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12-14 13: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挽墨亦倾书 于 2023-12-14 13:38 编辑
先声明,只是从方法上探讨交流哈,不是抬杠。
要分析还是可以考虑一些方式方法的,我可以提一个,当然这不是唯一的方法
1.首先明确我最重要的分析立意是生活的所需,比如社交、工作、商圈、居住
2.分析不用考虑到每个人,从可行性范围考虑就可以了,也就是日常能便捷出行的范围内可以去干什么,而不用考虑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差异,甚至不用局限为地铁这种方式
3.分析方式需要按点进行,比如单独分析喷水池、大营坡....等感兴趣的站点或位置,再进行比较
打个比方,住大营坡,可以分析3块钱以内可以到哪些站点,4块钱可以到哪些站点,可以地图上画出一个范围。
这里价格实际上包含了乘坐里程、时间、成本的信息,有可能是3块钱之内感觉还算近随时能去,4块钱范围感觉能去但有点远,5块钱范围感觉没事不想去。
前面画出的范围就是日常出行不同感受下的可行性范围,需要分析的是这个范围里面包含了哪些重要的具有社交、工作、商圈、居住属性的站点,占比是如何的,就得到了一个站点的分析。
结论可以理解为住在这个站点,日常出行能便捷享受到的公共资源有哪些,区域在城市中占比是哪部分。
这个区域在城市的占比越大,占的位置越重要,包含的重要站点越多,就意味着这附近的资源越多,住在这个站点在这个可行范围内约会、工作、认识妹子的机会会越多
然后就可以再换乘另一个站点,分析之后再做对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