子公司基础控股所持有的基础产业集团100%股权,交易价格260亿元。

      天海投资则在2016年初收购用60.09亿美元Ingram Micro Inc.(IMI)100%股权。

      就是在这段时间,海航系通过外延式并购的方式实现了集团跨越式的发展。2015年7月,海航集团更首次登榜《财富》世界500强,以营业收入256.464亿美元位列第464位。2016年7月,海航集团则以营业收入295.6亿美元,位列第353位,排名同比上升111名。2016年,海航总资产过万亿元,奠定了目前海航集团航空旅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服务三大支柱产业的雏形,并以530.353亿美元的营业收入,登上世界500强榜单第170位。

      2017年,海航集团总收入预计近7000亿元。目前,海航集团拥有全球第二大机队规模,海南航空连续七次蝉联“SKYTRAX五星航空”,代表民族品牌首次跻身全球最佳航空公司TOP10;拥有全球最大航食供应商Gategroup、全球最大航空及地面服务供应商Swissport、全球第二大酒店规模、国内第一的公务机市场占有率。

      事实上,包括海航集团在内的巨无霸集团都经历过激烈的外延式并购,此次密集停牌是否会再次延续海航式并购风格,还是出现更多变化尚未可知。

      融资和投资质疑

      近两年,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海航集团的大量并购是否能获得稳定的投资收益,偿债能力是否健康引起各方注意。

      投资收益方面,高建告诉记者,海航集团在境内外投资的整体浮盈。举例来说,截至1月24日,海航集团在境外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的浮盈总额高达4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87亿元。其中,海航收购希尔顿集团上市公司25%股权,不到10个月,实现浮盈超30亿美元。收购德意志银行9.9%的股权,平均浮盈比例9.22%。海航收购西班牙NH酒店集团29.5%股权,浮盈达32.61%。

      尽管海航集团海外投资的资产浮盈,海航集团还是适时选择卖出一些资产以获得投资收益。此前海航集团副董事长、首席执行官谭向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海航是理性的投资者,只买不卖会撑死,有买有卖才是生意,所以我们有买有卖,有进有出。”他认为在收购完成后适时清理、退出一些资产,都是正常的举措,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

      偿债能力方面,高建称,目前海航具有大量可变现的股权类资产和增值的固定资产。他说,海航集团在境外二级市场投资整体浮盈,可随时在二级市场变现,这是海航现金流的强大保障。

      此外,海航集团还有稳定增长的现金流,海航集团董事局董事赵权此前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海航集团旗下航空、酒店、商业都是现代服务业,是现金流充沛的行业,仅2017年上半年的自有现金流就超过300多亿元;其次,海航获国内多家金融机构综合授信8000多亿;第三是多元化的发展吸引了众多战略投资者的资金进入。

      不过,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海航集团筹资成本也面临上升的问题。高建说,目前宏观层面央行缩表,进一步去杠杆是监管导向,上述宏观原因导致债券市场利率中枢整体抬升。如国内10年期国债已近历史高位,而且这个趋势短期内看很难回调。就不同融资渠道而言,目前海航的融资成本并非最高。

      有业内资深人士称,2017年美联储加息和缩表,境内金融监管持续趋严,市场整体流动性趋紧,资金利率普遍抬升。境内外金融机构的缩表,所有企业包括海航在内都受到一定影响。当前又值年底,市场中债券发行人较多,投资者要求的利率普遍较高,海航集团下属企业的融资成本也有所上升。

      采访中,高建表示:“我们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他提到,海航是民族企业、民族品牌,一如既往地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的要求,打造世界级卓越企业。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26/1187308.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31 00:3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海航谜团诘问:佛系商人陈峰会“舍一得万报”么?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郑一真 蔡越坤 张栋杰 顾志豪 海航集团(以下简称“海航”)流动性“谜团”怎解?银行停贷风波影响几何,上市公司股价连挫质押临危?

      一时间,海航成了金融机构的“敏感词”。经济观察报记者近日采访多位银行业人士,提起海航犹如烫手山芋一般,纷纷表示不方便评论。记者从北京某银行业人士了解到,该行对涉及海航的所有业务都是禁入的,这意味着对海航已经不再放贷。不仅于此,北京某上市券商人士亦向经济观察报独家透露,海航系旗下所有上市公司的股权质押项目一概不做。

      面对外界的诸多疑问——海航近期是否为一年期融资支付高额利息,海航近期是否频繁出售资产补充流动性,海航旗下上市公司集中停牌是否因为资金流紧张,海航运营总裁兼人力资源总监高建1月25日回应经济观察报称,近期集团下属各参控股上市公司停牌,与集团流动性问题无关;海航的融资成本并不算高;海航也并未频频出售资产,即便有出售部分资产计划,也是取决于海航业务的发展节奏和需要,有买有卖都是企业调整资产结构的正常行为。

      一名接近海航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虽然海航目前也在做一些资产处置,但是,海航资产变现处理得慢,又遇上美国缩表和国内降杠杆的大环境;但是内部看来问题并不大,目前运营正常。或许海航的症结如北京某券商人士分析的那样,很多资产的收益率已经不能覆盖其所投入的资金成本,如何提升资产的盈利水平是关键。

      银行“停贷风波”

      经济观察报记者获悉,从去年9月份开始,有银行对海航系企业的放贷已经非常审慎了。前段时间,根据媒体的公开报道,海航获得国家开发银行50亿元贷款,其中20亿流贷已到账。

      上述接近海航的相关人士否认集团现在面临银行停贷的危机,对于上述银行的做法也表示理解,毕竟各家银行规避风险的能力和红线不一样。

      海航最大的资金来源应该是银行。海航向经济观察报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海航累计获批银行综合授信超8000 亿元,较年初新增授信规模超1900 亿元,未使用授信额度逾3000亿元。根据海航《公司债券半年度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截至2017年上半年,各家银行机构对海航的综合授信额度为7452亿元,剩余额度为2907亿元。据此估算,海航下半年累计获批银行综合授信550亿元,全年新增的信贷额度主要集中在上半年。

      如果按照央行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4.35%粗略估算,海航已使用的5000亿银行授信额度一年所需支付的利息在200亿元以上。

      海航董事局主席陈峰1月18日对路透社承认公司出现流动性难题,但他乐观认为,海航能够解决现金短缺问题,今年将继续获得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的支持。

      那么,海航的现金流量表数据如何?在上述《报告》中,同样截至2017年上半年,海航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310亿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02亿元,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78亿元。这意味着,海航经营和融资产生的现金流刚好足够支付海航大举海外并购所需要的资金。《报告》中最为明显的变化是,海航发债的周期从此前的每隔两三年缩短到2016年的每隔几个月便发行一期债券。经济观察报记者梳理发现,2016年发行的四期海航债券——16海航01、16海航02、16海集01、16海集02利率在6.2%-7%之间,期限均为三年,债券余额88亿元,将于2019年陆续到期。此前,海航还发行过期限在7年以上的中长期债券,累计债券余额54.5亿元。2016年以前的海航债均用于购买飞机和海南地标海口塔的建设中,而2016年发行的债券多用于补充公司的流动性。

      近期有媒体称,海航愿出高利率融资,为一年期融资支付高额利息。对此,高建回应称,就不同融资渠道而言,目前海航的融资成本并非最高。高建援引公司数据表示,2017 年年中海航资产负债率59.5%,2007 年开始资产负债率连续7年下降,有息负债中的长期负债超68%,负债结构合理。预计到今年底,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将超过600亿元。

      经济观察报记者也注意到,海航2017上半年利润总额42.27亿元。上述接近海航的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企业利润率跟企业阶段有关系。海航正在快速扩张,利润不会积累,而是注入资本金。例如,亚马逊在全球布局,因为布局了很多自有资产,利润率相对还是低的。

      上市公司股价连挫,质押临危?

      同样引发关注的是,海航系A股上市公司股价下滑以及集中停牌。公开数据显示,海航目前拥10家A股上市公司和3家港股公司,分别是:海航基础(600515.SH)、海越股份(600387)、供销大集(000564.SZ)、海航投资(000616.SZ)、渤海金控(000415.SZ)、天海投资(600751.SH)、海航创新(600555.SH)、凯撒旅游、海航控股(600221.SH)、东北电气(000585)和香港国际建投(00687.HK)、海航科技投资(02086.HK)、海航实业股份(00521.HK)。

      经济观察报记者从上市北京券商人士了解到,海航系旗下所有上市的公司的股权质押项目一律不做。其向记者展示的一份材料显示,海航基础去年9月份和10月份已经上了“黑名单”,这一名单为某券商筛选下来不太想接的股票,对这些股票警示的原因是,“经营差、质押高、看不透”。

      目前来看,控股股东对上述股票的质押率都比较高。根据Wind数据,海航实业及其一致行动人海航基础、天津市大通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合计已质押海航基础的股票数量为22亿股,占其持有公司股票的 93.14%,占公司总股本的57.32%;海航云商持有海越股份13.68%的股票,累计质押股份数为3876万股,占其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60.84%,占本公司总股本的8.32%;海航旅游及其一致行动人质押其所持有的海航创新股份95.664%,占公司总股本的28.648%。

      海航基础去年12月底发布的一份公告还显示,前十大股东海航实业拟计划自2017 年12月29日起6个月内增持公司A股股份,累计增持比例在当前公司已发行总股份0.2%至1%之间。增持原因是否因为股价连挫、质押临危,截至记者发稿前,仍无法接通海航基础董秘的电话。

      年初至今,海航基础、海航创新、凯撒旅游股价分别下滑5.66%、9.46%、8.45%。港股上市公司海航科技投资、海航实业股份下挫22.69%和15.38%。

      对于上市公司集中停牌是否与流动性告急相关,海航从集团层面予以否认。高建表示,近期,集团下属各参控股上市公司分别基于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向交易所先后申请停牌。截至目前,海航旗下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良好,与境内外各大金融机构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根据公告,海航基础、凯撒旅游、天海投资、海航控股停牌或涉及重大资产重组。供销大集于1月23日披露重大资产重组进展公告,初步披露重组标的资产为港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控制的专业市场类资产和相关资产、远成集团有限公司控制的相关资产、北京众联享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权、北京科码先锋互联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权、河北塔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控制的专业市场类资产。

      至于现金流问题,海航表示并不担心。高建表示,海航在境内外投资的整体浮盈。截至2018 年1月24 日,海航在境外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的浮盈总额高达4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87亿元。海航收购希尔顿集团上市公司25%股权,不到10 个月,实现浮盈超30亿美元。收购德意志银行9.9%的股权,平均浮盈比例9.22% 。海航收购西班牙NH 酒店集团 29.5%股权,浮盈达32.61%。

      此外,高建还表示,海航收购资产时就很注重收购资产带来的现金流和盈利回报。花1 块钱买资产,这个资产挣回的钱必须要超过1 块,从而保证长期和短期债务的偿付。另外,目前长期债务对短期债务比控制在4:1,且传统信贷比例降低,提升债券、基金的比例,发挥债券融资期限长、成本低、发行程序简便的优势。

      的确,似乎遭遇业界诘问的海航并不气馁。陈峰在2018 新年致辞中依然信心饱满地说:“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我们的梦想。”

      综上,海航下一站会如何?在中国金融改革研究院长刘胜军看来,65 岁的陈峰是海航主要创始人,其是中国最具“佛系”光环的商人。“要自救,须舍得。《地藏经》说:舍一得万报。我把这句话送给陈峰参详。”

http://www.eeo.com.cn/2018/0127/321623.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31 20:5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媒体:海航集团一季度面临150亿元人民币流动性缺口


      网易财经1月30日讯  据彭博报道,不愿具名知情人士称,海航集团对债权人表示公司一季度存在至少150亿元的流动性缺口。

      知情人士称,海南省政府官员与海航集团及有关银行于上周召开了会议,商讨了海航的债务问题;同时海航集团的部分债权银行也在考虑成立债权人委员会,海南政府表达了对于海航的支持。

      其中一名知情人士称,今年一季度,海航集团将有650亿元人民币的债务到期,海航所面临的150亿元流动性缺口已经把资产处置等融资计划考量在内。两名知情人士称,海航对债权人表示,若目前正在计划的资产处置实施顺利,海航集团的流动性问题将在二季度得到缓解。

      知情人士称,目前为止,海航集团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的表内及表外融资总额高达约1万亿人民币;其中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为海航集团最大债权人,海航集团代表和国开行未立即回复彭博寻求置评的请求;海南省金融办未接听彭博寻求置评的电话。

      注:知情人士此前透露,海航相关银行账户被冻结的背后原因是股票重复质押。这一事件展现出,作为全球负债最重的公司之一,海航在近几年开展了数百亿美元的连串收购之后,面临的资金压力不断增大。

http://money.163.com/18/0130/12/D9DB9HLU002580T4.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 00: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消息称海航集团拟上半年出售1000亿资产应对流动性压力


      观点地产网讯:1月31日,彭博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海航集团对债权人表示拟上半年出售约1000亿元人民币资产,这是为偿付债务和应对流动性压力而拟定的一系列计划之一。

      知情人士称,海航拟通过资产处置,在一季度筹集约200亿元,二季度筹集约800亿元。

      数据显示,海航截至去年6月末的资产规模为1900亿美元,超过美国运通。海航集团还持有近300亿美元其他公司的股权,Real Capital Analytics估计其在全球持有逾140亿美元房地产资产。

      截至去年6月末,海航有1852亿元人民币短期债务,现金和利润已无法覆盖,加上投资者担心海航的偿债能力,举债成本自去年6月以来一路上升。

      另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海航最近一次出售项目为悉尼一处物业,以2亿澳元售予美国私人直接投资公司黑石集团。该资产为海航集团于2011年以约1.17亿澳元的价格购买的一处写字楼,位于悉尼约克大街1号。

http://www.guandian.cn/article/20180131/197162.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 14:2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盛:海航应有足够能力偿债


      外媒报道称,援引高盛1月19日的报告,海航集团应有能力偿付债券,因为海航拥有能产生现金的资产。

      这份报告得到了高盛的权威背书,也是国际顶尖金融机构近期又一次为海航发声力挺。报告中高盛呈现了丰富的数据分析和明确结论。

      高盛通过分析数据认为,海航集团2016年全年以及2017年上半年分别产生了505亿元人民币和311亿元人民币的经营性现金流,这表明其确实拥有现金产生能力较强的资产。

      高盛还提到,虽然很多新闻传海航集团的某些子公司拖欠付款,但这并不意味着海航集团层面无法偿还其债务。海航集团的盘子在高盛看来足够大,根植于多元化的实体经济领域,以处理各种业务需求。

      高盛报告中,还提到了两家中国企业——一家英文“G”开头的集团公司,旗下有国内A股沪市上市公司,另一家“G开头”的港股上市公司。这两家企业都是中国的大型企业,这些公司可以延长债务期限。高盛认为这是海航集团最有可能得出的结果,并在报告中提到:“因为我们相信公司(海航集团)拥有产生现金的资产。”

      就在上周的美国总商会2018年年度晚宴上,黑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苏世民为海航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峰颁发了“年度品牌奖”,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在晚宴致辞中,祝贺和感谢海航集团、苏世民先生,点赞企业和名人为中美关系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

      1月22日,经济观察报报道,海航集团表示:“海航集团财务状况良好,与境内外各大金融机构合作一切正常且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一位接近海航人士表示,企业资产有买有卖很正常,不可能一直买,况且海航的资产浮盈不小。

      而此前海航集团副董事长、首席执行官谭向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海航是理性的投资者,只买不卖会撑死,有买有卖才是生意,所以我们有买有卖,有进有出。”他认为在收购完成后适时清理、退出一些资产,都是正常的举措,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

      来源今日头条

https://www.toutiao.com/i651414727328111053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2 00: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媒:海航已通过摩根大通等四家大行的合规审查


      腾讯证券讯 据路透社报道,海航集团日前表示,公司已通过了四家大银行的合规审查,这对这家现金短缺的企业集团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好消息。全球监管机构正在对其管理和所有的资产进行审查。

      海航在周三给路透的电子邮件中表示,过去几个月里,该公司已通过了摩根大通(JPM)、瑞银、瑞信和野村证券等机构对其的合规审查(包括KYC调查和内部尽职审查)。

      在7月份宣布改变其股权结构后,这家航空公司与金融服务集团一直面临着来自银行和监管机构的额外审查和尽职调查。

      几家监管机构随后表示阻止或质疑其海外交易。最近,海航集团仍在为资金链问题苦苦挣扎,要求一些贷款机构延长贷款期限,以推迟偿还几笔贷款。

      此外,知情人士对路透表示,海航正考虑进行首次公开发行或出售货物处理程序Swissport,以提振其财务状况。

      海航表示:“这通过的一消息是海航在经过严格审查后的一个积极迹象。海航在2017年7月下旬公布了一份修改后的股权结构。”

      银行被要求定期通过KYC(Know Your Customer)检查核实客户的身份,这是最基本的检查。这四家银行对海航合规审查的通过,将意味着它们对该集团目前的股权结构和财务状况感到满意,并可能对海航及其子公司进行融资和交易,但须接受其它的检查和要求。

      摩根大通、瑞银、瑞信和野村均拒绝置评。

      一家实体企业通过银行来披露其KYC的审查结果是不常见的。然而,在过去两年的500亿美元并购狂潮之后,海航将其股权结构和财务状况都进行了严格的审查。此举可能是为了安抚其投资者和商业伙伴。

      路透社去年9月报道称,高盛(GS)已暂停其为海航计划的筹资的工作,和最终的海航集团旗下的IT外包子公司Pactera的在美上市计划。此前海航未能满足该行的KYC检查。尽管该集团在海外获得了监管部门的批准,比如在奥地利,但它的交易仍受到阻力。

      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审查了海航潜在的国家安全威胁交易,但尚未批准海航集团的几笔交易,包括其在对冲基金投资公司Skybridge Capital的多数股权收购。去年12月,新西兰阻止海航斥资4.6亿美元在其股权结构之上收购当地一家金融子公司。

      1月24日早间,一则《关于海航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临时停牌的公告》,让海航投资(000616.SZ)成为海航系旗下第七家停牌的公司。

      公告中披露,此次海航投资的停牌事由,系发生对股价可能产生较大影响、没有公开披露的重大事项。公司股票自2018年1月24日开市起停牌,待公司刊登相关公告后复牌。

      此前,海航系旗下已陆续有供销大集(000564.SZ)、海航控股(600221.SH)、天海投资(600751.SH)、渤海金控(000415.SZ)、凯撒旅游(000796.SZ)及海航基础(600515.SH)六家上市公司相继停牌,披露的停牌原因多涉及资产重组。

      关于旗下多家公司停牌,海航方面回应称,集团下属各参控股上市公司分别基于自身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向交易所先后申请停牌。在停牌期间,上市公司根据监管规则及时披露事项进展,一切信息以上市公司在各信息披露法定媒体刊登的公告为准。截至目前,海航集团财务状况良好,与境内外各大金融机构合作一切正常且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尔夫)

http://stock.qq.com/a/20180125/003924.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2 14: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媒:国开行航空租赁部门称愿对海航伸援手


      凤凰网财经1月23日讯 据路透报道,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航空租赁部门负责人称,海航集团拥有稳健的航空业务,该集团若出了问题对谁都没好处。

      国银航空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简称国银航空租赁)的总裁Peter Chang在都柏林的航空经济会议上说,“国家开发银行在本案中的曝险很大,我们会涉及与海航的讨论。

      “我还没有被叫去讨论,因为航空是较小的一块,但这是很重要的一项业务。我预计我们将在某个时候介入。我们愿意伸出援手。海航出问题对我们没有好处。”

      海航集团上周承认公司出现流动性问题,受之前大规模并购且中国增长放缓影响。

      Chang称,海航集团的航空事业表现不差。

      他在这场活动上同时表示,“在这基础上,我从风险观点来假设,这部分事业将会被政府以及所有涉入的各方保留。”

      Chang称,“我们正在关注事况,和其他人一样读报。我们正试图介入,并做好准备工作。海航集团领导层越早意识到他们有个迫切的问题,我们就能越早开始着手解决。”

      中国银行旗下航空租赁事业的一名高管在同场会议中对听众表示,海航集团关联航空业者逾期付款都不超过30天,但问题在于是否有现金送至集团的其他地方。

      中银航空租赁(02588.HK)首席运营官David Walton表示,“我个人认为,海航集团旗下的航空公司本身运营状况大致良好。”

      他补充称,“问题在于资金是否在集团内部被挪为他用,而集团现金流可能不甚强劲。因此我们的焦点正放在现金流的流向。

http://finance.ifeng.com/a/20180125/15947741_0.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3 00: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海航集团关联企业从中资银行敲定78亿元长期贷款


      新浪财经讯 海航集团关联企业已从中国的银行敲定78亿元人民币的长期贷款,用于扩建美兰机场--机场位于海航集团总部所在的海南省。据公司周四晚些时候在香港交易所(289, -1.80, -0.62%)的公告,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7.39, 0.00, 0.00%)和中国农业银行(4.74, -0.02, -0.42%)同意提供期限为20年的贷款。贷款的一半将分配给航基股份(8.84, 0.92, 11.62%),另一半分配给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有限责任公司,贷款由海航实业集团提供担保。

http://finance.sina.com.cn/7x24/ ... ?source=cj&dv=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3 15: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海航拟用香港地块融资15亿至20亿美元,新鸿基参与谈判


      资金流动性出现问题的海航集团正准备卖出此前在香港拿下的地块。

      据英国金融时报2月1日报道称,海航集团已经开始与由新鸿基地产(00016.HK)领头的几家开发商和其他一些投资者展开了谈判,海航希望以其在香港前启德机场(Kai Tak)地块所持的地皮作为抵押,拿到15亿至20亿美元的贷款。目前,启德地块正被改造成一个豪华住宅房地产开发项目。

      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海航集团希望依靠启德地块的高价值借到低成本的资金,目前正在寻求低于市场水平8%的借款利率。如果海航最终违约,那么其中任意一家贷款方都可以自行开发启德的这个房地产项目。

      新鸿基的发言人并未否认这一谈判,他们表示,迄今只进行了非常初步的讨论,并未有实质性的进展。

      海航这一地块的融资计划从方案来看与其内地项目类似。此前1月25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获得的一份资料显示,海航集团旗下的海航实业自2017年年底开始为位于上海、苏州、浙江嘉兴、北京、海南,广东珠海等至少六个城市的房地产项目进行融资。从操作来讲,海航通过出让项目所建立的基金股权方式进行融资,并订立回购协议。

      在金融时报引用的案例中,上述知情人士称,海航借贷的钱很可能被用来为其未来几个月到期的海航债务进行再融资。同时,该知情人士表示,新鸿基并不会自己拿出这些资金,正在寻求与一家银行就这笔交易达成合作。

      2016年11月,海航集团旗下的香港海岛建设地产有限公司击败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等19家对手,以88.37亿港元(约合人民币77.06亿元)的价格拿下香港九龙启德地块。

      该宗地块位于九龙启德第1K区3号地盘的新九龙内地段第6565号,地块面积为11262平方米,用途为非工业(不包括办公室、仓库、酒店及加油站),使用年限为50年。

      据此前香港文汇报报道,88亿港元的价格高于此前市场预期上限的87%。按照测算,该地块每平方英尺楼面价为1.35万港元(约126700元/平方米)。这一价格较两年前同区另一幅批出的地块高出1.2倍,同时也创出东九龙区新高。

      对于斩获香港九龙启德地块,海航实业当时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一方面,海航相信有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在积极部署以香港为桥头堡的全球战略,海航非常看好香港的后续发展潜力;另一方面,启德发展区规划良好,本次投标地块综合素质优越,作为海航进港的首个发展项目具有较大影响力,有助于大幅度提升海航品牌形象。

      此后一个月,海航再次在香港启德区拿下一宗地。

      2016年12月19日,香港地政总署发布地块出让结果公告,海航实业以54.1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43.47亿元)夺得位于香港启德发展区的1L区3号地盘的住宅用地(新九龙内地段第6562号),折合楼面地价为117599元/平方米,再创区域新高。

      1月18日,海航集团董事会主席陈峰接受路透社采访时承认,“因为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并购”,海航存在资金流动性问题;同时中国经济“从快速增长转向温和增长”,对海航获取新融资造成冲击。

      海航目前拥有8家A股上市公司和3家港股公司,分别是:海航基础(600515.SH)、供销大集(000564.SZ)、海航投资(000616.SZ)、渤海金控(000415.SZ)、天海投资(600751.SH)、海航创新(600555.SH)、凯撒旅游、海航控股(600221.SH)和香港国际建投(00687.HK)、海航科技投资(02086.HK)、海航实业股份(00521.HK)。截至目前已经有7家公司停牌,公告均称“控股股东正在筹划涉及公司的重大事项”。这也引发外界对于公司资金状况的猜疑。

      来源澎湃新闻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9780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4 00: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媒:海航将悉尼一物业总价1.61亿美元售予黑石


      观点地产网讯:路透香港1月26日消息,两位直接知情人士称,中国海航集团将其位于悉尼的一栋大楼以2亿澳元(1.61亿美元)售予美国私人直接投资公司黑石集团(BX.N)。

      路透援引消息人士称,此次出售的资产正是海航集团于2011年以约1.17亿澳元的价格购买的一处写字楼,位于悉尼约克大街1号。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海航集团最新的半年度业绩报告显示,随着融资成本提高了一倍多,该集团的债务去年激增。有消息称此次出售资产正是因为海航集团深陷债务困境,需要剥离资产筹措现金。

      此外,海航集团首席执行官谭向东在去年11月就曾表示,海航计划出售纽约和悉尼的建筑物,同时希望通过房地产投资信托把香港物业项目变现。至今海航集团和黑石集团均未作出正面回应。

      2017年12月份,海航集团副董事长、首席执行官谭向东曾表示,集团正在洽谈出售纽约、悉尼、香港等地的部分房地产资产,同时也在积极推进成立投资基金,以便将这些地块出售给外部投资者。

http://www.guandian.cn/article/20180126/196919.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4 14:2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海航想卖地回笼20亿?海航否认出售海口大英山地块


      新浪财经讯 海航系A股上市公司股价下滑以及集中停牌,今日引发媒体关注。据界面报道,近期遭遇接连停牌的海航系,正在谋求出售其海南的土地资源以回笼资金。海航方面媒体否认称,公司并没有出售大英山地块的计划。

      公开数据显示,海航目前拥有8家A股上市公司和3家港股公司,分别是:海航基础(11.160, 0.00, 0.00%)(600515.SH)、供销大集(4.780, 0.00, 0.00%)(000564.SZ)、海航投资(3.420, 0.00, 0.00%)(000616.SZ)、渤海金控(5.840, 0.00, 0.00%)(000415.SZ)、天海投资(6.490, 0.00, 0.00%)(600751.SH)、海航创新(3.450, -0.38, -9.92%)(600555.SH)、凯撒旅游(12.900, 0.00, 0.00%)、海航控股(3.250, 0.00, 0.00%)(3.250,0.00, 0.00%)(600221.SH)和香港国际建投(00687.HK)、海航科技投资(02086.HK)、海航实业股份(00521.HK)。

      海航集团否认集中停牌与流动性相关。海航集团表示,长期以来高度重视下属上市公司的经营发展,近期,集团下属各参控股上市公司分别基于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向交易所先后申请停牌。在停牌期间,上市公司根据监管规则及时披露事项进展,一切信息以上市公司在各信息披露法定媒体刊登的公告为准。 截至目前,海航集团旗下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良好,与境内外各大金融机构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据界面报道,近期遭遇接连停牌的海航系,正在谋求出售其海南的土地资源以回笼资金。界面表示,海航正谋求出售部分国内地产资源,目前已经与碧桂园、融创、中粮等多家房企进行洽谈。界面新闻确定其中的一块土地为海口大英山国际旅游岛CBD中的一部分,预计成交规模为20亿元。

      海航方面对媒体否认称,关于海航地产欲出卖大英山CBD地块回笼资金的信息不属实,海航地产没有在卖地,而是在与一些业内实力企业接洽合作。

      海口大英山机场在1999年搬迁后,机场跑道中心线两侧的3000亩土地由海航集团控股企业海口美兰机场有限责任公司获得开发权。2002年海航集团与广东地产商联华国际联合成立海口新城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共同开发这一地块,随后联华国际退出,合资公司被收归海航旗下。

      2009年,海航地产获取了这3000亩大英山老机场土地使用权,而根据当年的媒体测算,受惠于大英山地块的土地溢价,一年之间,海航地产资产总额从4.03亿元上涨到75亿元。

      随后2012年9月20日,海口大英山片区设立海南国际旅游岛中央商务区成功获得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复。批复明确,由海航集团牵头,在海口大英山片区设立和启动海南国际旅游岛中央商务区项目建设。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 ... yqyuhy6412245.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5 00:3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海航欲出售集装箱租赁资产 中远海运或将接手


      在分析人士看来,此时出手购买租箱资产是最好的时机,从海航目前的情况看,不排除将SeaCo和另外的租箱公司Cronos一起整体出售的可能。
  
      近日有媒体爆料,海航集团将出售旗下的集装箱租赁资产SeaCo。

      SeaCo是海航集团于2011年收购的一项资产,2013年置入上市公司渤海金控(000415.SZ),后者是海航集团旗下的一家以租赁为主业的金融控股集团。

      这个未经证实的消息并没有让市场大呼意外。一位航运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海航在经过前两年的大举扩张后,最近确有出售资产的举动,相对而言,航运在海航的产业体系内显然已经“不那么重要”。

      “绯闻”的下半段是若隐若现的接盘方。据称,中远海运集团旗下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商中远海发(601866.SH)将受让SeaCo租箱公司,收购主体是中远海发的子公司佛罗伦租箱公司。

      对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向多位中远海运集团及海航资本集团人士求证,他们多表示尚未听说此事,或者不方便透露。目前,渤海金控已经停牌接近半个月,停牌原因涉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而中远海发尚未有资本层面的说明。

      不过,1月30日晚,在回应本报记者对此传闻的看法时,渤海金控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卓逸群不置可否。他表示,因为涉及上市公司资产的信息,“不太合规,没法评论”。

      在分析人士看来,此时出手购买租箱资产是最好的时机,从海航目前的情况看,不排除将SeaCo和另外的租箱公司Cronos一起整体出售的可能。

      海航或将出售租箱资产

      海航与SeaCo的缘分始于六年前。

      2011年12月15日,在全球航运业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海航集团通过其全资子公司GSCII完成了对GE SeaCo100%股权收购。

      GE SeaCo由GE与SeaCo公司按照5:5的比例合资成立,注册地位于巴巴多斯,总部位于新加坡,是一家独立运营的集装箱租赁企业。被海航集团收购后,公司从2012年2月1日起更名为SeaCo SRL。

      该公司声称是全球第五大租箱公司,拥有并管理超过87万个标准箱(TEU),业务网络覆盖6大洲,同时在全球设有21家分支机构,为8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全方位集装箱租赁服务。

      2013年,海航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渤海金控宣布收购SeaCo SRL,从此,渤海金控的主营业务中正式多了一项集装箱租赁。

      并入合并报表的第一年,SeaCo就贡献了30.89亿元的营业收入和6.16亿元的净利润。而当年渤海金控的营业收入为63.76亿元,净利润为10.53亿元。也就是说,一个SeaCo的业绩几乎占了整个上市公司的一半。

      2015年,渤海金控再次收购全球第八大集装箱租赁公司Cronos80%的股权,海航集团的集装箱租赁产业一度跃至“世界第一”。

      在当时的收购草案中,渤海金控称,完成收购后,按TEU计算,公司将拥有超过200万集装箱量,位列全球第四位;按CEU计算,则超过313万,位列全球第一。不过,在近两年的年报中,该排名又统一为“第二”。

      据航运界相关人士介绍,CEU指Cost Equivalent Unit,是衡量集装箱成本的单位,与TEU只计算数量相比,CEU兼顾集装箱的数量与价值,所以在租箱领域使用更广泛。

      尽管Cronos体量不如SeaCo,但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造血”工具。2015年,Cronos实现营收18.66亿元,净利润5.96亿元。

      集装箱租赁资产是海航引以为豪的事情。在多个场合,海航集团、海航资本集团以及渤海金控的领导们都会将此作为飞机租赁外另一大产融结合的完美范例。

      他们还十分看重这些海外资产对公司管理的正面影响。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中,卓逸群表示,海外的租赁企业有助于让公司学习到更先进的商业模式、管理经验,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全球租赁业务的网络布局。

      但是,随着收购更多其他资产,集装箱业务在渤海金控中的营业收入占比出现了大幅下降。2015年,其占比为49.39%,到2016年已经下降至19.45%,与此同时,飞机租赁及销售在2016年的营收占比则达到64.37%。

      而这次的“出售租箱资产”一说,之所以业内人士多表示“很有可能”,不仅是因为集装箱资产在渤海金控中的体量变小,更多是源于海航集团层面频频出售资产的举动。

      近期有媒体曝出,海航集团正在谋求出售其海南的土地资源,以及海外的物业、房地产。上述信息未得到海航方面的证实。

      不过,“卖资产”也非空穴来风。去年11月,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中,海航集团副董事长、首席执行官谭向东表示,海航已经在调整自己的并购策略,同时正在陆续出售部分资产,包括纽约、悉尼等地的部分房产,并清理了100多家小企业。

      海航方面目前公开承认的一笔交易是,2017年4月宣布出售持有近6年的曼哈顿甲级写字楼。对于市场上传出的潜在交易项目,海航未直接回应,而是多次强调,海航是战略性财务投资者,“有买有卖才是生意”。

      中远海发成潜在交易对象

      卖资产的关键在于,是否有人接手,以及以什么样的价格接手。

      在中远海发发布业绩预告的当天晚上,垂直媒体“航运界”曝出,消息人士指出,海航有意将SeaCo租箱公司出售给中远海发旗下的佛罗伦租箱公司。

      中远海发前身是中海集运。中远、中海两大航运央企合并后,集装箱运输业务合并至中远海控(601919.SH)上市平台中。2016年11月18日,中海集运更名为“中远海发”,并致力于成为依托航运金融、综合发展非航融资租赁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商。

      2017年上半年,中远海发实现集装箱租赁收入13.6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3.04亿元增加4.72%。其中,主要的租箱平台佛罗伦国际有限公司实现营收10.19亿元,净利润5706.89万元。

      而根据公司披露,佛罗伦公司箱队规模为365万TEU,预计占整个租箱市场的18%至20%的份额,位列世界第二。从营业收入和盈利情况看,佛罗伦还不及渤海金控下的两个公司之和,同期,它们实现营收24.54亿元,净利润1.91亿元。

      事实上,中远海发在集装箱租赁业务上已经开始了“买买买”。去年7月11日,公司公告称,全资子公司将从外部购买15.4万UNIT(折合22.7万CEU)的二手集装箱,支付对价约为2.0038亿美元,折合约为13.62亿元。

      不过,集装箱租赁与集运息息相关,也是周期行业。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徐剑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块市场竞争激烈,经常在巨头间并购,与船公司之间的比重也是此消彼长。

      但是,第三方集装箱租赁的规模某种程度上是与集运周期相逆的。“行业好的时候,船公司多买自备箱;行情差的时候,租箱公司比重上升。”徐剑华表示。

      尽管在航运低迷时期仍然保持着不错的盈利,但2016年渤海金控的集装箱业务首次出现下降,2017年上半年租赁方面的收入再次同比下跌1.38%。

      对于购入上述资产,21世纪经济报道致电多位中远海发人士,他们均表示尚未听说此事。

      不过,一位中远海运集团内部人士认为,该项交易很有可能传言不虚,对于海航而言,当下确有回笼资金的必要,甚至有可能连同Cronos整体出售;对于中远海发而言,此时也是购买资产难得的“窗口期”。

      “海发不会出于业务一致而买它,最大的可能性是相对便宜。”上述人士表示。

      便宜只是相对的。2011年海航收购SeaCo之时,作价10.4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6.10亿元;2013年渤海金控收购时,交易价格涨至81亿元。

      来源网易财经

http://money.163.com/18/0201/06/D9HP7QS5002580S6.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5 14: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海航旗下Swissport计划今年于瑞士挂牌上市 估值或达28.7亿美元


      观点地产网讯:1月25日,瑞士航空地勤服务及货运服务供应商Swissport表示,母公司中国海航集团计划在今年稍晚将Swissport在瑞士交易所挂牌上市。

      Swissport表示,海航决定让Swissport在瑞士上市,凸显其在瑞士的根基稳健,未来上市后的新公司料将独立运营。

      路透前日消息,海航希望Swissport估值至少达到27亿瑞郎(28.7亿美元)。

      另据观点地产新媒体查阅获悉,海航在2015年收购Swissport并成为其唯一股东,并将继续对Swissport长期持股。Swissport每年理货量超过430万吨,服务旅客数量达2.5亿人次。

http://www.guandian.cn/article/20180126/196907.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6 00: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海航否认卖地 伦敦西班牙后再传175亿出售瑞士航空地勤公司


      观点地产网 自去年底传出将以60亿美元对价出售海外商业地产传闻后,海航集团的海外抛售风波就从未间断。而最新的消息显示,海航出售的范围首度蔓延至国内。

      1月25日,继海航旗下10家A股上市公司中的7家接连停牌后,有传闻称海航正谋求出售部分国内地产资源,并且目前已经与碧桂园、融创、中粮等多家房企进行洽谈。

      消息进一步称,出售的其中一块土地为海口大英山国际旅游岛CBD中的一部分,总用地面积约8440亩,核心区域用地面积约3000亩,区域内共有16个项目,包括海航中心、海航首府、海航豪庭等,预计成交规模为20亿元。

      事实上,近两年在全球范围内豪掷超过3000亿不断进行收并购后,海航的资金问题一直受到媒体和投资者的关注。另一方面,由于海外监管的收紧,海航海外项目的问题最终于2017年12底开始出现浮出水面。

      去年12月19日,有国际知名财经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称,海航计划转售包括位于曼哈顿中城、伦敦金丝雀码头、旧金山教区、法国波利尼西亚以及澳大利亚在内的商业地产,总价值合约60亿美元。

      虽然海航方面回应观点地产新媒体是基于市场因素的有买有卖,但连续、大范围的海外出售似乎并非简单的买卖逻辑可以解释。

      及至2018年1月12日,彭博援引知情人士透露,海航正在就两栋位于伦敦金丝雀码头的房产——路透大楼和瑞信大楼,寻求中介估价,且已经开始接触有意接盘的潜在投资者。

      值得注意的是,售价可能低于早前3.66亿英镑的买入价,而进入2018年后,海航再接连爆出海外项目出售的消息。

      1月23日,香港媒体引述外电报道,海航集团打算出售其持有的29.5%西班牙诺翰酒店集团(NHHOTEL GROUP)股权,估值6.32亿欧元(60.4亿港元)。为此,海航已聘请摩根大通为其寻找买家。

      1月25日,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称,海航集团正在考虑旗下Swissport的首次公开发行(IPO)或出售,苏黎世和纽约目前都在上市地点的考虑范围之内。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Swissport是瑞士航空地勤服务及货运服务供应商,年度营收达到27亿欧元,为超过2.3亿名旅客提供地勤服务。

      对于Swissport的估值,消息人士称,海航希望Swissport估值至少达到27亿瑞郎(约合人民币175亿元),而这也是该公司2015年收购该公司时付出的价钱。值得一提的是,当年该笔收购是国内航空业近年来最大的一笔海外并购。

      显然,接连以收购价或低于收购价的对价处理海外项目,海航的资金问题成为不可否认的现实。

      此前,海航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峰就曾公开承认,海航因进行了大量并购出现了流动性问题。但他亦表示,海航能够解决现金短缺问题,今年将继续获得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的支持。

      此外,对于出售国内地产项目的传言,海航基础一位高层在接受观点地产新媒体采访时否认了该消息,而据接近碧桂园内部的人士则回应称,“内部尚未得到消息,文章中指的也仅仅是接触。”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自进驻海南市场以来,碧桂园在当地的发展不可谓不快。2017年上半年,碧桂园在海南市场的销售就已超过百亿,而其2016年全年的销售额也才刚过百亿。快速去化之下,碧桂园在海南的库存急剧减少,去年7月,碧桂园就曾斥资52亿拿下三亚商业地。

      此外,另一被传买家融创近年也同样加大在海南的投入,2015年,融创首入海南,2016年底,一口气推出了首批落地的六个度假项目。而在去年收购的13个万达文旅项目中,就包括有海口。

      虽然海航基础方面否认了出售的信息,但随着海南房地产市场逐渐升温,房企对海口土地的兴趣正在不断加大。由此,对于正面临流动性难题的海航而言,旗下的大量海南土地资源或将有助于其缓解资金压力。

http://www.guandian.cn/article/20180125/196875.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16 17:03 , Processed in 0.061814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