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anson908

[经济论道] 2024年武汉产业经济城建新闻综合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23 09: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机场楚天情微博数据

2024年5月23日


进港航班                           293

出港航班                           294

进出港合计                        587

——————————————————-



5月22日(周三),武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客运量(含换乘)为397.93万乘次,其中客流前五名依次为:2号线汉口火车站、2号线江汉路站、2号线中山公园站、4号线楚河汉街站、2号线中南路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3 09: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一片房地产唱衰的声音,萧条时期的正常现象。但是,假如房地产不是明后年企稳上升,而是需要更长时间,那么GJ经济就会面临风险。一方面,美帝降息,低价收割各种资产;另一方面,银行金融业扛不住,进一步拖累经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3 10:4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房地产短期看政策,长期看人口…
上海长远看肯定保值…其他地儿就算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3 11:27: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房地产还有个因素就是高考名额大量的外流其他省,这个其实是房地产核心价值的一个重要的价值点,比如特区的房价贵因为他的经济,一旦经济不给力,崩的速度绝对远大于上海北京,就是因为教育资源,如果武汉高考或者湖北高考580分上武大华科,武汉房地产刚需就会突然变多,目前这种情况来看,我持悲观态度,武汉存量太多了,全国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3 11:34:25 | 显示全部楼层
acug601603 发表于 2024-5-23 09:32
现在一片房地产唱衰的声音,萧条时期的正常现象。但是,假如房地产不是明后年企稳上升,而是需要更长时间, ...

所以那又如何呢,经济规律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3 13:51: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房子稳住不跌就已经非常的成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3 14: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zolor 发表于 2024-5-23 11:27
武汉房地产还有个因素就是高考名额大量的外流其他省,这个其实是房地产核心价值的一个重要的价值点,比如特 ...

谈到高考话题
其实武汉人湖北人总觉得自己高考难  激烈   其实湖北不算最激烈的
想想河南  山东吧
一个上亿人的省份只有一个211,没有985   也没几个像样的一本二本
山东也是一样
至于湖南等省份,
其实比湖北激烈的不少
湖北和江苏情况有点儿像
其实现在哪里都很卷   
北京上海的孩子高考现在也很卷了  广东人口也上亿了   好大学没有湖北多    想考进好大学真心不容易
真正好考大学的
恐怕就剩下新疆   西藏  青海  内蒙  东北了
这也是为什么拉萨的房价那么高   被成都人买得差不多了的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3 14:29: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白大白 发表于 2024-5-23 14:17
谈到高考话题
其实武汉人湖北人总觉得自己高考难  激烈   其实湖北不算最激烈的
想想河南  山东吧

你去查下211录取率再说这话吧。另外,广东双一流高校数量比湖北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3 14:37: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白大白 发表于 2024-5-23 14:17
谈到高考话题
其实武汉人湖北人总觉得自己高考难  激烈   其实湖北不算最激烈的
想想河南  山东吧

学校多不代表本地学生教育资源多!
河南就算奇多无比复读生存在一本率依然高过湖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3 14: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白大白 发表于 2024-5-23 14:17
谈到高考话题
其实武汉人湖北人总觉得自己高考难  激烈   其实湖北不算最激烈的
想想河南  山东吧

河南就不要来扯了。什么原因自己难道不清楚?中考分流有没有?高考复读有多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3 14:55: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yyyxxx321 发表于 2024-5-23 12:15
跟高考移民关系不大,跟大环境有关,全国的房地产都不景气。其实武汉每年的成交量仍然在全国前列,只是以 ...

我这话你为什么理解到高考移民?你从哪里看出来我说了高考移民?你真是会扯,我指的是在武汉工作的外地人更愿意在武汉买房落户,不是高考移民,你这种东扯西拉说的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3 15: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estkaka 于 2024-5-23 15:39 编辑
小白大白 发表于 2024-5-23 14:17
谈到高考话题
其实武汉人湖北人总觉得自己高考难  激烈   其实湖北不算最激烈的
想想河南  山东吧

我们明明还是饿着肚子的,结果反而是人家要奶吃的声量更高,非常诡异

这里有一个极其反直觉(被话术套路)的信息茧房:他们一直说的他们高考很卷,但从数据上这种程度的卷完全是他们自己追求的结果,实际是我们卷的更惨烈,卷的更早。

一般人印象中的高考录取率 = 大学招生人数 / 当年的高中毕业生

实际更合理的高考录取率 = 大学招生人数 / (当年-3)的初中毕业生

这里关键其实是 普高率,就是放多少人上高中去参加3年后的高考,这些人都是3年后高考录取率的分母,

所以普高率越高,在大学招生人数不变的情况下,对应3年后的高考录取率可不就会越低么

郑州和武汉的普高率,公开数据:

2023年郑州市区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已定,共7万人参加考试,录取5.15万人,录取率73.57%

2023年武汉中考人数约8.56万人,全市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约5.387万人,理论上普高率约62.93%,实际普高录取率约56.4%。(比鄂州都低,你知道武汉有学校专门做参加鄂州中考拿鄂州学籍再参考高考的业务么(不是传统那种去县中借读,是武汉学籍转鄂州学籍)?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真的很心疼我们自己的孩子们。)

最后:除普高率郑州大幅领先武汉之外,前面有版友也说了,河南还给自己加上复读生的buff(河南复读比率41%,湖北复读比率27%),进一步垫高高考录取率的基数,

所以,他们说他们高考最卷,这完全不是事实

我们的宣传口可以很善良,但我们自己要有独立思考的性格,大是大非涉及城市格调的议题上不能人云亦云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3 15: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一次楼市调节周期我都经历过,08年我被迫卖了房子,15年代理一个汽车城销售损失惨重,今年这几个月公司连工资都拖欠。

所以我对房地产市场十分敏感,毕竟是在这个行业混饭吃,就怕出问题。

但是,中国楼市就是这么任性,开发商就是这么贪婪,地方Z府因为依赖土地财政,也会配合开发商造势。至于所谓的炒房客也会借助各类媒体制造热点和新闻。


就武汉来说,消化存量是一回事,但是地方Z府的调控则应该强化了。挖哥时代充分把握了大环境大趋势,利用土地财政这个杠杆撬动各类资本来对武汉基础设施实施全方位的改造升级,功莫大焉。19年可谓是全市满城挖的巅峰时期,军运会是武汉最近几十年的高光时刻。但这时候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衰退趋势,具体表现就是写字楼商铺过剩,去化速度慢,住宅还走得动,尤其是地段好的不愁卖。但同期的供应量则是很惊人的。这就是武汉楼市为什么存量过大的缘由。

一句话,粗放式的城市建设,简单除暴的“大拆大建”,不仅天际线被破坏,而且显得突兀。最典型的是汉阳老城区大桥下,一大片多层住宅旁突现超高住宅,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和谐之美”何在?如果是早年和黄一堵墙破坏了江汉路到三民路的城市天际线,是因为那时候挖哥没来,老狐狸强势。现在呢?

挖哥搞中山大道的改造,老的火彩盒其实也得到相应改造,这也是本土的表率。这么多年过去,汉口老城区的老房子依然故我。少数改造的,只是刷个外墙,屋顶还是私搭乱建、五颜六色,让我想起飞机上看新疆伊宁城区少数民族私房屋顶的感受。几十年前上海和青岛的平改坡就做出表率。陆家嘴金融商贸中心傍边也有大片的火柴盒宿舍楼,但平改坡、换外墙后和旁边的写字楼一样相得益彰。但恒隆旁边的那些老房子却是令人不忍多看一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3 15:3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就是CBD的规划与建设,王家墩就单纯依靠泛海,ZF一点力都不想出。看别人起高楼、看别人变烂尾。自己搞吧,东一榔头西一棒,今年汉正街**服务区、明天二七商务区、后天滨江商务区,结果一个都没成规模。幸好江南只有武昌在搞,如今滨江商务区雏形初现,二七除了超高大平层住宅,写字楼没有一个建成或封顶(武汉天地不属于这个范围)。

光谷多年建设,中心城一带也是雏形初现。现在又开始了武汉新区了。
所以说,武汉楼市最需要解决的不仅是存量房的问题,更应该在战略规划上具备战略定性,而不是一天一个花样。

成渝当年房地产开发同时起步,现在重庆的房子卖不起价,去化量也低于成都。虽然多一个超大城市人口规模。为何,就是重庆的发展重点一年一个花样。而成都就是坚持往城南发展,形成所谓国际城南。你可以说它会营销会宣传,但忽悠了几百万外来年轻人,无形中也增加了大量刚需,可以消化存量。

武汉现在不能再走外延扩大化模式了,因为大环境已经变了,资本和市场已经支撑不起新的“造城运动”了。反正未来市场增长有限,不如静下心来好好盘活存量,精细化搞好城市升级改造,彻底改造老旧社区,提升二手房交易的价值,还能盘活存量房。城市环境提升了,可以吸引更多外来人口定居武汉。这点武汉有先天优势,看看来武汉旅游的外地人对武汉的感叹,武汉其实是具有这些基础的。设想,新增几十万外地人来汉定居,不仅可以盘活1000万方以上的存量房,还能围绕这几十万人搭建新的产业服务链,无形中又新增了几万乃至上十万人的就业机会。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3 15:39: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山楚仁 发表于 2024-5-23 15:33
再就是CBD的规划与建设,王家墩就单纯依靠泛海,ZF一点力都不想出。看别人起高楼、看别人变烂尾。自己搞吧 ...

说的太好了,特别认同你的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12 20:01 , Processed in 0.144180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