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豆蔻年华

[建设纪实] 呼和浩特市2025年城市改造进展及城建新闻汇总-2025.5.7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17 08:2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内蒙古呼和浩特着力打造“六个区域中心”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发挥政治、经济、文化、区位等方面独特优势,全力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教育医疗中心、交通物流中心、绿色金融中心、休闲度假中心、现代消费中心“六个区域中心”,加快构建“东融、西联、南通、北开”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

2024年11月,呼和浩特科创中心孵化企业——内蒙古好快科技有限公司的“羊体尺测定系统”,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公布的2024年度农业“火花技术”名单。本土企业入选国家级名单,是呼和浩特全力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取得成果的最好证明。
“呼和浩特科创中心,目前已成功培育出高新技术企业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家,并助力诞生了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自治区级及8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呼和浩特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孔燕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月至10月,呼和浩特市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成效显著,共吸收转化成果1411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8.05亿元,同比增长104.9%,占全区40.3%;登记技术合同510项,合同成交额达19.32亿元,占全区33.85%;新增技术转移服务机构15家,总数达37家,占全区47%,位居全区首位。


与此同时,区域交通物流中心建设也在提速。
呼和浩特盛乐国际机场主体工程、轨道交通预留工程顺利完工,高铁预留工程开工建设,老牛湾通用机场12月29日成功完成首航;沙良物流园区开通跨境运输“一站式”通关业务,呼和浩特国际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项目正在加快建设,申通(和林格尔新区)智慧电商物流园已投入使用…
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玮表示:“呼和浩特市将围绕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定位,依托盛乐国际机场投用和自贸区申建两项重点任务,继续从完善交通物流建设布局、提升交通物流服务水平两端发力,深化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改革,推动‘区域交通物流中心’建设提档升级。加快推动外向物流通道建设,积极推进呼包高铁、呼朔太高铁、呼鄂城际铁路等项目列入上位规划,积极融入国家现代物流运行体系。”
2024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集中力量打造呼和浩特区域金融中心。呼和浩特市积极推进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重大项目建设、民生工程等方面工作质效,努力建设区域绿色金融中心。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36家金融机构、65家地方金融组织,初步形成了以银行、保险、证券为支撑,各类金融机构及地方金融组织协同发展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主要金融数据指标规模均居全区首位,全市金融业态呈现总量增加、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良好态势。

随着“集章打卡”的走红,“盖章游”也着实让2024年8月份在呼和浩特举行的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火出了新高度。4天展期,共35万人次观展,全市接待国内游客237.9万人次,实现国内游客总花费48.98亿元。
2024年以来,呼和浩特整合馆藏文物资源,策划并推出了“交融之美——昭君出塞和亲之路沿线精品文物专题展”“问蜀——东周时期的蜀文化特展”“跃马万里——马文化特展”等20余场具有鲜明地域风格、彰显北疆文化特色的主题展览。举办了“博览、博育、博悦”“庆祖国华诞·观博物北疆”“博物馆之夜”等教育活动3500余场,以互动体验弘扬传统文化,在全市掀起了持续升温的文博热。

2024年1月至10月,全市各类博物馆接待观众725.19万人次,较2023年增长1.5倍。
从举办主题展览到开展特色活动,呼和浩特正致力于通过打造博物馆之城,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文化能级和旅游品牌影响力,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区域休闲度假中心。

2024年12月27日传来好消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正式被国家文旅部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是呼和浩特市聚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推进北疆文化建设总体要求,构建“一廊两轴五带”文旅空间发展格局取得的丰硕成果。
音乐会、演唱会、网红打卡地、城市烟火气……围绕建设区域现代消费中心城市,呼和浩特成功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城市,入选全国“年度消费热力城市”。
未来,首府还将持续推出更多多样化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消费促进活动,不断丰富市场产品与服务,提高消费服务质量,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联合各方力量,共创安全可靠的消费环境,持续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记者 郑学良 实习生 梁婧姝)
原标题:加快构建“东融、西联、南通、北开”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 呼和浩特着力打造“六个区域中心”
责任编辑:徐红梅】
http://nmg.news.cn/20250214/85e0 ... 0093e02f347c/c.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0 08: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呼和浩特将举办97项国际国内体育赛事
2025-02-18 16:15:14正北方网
本网讯(草原云·正北方网首席记者  牛天甲) 2月18日下午,2025年呼和浩特市体育局重点体育赛事推介会在呼和浩特体育中心媒体发布厅举行。

据了解,2025年呼和浩特市将举办97项国际国内体育赛事,其中国际级赛事13项、国家级赛事25项、自治区级14项、市级45项,国际赛事举办精彩不断,自有品牌赛事提质升级,国家级赛事接连举办,自治区级赛事精彩纷呈,市级赛事广泛展开。其中,将举办国际级赛事13项,包括2025亚足联女子五人制足球亚洲杯决赛,该比赛是亚足联旗下最高级别的女子五人制足球国际赛事,是呼和浩特市近年来举办的级别、档次最高的洲际足球赛事。ITF国际网球大师赛MT400将吸引全球高水平的选手参加,是职业网球选手迈向巅峰路上的重要试炼场。亚洲U18七人制橄榄球锦标赛是亚洲各国和地区选拔出的优秀青少年橄榄球运动员的重要平台。

国家级赛事25项,其中,2024~2025年赛季全国短道速滑冠军赛是国家级A类专业短道速滑赛事,是全国最高级别的短道速滑比赛,是国内顶尖的短道速滑选手同场竞技的重要平台。2025年全国青少年网球积分排名系列赛“九天体育杯”周末巡回赛是全国性的青少年网球竞技平台,激励着全国各地的青少年网球选手积极参与。全国体育传统学校游泳联赛聚集全国各体育传统学校选拔出来的优秀运动员,为国家游泳梯队建设输送人才。

另外,呼和浩特市还将重点打造“五个一万”“健康正出发 周末动起来”全民健身系列活动、蒙古马常规赛、2025呼和浩特马拉松和2025呼和浩特铁人三项锦标赛暨沿黄城市(呼和浩特)“铁人三项赛”等本土赛事。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高水平体育赛事陆续开展,聚焦国际级、国家级赛事,增强参加和承办高水平体育赛事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0 08:3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呼和浩特:“新”潮澎湃启新程
2025-02-18 10:06:41《呼和浩特日报》
近年来,呼和浩特以“破茧成蝶”之势,在城乡焕新与产业升级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从交通动脉的贯通到智慧城市的构建,从生态治理的突破到低空经济的探索,这座草原都市正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底蕴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雄心,书写着新时代的奋进篇章。

以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

2024年,《呼和浩特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获批为城市发展锚定了四大核心坐标——华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这一顶层设计不仅为城市未来十年勾勒出清晰的蓝图,更通过“交通强基、产业聚能、生态提质、智慧赋能”等抓手,推动首府从区域中心向国家级战略节点跃升。

交通是连接城市的重要纽带,也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盛乐国际机场落成后,呼和浩特将正式跻身“国际航空枢纽俱乐部”。这座对标绿色低碳标准的现代化机场,不仅将开通第五航权,同时通过S43机场高速、S29呼凉高速等路网工程,还构建起辐射华北、连接欧亚的“空中丝路”。

清水河老牛湾机场的通航,让黄河与长城交会的壮美景观不再遥远,为文旅经济注入新动能。数据显示,通航后当地民宿入住率提升40%,乡村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5%,一幅“交通+文旅”的融合发展图景正徐徐展开。

从“痛点”到“暖点”的蝶变

城市发展的温度,体现在每一处细节的改善中。

2024年,呼和浩特以“温暖工程”为切口,新增供热能力3800万平方米,新建和改造老旧管网209公里,城市供热“O”型环网全面成型,让那些曾经饱受供暖困扰的小区彻底告别“寒冬焦虑”。正如玉泉区天骄花园小区居民安利平所言:“现在室内温度可以达到25摄氏度左右,温暖工程是真正的民生工程!”“水”与“绿”的命题同样被赋予新解。引黄入呼三期工程的启动,为首府长远发展筑牢水资源屏障;而54个海绵城市项目的落地,则让城市在暴雨中“呼吸自如”,内涝发生率大大下降。此外,229个老旧小区焕新、215个口袋公园的增建,让呼和浩特公园游园总数达到1009个,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园之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过40%,人均绿地面积近20平方米,基本实现了市民开门见绿、开窗揽绿的美好绿色生活。

低空经济与智慧治理的双重突破

在产业赛道上,呼和浩特瞄准未来产业,率先布局低空经济生态圈。内蒙古低空经济研究院的成立、全国eVTOL试点城市的申报以及商业航天总装基地的落地,让这座城市成为低空领域的“北方试验场”。一架架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试飞,不仅为物流、应急救援开辟新场景,更催生出“低空+文旅”“低空+农业”等跨界模式。

智慧城市的建设同样步履铿锵。随着城市大脑与DeepSeek大语言模型的初步集成,呼和浩特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个将DeepSeek应用于城市大脑的地区,标志着AI技术已渗透至首府交通调度、应急响应、政务服务等诸多场景,让政策咨询、事项办理实现“秒级响应”。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使呼和浩特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个开源模型政务化落地的城市,也为全国中小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青城样本”。

从“枢纽之城”到“都市圈引擎”

面向2025年,呼和浩特的雄心不止于自身升级,更在于带动区域协同发展。随着呼包高铁、呼鄂城际铁路纳入国家规划,呼包鄂乌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进程加速,一个以呼和浩特为核心的“1小时城市圈”正在成型。

城市基础建设至关重要。今年,昭乌达高架与南二环互通立交的建成,将彻底打通城区交通“任督二脉”;“西热东送”工程则进一步破解热源分布不均难题;272个老旧小区改造、59.5公里燃气管网更新等项目的持续推进,首府的城市韧性将显著增强。

从“千年驼道”到“现代枢纽”,呼和浩特正以破局之姿,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寻找发展最优解。这里既有历史名城的厚重底蕴,亦有创新之城的澎湃活力;既见证着黄河之水的润泽万物,也孕育着低空经济的振翅高飞。当“青年社区”的创业者与科技城的研发者共同编织梦想,当智慧城市的灯光照亮草原夜空,这座北方之城已不再只是地理坐标,更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注脚。

未来的呼和浩特,必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包容的胸怀,在祖国北疆绽放璀璨光芒。(冯燕平 李海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1 08: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呼和浩特经开区加速项目建设推进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2-10 10:30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浏览次数:72
新年伊始,位于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呼和浩特未来能源有限公司传来喜讯,4GW 异质结组件设备顺利进场。未来光能有限公司作为国润能源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生产车间将实现世界一流的全流程智能化生产,每年可产出 4GW 超高效 HJT 组件,产品采用行业前沿的大硅片双面 HJT 工艺技术,填补了内蒙古地区相关技术的空白,引领行业技术发展方向。

与此同时,由内蒙古建通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呼和浩特远程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园厂房建设项目也传捷报,项目主体结构及外围护成功封闭。该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1万辆以醇氢电动为主的新能源专用车生产制造基地和一座综合能源站。

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蛇年新春的曙光中,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正以崭新的面貌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过去一年,呼和浩特经开区砥砺前行,在经济发展的赛道上留下了坚实的脚印。2024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累计完成454.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8.8%;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61.7%。

在产业发展上,呼和浩特经开区围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重点实施了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战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谋篇布局“三大行动”,打造全自治区范围内规模最大、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动物疫苗研发生产、电力电气装备制造、新能源商用车制造“三大基地”。2025年初步预计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500亿元左右,计划实施的重点项目105个。

科技创新是呼和浩特经开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过去的一年辖区企业获得了猪瘟基因工程新兽药证书、牛结节性皮肤病灭活疫苗临床批件、牛大肠杆菌基因缺失灭活疫苗(Z9株)批准文号。金宇生物猪用重组口蹄疫0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求实智能等5家企业晋级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内蒙古赛区)初创企业组决赛。园区内,涉及无人驾驶、低空经济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在创新的道路上大胆探索,不断突破技术瓶颈。

今年,呼和浩特经开区将继续结合主导产业需求,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体系为目标,以全方位服务为导向,围绕规划建设、城市交通优化、绿色生态修复、基础设施完善提升、城市更新、住房保障等方面,重点实施81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4亿元左右,全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呼和浩特经开区积极转变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效率。进一步推进项目审批全程代办服务,持续推进“不见面审批”和“帮办式服务”,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在现有“预约办理”“绿色通道”“周六日延时服务”等服务方式基础上,对特定人群、重点项目或特殊时间段开展定制上门服务,拓展服务空间、配置自助服务设备,延伸服务时间,进一步提升办事效率。在政策扶持方面,积极搭建政金企对接平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助力企业和金融机构共同发展。同时积极争取各类贷款和专项债券、专项资金,积极与相关银行加强合作,实现双赢多赢。 

呼和浩特经开区正以昂扬的姿态,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创新的火花不断迸发,发展的浪潮澎湃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1 08: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快落实“五大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东融、西联、南通、北开”
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 呼和浩特着力打造“六个区域中心”
发布时间:2025-02-14 15:40  来源:内蒙古日报  浏览次数:37
呼和浩特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全面建设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吹响了呼和浩特高质量发展新号角。

围绕“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部署,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发挥政治、经济、文化、区位等方面独特优势,全力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教育医疗中心、交通物流中心、绿色金融中心、休闲度假中心、现代消费中心“六个区域中心”,加快构建“东融、西联、南通、北开”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

2024年11月,呼和浩特科创中心孵化企业——内蒙古好快科技有限公司的“羊体尺测定系统”,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公布的2024年度农业“火花技术”名单。本土企业入选国家级名单,是呼和浩特全力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取得成果的最好证明。

“呼和浩特科创中心,目前已成功培育出高新技术企业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家,并助力诞生了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自治区级及8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呼和浩特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孔燕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月至10月,呼和浩特市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成效显著,共吸收转化成果1411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8.05亿元,同比增长104.9%,占全区40.3%;登记技术合同510项,合同成交额达19.32亿元,占全区33.85%;新增技术转移服务机构15家,总数达37家,占全区47%,位居全区首位。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为了更好地留住人才,呼和浩特加快推进区域教育医疗中心建设,家住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亲亲尚城小区的张清就是见证者之一。

“家里最重要的就是‘一老一小’,孩子上学不愁,家门口就是山水小学,出门5分钟就到。之前老人看病很不方便,自从去年新城区医院北院区开了之后,我们也不愁给老人看病了。”张清告诉记者。

如今,首府市民家门口就能上好学、看好病的美好愿景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截至目前,全市建成投用学校70所,新增学位供给达到5万个。建立国内优质资源引进机制、驻呼高校合作机制、集团化办学机制,优质教育惠及率提升至60%。教育投入达241亿元,年均增长8%。

在医疗方面,呼和浩特构建城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3个、专科联盟51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覆盖全市71家医疗机构,5个旗县全面推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远程协作网上联自治区三级医院、下通县乡医院,极大提升了全市医疗诊治水平,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2024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率为34.43%,较2023年提高了5.11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区域交通物流中心建设也在提速。

呼和浩特盛乐国际机场主体工程、轨道交通预留工程顺利完工,高铁预留工程开工建设,老牛湾通用机场12月29日成功完成首航;沙良物流园区开通跨境运输“一站式”通关业务,呼和浩特国际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项目正在加快建设,申通(和林格尔新区)智慧电商物流园已投入使用……

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玮表示:“呼和浩特市将围绕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定位,依托盛乐国际机场投用和自贸区申建两项重点任务,继续从完善交通物流建设布局、提升交通物流服务水平两端发力,深化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改革,推动‘区域交通物流中心’建设提档升级。加快推动外向物流通道建设,积极推进呼包高铁、呼朔太高铁、呼鄂城际铁路等项目列入上位规划,积极融入国家现代物流运行体系。”

2024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集中力量打造呼和浩特区域金融中心。呼和浩特市积极推进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重大项目建设、民生工程等方面工作质效,努力建设区域绿色金融中心。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36家金融机构、65家地方金融组织,初步形成了以银行、保险、证券为支撑,各类金融机构及地方金融组织协同发展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主要金融数据指标规模均居全区首位,全市金融业态呈现总量增加、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良好态势。

随着“集章打卡”的走红,“盖章游”也着实让2024年8月份在呼和浩特举行的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火出了新高度。4天展期,共35万人次观展,全市接待国内游客237.9万人次,实现国内游客总花费48.98亿元。

2024年以来,呼和浩特整合馆藏文物资源,策划并推出了“交融之美——昭君出塞和亲之路沿线精品文物专题展”“问蜀——东周时期的蜀文化特展”“跃马万里——马文化特展”等20余场具有鲜明地域风格、彰显北疆文化特色的主题展览。举办了“博览、博育、博悦”“庆祖国华诞·观博物北疆”“博物馆之夜”等教育活动3500余场,以互动体验弘扬传统文化,在全市掀起了持续升温的文博热。

2024年1月至10月,全市各类博物馆接待观众725.19万人次,较2023年增长1.5倍。

从举办主题展览到开展特色活动,呼和浩特正致力于通过打造博物馆之城,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文化能级和旅游品牌影响力,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区域休闲度假中心。

2024年12月27日传来好消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正式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是呼和浩特市聚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推进北疆文化建设总体要求,构建“一廊两轴五带”文旅空间发展格局取得的丰硕成果。

音乐会、演唱会、网红打卡地、城市烟火气……围绕建设区域现代消费中心城市,呼和浩特成功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城市,入选全国“年度消费热力城市”。

未来,首府还将持续推出更多多样化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消费促进活动,不断丰富市场产品与服务,提高消费服务质量,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联合各方力量,共创安全可靠的消费环境,持续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1 09: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taunted 发表于 2025-2-21 08:16
【加快落实“五大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东融、西联、南通、北开”
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 呼和 ...

呼市真的应该好好弄一下博物馆,历史文化名城最需要开拓的就是这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5 08: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首府将新续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8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5 08: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总投资1.2亿元新材料产业化项目落户经开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6 08:43:44 | 显示全部楼层
2025年呼和浩特市计划实施重点项目1288个
2025-02-24 10:36:37《呼和浩特日报》
记者从呼和浩特市发改委获悉,2025年,呼和浩特市围绕“产业发展、民生保障、基础设施”三大领域,计划实施重点项目1288个,年度计划投资1740亿元,连续四年实现重点项目“双一千”目标,年度投资规模较上年增长16%。其中产业项目投资占比近85%,成为拉动全市投资增长的核心引擎。特别是**投资5000万元、企业投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数达775个,年度计划投资达1622亿元,占比超93%,项目规模与结构持续优化,充分彰显了市场信心与**引领的协同效应。

2025年,呼和浩特市产业项目聚焦“六大产业集群”,实施重点项目492个,计划投资969亿元,占产业项目投资的66%,“六大产业集群”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实施重点项目111个,年度计划投资90亿元。重点推进伊利奶粉三期、蒙牛雅士利奶粉、圣牧低温日产500吨乳制品、帝斯曼益生菌、优然牧业总部基地等重大项目,着力建设成为保障供给能力强、产业链韧性强、科技创新支撑强、新型经营体系强、绿色发展水平强的现代化农业强市,全力向“世界乳都”迈进。

新材料产业集群:重点实施项目79个,年度计划投资202亿元。加快推进赛盛新材料产业园硅基材料产业链项目、旭阳360万吨焦化一体化综合利用、中船特气高纯电子气体二期、芯源5GW光伏组件、未来能源4GW高效柔性智能化组件等项目建成投用。推动石油化工、煤化工、煤焦化工、氯碱化工等传统化工材料向先进基础材料转型升级,石墨烯、富勒烯、高性能电池材料等前沿新材料加快发展,形成以硅晶材料为主体、碳基材料和前沿新材料“多点开花”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布局。

新能源产业集群:布局实施重点项目107个,年度计划投资246亿元。抽水蓄能二期、远景武川独立储能、金山电厂四期、金桥和林火电灵活性改造配套消纳新能源、阿特斯园区绿色供电、隆基绿能有限公司绿能年产30万吨绿氨、风光氢储等项目将加速落地,全力打造“五个基地、一张网”,深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绿色清洁低碳转型,加快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给体系、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全力打造绿电消纳示范基地。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布局实施项目39个,年度计划投资28亿元。加快实施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智造谷、华润双鹤合成生物产业基地、安迪科同位素诊疗药物生产、内蒙古常盛制药国际高端制剂智能制造灯塔工厂项目、金达威研发中心、神康医疗科研基地项目等中蒙医药及大健康产业链项目建成投用。按照“政策+平台+基地+基金”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合成生物产业,打造“生物智造谷”,建成中国合成生物产业发展高地,开辟科技与健康的全新领域。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实施重点项目75个,年度计划投资249亿元。中国移动三期、东方国信二期、光环新网、中国农科院、浦发银行等算力中心项目、科大讯飞229、京能智算产业基地、中国联通云数据中心二期将加速落地,全力打造“五个基地、一张网”,聚焦绿色算力及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完善以和林格尔新区为绿色算力及相关设备制造关键承载地,构建绿色、智能、创新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态体系。

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布局重点项目81个,年度计划投资153亿元。推动智航科技、宝升高科、霁航科技等低空经济产业链项目、航天科工六院359厂备份、和林格尔新区航空总部基地等商业航天产业链项目、圣新能源、东方电气二期、双杰电气超高压变压器、叁零陆零超级电容等智能制造项目加快建设。抢抓新赛道,发展风电装备全产业链,光伏装备制造产业链,氢能装备制造业,储能产业链条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同时积极打造自治区低空经济示范区,构建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体系。(云艳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8 14: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水河县:重点项目加速推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3 13:3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呼和浩特:架起座座民心桥
2025-03-01 08:28:05《呼和浩特日报》
从平面交通,到立体交通;从拥堵难行,到道路顺畅;从堵心,到舒心……说起呼和浩特市的交通出行变化,体会最深的莫过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群众。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的道路桥梁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对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新建的多座高架桥、立交桥大大提升了交通网络的覆盖范围,有效分流了车辆,缓解了主要路段的交通压力,提升了通行效率,缩短了出行时间,同时也增强了城市交通网络的承载能力,提升了群众的生活质量,使群众出行更加便利,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市政部门统计,目前,呼和浩特市有各类桥梁198座,其中互通立交桥9座,跨线立交桥24座,跨河桥61座,人行天桥72座,下穿通道5座,人行通道10座,公铁立交桥17座(桥梁主体由铁路部门管理)。

呼和浩特市现有高架桥6座,包括二环高架桥、三环高架桥、金海高架桥、昭乌达哲里木高架桥、巴彦高架桥、云中路机场连接线高架桥。


在桥梁建设过程中,各施工、建设、监理单位也严把工程质量关,把一项项桥梁工程建设成一座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桥梁建设采用了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大大提高了桥梁的质量和安全。

据介绍,呼和浩特昭乌达哲里木高架桥项目作为全国首个高寒、高烈度地区的全装配式桥梁项目,其施工技术标准在国内尚属首次。该项目管理团队研发出了严寒地区市政桥梁成套施工技术,在建设过程中使用了装配式桥梁预制构件施工技术、装配式桥梁预制构件工厂化建造技术、高精度预埋件加工安装与定位技术、装配式桥梁预制构件运输安装技术、预制构件吊装快速精确定位装配连接技术、装配式桥梁预制构件厂信息化管理技术、装配式桥梁建造阶段运用BIM技术。施工过程中,通过科学的产能分析与标准化建设要求,项目建设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全预制拼装桥梁构件预制厂,实现了桥梁预制构件的标准化生产、智能化管理,保证预制构件生产快速高效、质量可靠。装配式桥梁物联网云平台通过采集、存储、分析和处理预制构件生产流程中各个阶段的生产要素数据形成管控信息,对材料、计划、质量、安全、进度等实现动态管理,以及对工程成本的实时监控。昭乌达哲里木高架桥方案科学、工艺先进,为国内高寒、高烈度地区的预制装配式桥梁施工提供了工程实践的典范。

另外,呼和浩特市在道路桥梁养护过程中采用了一些新材料。如使用的龟裂修复剂,是一种用于修补沥青道路表面龟裂的材料,具有易施工,耐高、低温,激活裂缝老化沥青等作用。网裂修复贴则具有高温不变形、低温不开裂、抗拉强度大、抗滑耐磨性好等特点,而且施工方便,只需对路面清扫——揭膜——铺贴三步即可完成。施工中无粉尘、可随意裁切及任意拼接材料,减少材料浪费,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施工后即可开放交通,无需养护、无需等待。两种材料结合使用后,经过车辆碾压与原路面融为一体,能够快速开放交通。

一桥通南北,一桥跨东西。
https://www.northnews.cn/news/2025/0301/2387716.html

目前,呼和浩特市已构建起“一横、两纵、四环、三枢纽”的城市立体交通布局。金海高架桥的建设,实现了城区东西快速通行;巴彦高架桥的建设,实现了西部城区南北快速通行;昭乌达哲里木高架桥的建设,实现了二环高架桥、三环高架桥、金盛路的快速连通。

今后,随着呼和浩特盛乐国际机场的投入使用,呼和浩特市将形成盛乐国际机场综合立体交通枢纽,交通出行将更加便捷。(刘丽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3 16: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塞外青城 发表于 2025-3-3 13:31
呼和浩特:架起座座民心桥
2025-03-01 08:28:05《呼和浩特日报》
从平面交通,到立体交通;从拥堵难行, ...

互通立交也就9座,好多立交都不互通
互通的:通道北、巴彦北、巴彦南、攸攸板、土默特、兴安南、南三环与西二环、东二环南(南三环)、鄂尔多斯西
还有就是鼓楼、二环察哈尔、二环天骄、二环云中、二环科尔沁南(没有东延)、哲理木北、金海东(机场北)、金海西(与西三环)、通道与G6、巴彦与北三环、北三环(武川路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2 08:2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呼和浩特市市政建设服务中心对锡林南路四中门前空洞塌陷进行抢修
来源:市住建局属市政建设服务中心  发布日期:2025-03-11
  
3月7日,市政建设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巡查时发现,锡林南路四中门前道路存在空洞塌陷情况。

塌陷发生后,巡查人员立即设置安全路锥,并派出施工队第一时间进行抢修。施工队通过大开挖从底层逐层夯实,保证路基坚固稳定,并对周边破损路面进行了维修,共铺设冷补沥青12平方米,历时两个小时快速修复完成,切实保障市民出行安全。
http://zfcxjsj.huhhot.gov.cn/zjd ... 250311_1856968.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2 08: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2 08:3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5-18 05:51 , Processed in 0.047293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