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anson908

[经济论道] 2024年武汉产业经济城建新闻综合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16 08:44:08 | 显示全部楼层
acug601603 发表于 2024-5-15 15:06
电脑会死机、软件会卡顿、AI会误判,这些因素决定了可以预见的将来自动驾驶不可能实现。

民航飞机N年前就实现了自动驾驶,包括自动降落。它也是用电脑控制的。无人机、武汉地铁5号线更是全程用电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6 08: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亲自冒汗 发表于 2024-5-16 08:44
民航飞机N年前就实现了自动驾驶,包括自动降落。它也是用电脑控制的。无人机、武汉地铁5号线更是全程用电 ...

有一说一,路面汽车行驶的复杂程度真不是地铁能比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6 09: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亲自冒汗 发表于 2024-5-16 08:44
民航飞机N年前就实现了自动驾驶,包括自动降落。它也是用电脑控制的。无人机、武汉地铁5号线更是全程用电 ...

你说的这些都是有固定线路的,大马路上跑汽车那是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6 09: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亲自冒汗 发表于 2024-5-16 08:44
民航飞机N年前就实现了自动驾驶,包括自动降落。它也是用电脑控制的。无人机、武汉地铁5号线更是全程用电 ...

地面交通比这个复杂多了。现在问题识别,自动驾驶都没问题。主要是博弈,就是变道后车会不会让你,前面会不会突然强行变道,这才是不太好解决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6 09: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机场楚天情微博数据

2024年5月16日


进港航班                           300

出港航班                           302

进出港合计                        602

——————————————————-

5月15日(周三),武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客运量(含换乘)为409.96万乘次,其中客流前五名依次为:2号线汉口火车站、2号线江汉路站、2号线中山公园站、4号线楚河汉街站、2号线中南路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6 09: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遇到突发情况自动驾驶能及时停止损吗?武汉桥多水多的,有点怕它失控开到水里掉到江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6 09: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占豪的文章,担心标题审核耽误时间,直接上内容。

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直是Z国ZC的发力重点,自2016年开始至2022年,G家先后批复设立了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成渝、武汉、西安等6个科技创新中心。

什么是科创中心?

简单来说就是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创新等方面占据着领D和支配地位的城市和城市群,它们的创新资源密集、创新成果丰富,科技要素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或未来产业发展中能发挥关键作用!这6大Z国科创中心正在发挥着显著的集聚和区域联动效应,助力Z国在这场中美时代科技大战中持续取得优势。

这里要重点介绍一下武汉科创中心,虽然它2022年才正式得到GJ批复成为Z国6大科创中心之一,但其所取得的科创成就足以令全世界艳羡!

世J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中,全球顶级科技创新集群排名,武汉高居全球第13位,排名连续6年上升!目前,湖北武汉已经形成了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大健康三大千亿产业集群,正在积极向万亿产业集群迈进。

笔者注意到,就在5月11日,湖北省科技厅在黄石举办了2024年“创响荆楚·向‘新’而行”媒体交流会,在这场交流会上,省厅及黄石、黄冈、鄂州三市县主管**披露了一份湖北发展的耀眼成绩!

2023年,以汉江国J实验室为龙头的战略科技力量矩阵已基本形成,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了25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超35000家,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了4800亿元。湖北的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更是持续霸榜中部第一。

黄石作为武汉光谷科创大走廊的东部功能区,市委市**层面高度重视全市的科创工作,投资了100亿元,规划用地1700亩建设了黄石科技城,并在武汉、上海、深圳设立了三个科创“飞地”,逐渐形成了“研发在武汉、生产在黄石”的科技产业格局。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了黄石的一张新名片,占城市GDP的比重突破了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6 09: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依托G家级“武汉科创中心”和省级“光谷科创大走廊”规划,湖北省正持续向着更高的科技发展水平迈进,在蝉联Z国中部第一科技大省地位的同时,加速迈向全世界,成为全球聚焦关注的科创中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类文明发展进入到了21世纪,这一理念变得日益深入人心!大国之间的科技角逐是一场看不见硝烟,但却事关国运存亡的战争。

湖北省作为一个科创大省,正在成为Z国科技兴国的强有力支撑,正在以不断结出的科技硕果充实着我们G家的科技实力。

在Z美科技博弈的大背景下,湖北省绽放出的这朵绚烂“科技之花”必将助力Z国赢下这场比赛,彻底碾碎美国企图封锁、扼杀Z国科技发展的野心。

为湖北科创成就点赞、为湖北科技人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6 09:3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总投资682.48亿元!湖北3个重大项目获批用地3293.53亩原创2024-05-13 22:01·极目新闻

近日,湖北省花湖机场铁路联络线用地预审、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正式用地和荆州李埠长江公铁大桥正式用地通过自然资源部会审,3个项目总占地面积3293.53亩,涉及投资额682.48亿元。

极目新闻记者获悉,花湖机场铁路联络线位于鄂州市鄂城区,用地面积1016.45亩,总投资26.17亿元。该项目是实现空铁联运、构建以花湖机场为核心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工程。

项目用地预审工作启动以来,面对协调难度大、项目节点任务紧、项目依据不足等诸多挑战,湖北省自然资源厅用足用活土地新政,联合湖北省发改委赴国家部委,争取将该项目纳入需中央加大用地保障力度清单,解决建设依据问题。

此外,主动对接服务,深入参与项目选址选线工作,结合地形地貌,分析研判项目用地需求,指导项目合理避让管控底线。

省、市、县三级自然资源部门上下协同,“容缺”受理,实行“并联审批,边组边审”,最大限度压缩审查时间,用地预审到通过会审,用时仅3天。

而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与三峡工程紧密连接的重要工程,跨越襄阳市、宜昌市、十堰市,用地面积1852.37亩,总投资551.58亿元。

荆州李埠长江公铁大桥是世界首座集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和高速铁路三大功能于一体的跨江大桥,位于荆州市荆州区,用地面积424.71亩,总投资104.73亿元。

前期,报上级同意后,湖北省自然资源厅以先行用地方式保障两个项目提前开工建设,本次正式用地获批,为项目全线开工提供了坚实保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6 10: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的节水事业搞得还是蛮好,每年节约用水几千万吨。

http://cjrb.cjn.cn/html/2024-05/16/content_289442.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6 10: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山楚仁 发表于 2024-5-16 10:01
武汉的节水事业搞得还是蛮好,每年节约用水几千万吨。

http://cjrb.cjn.cn/html/2024-05/16/content_289 ...

新闻结合起来看就挺有意思。

中Y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公告

https://www.wuhan.gov.cn/sy/whyw/202405/t20240510_2399549.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6 10: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青年企业家代表瞻仰革命旧址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6日08:39 来源: 湖北日报




5月15日,来汉参加第六届全国青年企业家大会的全国各地代表赴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毛*泽*东旧居纪念馆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用红色文化筑牢理想信念根基,让红色基因厚植青年之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6 10: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瞄准“全国一流” 加快打造国家算力网络中部枢纽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6日07:40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记者刘天纵、通讯员韩迪)加快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湖北信息通信业有了新部署。5月15日,湖北2024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活动在武汉召开,省通信管理局发布了“推动湖北省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方案,提出到2025年,湖北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水平“中部领先、全国一流”;到2030年,湖北信息通信业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该局介绍了《关于推动湖北省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总体目标——计划到2025年,湖北信息通信业主要发展指标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成为全国信息通信发展战略高地,新时代数字“九省通衢”新格局基本成型;到2030年,形成跨界融合、协同创新、开放包容的产业生态环境,信息通信服务获得感显著增强。

会上发布的《湖北算网协同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基本建成以武汉、宜昌、襄阳为核心的三大区域算力圈,形成综合算力水平与我省数字经济增长相适应的算力网络发展格局,打造国家算力网络中部枢纽。

《打造“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湖北信息通信业助力新型工业化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构建形成高效互联、差异适配的新型工业网络体系,全面贯通、深化应用的标识解析体系,区域特色、普惠便捷的平台应用体系,智算融合、畅通共享的数据赋能体系,健全完善、稳固可靠的安全保障体系,推动湖北建成全国领先的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湖北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贯通”行动计划落实方案(2024—2026)》提出,到2026年,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发展的湖北路径基本形成,建成全国前列、中部领先、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标识解析体系融合应用新高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6 10:2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竞逐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AI风起刷新千行百业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6日07:13 来源: 湖北日报




图为位于光谷的武汉兰丁智能医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人员使用5G+AI云诊断平台筛查病例样本。(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洁 通讯员 李一帆

新闻调查

无人驾驶汽车横跨长江,自如变道、停车,丝滑流畅;

机器人在工厂车间挥臂起舞,完成各种复杂精细的操作;

医院里的胶囊胃镜、Pet-CT智能设备,快速精准检查……

人工智能正以惊人速度来到你我身边,重塑生产、生活方式。

从工业制造到日常生活,从传统行业到新兴产业,一个个“人工智能+”,正在湖北“+”出无限可能,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2023年,湖北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70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发展势头强劲。

目前,湖北人工智能企业超680家,形成涵盖上游基础层、中游技术层、下游应用层的全产业链,正全速竞逐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和产业发展高地。

“AI+”催生出众多创新应用

人工智能与传统制造业相互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走进TCL空调武汉智能制造基地,人们对未来工厂的多种想象已真实呈现在眼前。

偌大的空间里,上百台机器手臂有条不紊地操作,产品流转在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上,为数不多的工人穿插其间,在工厂“智慧大脑”的统一指挥调度下,机器与人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空调装配的全过程。

“从物料进入到成品输出,实现8秒钟生产一台空调,打破10秒的‘行业天堑’。”TCL空调器(武汉)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心安介绍,通过运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孪生技术,TCL新工厂实现了质量改善提升73%,效率提升32%,年产量可达600万套。

以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湖北加快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亿咖通7nm车规级芯片龙鹰一号成功商用,黑芝麻2代4款智能芯片完成流片……依托本地场景资源优势,湖北大力发展智能芯片产业,打造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拳头产品。

在城市交通和自动驾驶领域,人工智能的全面渗透也带来颠覆性变革。

5G智慧地铁建设、无人驾驶车驶过长江、低空经济迎风“起飞”……武汉获批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国家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全国首个智慧教育示范区,人工智能领域“首位”效应全面铺开。

“AI+生命健康”深度融合,驶向新蓝海。

武汉兰丁智能医学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AI宫颈癌筛查云平台,单日筛查标本超5万例;武汉联影智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推出智慧一体化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开启智能神经外科的新时代……生命健康产业发展一日千里。

“随着人工智能加速演进,其在千行百业、众多领域将产生更多创新应用。”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助理刘昊说,瞄准应用场景落地,武汉人工智能企业将迎来超越想象的发展空间。

“国字号”应用基地接连获批

全球人工智能风口之下,武汉抢抓机遇,将人工智能产业链纳入“965”产业体系的规划中,明确其作为六大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

人工智能发展至今,其产业链可分为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

基础层主要是研发硬件及软件,如AI芯片、数据资源、云计算平台等,为人工智能提供数据及算力支撑。

2020年,武汉率先启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武汉超算中心均已建成投用,武汉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双中心”城市之一,算力水平全国领先。

硬件方面,全球首款300+层NAND闪存芯片,武汉长江计算自研的服务器,市场占有率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武汉作为超大城市,多年来在工业、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积累了大量数据,可用于人工智能计算和训练。

如果将数据比作食材,算力比作厨具,那么人工智能技术层,就好比“厨艺”。简单理解,技术层就是使机器能够模拟人类的感知、理解和表达能力,从而在各个领域实现智能化应用。

在武汉“两大中心”的支持下,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孵化出全球首个千亿参数全模态大模型“紫东太初”。它除了读懂图文外,还能“看懂”来自现实世界的影像数据、力触觉、工业传感信号等物联数据,可以像“人”一样综合运用多种信号进行思考。“LuoJiaNET”“东湖灵境SoulGPT”等人工智能大模型也落地武汉。

数据、算力、算法变成模型,形成的生产力快速赋能千行百业——在大模型应用层面,武汉也有丰富实践。

在光谷,“紫东太初”大模型能助力相关法律案件研判的效率提升100倍左右,同时在神经外科手术导航、法律咨询、医疗多模态鉴别诊断等领域也开启了一系列示范性应用。东湖灵境为智慧楼宇、新零售、文化传媒等行业数十家企业提供了SoulGPT企业级应用。中科凡语“飞语”等行业大模型实现商业化落地。

近年来,小米、华为、字节跳动、科大讯飞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在武汉设立华中总部或研发基地,武汉人工智能产业版图加速拓宽。

如今,武汉已完成人工智能全链条产业布局,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等“国字号”应用基地,构建人工智能发展的多维优势。

让技术与需求无缝衔接

业内认为,过去十年,人工智能还处在深度学习的1.0时代。如今,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兴起带动行业迈入2.0的新阶段。

一个新的风口,一次新的洗牌机会。武汉如何抢抓机遇,顺势而为?

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王金桥认为,武汉在数据、算力、算法、人才等方面积累了产业优势,未来要实现更多场景的开放,也就是数据打通、先行先试。

去年印发的《武汉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武汉将开展人工智能场景应用计划,推进智能制造“迭代升级”、智能建造“自主可控”、智慧医疗“多场景协同”、智慧教育“数字化学习”、智慧城市“数智治理”等五大应用。

“通过打造出产业集聚区和战略新高地,再形成一些典型示范,能够逐步扩大其影响力。武汉人工智能产业后续潜力巨大,会迎来厚积薄发。”王金桥说。

武汉与众多城市一样,也面临着如何真正运用好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产业发展的难题。

“建议政府部门进一步统筹算力资源,避免算力浪费;通过统筹数据资源,提供给大模型应用,最终赋能行业发展;搭建供需对接平台,让技术与需求之间实现无缝衔接。”刘昊说。

暨南大学教授、数字经济与未来城市研究院院长胡刚认为,人工智能是创新型产业,武汉要拿出发展市场经济、发展民营经济的魄力,培育创新精神、创新文化,将人才的积极性在市场中充分发挥出来。

湖北提出,继续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链全链条贯通、全过程融合、全要素参与,力争到2025年,全省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人工智能总体技术与产业发展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6 10: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凌空飞行!武汉空轨列车科技感十足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6日09:41 来源: 人民网




空轨列车车体悬挂于轨道梁下方“飞行”。人民网记者 王郭骥摄



武汉光谷空轨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市民纷纷前来体验。人民网记者 周恬摄



武汉光谷空轨的轨道桥梁顺着地面道路延伸。人民网记者 周恬摄



武汉光谷空轨即将进入高新大道站。人民网记者 王郭骥摄



武汉光谷空轨龙泉山站。人民网记者 周恬摄


人民网武汉5月16日电 (记者周恬、王郭骥、张沛)列车悬挂在轨道桥梁下方,从城市半空中“飞行”而过。如同科幻电影般的场景,正在湖北武汉上演。15日,记者探访国内首条悬挂式空中轨道列车“光谷光子号”,该列车投运半年多以来,已成为武汉一道亮丽风景线,引得市民纷纷打卡。

武汉光谷空轨一期工程线路全长约10.5公里,沿东湖高新区光谷**生态大走廊布设,共设6座车站,途经九峰山、豹子溪公园、龙泉山城市阳台、明楚王墓考古遗址公园等风景名胜区,串联起光谷沿线旅游观光资源。

空轨列车采用全自动无人驾驶模式运营,列车从出库、启动、开关门、正线运行到停车、入库,全程自动操作。乘客在车厢内,透过大开度的玻璃窗和底部透明的观景窗口,将城市风貌尽收眼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14 23:19 , Processed in 0.126507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